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一个秋天,哈佛大学的校园酒吧里,压抑昏暗的氛围中,马克 扎克伯格在和一个女孩约会。此时,这个类似于小强一样平凡的马克,还只是一个自大、自卑、自恋加自摸的悲摧少年——别以为哈佛的大学生就牛逼了,就天之骄子了,就能天天快活了,其实,整天只会沉溺在电脑前的马克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约到女孩。这不,还没聊几句,那个叫Erica的女孩就愤怒地抽身离去,留给马克一句:Asshole!
失落的马克走在秋日萧瑟的校园,淡淡的钢琴声编织着忧伤。。。梦想何时能够照进现实,约会如何顺理成章地变成约炮?这是此刻悲催的被蹬少年正在思索的问题,他的思索就如同他平时的手淫一样的恣肆! 但再怎么思索,他都不会想到,就在不久的将来,自己这个踽踽独行的屌丝少年就要黄袍加身,睥睨天下了!
回到宿舍,马克在哈佛校园网上讥讽了那个叫Erica女孩的胸部罩杯。其实,他不过就是在暗示他睡过人家了。
他当然没有!
他这样做只是为刚刚的被踹进行一次泄愤,为自己找回一些颜面而已。
这是一个不懂得如何跟人交流,不懂得讨女孩子欢心的小子。那个叫Erica的女孩骂他Asshole,一点儿都没骂错!
可老天爷经常就是这么的搞笑,他就是要选择这样一个不懂得交流的人,不懂得泡妞的人,去建立起世界上最强大的交流泡妞平台:Facebook!看来啊,非死不可!
经过这么一折腾,加上他过去在校园网上偷女生照片的劣迹,马克在哈佛的名声更臭了。此时,他的身边只有一个朋友,这个唯一的朋友叫爱德华多。
这个世界是分等级的,别看人们天天高喊人人平等,那正是因为人人平等是不可能的。所以,就连像哈佛这样尘俗之外的象牙塔也不例外。在哈佛,有各种各样的团体和俱乐部,当然,这些号称精英的社团自然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入的。比如像马克这样的屌丝就一心想混入其中而不得要领。可他的这位叫爱德华多的朋友比他强,人家好歹是凤凰俱乐部的会员,虽然这个凤凰俱乐部在哈佛还不是最高大上的,但毕竟里面有不少凤凰,就是美女。而美女,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属于高等阶层。
爱德华多对Facebook的贡献是不可或缺的,要是没有爱德华多一开始在凤凰俱乐部找到那么多美女,并推荐她们注册使用Facebook,用扎克伯格自己的话:Facebook也就只有几个书呆子知道,不会有任何知名度的。
比起扎克伯格,爱德华多自然已经算是不错了。然而,真正占据哈佛顶端的团体和俱乐部的成员永远是那些来自美国顶尖家族的子弟们,他们才是哈佛,乃至这个社会中,真正的青年才俊。
正是在这群真正的哈佛精英中,有三个高富帅,他们有个Harvard Connection的创意,说白了就是个校园方便泡妞的创意。但他们三人都不会编程,于是找到马克来为他们做这个工作。作为回报,身为在校内颇有影响力的三位高富帅提出可以帮马克挽回在校园的臭名声,在他们看来,这个条件足以吸引马克。
他们想得不错,马克甚至没跟他们谈钱,就爽快答应了。
面对屌丝,高富帅们总是容易轻敌。这次,他们太轻敌啦 !
屌丝逆袭马上就要上演了!
答应三个高富帅之后,马克马上找到自己那唯一的好友爱德华多谈合作,开始运作他们的Facebook。
现在看来,Facebook无论是否剽窃了Harvard Connection的创意都不重要了。由于这两个网站是同样的校园交友网站,因此不可避免的是竞争对手的关系,也就是说马克从一开始便成功地卧底在对手的阵营里了。对于那三个高富帅委托人,马克已经违约了!
接下来,马克在七周的时间里发了15封邮件对三高富帅说Harvard Connection很有前途、自己正在做它的编程工作,你们就放心吧;而在七周后,马克自己的Facebook已经完成注册后,他才发出了那气死人的第16封邮件:不看好Harvard Connection的前景,我不想干了。
再过了半个月,Facebook正式上线运营,三位高富帅此时才如梦初醒,并暴跳如雷。太晚啦!
