九头鸟的文学天地

九头鸟的个人文集,包括武侠,诗歌,生活随笔等
正文

原创 <万王之王> 序一 <万王之王>自序 作者 九头鸟

(2005-08-28 09:56:25) 下一个
BBS 未名空间站 - 谈古论金,黄梁一梦 (武侠) - 阅读文章 paladin 版 赞助链接 将您的链接放在这儿 [上一篇] [下一篇] [同主题上篇] [同主题下篇] birdninehead 身份 :用户上站次数:256发表文章:201 篇经验值 :1963表现值 :9生命力 :365 发信人: birdninehead (九头鸟), 信区: paladin 标 题: 原创 <万王之王> 序一 <万王之王>自序 作者 九头鸟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28 10:42:20 2005) 《万王之王》自序 九头鸟 于University Village, Ohio, USA EMAIL:supernineheadbird@yahoo.com 网页:http://www.ece.osu.edu/~weim/ (本书为九头鸟原创且保留全部权利.信件请发至supernineheadbird@yahoo.com,但 可能无法即时回信或回贴,请原谅.要看本书各回目的汇合版,请到九头鸟自己的网页 http://www.ece.osu.edu/~weim/,然后选"中文版",进去后选"本庄庄文".网页更新可能有延迟,请谅解.) 一. 内容简介和主要申明二. 历史原形简介三. 儒学及世界三大古宗教背景知识(一) 书名的由来(二) 东方文化之本:儒学和大祭师简介(三) 天竺文化之根:佛教和印度教简介(四) 西方文化的摇篮:希腊神话和圣经简介(五) 中华思辩宗教:道家简介四. 《万王之王》的写作动力五. 《万王之王》为什么要选春秋为背景年代(一) 春秋时代的主要特点(二) 此书前面部分的主要美眉出场顺序(三) 与年代有关的注意事项(四) 本书的精神主旨六. 《万王之王》与电脑游戏七. 对一些问题的问答(一) 为什么前一段时间九头鸟在朋友们眼里表现得有些奇怪(二) 九头鸟还会不会再写武侠小说(三) 为什么《万王之王》中,男女主角有不少是王孙公子或公主八. 请不要对号入座九. 九头鸟笔名简介 注:由于要说的东西太多太乱,九头鸟又懒得把其分拆成多篇文章,本文结构有些零乱,还请大家凑合着看。 一. 内容简介和主要申明 《万王之王》是一部以春秋时期“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芈旅(或芈侣,芈字念“米”)为主要历史原形的武侠小说,篇幅大约为三百四十万字。目前,此书的主体部分已经基本完成,但还需比较多的修改。此书的主要内容可以被概括为:楚庄王幼年时流落民间,历经万般痛苦磨难,几度易名易姓,才终于以“昭元”这个名字在深山中生存下来,并得授“大祭师”的思维方式。当昭元还是半大少年时,遭遇了一场懵懂情变,并愤然放弃王位、出走远方,开始“三年不鸣”的神秘历程。 在昭元万里西行的过程中,他首先被骗入盗墓贼伙,结果陷身于大月氏天师墓,但也从此获得了脱胎换骨的武功。接下来,他参与了古印度诸种姓阶层的明争暗斗,并与燃灯、弥勒、悉达多、地藏王等一起创立了佛教,自称阿弥陀佛。后来他为了探讨传说中的理想社会,前往古希腊爱琴海,在大海上解救了特洛伊公主,随即被卷入特洛伊战争。但是,昭元最终不但未能改变特洛伊失败的命运,更还被伤心欲绝的爱侣视若寇仇。 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昭元开始对自己一路西行的消极避世进行反思。在自称上帝、给流亡的部分特洛伊人以指路神示,并以“中华”的“中”字为他们创立十字架后,昭元毅然决定回国重登王位。但是,在回国的路上,在他思索道统、自称元始天尊的路上,他却又面临着更多的困惑,更大的险恶,和更不可思议的悲欢离合。 正如九头鸟在《论正规武侠小说的写作方法》一文中提出的那样,在这里九头鸟要申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果你在看了本申明之后还依然将本书内容当真,请反思你的智力;如果你在明白本书内容是虚构之后还要认真,那么请反思你的宽容。另外,此书中可能还会有比较多的疏漏,或是会有一些错字,请大家不吝指出。 二. 历史原形简介 作为男主角主要历史原形的楚庄王,最主要的事迹是在其称霸的事业中,创造了“问鼎轻重”这一典故。但是,他最传奇的事迹,则是其“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还曾是历史上最早的“失足青年”。本书的主要出发点,就是努力填补楚庄王这“三”年的空白,试图从更合理的角度来解释,他为什么忽然就能“一鸣惊人 ”。 历史上的楚庄王少年即位,大权一直旁落。他即位不久,本人就在一场兵变中被权臣挟至数百里外当人质,直到令尹打赢了仗,才得以脱险。在即位之初的几年里(三年中的 “三”,一般是指多数)楚庄王一直花天酒地,“左拥郑姬,右抱蔡女”(成语左拥右抱的起源之一),令其先王好不容易又再经营起来的一点霸业起色,完全丧失殆尽,甚至楚国自身都面临存亡险境。但后来他听隐语进谏后改过从新,迅速使得楚国势力重新勃发,并最终成为奠定功业时最年轻的春秋霸主。要知道在春秋那种群星灿烂、无一弱者的年代里,大家可都有差不多的资源和表现机会,一个君王要在青少年时代就成名的话,是非常不容易的。 春秋时,列国君主大都能亲自批坚执锐,上阵冲杀。楚庄王由于比较年青,又喜欢射箭,打仗时更容易冲动,经常身先士卒。比如在晋楚会战中,他闻报军中有贼,竟然亲自驾车追捕,几乎落入险境。但是,在本书中,他的这一次大冲动,还将有另外的解释。 中国民间关于楚庄王的传说相当很多,而且在很多传说中,他的性格差异很大,甚至迥然相反。在著名的“绝缨大会”上,他在爱妃被人醉后偷抱的情况下,不但不予追究其责,反而还主动替偷抱者遮掩。此事从来都被列为感化下属的帝王诸术之一,被无数后世之人模仿,如隋唐时的杨素,就是依此典故,最终没有深究李靖和红拂女私奔之事的。从这件事上来看,楚庄王似乎显得非常深谋远虑。但是,楚庄王也还有优孟葬马的故事,却又显得他很冲动。但不管如何,楚庄王做事时,虽然开始可能很耿很硬很冲动,但折腾到最后一般还算肯听人劝,这是比较难得的一点。 此外,传说中楚庄王是观世音菩萨的父亲(稍后将有介绍),是中国人把鸡爪当美食的第一人,是一种名菜“龙虎斗”(不是广东的那一种)的赐名人,是喜用小鼎来现煮现吃(火锅起源)的人,是民间传说中的喜神“庄王”,还是民俗“社火队”的起源。同时,他还是中国第一个明确提出“止戈为武”,并拒绝以“京观”方式去侮辱敌方战死士兵尸体的君王。 楚庄王的佩剑名“长干”,也即是后来李白描述“青梅竹马”所依的地名。中国有些地名的传说,如清河桥,落雁岛,珞迦山,太室山,少室山等,都与楚庄王有关。许多历史学者还考证说,楚庄王是历史上开始修连城要塞(即长城)的第一人,但更多人则根据楚庄王主要是一个进攻型的君王这一事实,否认此一考证。楚庄王的名琴“绕梁”,和齐桓公的“号钟”,司马相如的“绿绮”,蔡邕的“焦尾”一起,合称中华四大名琴。 楚国历代均重视箭术,楚庄王手下将军养由基,在传说中更是连禽兽都通其名的神射手。楚庄王的夫人樊姬(在本书里,九头鸟为她取名为樊舜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经常和唐太宗的长孙皇后一起,被搬出来教导妇女。和楚庄王共事的名相孙叔敖,曾主持修建了有信史记载的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如果传说中大禹治水不算的话),被《史记•循吏列传》列为第一人。他死后嘱咐儿子先推一推再受封,不料楚庄王是直性人,也就没有坚持逼他儿子。但后来,楚庄王在优孟的谏议下,又重新敕封孙叔敖的后代。对于这一对君臣,《吕氏春秋》曾经感叹说:“世人之事君者,皆以孙叔敖之遇荆庄王为幸”。 楚庄王虽然来自比较信神的楚国,但其对神的态度,却很让人惊奇。与许多君主讲究避讳的习惯不同,楚庄王是历史上唯一完全不忌讳提及不祥,甚至主动要求天降异象以给自己警示的君王。他曾在自己的身体得了怪病、群医束手无策时,严词拒绝为此病乞求神灵。另外,他还是唯一一个,因自己在朝堂之言无法被群臣挑出错漏,而发愁的君王。他的儿子楚共王虽然很不出名,但也比较有耿直劲,是历史上唯一主动要求给自己坏“谥号 ”的君王。 楚庄王的主要治国方略,与历史上诸贤君的治国方略无大区别,是所谓“幸福的家庭都一样,悲伤的家庭各不同”。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是,他非常认同 “以扩张土地和人口为第一要务”的思想,对其特别重视,认为这两项是保证国族度过衰弱期的真正“存亡纵深”。 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楚国非常重视领土和人口,成为整个东周时期兼并国家、开拓领土最多的国家之一。