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读民国那些风流人物随想(十一)

(2013-04-20 09:28:37) 下一个

这是辜鸿铭给西方人的一次演讲,其中,有一段关于中国毛笔的论述,非常精彩。他说,毛笔这种质地柔软的刷子,可以用作标记中国人心灵的符号。毛笔原本很难用于书写和绘画的,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东西,即使西方绘画用的毛刷,它也是平直的。然而,当你一旦掌握了毛笔的用法,你便拥有了硬笔所无法企及的优雅:它把你内在的分寸感充分调动起来,与敏感的宣纸接触,形成一种互动的游戏。而这个优雅的游戏就相当于克己复礼中的那个礼。使你在人与人的交往互动中保持着毛笔与宣纸之间的那种分寸感:一种控制,一种修养,一种让你周围的人愉悦,温暖的气质。那就是礼的气质。

这样的演讲会对西方人有多大的吸引力?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样的演讲需要当时那些趾高气扬的洋人们花钱买票才能准入聆听的,而且,票价高过当时的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的。

然而,那些五四青年们显然不买他的帐。这个在西方拥有崇高声誉的大学者,差点儿被当时北大的学生们轰出校门,是蔡元培力保了他。当然,辜鸿铭的狂狷和他后来及其“反动”的保皇言论,例如“如果没有了皇上,伦理这门课可以取消了”等,最终导致他黯然离开了北大。

将近一百年过去了,我们这块土地上就再也没有一位牛人可以给西方人讲讲我们的价值观了,更遑谈让人家花钱听了。

作为张之洞二十几年的幕僚,辜鸿铭被张的那句著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影响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即使到了今天,我们还都在嘲笑张之洞的这个主张。而且,几乎异口同声地认定,那句话已经被证实行不通的!然而,真是这样的吗?开始没有行得通,就证明永远行不通吗?

不行,还得让辜鸿铭老先生一边等会儿,这个礼还没聊完。还得回来把这个礼说清楚,我们才能一点一点认清我们的“中学”有多么了不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百多年后,应该重新回来,接受大家的探讨。

当今世界的主流价值应该是以美国新教徒所推崇的自由,平等,人权,以及民主宪政的政治体制为标志的。而这个价值观对儒家的礼的最大诟病是:礼就如同麻醉剂,麻痹着人们的思想,从而维护着罪恶的封建等级制度。

我们现在必须拨开层层迷雾,去看清:自诩普世价值的当今西方主流价值对于传统儒学的诟病,其实是当今主流价值对普世价值的一种侵蚀。

这里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是普世价值。普世价值一定是那些可以跨越时间,跨越空间,被不同社会形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所接受(至少不排斥)的人类文明。比如基督的爱与宽恕,比如儒家的仁义理智信。显然,当今世界的主流价值并不是普世价值,自由,平等,人权,尽管它们很伟大,但它们并不能跨越时空,它们仅仅是当今的主流价值。如果我们把当今主流价值观无限推崇,甚至把一种政治体制追捧成普世价值,那不是一件好事情。恰恰相反,与主流价值保持谨慎的距离,反而是对它们的爱护。我们过去经历过价值观的狂热期,我们应该知道那是什么结果。

有这样一个现象:大家都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关于人的个体到底是人性善还是人性恶的假说,却不能以同样的心态接受关于人的群体到底是人们之间是平等的,还是不平等的假说。
这里没有谁更道德的问题,都是人们的探索。所以,我坚决反对以抢占道德至高点的方式来讨论这类问题,大家永远是在探求真理中,而不是有一方已经掌握了真理。
我的信念很明确,坚决与手握真理的人斗争到底。因为那些坚信自己手握真理的人,往往离谬误最近。

现在我们再来看孔子的礼。
儒家确实是认为人是以群分的,换句话说,人是分等级的。请千万别立即一棍子打死,因为它看到的人类社会就是那个样子的。所以,儒家学说是建立在真实世界的基础上的。
而当今的西方主流价值认为人生而平等。请千万别立即豁然开朗,因为这一判断是建立在灵魂和理念世界的基础上的。
儒家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里面缺乏神性。人嘛,总没有神完美,所以,儒学根据她观察的人类社会的状况给出的人分等级的判断,其实并没有错,可看上去就没那么漂亮。
西方主流价值观是以神为本的价值观,将人赋予了某种神性。尤其是西方自柏拉图开创的理念世界,被伟大的奥古斯丁完美地引入到基督教。理念世界中(上帝那里)每个人都有一套完美的人格,这种完美的人格可以映射到现实中,去指导和教化那些不完美的人格向完美转化和靠拢。所以,也才有了后来新教徒那振聋发聩的宣言: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里,我们必须注意这个前提,那就是在上帝面前。或者说,在上帝的眼里,人人平等。那么在我们世俗的人都眼中呢?


其实,两种价值观的主要分歧在于对人与人关系的出发点不同。一个是从人性出发,一个是从神性出发。但它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即都是试图通过教化人们,从而构建和谐社会。然而,就如同这个世界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样,他们各自的功效和侧重也不同,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它们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如此而已。非要说一个好,一个恶,只能说明我们自身的局限。

现在再回到孔子的礼。如果世俗的人类社会就是个等级社会(至少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仍然是如此),那么,还没有一种智慧在使社会和谐和道德上,比孔子的礼做得更好的。即使是在今天,即使在以自由,平等,人权为主流价值的当今社会,人们仍然可以在孔子的礼中汲取无尽的智慧和营养。对此,辜鸿铭没有说清楚,而我们的五四先驱们根本不屑去说。一百年后,我说。(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