此刻的他们就算马上从硅谷高价聘请最牛的编程小组来完成工作从而让Harvard Connection上线的话,也已经远远落在Facebook的后面了。。。
IT创业可不像养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那是真的很重要!
很快,马克就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他不光是个IT天才,同时,他也是个资本和商业运作的高手。也正是依靠这个可能比他的IT方面更高的天赋,马克成功地踢走了那个和他一同打天下的,他唯一的朋友兼合伙人爱德华多。
踢走爱德华多的方法大概是这样的:
最早的Facebook公司注册时,马克占65%,爱德华多30%,另一人5%,而此刻的公司章程里规定,如果将来公司扩股涉及到股权变更事宜时需至少71%以上的股东同意,也就是说必须马克和爱德华多两人同时签字同意才可以实施(换言之,爱德华多拥有的30%的股份不仅仅意味着相关的财富,更关键的是对公司重大决定的一票否决权)。
随着公司第一次融资扩股,爱德华多在得知自己的占股数量并没有下降的前提下,并且又处于被人阴险地夸赞为内行的飘飘然中,他并没有找律师仔细审核全部4份文件里的所有细节就签了字。但这4份文件里有1份文件暗藏了玄机——那就是以后公司再扩股时,如涉及到股权变更事宜,原来需至少71%以上的股东同意的条款被调整为了51%。确切地说,就是其他人的股份已经换不来话语权了,马克一人的签字就可以全权决定。
于是,真的等到第二次融资扩股时,等到爱德华多暴跳如雷地强烈反对时,才突然发现自己反对无效。此刻他的签字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东西,就算他不签也改变不了格局,因为马克一个人的签字就已足够了,股权变动还是会生效的!
爱德华多已无力回天,他被踢出局了。。。
当Facebook迎来第一百万个用户,整个Facebook大厅沉浸在狂喜的氛围里时,马克的脸上却毫无笑容,忧郁的钢琴声把他的思绪带回到那个萧瑟的秋天的夜晚: 刚刚得知马克再次失恋的爱德华多立刻赶到他的宿舍来安慰他,正是那晚,他们大闹了哈佛网络,那样的恶作剧让他们洋洋得意、也让他们惴惴不安。。。
那时侯,他们是好兄弟;那时侯,他们是聪明、顽皮,单纯的大男孩儿!
但如今,在通往财富和成功的路上,兄弟俩终于要撕破脸皮、刀兵相见了。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
在今天这样的功利社会,关于名利、关于贪婪、关于友情、关于欺骗、关于背叛、关于青春,关于这个如此asshole的世界,人们只听成功者的声音。
于是,功成名就的马克,后来,在面对来自那三位哈佛精英的剽窃创意的指控时;在关于公司股权,面对他曾经唯一的好友,Facebook共同创始人爱德华多在法庭上的对质时,此刻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木讷的书呆子,而是信心爆棚、妙语连珠,精明强干、气场十足的青年才俊。
平时,那些傲慢的,自私的,狭隘的,甚至贪婪的高富帅们在大众的民意中不会得到太多的同情,这可以理解成为一种草根大众对精英们的报复: 哪怕这个精英本身没做错什么,但谁让你们看起来牛逼哄哄、谁让你们泡妞不费吹灰之力呢?活该!
可是,在法庭上,这些傲慢的自私的狭隘的贪婪的高富帅们,他们至少有一点不让人恨,他们没有说谎!
说谎的是马克 扎克伯格!在几个对他不利的关键点上,马克一直都不诚实。
要知道,在西方,一旦你在法庭上,手持圣经向上帝起过誓的话,再撒谎就是非常遭人唾弃和鄙视的行为。但问题是,这是个成王败寇的世界,赢家通吃,成功者身上会出现圣洁的光环,在别人身上不可原谅的错误,到他那里都会转换成玫瑰色的、萌萌的,可爱的小瑕疵。慈善晚会上那些西装革履一掷千金、被众人追捧的富豪们,他们攫取第一桶金时的卑劣和冷血还有人记得吗?今天,又有多少人愿意来批判这个神奇的,天才的,成功的扎克伯格呢?(这时大家都称呼他为扎克伯格,而不是马克啦!)