楚国也从本来只是一个起源于汉水中上游,活动中心很长时间都只沿着汉水一线的小国,发展成为“半天下”的第一大国。如楚庄王本人,就曾“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楚庄王之后,楚国虽然国势一直没能恢复到楚庄王时的强势,但却依然很看重领土民口至上的原则,常常抓住时机大量增加疆土。如战国中前期,楚国曾向巴蜀方向开拓,“汉中”就是楚始置郡名(楚国也有郡县制度),后在秦“亡楚汉中”后为秦继用。刘邦的“汉(中)王”,以及后来“汉朝”中的“汉”字,也是来源于此。 在长期的战略挤压之后,公元前三百三十三年,楚威王的令尹昭阳正式率兵灭越。南京石头城、金陵等称呼,就是从这时正式开始的。上海之所以有一简称为“申”,也是因为它曾是楚国春申君的封地。后来,楚国将军庄乔(音近字)做了一件对中国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事,率兵南下开拓云南,辟地千里。后来秦军夺取黔中郡等地,攻破楚都,断绝庄乔归路,庄乔遂自称滇王。这是云南、大理一带,有自立政权的正式开始。在秦灭楚前四十多年,楚国还吞并了鲁国(这是一大战略失误,导致齐国立场变化)。 由于楚庄王和其继任者们长期珍视土地和人口,使得楚国终于在战国时,同时成为人口最多、地盘最大、总体资源也最多的国家,并且果然在战国前后成功地两次“死而不僵 ”。第一次是孙武、伍子胥的成名作,三万吴军千里奔袭而破强楚之都,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但楚国终于在秦军和越军的帮助下恢复了疆域,并与越国结盟,共同对付吴国。第二次死而不僵则是秦攻楚、灭楚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预言的应验。 战国后期,楚国在经历了连续四个昏主一百多年的统治后,终于耗尽元气,为秦所灭。由于楚人是最有资格跟秦争夺天下的大国,楚人的自豪感一直特别的强,无法接受楚国败、亡的现实。如郢都被攻破时居然只有俘虏两名,而且还都至死不肯吐露楚鼎下落。后来名将楚国最后一跟顶梁柱项燕战死后,无数楚人更不愿接受他的死讯,纷纷传说他还率领部属藏在某处深山等待时机。另外,由于楚人认为楚由盛而衰最大的转折是秦用的诈术,以及秦灭楚时的疯狂残暴,这些都导致楚人对秦军有蕴藏极深的怨恨。有鉴于此,秦始皇历次巡游天下,均以楚地为弹压重点,期望能万代传承。 然而秦一统天下才十年多一点,就因过度暴政,激得天下豪杰蜂起。由于楚国地盘太大,人口太多,秦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实在无法管过来,遂导致楚国叛军最早、最多、也最强。由于楚人对项燕等名将的刻骨思念,当项梁、项羽等宣称自己是项燕后人时,楚人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相信了,并义无反顾地誓死跟随他们。最终结果是,项羽统帅的一路楚军击灭了秦军主力,刘邦统帅的另外一路楚军率先入函谷关直接亡秦。秦灭楚时,楚正规军的战斗力惊人的弱,多次在自己占优时,却大败于秦军。可在这个时候,乌合之众拼凑起来的楚军战斗力竟然又极强,如项羽的部队就多次在劣势下硬碰硬击败秦军精锐之师。短短十多年就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实是让人觉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半点不假。 与秦有着刻骨国仇家恨的项羽,在斩杀了因畏秦而徘徊四十余日的宋义、北上救赵成功前后(此役赵军也展现了一向的强悍风格,在被名将章邯数十万大军围攻,列国救兵因畏秦而长期观望的严峻形势下,竟然苦撑了数月之久),与赵军等也与秦有切齿深仇的列国复国军队一起,对数十万秦降卒进行了报复式的野蛮活埋。由于项羽也同样过度残暴,遂导致他的天下跟秦一样,也没支持几年。真正建立长远功业的,反而是当时还比较弱小的刘邦一系。由于刘邦、韩信都是楚人,也由于要缓和矛盾,垓下之战后项氏宗亲长老并没有受到难为,而且还有好几人被封侯。但是作为妥协,项式主要人物都被赐姓刘。 由于秦汉之际的几乎所有重要人物,如陈胜、吴广、新楚怀王(即义帝)、项羽、刘邦、项梁、项伯、范增、吕公、吕后、萧何、韩信、陈平、英布、曹参、樊哙、周勃…… 等等,除了张良一人是韩国人外,全部都是楚人,遂导致汉朝一度呈现出非常浓重的楚文化气息。如刘邦自认“赤帝子”,汉朝尚火,崇赤,汉室典仪几乎完全照搬楚国典仪,汉武帝发倾国精锐进攻匈奴时,祭请大神东皇太一(原始太阳神)保佑等。中国文学上史上的汉赋,也与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骚,以及以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为代表的楚歌等,有很明显的继承关系。另外,汉朝也部分继承了楚人尚武任侠、知耻后勇、钟情开疆拓土的势头,与匈奴搏斗一百多年,打出了犯汉者虽远必诛的气概,史称“强汉 ”。当今人们说的“汉子”、“男子汉”,就是来自于此。因此,汉朝的建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象是楚文化的一次“借尸还魂”,验证了楚庄王等人长期坚持疆域原则、人口原则的正确性。 但是,汉朝决不仅仅是楚文化的简单继承。首先,楚国在战国后期虽然是无可争辩的地大人多,但三晋若合起来算,其人口还是要高过楚国一些的。如此巨大的人口,当然会对中华血脉的后世传承有深远意义。其次,战国后期综合实力最强的的,一般认为是秦楚齐三国,这些实力自然也会不可避免地对汉朝这个继任者产生重大影响。比如汉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总的来讲,就根本上还是继承秦朝的典章制度。刘邦之所以能建立汉朝,也是因为首先攻占、并认真经营了具有“形胜”的秦国原始地盘。这是因为,如果把地形地势、面积、物产丰饶程度、民风等因素综合来看,关中八百里秦川在冷兵器时代,对于争衡天下来说,几乎是全中国最为优越的地理位置。而齐鲁一带向来是中华古文化、古礼仪最为灿烂的地区之一,汉朝最终尊崇的国学是儒学,也显示了齐鲁文化的最终浸润力。因此,用简单的话来说,汉朝很象是主要由楚人领导,建立根基于秦地,融合三晋人口基础,并以齐鲁文化为主要精神灵魂的妥协式、融合式朝代。无论是秦人奠定的统一基础,还是六国无数英才的慷慨悲壮,都是“汉”这个民族得以最终形成的共同光辉源泉。 三. 儒学及世界三大古宗教背景知识 (一) 书名的由来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取书名《万王之王》,并不是说男主角昭元就是各王者中最强的。楚庄王虽然有这么多的故事和传说,但是别的英雄如果罗列开来,其实也都很多、都很光彩。之所以选“万王之王”四个字,主要是指小说中的楚庄王,除了在军政上有影响之外,还对儒学以及世界三大古宗教和诸古文化的起源,都有重大影响,因而对后世各方面的影响都非常大。为了让读者在看到书中某些人名时能会心一笑,有必要对这些文化现象作一些简要介绍。 (二) 东方文化之本:儒学和大祭师简介 儒学是中华之魂,是中华精神的最明显的体现。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儒学,主要指先秦时期的儒学,绝对不是指后来那种被阉割和扭曲过的儒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孔子曾明言希望学生们能“六艺”俱全,明显是要学生们德、智、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风度素养全面发展,可后世那些一口咬定自己是儒生的猪头们,究竟有几个能“礼、乐、射、御、书、数”都懂?早期儒学刚健开放的本质,在后世那些只知死钻书本的文弱书生身上,究竟有几分影子? 儒学最根本的原则,就是中庸之道。在理解这个原则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先贤说的这个“中”不是指什么都不争上游,而是指相对于“过分”和“不及”来说,“中”才是最值得追求的正道。这里的“庸”字也不是指平庸或庸俗,而是指要用平常心、持久心来坚持“中”字所蕴涵的原则。九头鸟问大家:相对于过和不及来说,这个中字哪里不对了?哪里不好了?这中庸之道四个字,究竟哪里不对了?哪里不好了?莫非其不好的地方,就是没料到后人特别喜欢以庸俗式的思维去理解自己?莫非就是没有料到,后世有这么多歪嘴和尚?在《万王之王》中,中庸之道的深层道理,将是被卧眉山大祭师授予男主角的第一个思维方式,由此而生的高远眼光更是一切其他后来思想的根本基础。