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明君 ----曾与三单谈及,要写点东西。以此为不食其言之作吧。
有关诗词上的想法
一, 现诗词与近代诗
我比较喜欢近体诗、词,通过对近体诗、词的写作和探讨得到了一点感受,故在这里谈一下有关近体诗、词与现代诗上的一点想法(这些想法,都是比较而言)。
我为什么喜欢近体诗呢?因为近体诗、词文浅,意深、浓,不易见。其意“尽在不言之中”,有“诗意”。它给读者以广泛的想象空间---“诗境”,使读者要去“思考”,才能真正地领会“诗气”(诗的精神)、理解作者的思想;从而领悟到“出乎所见”的意境,有“原来竞是如此”的感觉。使读者印象深刻,豁然一新。
而现代诗则不然。文长(相对近体诗而言),基本上是属于“叙诉、抒情”型。读者只从字面上,就可以了解到诗词的精神和作者的思想。如,润涛阎先生把古诗翻译成的现代诗“依人自缢”,就是一个例子。据阎先生言:“据说此短文被一‘文科博士’翻译完后,该博士‘精神彻底崩溃’了”。这首古诗的原文不足二百字。而阎先生的翻译成的现代诗,粗略估算,也要多于二千字。译文是比较出色。但是,我读起来仍然感受不到原文的深奥之处。读这个翻译的现代诗时,不需要你去琢磨、猜测诗中的含义,不必“动脑”。其“原味”已荡然无存。
这并不是说阎先生译文的现代诗不好,而是我读起这现代诗来有“食之无味”的感觉。我只是用此来设例说明,我喜欢近体诗、词的原因而已,仅此而已。就象大家读“原文Gone With the Wind”与读其译文“飘”有所不同的感觉一样。近体诗、词的译文与外文的译文一样,是很难“原汁原味”再现给读者的(尽管有的译文会优于原文,可这又是个问题,在此就不谈了)。
推理得出:现代诗是很难完全展现近体诗、词的“诗境”的。
1、代诗是“简易”型,不易展现近体诗、词深奥的意境。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若用现代诗写,可能会是:“啊,一注水流从天上飞速而下,就象是银河洒落人间”。
用现代诗的形式,表现出了原意。可是“原味”却变样了,没有了原诗的“奥妙”之气。又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用现代诗写,可能会是:“一轮明月挂在窗前,月光照耀在地上,如同冰霜。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着故乡”。看到这,那种愁重思乡之情已到九霄云外去了,你还能再思念故土么?
2、代诗通常是“直叙”型,不易表现出近体诗、词的“隐欲”性(尽在不言之中)。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若用现代诗表达,可能会是:“太阳西斜,挂在山梁上。黄河的水呀,流向大海。若要看得更加遥远,就请再登高一层楼吧”。读到这现代诗时,你还有作者的送友不舍,登高远望,依依留恋的心情么?
看下面的例子:
一,(直叙) 二,(隐欲)
红妆引序争声起, 。。。。。。。。。。。。。。。。春诗入坛鹤声啼,
词坛声声了无期。 。。。。。。。。。。。。。。。。。群鸟欢声鸣不熄。
说诗谈词输己见, 。。。。。。。。。。。。。。。。。高低朗咏歌今古,
行竖终归看一齐。(屏幕上文字的行、竖列)。。浑然幽深解迷篱。
两首诗(直叙型和隐欲型),描述的是一件事。若以现代诗去表现(一)直叙,比较容易。再去表现(二)隐欲就比较麻烦一点。即使表现出来,恐怕也是文长失味,而成为“诗释”。
3、代诗表现比较单一,不易表现近体诗的多重性。利用下面这首和梦中女的“伤”词为例,简要说明一下。这首词有双重意思。
《临江仙 春伤》和梦中女 明君
桅帆高扬心别冷,
星空夜月朦胧。
舟踏波涛走西风。
博击心未老,
迷途东方红。
乌云临空风吹恨,
常常呼啸悲同。
迎寒冲舟破雾浓。
意坚擦拭泪,
情痴仍向东。
这首词的精髓部分,也是这首词的最后总结:“意坚擦拭泪,情痴仍向东。”一个含义,“情痴”表现了作者的“私情”。另一“公情”的含义不易察觉,但可分析出来。从“意坚擦拭泪”中,可以感觉到:这是一个意志坚强的“大男子”汉,所以,他怎么会“情痴”的“没完没了”的“仍向东”呢?这与常理不符。
所以,这个情就是“公情”,也是这首词的另一含义。表现的是作者无奈而“离家出走”的游子之心。如果你能了解作者的话,就很容易地了解这个词的另外一个意思了。这种双重性或多重性的表现形式,在现代诗中就不是太习惯,所以这类的现代诗也不多见。
4、近体诗的回龙、谐音、针顶格…等诗的形式,若用现代诗去表现就更不容易了。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中国诗词的历史发展,是从“繁”向“易”的方向发展。从唐诗宋词,再发展到今天的现代诗。宋词要简易于唐诗;而现代诗又要简易于宋词。但这些“简”的发展又都是以“繁”为基础的。没有“繁”这个基础,“简”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在发展“简”的同时,一定要搞懂、了解好这“繁”。 喜欢近体诗,并不是说就不喜欢现代诗了。两种诗体都是各有优点,不能相互取代。
现代诗是诗意清晰,简捷易懂,易于被决大多数人所理解。激情之下,可一气呵成一首长诗。若要一气呵成一首近体长诗,对一般人而言,就比较不容易了。我也正在学习现代诗,有机会再试作一首。
近体诗、词与现代诗,如同白话文与文言文。老毛一句“八古文”,大陆就只剩下白话文了。一个“文化大革命”,“其他”就没“命”了。这是不对的。白话文可以服务于广大的“工农兵”大众,文言文和近体诗、词也应服务于某一部分人。 近体诗、词与现代诗;白话文与文言文,都各有特点。应相互补充,促进发展。切不可,以单一的“情感”而排斥“异己”。在历史上,我们已经有过惨痛的教训,望这不要再现,千万,千万。 请给近体诗、词和文言文以生存的空间。
以上浅析,窥视一斑。一直想写点东西,总是没有时间,也是静不下心来。笔墨不浓,毛草收砚。对诗词,我是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不当之处再所难免。这只是一些想法,望各位诗友多提意见。 下一步再准备抽时间写点有关写诗、读诗、韵律方面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