最终,官司庭外和解了。6500万高额补偿费用对于那三个高富帅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也许,这才是所有人都期许的一个共赢的结局! 毕竟,只有扎克伯格才能让Facebook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成为现实。就像当年只有刘邦,只有赵匡胤,只有朱元璋,才能成就他们的神奇伟业,而不是陈胜吴广,不是郭威柴荣,不是张士诚陈友谅。。。
做大事的人是否都该具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冷血和厚黑?难道真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Who Knows!
坐在全世界最牛逼的互联网公司的总裁办公室的大班台前,扎克伯格试图用他的Facebook去邀请一个女孩儿。他契而不舍地发出邀请,可是,对方始终没有回音。
马克,你就不要费劲啦!你的那个伟大的社交平台可能可以把全世界亿万的人们都链接起来,却偏偏没法链上那个当初叫你Asshole的女孩儿Erica!
补看大卫芬奇的【社交网络】有感!
爱德华多那个“虐待鸡”事件,以及肖恩的被抓。
----------------
这两个确实是大问题。如果属实的话。
====================
原来想理解经济理论,国富论,看不见的手,也只是看摘要的,呵呵。
严重啦!这就一电影观后感,一篇对大卫芬奇这部【社交网络】的解读。如果你在整篇文章中只读到了Asshole,那真是太遗憾啦!
小扎捐出了99% 财产, 爱妻,爱女,没有绯闻恶事。比中国的富豪天地之别。 他怎么是a.h? if he is ah, most chinese 土豪更是ah. wenxuecity , the dirty words overtoned, is big a.h.
谢谢阅读留言!
呀,这么形而上:)没读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汗!
倒不是因为女孩Erica怎么说他,其实,偷个女生照片,散布他人隐私不过是个屌丝少年的虚荣与不知所措。后来这哥们儿的一系列机心,才是让人瞠目的。除了对高富帅的不信,对爱德华多的不义,影片后来暗示,爱德华多那个“虐待鸡”事件,以及肖恩的被抓,都是马克在后面捣鬼。不然,那个女律师不会说他努力想成为一个Asshole的。这样的私德就已经不是小瑕疵了。
说到底,这不过是个文艺作品,剧本怎么写,大卫芬奇怎么导,问题都不大,所以,也没见小扎怎么激烈回应。
IT行业毕竟不同意传统行业,业界领袖气场相对弱,很多IT大佬的气质是成功以后才逐渐培养出来的。互联网科技的野蛮生长并不是当初那个始作俑者所能预料和规划的,比如阿里巴巴旗下衍生出来的各种新东西并不是马云当初都规划好的。至于这些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应该是一种歪打误撞,他们想要改变世界的主观意志,与亨利福特,与乔布斯,与马斯克,至少在初始阶段上是有差距的,不能相提并论的。
感觉你的角度(或是导演的角度)还是很有意思的,其实我也很关心这方面,让我想起亚当斯密的两方面的著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国当代经济学家大都是只关注国富论里的看不见的手,把人都分成有利用价值和没利用价值的,层层分类。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道德情操论讲无条件的爱,或共同体,而看不见的手讲有条件的利益交换和冲突。大概也是对立、统一的一种,矛盾中互相依存。
开始那一段没看清楚,还要多看几次,初步感觉那冲突安排的很有意思。
即使是冲突吧,我觉得那女朋友也不是全对,上来就提到哪个俱乐部最容易进,而不是“最好”,这当然不符合Mark的心态。他可能会觉得这种出发点还不如叫我去死呢。然后就强烈反弹。每个人关于Worthy的生活有不同的心理认同习惯。
对人性的拷问,对心灵阴暗面的揭露。
----
值得再看看,呵呵。人性与技术。
确实人都不是单一颜色的。不过Mark的vision也不仅仅是建立一个伟大的公司(或巨大的公司),而是建立一种社会的生活方式。这有点类似当年的Henry Ford. 他们的Vision里都有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思考。Jobs虽然偏激,其实也是因为他认可一种生活方式。
当然他们心底里的欲望是,建立这种生活方式的功绩,最好是“我”做的(所以又要争斗),这是人性的另一方面。但即使在争斗中他们也还是能欣赏对方真正的才华。而不是如一般大妈一样,只看到钞票、名次而看不到内容。
嗯,大概是这样的,你的那些分析和大卫芬奇想要表达的应该不是同一件事情。
你所要表达的是马克完全具备一个当今成功企业家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就像你最后的那句“Vision,知人,技术上的执行力,他都有了,还要什么?”是的,没错!