中庸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神学外衣掩藏下的大祭师思维方式,也就是如何看高、如何看远、如何看正的思维方式。正如该大祭师(嘿嘿,你们看了就知道,这位大祭师可是人人都知道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名字在高中语文书中的古文内)所说的那样,男主角在卧眉山中所经历的,是他一生中最重大的转变,因为他在这转变中被彻底重塑了灵魂。 这里提到的大祭师,虽然脱胎于普通祭师,但并不是单纯的巫师、法师或祭师。简单的说,他们之间最重大的区别,就在于大祭师是以开化民智为己任,而普通巫师、法师或祭师却是以愚民为潜规则的。这是因为,如果没有有效的制约,领导者对跟随者总容易有一种本能的“安全距离感”。如果跟随者的智慧和眼光跟自己差得太远,那么领导者就会本能地想开化民智,想把他们跟自己拉近一点,让自己能有所共鸣,不至于生活得如同面临无边无际也无人的旷野。但如果跟随者的智慧眼光跟自己太近,那么领导者的神秘和权威将不再那么令人崇拜,自然会导致其有一种危机感。如果领导者无法或不愿通过提升自己来重新拉至安全距离,那么最简便的方式,自然莫过于愚民。这些在书中会有比较详细的解释。同时,本书也将以大祭师的心理角度,描述神是怎样由人一步步创造的。 源于远古时代的大祭师传说,虽然离我们已有数千年之遥,但其对后世的影响依然很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想过没有,大家毕业时穿的学士服、硕士服、博士服等等,是不是很象祭祀用的法衣?没错,这其实就是对远古时代,人们从大祭师那里获取知识的纪念。大家再想一想,美国的大法官袍,以及中国正在采用的法官袍,是不是也很象祭祀用的法衣?这自然是对远古时代,人们从大祭师那里获取公正的纪念。 (三) 天竺文化之根:佛教和印度教简介 下面介绍佛教。佛教是源于古天竺的一种修行思想,一般认为其历史上的主要创始人为释迦牟尼。根据对阿育王石柱等的考古发现,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尼泊尔境内一个古代小国的王子。此事本来是很清楚的,但在佛经(大乘佛经)中,无数佛和菩萨“倒驾慈航”“互为师徒”的事件,常常会把这本来似乎很简单的起源,弄得复杂无比。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存在于普通民众间的佛教崇拜,已经是一种被扭曲程度相当大的思想崇拜了。许多佛教的大学者,几乎总是喋喋不休地强调,佛学其实不但不是宗教,而且还是一种无神论;佛也并不是神,不要把佛当神来崇拜。佛经中更是开宗明义,直言“ 佛祖本是人”、“佛也有佛灭”等思想。可现实中的大众佛教崇拜,却还是无可争议地以拜神为主导内容。佛教创始诸人若是看到现在的这个样子,不知会有何种感想? 佛教中为中国普通大众所熟悉的人物,有释迦牟尼佛(即如来佛)、燃灯古佛、弥勒佛、阿弥陀佛、观世音、文殊、普贤、地藏王等等。其中,大众中对如来佛的称呼有严重差失,因为在佛教中“如来”其实是“佛”的同义词,如释迦牟尼佛也叫释迦牟尼如来,观世音菩萨在倒驾慈航前也是佛,其称号为“正法明心如来”等等。 当今世界的佛教,主要分为大乘和小乘。小乘佛教一般是指当初由释迦牟尼直接创立的佛学,其主要特点是强调自己修行,脱离轮回之苦。小乘佛教的最高修行境界为“罗汉 ”,也只认释迦牟尼一人为根本上师,也就是说,只尊释迦牟尼一人。大乘佛教主要是指后来佛学吸收了许多其他传说中的神之后,变成了一种同时尊奉很多佛、有些类似多神教的思想体系。其主要特点,是除了要度自己脱离轮回之苦外,还要度大众脱离轮回;在尊奉诸佛中,尤其重视尊奉阿弥陀佛,以及他的左右胁侍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在大乘佛教中,此三“神”被尊为“西方三圣”。 阿弥陀佛又名无量寿佛、无量光佛,许多学者认为,他其实是人类远古时代太阳崇拜的另类表现。相传阿弥陀佛成佛前是一位“转轮圣王”,有一千个儿子,而且其中有四个儿子分别成了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四位大菩萨。阿弥陀佛是佛教中一个很奇特的佛,因为其成佛时的大愿与其他诸佛相比,有本质的不同。大乘佛教中一向强调“佛佛平等”,但是偏偏阿弥陀佛成佛二十四愿(一说有四十八愿)中,却有好几个大愿是超越其他佛的。比如“我作佛时,必于八方上下诸无央数佛中最尊,智慧勇猛……光明焰照无极 ……所居自然七宝,极其软好……都胜诸佛国,若不得如此,我不做佛”(出自《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檀过度人道)经》译本),“必使我光明胜于日月、诸佛百亿万倍,若不得如此,我不作佛”,“必使我洞视(天眼通)、彻听(天耳通)、飞行(天足通),十倍于诸佛”,“必使我智慧说经行道十倍于诸佛”,以及“有人民来生我国中者,不一色类金者,我不作佛”等等。由于他的根本大愿本来就是要超越其他一切佛,因此他被很多佛学家尊为“大愿王”。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药师佛一起,构成了横三世佛。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药师佛的左右胁侍,一般认为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但在藏传佛教的有些支派中,则认为应是地藏王菩萨和大吉祥天女菩萨。其中,阿弥陀佛是理想世界的教主,该理想世界被称为“极乐世界”,或称“极乐净土”。释迦牟尼佛则是我们这个俗世“娑婆世界”中的教主。药师佛为“药师佛净土世界”的教主。 按照大乘佛教的说法,每一个佛都是一个世界的教主;一切佛的目的,都是要把自己这个世界的人,度化到极乐世界中去“往生”。而去极乐世界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念佛 ”,也就是诚心诚意不断地念“南无阿弥陀佛”,或是背诵“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由于大乘佛教净土诸宗在中国影响非常大,导致中国僧人已经把“阿弥陀佛”四个字,当成了彼此之间的问候语。 观世音菩萨本是阿弥陀佛的儿子,但在中土千百年的流传中,竟然变成了一位大美女的形象。自从其女像崇拜出现后,中国历朝历代中,她的女像总是被用最符合当时中国人审美观的方式来塑造。中国人,特别是妇女,对观世音菩萨厚爱之下,甚至还给她安上了一个中国起源。按照《汝州志》的说法,观世音菩萨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的三公主妙善,后来舍弃手眼为药以救父,从而得道。既然观世音菩萨是楚庄王的女儿,那么楚庄王自然就是阿弥陀佛了。这就是本书中,佛学这一部分的基本出发点。 佛教虽然主要是为了反印度教的“生有贵贱”思想而提出的,提倡“众生平等”,但这依然不能改变其是主要脱胎于印度教的事实。直到今日,普通人依然很难分辨印度教神像和佛教诸像,可见二者相似的程度。在本书中,也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佛教是如何得以从印度教中脱胎和发展的。因此,了解一些印度教的知识,对于更好地理解书中印度各种姓间的明争暗斗,可能会有一些好处。 印度教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创立的一种宗教,其主要特点是以创世神的头、手、腿、脚为喻,引申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等四大种姓。印度教的神灵,最大的是三位一体的三位主神,也即创造之神梵天,保护之神毗湿奴和毁灭之神湿婆。 梵天也就是许多人听说过的“四面佛”,他主司创造。传说中梵天不但创造了世界,而且还创造了自己的妻子,即象征纯洁和智慧的辩才天女,并孜孜不倦地追求她。毗湿奴主司保护,其妻子为象征吉祥、财富和美惠的吉祥天女。在印度教的传说中,毗湿奴曾多次化身来到我们的世界,而且其中有一次是“化身为佛陀(即释迦牟尼佛),引导恶人弃绝种姓,引导他们自行毁灭”。因此,传统上印度教徒对佛教徒一直非常歧视。湿婆是印度人眼中的毁灭大神,由于印度人认为毁灭是再生的起点,毁灭具有重整混乱的能力,因此有些印度人认为,湿婆的本事比梵天和毗湿奴还要大。由于湿婆的妻子雪山神女是丰收和生育之神,因此也有人认为湿婆也“兼管”一些丰收和生育。 (四) 西方文化的摇篮:希腊神话和圣经简介 西方世界的主要文化传承,一般来说有两大起源,一为古希腊神话,一为《圣经》。至于其他如北欧神话、各民族自己的部族神话等等,多与这二者似是而非,或是有某种传承关系。