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时空

学习历史,学习哲学,学习宗教,认清时事,感悟真理,与时俱进,定位人生,追求健康,净化心灵,高尚道德,养生长寿
个人资料
正文

ZT:美国大学原创不断的四大制度法宝

(2014-04-27 13:41:25) 下一个
美国大学原创不断的四大制度法宝
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都不约而同的集中在美国?为什么美国牛校得个诺贝尔奖就好像探囊取物?为什么世界各国的优秀学生源源不断远赴美国求学?在我国研究生复试正如火如荼召开之际,我们需要深刻的反思,如何才能培养出一流的研究生?如何才能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实实在在的创新,而不只是空喊口号,真正使得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我认为美国大学原创不断有以下四大制度法宝:
1面向全世界招生优秀学生的研究生招生制度
美国研究生招生采用申请制,而不是简单的统考。所谓的GRE统考,一年可以考很多次,而不像我国研究生统考一考定终身。我国一个学生一般只报考一个学校,最多再调剂一个学校,而在申请美国研究生,一个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多个学校。美国提供优厚的奖学金,吸引来自全世界的优秀学生,使得研究生(一般指博士生)做科研后顾无忧。看来,美国大学真正做到了选天下英才而育之,爱天下英才而助之。
我在伯克利访问期间,看到很多博士生都开车上学,经常飞行度假。经过询问才知道:他们的奖学金远远多于我们访问学者的政府津贴。
在伯克利的实验室,研究生队伍好像八国联军,来自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经常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2Tenure 制度避免教授成名后阻挡助理教授或者副教授的发展
在中国做研究,是人越老越值钱,名人年年搞项目,搞大项目,越资深的教授拿的项目越多,年轻的助理教授(或副教授)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这与我国的年度考核制度有关,越有名的教授考核指标越高,人就像骡子一样负重而行。美国大学设计了Tenure 制度,做研究到了一定程度,一般晋升为正教授(也有部分副教授)免于年度考核,学校完全相信教授自觉做研究。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其一,获得Tenure 的教授,将会减少与年轻助理教授(或副教授)竞争科研项目,给年轻人更多机会。其二,获得Tenure 的教授,没有年度考核的压力,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一些难度大、短期难以出成果的大科学问题。
比如,我的访问导师Lotfi Zadeh,在成为终身教授之前是著名的控制论专家。当上终身教授之后,毅然改变研究方向,开创了fuzzy setfuzzy logic, soft computing等新的研究领域, 50年如一日,深入思考,原创不断,终于成为一代宗师。据我所知,Lotfi一直项目很少,经费很少,博士生很少,没有团队成员。如果没有Tenure制度,按照中国的考核制度,教授级别越高考核指标越高,Lotfi恐怕早就被UC Berkeley淘汰了,或者被降为副教授了。
在美国,年轻的助理教授有更多的机会拿到科研项目,冲锋在科研的第一线,而年长的终身教授则抽出闲暇来教书育人,或者思考大的科学问题。科学研究是一个高度耗费劳力和体力的工作,年轻人应该多承担责任。
3非升即走制,大浪淘沙,选择优秀人才
美国对于年轻的助理教授才用严格甚至残酷的非升即走制度。据说,在伯克利,助理教授的淘汰率达到了80%左右。这样,加速了人才的流动,使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而且增加了不同工作的阅历。其实,习惯了就好,一点也不残酷,反而使得生活更有挑战性、更丰富多彩。
这种制度,大浪淘沙,使得最适合该岗位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相比而言,我国年轻教师队伍的流动性太差,据我所观察,也许10%都不到。这么低的流动性,人的经历阅历有限,创新思维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本校博士生毕业不许留校,避免近亲繁殖
美国的著名大学都不允许自己本校培养的博士生直接留校工作,避免了近亲繁殖。这样也使得博士生毕业之后到不同的研究机构学习交流,融合百家之长真正开展协同创新。当然,伯克利的教授中也有毕业于伯克利的博士生,但是仔细一看他们的简历,他们都有其他大学的博士后或助理教授等经历,最后才通过公开应聘,回到伯克利工作。这样,可以把别的研究机构好的经验,带回伯克利,也把伯克利的优秀经验传播到其他研究机构。
相比而言,我国博士生留校的比例太高,估计有30%以上。一个人长期呆在一个工作岗位,从事同一个工作,虽然可以十年磨一剑,把某项技术做到极致。但是,这样很容易导致思维比较狭窄,创新都很难,何况原创?当然,另外一个副作用就是大学里面关系错综复杂,派系林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