但是大卫芬奇只是要说,你再天才,再有能力,再成功,你仍然可以是个Asshole。
所以,影片不仅开头用Erica来直接陈述“你丫就一Asshole”,还在片尾用那个女律师之口进一步强调和呼应前面女孩的判断,女律师说:“你丫不是一Asshole,你丫只是如此努力地想成为一Asshole”。大卫芬奇通过两个女人之口:一个是跟马克约过会的,一个是一路了解马克两场官司的,用女人感性的直觉,而非理性的判断,一个Asshole来评价马克的私德而非其公德。
我想,33岁就成功地导演过【七宗罪】的大卫芬奇,48岁再导【社交网络】当然不会去简单地讲一个屌丝逆袭的励志故事。对人性的拷问,对心灵阴暗面的揭露,不论你是十恶不赦的杀人魔王,还是光芒万丈的成功大咖,他都不会放过的。
其实我倒觉得电影中的Mark不是个小人。关键在于:他有他的判断,而且是准确的判断。
几个关键的话他都说到了点上,这方面我很佩服。
他关于那三个高富帅的评点,他们的愤怒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在他们的人生中事情第一次没有按照他们的预期发展。
这种愤怒表现的是他们的自大。其实Idea很多人都有,但是有没有能力和毅力、坚持去实现,是个很关键的问题。仅仅Idea只是小聪明而已,没有决心和能力去实现,表示在某种程度上自己都不一定信自己的话。这在基督教上说,就是:没有行动的信心是死的。
三个高富帅需要程序员,前面的故事是,已经有两个关键程序员离开了。这说明什么?他们没能力组织、实施这个项目,只有能力开个小头。当划船队的领导可以,当社交网络的领导不行,搞facebook不行。任何人还可以说我有个idea画毕加索那样的画那。
至于他的好朋友,其实也有很危险的地方:就是一冲动就不通知任何人就把公司的资金给冻结了。这不是任何时间想关门就关门么?再者在识人方面Mark也比他朋友强,能认出Sean的特殊之处。
在vision方面,也是一样,他在别人1billion的offer下,也坚持不卖。这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Vision,知人,技术上的执行力,他都有了,还要什么?
俺就不用“脸书”!就等着屁股书上市!哈哈哈!
Facebook如果真能进入中国市场,俺并不看好它。
是吧,造型很汉子:)
估计得让老兄失望了。虽然这样的故事可以有,但这样的故事真没有:)
哈哈,对对,陈友谅。当时还真想了一会儿,徐有亮居然很顺口,太不严谨啦!谢谢老兄提醒,马上改过来:)
挑个小八哥:和朱八鄱阳湖大战的辣过系陈友谅
嗯,成功的人都没脾气了。
呵呵,您这是魔鬼交换法则:按魔鬼的要求去做,魔鬼给你想要的结果。
是的!每个人都是自己欲望的奴隶,只不过,成功的人可以在放纵之后淡定地漂白自己,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装逼。
当年比尔盖茨与同行竞争也充满火药味,他那当律师的老爸都上场了,许多成功者都是先要赢,先成为行业胜利者。例如貌似君子才子的李彦宏,为把Google赶出中国,那也是不遗余力无所不用其极,什么诬陷、造谣、贿赂的卑鄙凶狠手段都用上了,所以Google临走那天杀了个回马枪,黑了百度首页。
其实这是一部电影观后感。主要观点来自电影,来自大卫芬奇。
我相信在任何社会的主流总有一种对新贵的不屑,美国也不例外。人们一面讨厌富N代的不劳而获,一面欣赏他们举止的优雅;人们一面鼓励草根的锐意进取,一面又受不了他们的吃相难看。。。这部电影大概就反映了大卫芬奇的这个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