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和另外十一位神灵一起,构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光辉系十二主神。这十二主神是: 天王宙斯:宙斯又名雷神,是万神之王,但别的神似乎也经常敢于公然违抗他。他和五个兄弟姐妹联合起来,在祖母的支持下与父亲开战,并最终夺取了父亲对神界的统治权。他风流无度,跟无数人神生下无数神和半人半神,其中包括引发特洛伊战争的海伦。 天后赫拉:是宙斯的姐妹兼妻子,女神之王,众神之母。她容貌美丽,权势赫赫,对爱情忠贞不渝,并且是“嫉妒”的起源。相传她每年都在卡尼索丝泉恢复少女之身,永远绝对纯洁地与宙斯一起生活。赫拉同时还是已婚妇女的保护神,代表女性的尊严和美德。 海王波塞冬:是宙斯的兄弟。他在和宙斯、哈德斯三兄弟以抽签方式瓜分父亲留下的世界时,成为了海洋之王。由于西方文明很大一部分是海洋文明,因此波塞冬在西方特别受崇拜。他是马的创造者。他的妻子,海后阿穆芙莱特,是老海神涅柔斯的宝贝女儿。 得墨忒耳:是宙斯的姐姐,正义女神,并司万民之本的农事。她的女儿珀耳塞福涅被冥王哈德斯抢入冥间世界,成为冥后。由于得墨忒耳特别珍爱女儿,在失去女儿之后她无心工作,致使大地荒芜,万物失去生机,人类面临灭绝。后来诸神出面寻求妥协,最终迫使冥王答应让冥后每年回家省亲一段时间。由于这段时间里得墨忒耳特别开心,特别愿意赐福大地,于是这段时间就成了世界上的春天。 赫斯提亚:家室女神、灶神和贞节之神。她也是宙斯六兄弟姐妹中的一位。 阿波罗:人人熟知的太阳神。由于太阳崇拜是全人类自古以来共同的本能崇拜,阿波罗的地位显得特别突出。他同时是光明之神、真理之神、音乐之神、弓箭之神、医药之神、寓言之神、英俊之神。 阿耳忒弥斯:月亮之神和狩猎之神,同时也是三大贞节神之一。她是阿波罗的孪生姐妹,兄妹俩共司光明,由她掌管月亮。传统上欧洲人在狩猎季节开始的时候,要隆重祭祀她。 赫淮斯托斯:火神和工匠之神,妻子是爱和美之神维纳斯。在古希腊神话中,神与人除了有神力上的区别外,神还总是极英俊或极美丽的。可偏偏这位火神,却是神中唯一的丑陋者。但火神除了面相丑陋之外,陪伴他的和他制作出来的全都是最美的,传说中他的心灵也是最善良的。他的发怒,是“火山”一词的起源。 阿佛洛狄忒:爱和美之神,其更被人们熟悉的是一个罗马名字“维纳斯”(本书中也采用了此简名)。她是美的最高象征,遭到无数神和人的嫉妒,也遭到无数神和人的追求。由于宙斯追求她失败,宙斯遂强行把她嫁给了以丑陋和瘸腿著称的火神。她的儿子“厄洛斯”(即丘比特)是手执金箭和铅箭的小爱神。 阿瑞斯:战神,力量和强权的象征,阿佛洛狄忒的情人。他的罗马名字为“玛尔斯” 或“玛瑙斯”。在后世罗马传说中,他被认为是罗马人的起源。在后世罗马共和国贵族与平民的妥协中,曾经设置了可以否决元老院决定的保民官。但与此同时,双方也达成一个协议,即国家处于战争时期时,保民官无权否决元老院决议,而国家处于战争阶段的标志,就是战神祭殿的大门开着。 雅典娜:智慧女神,生于宙斯的头颅,也是宙斯最宠爱的女儿。她是三大贞节处女神之一,同时还是一位女战神,在一场混战中曾经战胜过战神阿瑞斯。她是法律与秩序、农业与园艺的保护神,她教育人们纺纱、造船、冶金等等技能,并且发明了耕种用的犁。她是希腊人、特别是雅典人最崇拜的神灵,雅典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她在雅典的时候,曾经主持了传说中第一次以投票方式裁决是否有罪的审判,被审判对象是杀母为父报仇后,被复仇女神逼得无路可走的俄瑞斯忒斯。另外,雅典娜还同时是特洛伊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就是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那一位。他是神灵之间的信使,灵魂的引导者,体育、商业、旅游、畜牧的保护神,同时还是小偷们所尊奉的“祖师爷”。 此外,还有几个非常重要的黑暗系之神,一是冥王哈德斯,一是神神都怕的命运女神三姐妹。由于冥王是黑暗的代表,他是神和人的共同敌人。他主管财富、黑暗和公平审判。但是,他自己却首先干了一大件极不公平的事,就是抢了正义女神年轻貌美的女儿珀耳塞福涅为妻。只是因为珀耳塞福涅后来爱上了他,诸神间又达成了妥协,此事才不了了之。 命运女神传说中是三姐妹,其中大姐负责减断生命线,二姐负责揉搓生命线,三妹负责接续生命线。但是一般来说,许多人还是倾向于把她们合而为一,统称为命运女神。在古希腊神话中,命运女神是最神秘莫测的神灵,也是最无可抗拒的神灵。命运女神编织的命运对于一切神灵都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必须被绝对地、无条件地服从。相传宙斯曾经很郁闷地对其他众神说:“命运女神对待我,就象我对待你们一样残酷。” 西方神话的另外一大来源《圣经》,一般被分为《旧约》和《新约》两部分,主要内容是神与人之间立约以及此约后来被执行的情况。由于这两部分的年代、笔触和故事主线都有不小的差异,有人甚至认为这二者所说的上帝其实不是同一个上帝。《旧约》的具体年代无法考证,一般认为是在公元前几百年或更早一些。而《新约》则主要描述耶穌降世后的故事。《旧约》和《新约》之间最重要的联系,一般认为是旧约中预言的救世主“弥赛亚”。 不但大家熟知的基督教信奉圣经,犹太教也信,但犹太教只信圣经中的《旧约》部分。这是因为犹太教认为,旧约中曾预言救世主降临后世界“大同”,可耶穌降世后世界似乎并未大同,因此犹太人不愿认耶穌为传说中的弥赛亚。 许多人以为十字架是圣经成书后才由教会建立起来的标志,这是不对的。西方很早就有十字架的传统,如斯巴达克斯起义军中的许多人,在会战失败后,就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关于十字架的起源,一说是起源于十字路口的抉择,一说是传说中公平和正义的神灵象征,还有一说与传说中特洛伊的一种太阳崇拜有关系。在本书里,将通过“中华”的 “中”字,把所有这些有关十字架的传说全部统一起来。 (五) 中华思辩宗教:道家简介 按照男主角行程的时间顺序,现在该介绍中国自己的道统和神灵体系了。中国本土滋生出来最重要的思维体系是儒学,但从很多方面上讲,儒学并不是一种宗教。这是因为,儒学一直是基于中国人本主义精神的,从来没有儒生把自己学系的先人解释为神,也从来没有人把儒学人物当神。中国本土滋生的最有名的宗教,通常认为是道教。 道教既然滋生于中华本土,其道统中的许多人物,自然都早已和中国远古神话融为了一体。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道教的神仙传说,甚至已深深烙印于了中国人的文化灵魂。道教跟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道教自己认为,道统的起源是世界初始,道教的起源是伏羲、鬻熊、周文王、老子等人。但学术界一般认为,这些人物更主要是道家的人物,而道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正式起源是汉代的张道陵(即人们熟知的张天师)。 道教最重要的特点是“黄老之术”、“休养生息”、“清静无为”等,不过忌讳似比传统佛教要少一些,也要松一些。但是,道教的封建性也似乎更强一些,道教的天宫设想与中国的朝廷模式很相似。道教被李唐皇室定为国教,老子也被尊为“玄元皇帝”。 道教有十洲三岛、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其中最令普通人熟悉的,是湖北的武当山和江西的龙虎山。其中,武当山是享誉世界的太极拳剑的发源地。由于太极拳剑系列往往在被看第一眼的时候,就能以其特有的哲学式圆转动作征服西方人,遂导致其成为近年来被西方人顶礼膜拜的“思维体操”。龙虎山则是历代中国天师府第所在,是道教“ 总坛”。 尽管宗教大多从根本上来说是偏唯心的,但相比之下,道教却是世界诸大宗教中略偏于注重实际的。这方面的例证,主要表现在道教不象许多宗教那样只相信“纯修炼”等心理方式,而是总有一大派坚信能够通过研制金丹配方,从而服食成仙。虽然这明显是走上了偏门,但也因此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为世界发明了火药的中国炼丹家们,几乎全是道士。 道教最为大家熟悉的标志是太极八卦图,其主要是有太极图和八卦图组成。太极图的起源一般认为是无极图,太极图的正式创立者一般认为是老子。八卦图的起源,许多人认为是中华人文始祖之一的伏羲。太极图中两条阴阳鱼互相对立而又圆转和谐的形象,给全世界无数人,无论是学者还是普通人,都留下了本能的神秘感和玄奥感。大科学家波尔就特意借用太极图来阐述他的科学观点“对立即互补”,而且这一图解已被科学界普遍接受。世界上第一个乘坐航天飞机的华人王赣骏博士,也是特意携带太极图臂章飞越太空的。 八卦图最重要的寓意,一般认为是那两个符号的顺序组合有二进制的内涵。大科学家莱布尼兹在发明二进制后,由于在当时没有实用性,一度不敢发表研究成果。后来在一次私下交流中,一位朋友告诉他,中国数千年前的八卦图与他的理论惊人暗合。莱布尼兹顿时胆子大了十倍,立刻便在那篇现代二进制的奠基论文中,引用伏羲八卦图以佐证自己的观点。 太极八卦图除了这两点比较公认的“解释”外,还有一些争议较大的的论述,比如量子力学中波粒二象性的解释,近代物理中的“波包说”,黄赤交角回归说,天体轨迹投影说,立竿测影定历法说,脑电图说,生物六十四遗传密码子暗合说(德国学者申伯格首先提出)等等。韩国使臣在被逼赴日谈判时因为还没有国旗,于是就把稍稍改变过的太极八卦图作为国旗,并一直沿用至今。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不太容易真正理解这些大科学家或专业人士们的思维深度,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太极八卦图的本能观感。法国达索飞机公司的总工程师在考究战斗机复杂的总体飞行性能时,曾经说过一个返璞归真的原则,就是“看起来好看的飞机就是好飞机”。因此,只要普通人不堕入“信徒比先知更狂热”的怪圈中,那么依然能对中华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一经典图案有基本正确的认识。 道家和道教最重要的经典,是《周易》(西方翻译为“变之哲学”),老子的《道德经》,以及后世如庄子等人的一些经典。《周易》和老子的《道德经》,被世界公认为上古时代最全面的辩证思维百科全书、上古时代最伟大的哲学专著,至今依然是西方国家中最畅销的东方经典之一。《道德经》的开篇“道不道,非常道”六个字,被西方无数研究者认为是人类和辩证思维的第一次“正式”亲密接触。《道德经》除了其中的诸多哲学道理之外,还有一个后人望尘莫及的特点,就是其仅用短短五千余言,便概括了后世不知多少万言都说不清道不楚的道理。因此,“道”字被中国传统文化和许多其他宗教借用,如日常生活中说的“道理”,佛教中的“道场”,基督教中的“布道会”、“讲道”等等。 至于庄子,大家最熟悉的其实就是他的一篇《逍遥游》。在《逍遥游》中,庄子展现了至今依然令人汗颜的想象能力,其中“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等等,全都成为后世的不朽名句。而且庄子也同样是一个写作高手(哈哈),整篇《逍遥游》读起来竟然有一种音乐美般的感觉,能够让人不由自主的就有身心放松之效果,是治疗神经衰弱的良药。 道教的神仙谱系,本来也是有一些界限分明的划分的。按《神仙传》介绍,仙可分为上仙,次仙,太上真人,飞天真人,灵仙,真人,灵人,飞仙,仙人等九级。按照《太真科》,也有上仙、高仙、大仙、神仙、玄仙、真仙、天仙、灵仙、至仙等九品。但也有人将仙只分为天仙(“举形升虚”,即白日飞升)、地仙(在阴幽之处修真而成仙,但也有不同解释,如“游于名山”等)和鬼仙(死后以灵魂方式修炼,然后才成仙,也有称“尸解仙”的)三种。王重阳(嘿嘿,就是那个武功天下第一的中神通)等则把仙分为天仙、地仙、人仙、神仙和鬼仙五级。 但是,由于中华神话的起源非常复杂,各部各族的原始图腾几乎都被继承了下来,遂导致许多人物或事件在不同的传说中,经常能有完全不同的说法。因此,要把所有的传说人物都纳入到这些等级森严的神仙体系,往往显得非常勉强。正因为如此,中国远古神话的“体系化”尝试,其实一直没能成功。无数甚至自相矛盾的说法,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人起源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间接导致了先秦时中国人思维特别活跃。在这里,九头鸟主要只介绍其中某一种或某几种,剩下的读者若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证。 道教最高的神,或者说中华文化最古老、也最没争议的一个神,是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大神。盘古氏无父无母,无生无死,是中华文明的创世之神,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祖神。因此,盘古氏的传说也就被道教借用,并尊其为道教三大尊神“三清”中的元始天尊(或称元始天王)。 相传盘古氏通过伸懒腰而开天辟地之后,爽得不成样子,便把气息化作风云,声音化为雷霆,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月亮,身躯四肢化为四极五岳,血液化为江河湖海…… 总之是为后代子孙准备了世界所需的一切。在这一切完成之后,盘古氏觉得无事可做,其真灵便干脆化为一团青气,在天之极地之尽处到处游荡。 盘古氏开始游荡时很开心,可是后来,他却越来越不开心了。原来他发现,自己极目所见的所有人,人人都有妈妈,甚至连女娲也还有自己给她既当爹又当妈,可偏偏就是我们的盘古氏自己,却反而没有妈妈。盘古氏越想越郁闷,越想越失落,总觉得自己少了点什么。 有一天,盘古氏在到处瞎转的时候,忽然发现了纯洁又漂亮的太元圣女(一说为上清玉女,还有说法为上元玉女等),立刻欢喜得大叫:“这个美眉好!”于是就一头钻进人家的口中,说什么也不出来。太元圣女没有办法,只好把他给生下来,于是他就有了妈妈了。由于他是时间空间一片混沌玄黄、一切都还无元无始的时期创世的,于是便自号元始天尊。道教中奉他的正式称号,为玉清元始天尊。 三清中的太清道德天尊,就是我们熟悉的老子。老子姓李名耳,是道教经典的最主要撰写人。相传玄妙玉女梦流星入口而孕,九九八十一年后,方才在李树旁生下老子。老子生而白发能言,指着李树说:“李就是我的姓。”由于他生而白发,人们也就同时称他为 “老子”。在道教的传说中,曾有一说指老子出函谷关后,在西域点化了释迦牟尼。 三清中的太清灵宝天尊,人们一般不是很熟悉。相传(嘿嘿)他是金仑玉女感“玉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玉晖焕耀,金映流真,结化含秀,苞凝元神”而生。他的主要特点,是“以灵宝之法,度世度人”。另外,与世界上许多宗教一样,三清神尊也是有着“三位一体”的内涵的,比如道教中有元始天尊一气化三清的说法,传说中也有老子一气化三清的说法。 三清之下,还有四御,其中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的起源传说无数,如有的说法为“昊天界上光严凈乐国王与宝月光皇后所生之子”,还有诸如古代财主说、黄帝说、东王公说等等。但是总的来说,玉皇大帝在中国神话中的地位,似乎不是与权威挂钩,而是更常与别人反抗他的权威挂钩。 玉皇大帝的“夫人”王母娘娘,是传说中的西王母变化而来的。由于西王母是中华远古神话中主管万仙生死祸福的大神,她在古代受到特别的敬畏。她的手下中,九天玄女是掌劫大神,九光元女是掌运大神,还有数不清的大小仙官为她总司一切。在现代人的印象里,她是一位仪态万方的中年美妇人,但是她的原始形象却是“豹尾虎齿,善啸”。另外,还有一些人干脆考证说,“西王母”其实乃是地名,根本不是人名。但无论如何,西王母在中华神话中的地位、权威和令人向往的程度,似乎要远甚玉皇大帝。她为主席的蟠桃大会,数千年来一直是仙界最重要的法会。 道教其他的神就实在太多了,基本上所有我们听说过的神,都在道教中有名位。在本书中,由于男主角就是从“交通鬼神”的大祭师职位起家的,因此这些传说在书中很多都会有原形表现,解释其是怎么起源的。另外,这上面提到的许多神女,也有一些会是书中美眉的封号,但每一个又都似是而非。总之,大家可以对应着看,或许时不时能哑然失笑。 总的来说,相对于别的书只知道“传承”、“因循”,强调“起源”、“开创”的思想,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如果读者仔细看,多想多猜,会发现书中有无数对应后世的起源暗示。比如,此书解释了文学界和史学界长期疑惑的一个问题,即盲诗人荷马是盲人,可为什么他描述的战争场面中有大量的视觉形象来描述,而且许多远比后世明眼人所能想象的还要奇瑰壮丽得多?又比如,在优孟葬马的故事中,楚庄王究竟为什么要那样变态地优待那匹马?“伊人”这个词语是怎么出现的?“泡妞”这个词语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渊源?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的身世是什么样的?佛教为什么能够被创立?为什么会有西王母会周穆王的传说?这些暗示中,可能有一些是很明显的,但还有一些是很隐晦的,且看大家能够看出多少来。 四. 《万王之王》的写作动力 《万王之王》的写作,首先是因为,九头鸟希望实现高中时一个未能实现的梦想。当时,九头鸟曾经利用高二寒假的时间,在一叠废纸的背面,偷偷写了数万字的一段武侠小说。然而不幸的是,这种幼稚的尝试被九头鸟的爸爸发现了,于是此事只好在嘲笑中被终结。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十年,可九头鸟却依然还是无法完全舍弃当初的幼稚梦想,总想有个了结。 写《万王之王》的第二个原因,则是九头鸟希望在自己彻底改变、彻底向世俗化低头、从此随波逐流之前,对自己曾经有过的那些纯真而又幼稚的幻想,作一次最全面、最彻底的纪念。如果读者仔细看的话,会发现此书的结局,几乎满足了一个(幼稚)男人的全部幻想。但是,男主角其实并不能说是九头鸟的性格翻版。真正与九头鸟本人性别最相似的,其实是里面的一个二级人物(其戏份并不少),大家不妨仔细看一看,随便猜一猜。另外,由于本书本来就是在强迫自己改变人生观之前的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因此,当你猜测出来以后,你也许会发现,后来的九头鸟将不再是那曾经的九头鸟。 这是一个沉重而忧伤的话题(哈哈,“深沉”要开始了。在书中还会有许多段类似的深沉),因为那些曾经的幻想,永远是九头鸟一生中最亲密的朋友。然而今天,九头鸟却要从此完全融入到庸俗的现实之中,去与自己这一代人所受的教育之描述完全不容的社会,永远相拥相抱。对于九头鸟来说,这究竟意味着彻底抛弃曾经的纯洁,还是意味着被曾经的纯洁彻底抛弃? 九头鸟生于七十年代,和无数同龄人一样,经历了太多的振荡,太多的错位,和太多的失落。当九头鸟还很小的时候,世界是美好的,世界是简单的;世界拥抱着我们,我们拥抱着世界。当九头鸟长大一些的时候,世界是奇异的,世界是严酷的;世界碰撞着我们,我们碰撞着世界。当九头鸟成年之后,世界是沉重的,世界是庸俗的;世界污染着我们,我们污染着世界。在将来,污染完成之后,世界是不是就是我们,我们是不是就是世界? 大人们曾经说,成长是美好的,成长是快乐的。然而,在我们的成长中,曾经的梦想一个个破灭,曾经的棱角一点点消失。当我们再回过头去问大人的时候,他们说,成长的那一端是美好的,成长的那一端是快乐的。然而,当我们也成了大人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成长也许永远都没有尽头,即使有,也只能是衰老,是死亡。可是,当新一代来问我们的时候,我们却依然满面笑容地对他们说,成长是美好的,成长是快乐的。也许,这就是传说中成长的美好,这就是传说中成长的快乐? 成长后的九头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少年时的幻想,只应该属于少年,少年也只应该属于少年时的幻想。少年时的幻想是美好的,它们是单纯的,它们是幼稚的,它们不愿意面对现在的九头鸟,九头鸟也已经无法再面对它们。今天的九头鸟,已经无法在灵魂中永远留住那些曾经的灵魂之友了;但是九头鸟却终于能够把它们写下来,在告别它们的同时,把它们永远地送给后世的朋友,也把后世朋友的少年永远送给它们。将来,人们看到此书的时候会知道,一个少年的梦想能是什么样;梦想看到未来少年们的时候也会知道,未来的少年们会是什么样。 与第二个原因的沉重基调完全相反,刺激九头鸟写《万王之王》的第三个原因,是一个非常轻松的话题。九头鸟一直对金庸《倚天屠龙记》的结局非常不满,觉得其无论是在最初布局上,还是在最后收尾上,都有很大的勉强和遗憾。可是令人无奈的是,无论是金庸本人的几次修订,还是电视台的几次重拍,始终没有一个改得足够好的。眼看老金都已经八十多岁了,九头鸟情急之下,终于只好认同求人不如求己这一真理,亲自动手来描绘自己的构想。最后一个原因,则是与近年来正规武侠小说的严重衰落有关。现在的武侠小说,水平常常惊人的差,无论是情节,构思,大局观,文笔,还是文史功底,几乎每一样都能令人作呕。因此,九头鸟也希望用此书来配合《论正规武侠小说的写作方法》一文,作一次真正的写作示范,让有志者写起武侠小说来事半功倍。 五. 《万王之王》为什么要选春秋为背景年代 (一) 春秋时代的主要特点 此书的取材之所以为春秋时代,一方面是为了让其年代足够古老,尽量靠近各种宗教或文化的大致起源时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九头鸟喜欢那种难分正邪、人人有理、群雄皆强、彼此碰撞的大环境,不喜欢正邪脸谱化、敌人弱智化、性格简单化和力量对比悬殊化的模式。这便如拳击赛一样,要双方势均力敌,比赛才能最精彩。若是由一个拳王打一个白痴,那么这场比赛,又有什么意思? 中国的春秋时代,正是最适合九头鸟这一喜好的时代。中国人灵魂里那曾经的豪迈和刚强,也正是在那个时代得到了第一次尽情发挥。每当九头鸟读到一些介绍春秋时代的历史书籍时,总是为那群雄互相衬托、处处鲶鱼效应的大势感慨不已。春秋时代,列国虽然有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但实际上这个共主却实在是什么都没能“共”过。晋、楚、秦、齐、吴、越等群雄明争暗斗,每一方的光芒还没有暗下去,另外一方的荣耀便已如潮涌;几百年间的争斗中,几乎没有谁是真正的弱者。因此,那个时代的群雄对抗,乃是真正的强者与强者的激烈碰撞,是拳王与拳王之间的较量。而后代王朝兴亡,除了汉朝与匈奴的长期对抗、三国时期的长期对抗等外,无论用兵规模大多少倍,几乎都永远只是一个模式,那就是由英才来对白痴。这样的比拼,对于回溯历史、寻找真正强者的人来说,究竟能有多少意思? 激烈的竞争,造就了一大批强君悍将。那种群星灿烂的情景,与后世江山一旦稳定下来,立刻便催生猪头无数的情形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后世皇帝中,简直可以说白痴无数,而且许多居然都是善终;可是春秋六大强国几百位国君中,究竟出过几个白痴? 另外,春秋与后世相比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那个时候列国之间的争斗特别“公平 ”的,彼此间的比拼也常常是最容易不让人带感情色彩、同时也最激动人心的。春秋时代,列国之间彼此掌握的资源,无论是人心、土地、民口、贫富、勇敢,都彼此相差不大。可后世皇帝们对敌时,其所掌握的基本资源对于对方来说,该是有多少倍的优势?千百年 “必须本能服从皇帝”思想的浸润,更培育了可怕的思维惰性,导致许多反抗皇帝的人,从一开始就从心理上处于了极大的劣势。在这样的优势之下,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究竟有多少脸去和“精彩”二字挂钩? 对比当时的世界,虽然希腊、天竺等地也有类似群雄争霸的情形,但其无论是规模,还是对抗的激烈程度,都远远不能和同时代的中土相比。小小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周边地域,居然分成几十百把个几千人万把人的国家;就连传说中不知放大了多少倍的特洛伊之战,拼尽全爱琴海乃至西西里的老本,也才不过凑足十一万大军。就这些国家的国王,也好叫国王?就这些国家之间的战争,也好叫战争?而古代印度虽然在人口上或许可以与中土类比,但其彼此间对抗的战阵激烈程度,却实在是大大不如。因此,当时中土群豪的勇烈程度,不但在中国历代难与相比,便是放眼世界,也一样璀灿无及。作对于本来就是要描写英武的武侠小说来说,如果这样的一个时代成为一片空白,那将是多么大的讽刺? 要缅怀这些难于相比的列国英雄,自然要用难于相比的笔触;也正因为如此,这部书的规模才会如此之大。总的来讲,这部书中是在用强者来衬托强者,强者一直都生存在强者的海洋中,时刻都无法懈怠。另外,本书不会以主角的标准划线。这也就是说,好人不一定是站在或趋向主角这一方的,也许反而还会跟他渐行渐远;每一位英雄都有自己的利益、标准和道德观,甚至可能会越来越与对方不和。相信当读者读完此书时,会有一种梦回春秋的感觉:中土群英中,无论是男主角的朋友,还是男主角的敌人,除了对其每个人的描写篇幅要少一个数量级、武功上也暂时低一些外,其真实智勇水平几乎没一个差于男主角的。 (二) 此书前面部分的主要美眉出场顺序 由于此书采用的是强者衬托强者的思路,其结构和布局,无论从空间上来说,还是从时间上来说,都很“宽”。因此,要看此书,请先做好吃大宴的准备。这也就是说,要有心理准备先吃开胃配菜,再吃主菜。本书的开头比较接近金庸的开卷风格,是先写上一辈人的爱恨情仇和悲欢离合,然后才从其中一步步引出后世的小孩子们的成长。但是,其虽然只是配菜,但其中却不但有大篇幅的爱情描写,还有大量为后面准备的伏笔和暗示。九头鸟真诚建议读者在读这一开始二十万字的时候,小心注意其中的每一个名字,以及每一句你可能以为有些奇特的语句,因为在你们读到结尾的时候会发现,一切几乎都在最前面就有了暗示。 但是,关于主菜的定义,可能有许多的差异。那些只把漂亮美眉(女主角们)当主菜的读者们,也许会觉得跟金庸小说一样,开始时美眉太少、情节太闷。但九头鸟可以极有信心地告诉你,只要你能坚持看到男主角少年情变的情节,你可能都会觉得美眉多得简直都让你有些应接不暇。 九头鸟先简要介绍一下开始的大致情节,把其中主要美眉的大致出场时间列一下,免得只吃美眉的读者们坚持不下去。开始约两万字时,贯穿始终的几位上辈美眉出场。九头鸟贴第一贴的时候,会一直贴到这几个美眉出场,以让色狼们先好好看看配菜是什么级别。接下来,幼年流落的男主角被送进洛阳一所权贵子弟书院,但却受到贵公子们鄙视和排斥,险些丢命。到第二十来万字时,一位才十岁的小美眉出场,救了男主角一命。然后,男主角在深山中又会遇见两位小美眉,然后就在一位青春年华的大美眉面前晕了头,最终情变出逃。从这时开始,美眉们就开始不断了,而且天竺、埃及、特洛伊都会有真正的大美人出场。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大多数的美眉与男主角其实并没有感情纠葛,她们将是书中其他英雄的老婆,九头鸟只是借用男主角的行程把她们的故事串接起来。而且可以透露一点的是,书中最好的一位美眉,在目前的结局中男主角可能得不到。当然,这里的“最好”是九头鸟认为最好,九头鸟估计绝大多数读者很可能会认为另外一个是最好的(就如金庸认为小昭最好,可大多数人可能认为赵敏最好类似)。 总之,九头鸟既不是幻想狂,也不是自虐狂。除了一笔带过的那些后宫妃嫔不算外,男主角在最后,一定会有至少一个人人都流口水的老婆的。但是,也必须有至少两个人人都流口水、且与男主角有重大感情纠葛的女主角离开他。具体将是如何,既要那种写法更好配合其感情流向,也要看九头鸟是不是又想修改主线或结局,可能还会参考一下读者的反映。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九头鸟为本书准备了两个结局的构想。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其中一位非常重要的女主角的最后婚姻归属。当然,最后给读者看的,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结局。另外一个可能只以小字内容给出,或是干脆不给出。当然,无论是哪一个结局被给出,为了让一切过渡平滑,结局所对应的前后众多暗示、伏笔、感情轻重描述,都会有相应调整。相应的,许多其他人的婚姻状况,还有几位重要女主角的封号,也可能会随之而变。 (三) 与年代有关的注意事项 由于此书对应年代过于久远,对应的跨度也非常大,要揉合的东西也太多,因此很多人物和事件无法完全和历史中的原型对得很好,要请大家谅解。比如,书中很多次提到钢铁武器,但实际上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虽然很早就有“铁”这个字,但成规模冶铁最早也还只查到了在春秋中期。钢剑最早则是春秋中晚期,且目前还只在长沙楚墓中出土了一柄(中碳钢)。又如荷马其实不是希腊人,而是一个小亚细亚的城邦之人,说起来他也许更应算是特洛伊一方的。 另外,春秋时期,楚国势力还远未深入到巴蜀一带。书中提及的以头答谢楚王的巴蔓子,本来也只是巴国一位将军,而不是国君。又如楚人南迁之谜、楚夏是否同源、以隐语劝楚庄王的究竟是谁、偏寒带的鲸类是否能足够合理地出现于偏热带、沼泽地成因、盗墓的传说、楚及列国宫廷传承制度、列国后妃制度、名曲产生年代、武将佩刀的解释、问鼎时是周襄王时期还是周定王时期、“染指”典故中的鼋其实是甲鱼类而非鳄鱼类、特洛伊战争年代、英国长弓手起源、埃及王朝的结构、魏武子的家世、结草报恩故事的年代、樊姬的身份本为樊国公主、《凤求凰》(注:后来司马相如的另外一版的《凤求凰》古曲暴长也暴难听,曲义也粗俗得很,九头鸟本人打死也不信司马相如能凭该曲挑逗动卓文君,其曲充其量只是二人私奔的一个文雅借口)等弦歌的产生年代和作者、楚吴之间是否千里少人烟、中国吴越一带矿石是否缺磷、董狐之事的信史与传说、鬼方是否就是匈奴、月氏人的起源、马其顿国的国王、雅典的王政时期、希腊的科林斯及其远方殖民子国在特洛伊战争中的立场……等等等等无数的话题,书中的表现或描述都是和历史上有区别的。如果读者注意到后付之一笑,或是指出一些有趣的不同说法,或是指出九头鸟一些可能的疏漏,九头鸟当然是求之不得。但是如果一位读者一读到某处,就立刻想脸红脖子粗地大骂“ 作者真蠢,连这都不知道”,那么为了你自己的颜面着想,还请你先用脑子想一想,九头鸟是不是真的不知道这些。 另外,既然要用通俗文学来描述这样早的时代,书中可能要引用一些后世的成语或者句式。否则的话,就只能用《左传》级别的语句来写武侠小说了,那样不知有几个人能看得懂。一些复杂的难字或者异形字,九头鸟可能用通用、假借等方法,或是音近、形近或义近的字来代替,但肯定是经过选择的字,不会阻碍读者察觉其于信史中对应原形之间的关系。书中有两个小部分是取自《东周列国志》而加以改写,相信读者们将能够很轻易地看出来。 (四) 本书的精神主旨 不但本书在时代选取上与传统武侠小说有重大差异,本书所反映的精神基调,也与常见的武侠小说有本质区别。通常的武侠小说中的侠士们,大都年纪轻轻就满脑子老年人思想,只想避世或隐世,并经常斤斤计较于些芝麻小事,却偏偏又昧于大是大非。这样的思想如果对年轻人潜移默化过深,会导致整个社会提前进入“老龄化”,人们太沉溺于玩某种自己都不明白的“深沉”,钻某种只有空想意义的“精致”,最终被因循守旧的陷阱所吞没。 为了避免过于偏向这种过分偏于避世或平庸的思想,九头鸟希望能给读者一个“做英雄、有大志能有好结局”的印象。因此,书里面的几个入世英雄,大都会有令人羡慕的婚姻。但是,为了与现实妥协,也会有几位极重要的英雄会孤独于世,或是死去。此外,还有一些根本不是英雄的人,也走上了狗屎运,娶到了他们根本配不上的女主角。 也许有人会讽刺说,你还真把自己当根葱啊?你的这部破书有这样大的作用么?你也配考虑这么长远么? 对此,九头鸟的回答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有行善的风气,无数人都来行小善,小善就是大善。如果愿意对大善尽自己的一份力的人,总是受到打压、讽刺和鄙视,那么本来可能的大善,也许就永远不会到来。当初柳永也未必把自己当成了什么葱,可他为后世造就了包括阁下在内的多少雌性男人?九头鸟的这部书当然未必能有很大的作用,但重要的是,九头鸟希望它能起的是主要偏向好的作用。 贬低普通人的微小努力和坚持,是人类想混淆是非、想逃避自己类似义务时的本能。也就是说,堕落者特别善于把大善与小善之间量的区别神圣化,而把小善与小恶之间质的区别庸俗化。如果有人真的很想把普通人鼓励上进精神的想法,都贬为不配,不妨先想一想这样的类比:单个普通人在外敌人入侵时的抵抗努力,能改变整个战局吗?单个良家妇女拒绝堕落,能改变整个社会风气吗?可是,这是一个人光明正大地去当汉奸、当妓女的理由吗? 六. 《万王之王》与电脑游戏 本书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书的某些内容,与九头鸟玩过的一些电脑游戏有很深的关系。比如说,书中几位最大的女主角的名字,都有源于游戏的灵感。双结局构想,本来也是源于角色扮演类的游戏常同时设有悲结局和喜结局。书中在去救特洛伊公主的事中,有好几万字的情节描述七英雄彼此合作、勇闯伊沃岛,也是为了纪念九头鸟的一段游戏往事。 这段往事,主要是起因于在写此书的过程中,九头鸟经常很累很累,急需放松脑子,改换一下思维方式。因此,九头鸟总想跟人联机玩《帝国时代征服者》。不料九头鸟实在不太适合玩这种操作复杂的游戏,加上本来也没认真去玩,结果经常被人贬为“松岛菜菜鸟”,或是“东方之猪”。后来九头鸟就主要玩一种名叫“VAMPIRE RPG”的场景地图,因为该游戏中每个人基本上只需控制一个兵,然后七个人合作去打一个超强电脑的种种关卡。由于电脑的设定是单挑的话玩家必输无疑,所以这个游戏特别要求玩家之间的配合。 如果读者们仔细看的话,可以发现,书中的七位英雄,无论是在特点上还是形象上,其实就是一一对应那个场景游戏中的七位英雄的:法国掷斧英雄、维京狂战士、蒙古骑射英雄、不列颠长弓英雄、匈奴骑射英雄、突厥骑射英雄和中国神弓英雄。其中,不列颠长弓英雄和中国神弓英雄由于拥有最远的射程,是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但也是最难操纵的人物。其他英雄则要么是抗击打能力比较强,要么是攻击能力比较强。 就九头鸟个人来说,比较喜欢操纵骑马英雄跑来跑去。但是,由于别人往往不善于操纵远程英雄,因此九头鸟经常不得不当两个远程英雄中的某一个。关于九头鸟玩场景游戏的详细体会,读者可以参考九头鸟写的一篇《九头鸟夜游猪式会社》,其中的大部分怪名其实都是九头鸟自己用过的(在OSU中国学生会网站上的季刊中有)。 七. 对一些问题的问答 现在,九头鸟来简略回答一些朋友们可能想问的问题。 (一) 为什么前一段时间九头鸟在朋友们眼里表现得有些奇怪 首先,上面的一切,再加上“写书”二字,就已经部分回答了下面的这些小问题:你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为何表现得这么怪?为什么叫嚣了几年买车,却直到现在才真正动手?为什么不愿意搬家折腾?为什么中间有好长一段时间只做TA/RA及RESEARCH,没怎么选课上?为什么总是尽量早地就回家去,哪怕只一点点时间空裕,也似乎总是在做什么事,但又从不说在做什么?为什么对两周一次几个单身汉聚会的小PARTY那么的渴望(写的太累,脑袋太木,需要短暂换换脑子)?为什么特别怕给国内家里打电话?(特别怕他们那种不论从什么话题开始,一定以赶快找女朋友的话题结束的训斥) (二) 九头鸟还会不会再写武侠小说 第二个问题,或者说第二类问题,就是你还会不会再写小说?对于这个问题,至少在目前来说,九头鸟的回答是负面的。这是因为,勉强弄完此书主干之后,九头鸟已经实在是太累太累了。写书时的痛苦,不仅仅表现在经常要连续好几个小时,在电脑前面几乎一动不动地用全拼输入法敲字,更在于它所带来的和其他事情的冲突,无论是现实中的还是精神上的。尤其是这个学期九头鸟赶上了无数烦心事,如做两门课TA并同时碰见两个 TOUGH教授(有的教授要求你每个题改三遍,而且必须按题登录分数,有的教授每天给你发五六封信让你做事),过GENERAL,选一门惊人费时间的LAB(每周课程的预习材料竟接近一英寸),交PAPER……等等等等,精力简直都象是已被绞干了。当时九头鸟有三个多月几乎完全没有碰本书的写作和修改,等BREAK中再捡起来时,几乎热泪盈眶。 另外,书的篇幅一旦过大,如果还要努力维持其质量的话,其复杂度的增长可不是线性的。巨大篇幅对人的精力消耗往往是惊人的,这可跟那些每部几万字或十几万字的小说不同。因此,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九头鸟都实在是心力交瘁、太需要休息了。 另一个原因,是九头鸟前一段时间为了写书,几乎把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吃个精光。因此,很多其他放松的事,九头鸟都没来得及去体验。另外,九头鸟需要改换人生观,自然也需要大大地换一换脑子。 还有一个原因,是九头鸟需要在再次写书前,需要长期收集材料,慢慢准备构思。这种构思是潜意识的,也就是你平时看到了什么趣事,有了什么可能用上的想法,就只用几个字或一句话把它记下来,日后需要正式准备提纲的时候就可以来查询。九头鸟喜欢写长篇,而且非常反感靠凑字数来唬人的自宫式写法。因此,九头鸟所需的材料是非常多的,所需的时间也是非常多的,经常要好几年潜移默化的准备。如果你们实在要问现在你想好了什么,九头鸟只能告诉你,现在还在想下一部书里两位女主角的名字(当然得是好名字啦)。 (三) 为什么《万王之王》中,男女主角有不少是王孙公子或公主? 第三个大问题,是为何本书中的男女主角,很多是王孙公子或是小姐公主(注意,本书不是童话,也不是那种玄幻小说,而是正规武侠小说;只是其中的人物有这个特点)? 这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国家大都还不是很大,人物还不是很多,君主的生育能力也还都普遍较强,遂导致王子和公主遍地都是。同时,那个时代,王子们和公主们还远没有后世那样腐化无能,他们的上进精神还没有衰颓。有这样的精神基础,再加上他们身为王子、公主所拥有的物质基础,自然是他们“显眼”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另外,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史料和传说非常有限,导致别的普通人难有扬名立万的机会,无形中也使得王子们公主们更加突出。大家仔细想一想,世界各国越古老的传说,是不是王子们和公主们所占的比例越大? 再说了,王子们和公主们的母亲一般都经过几代优选,导致他们大都比较英俊或漂亮,所以也很适合让思想上的少男少女们想入非非。此书既然是武侠小说,自然要努力满足读者幻想。 八. 请不要对号入座 关于此书,九头鸟想对周围的同学再强调一次,就是请大家不要太过对号入座,不要感觉过于良好,或是感觉过于不好。 九头鸟既然生活在这个圈子里,当然不可能完全不受影响。因此圈子里的人物的某些特点,很可能在本书中确实是会有所反映。但是,首先,九头鸟如果写周围的人,通常是喜欢把其美化一些的,否则就干脆不写,除非是被惹急了。其次,九头鸟不喜欢把现实中的人物跟书中的人物联系得过紧。因此,如果有的时候,九头鸟无意中用到了某人的某个特点,而且又不好改的话,那么就一定会用其他的特点来压倒这一个小的辨识特征。 这也就是说,书中的人物的性格和经历,肯定是绝大部分与现实中曾借用的那个人不搭杠、甚至相反的;如果不经由九头鸟提醒,即使是曾经借用过某一小特点的人自己来看,他(她)也很难意识到该事的原形是取自于他(她)。另外,世上这么多人、这么多事,很难说做到完全不巧合的。很多事可能在某些人的感觉上和自己有点象,但天地良心,九头鸟写到的时候可确实没有想到是你,也没想到从你身上取原形。因此,当你感觉特别好(比如说以为自己是其中的某位漂亮美眉),或者感觉特别坏(以为某位恶人跟你很象)的时候,很可能只是你自己在想入非非,或是在自寻烦恼。 好了,说了这么多松松垮垮的废话,接下来就是祝大家能从此书中获取快乐了。作者的快乐是建立在读者基础之上的,只有大家都能快乐,九头鸟才能知道这些日月没有白费,这段人生没有虚度。对于一个即将全面转变、全面否定自己从前人生观的人来说,这种告别式的安慰,实在是太让人伤感,也太让人欣慰了。谢谢大家!(另外,由于现在太忙太累,九头鸟可能无法对大家发的信和网上的回贴一一回复,请大家谅解。)、 九. 九头鸟笔名简介 本书作者九头鸟,真姓“未”,真名为与此姓非常相近、但意义几乎完全相反的一个字。九头鸟本科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现在在美国Ohio State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留学。九头鸟的真名、出生地,以及就读过的这些学校里的一些较有名的风景地名,在本书中会有几次很隐晦的暗示。九头鸟的主要作品,曾在会刊《七页树》上刊登过几次,并于2003年的时候,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描写自己留学趣事的书《青蛙•恐龙留学记》。《万王之王》一书,是应《青蛙•恐龙留学记》一书最后附列的写作计划而写的。 九头鸟这个笔名的选取,主要有以下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最早、也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因为九头鸟是湖北人,而湖北人的外号为“九头鸟”。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将近八年来,九头鸟在水木清华BBS上的ID一直是nineheadbird,现在虽然已经只能梦回水木,但还是不忍舍弃这一笔名。至于第三个原因,则是感于未名空间BBS上一位网友对一篇《湖南有人发现九头鸟,专家认为不可能》报道的评论。 当时,有人转载了一篇文章,说是湖南有人宣称发现了一只除了正中间的那个头外,两翼还各长着四个头的鸟。接下来就有专家们很认真的说,九个头的鸟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九个头将给内部器官的生长和适应带来紊乱:总不成该鸟有九个食道、九个胃吧?因此,如果那位观察者所看是实的话,那八个头可能只是八个奇形怪状的突起。 本来,事件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的。不料搞笑的是,一位特别反感“专家”称谓的网友立即回了一篇文章,大肆反驳专家们的意见。该网友以调侃的语气指出:谁说九个头个个要吃东西的?我看该鸟就只用一个头吃东西,其他八个头乃是专门咬人的,特别是咬你们这些砖家的。 这篇回文曾经让九头鸟觉得很有趣,并更加坚定了用“九头鸟”作为自己笔名的想法。为此,九头鸟还随手写了几句话,以作为此事的纪念:九头鸟者,产于流沙之东,大漠之南,昆仑之西,溺水之北,头凡九,一司摄食,余八首专啮人,野人以为神。(完) 九头鸟作于2005年6月10日星期五 University Village, Ohio, USA -- ※ 来源:·BBS 未名空间站 http://mitbbs.com·[FROM: 24.31.] [上一篇] [下一篇] [同主题上篇] [同主题下篇] [转寄] [转贴] [回信给作者] [修改文章] [删除文章] [同主题阅读] [从此处展开] [返回版面] [快速返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