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上游

在加拿大生活的北京IT人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我对庄则栋先生的一点回忆

(2013-02-18 10:45:03) 下一个
大约在80年代末期,我还在上大学,家也在北京。一天,我父亲告诉我他的单位周末进行职工兵乓球决赛并请庄则栋先生现场来指导。我和我父亲都是乒乓球爱好者,对庄先生的大名当然是如雷贯耳,这个亲眼观摩的机会自然不会错过,于是周末就很顺利混了进去。记得决赛是在职工食堂进行的,挤满了人,大家都兴致勃勃,当然主要都是奔着庄先生来的,特别是对我父亲那代人来说,庄先生就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和民族英雄。但那时大家还不知道他对乒乓外交的贡献,因为此事是90年代后才逐渐通过媒体被大众所熟知的。

决赛是在俩个男子选手间进行的,据说都是退役省级水平运动员,一位横板两面弧旋打法,一位是横板削球反攻型。双方你来我往来回球很多,大家大饱眼福,最终削球手获得了胜利,此人据说是八一队退下来的,确实技高一筹。

比赛后,真正的高潮随着庄先生被介绍出场而出现了。那天他带着日本夫人来的,但他夫人的样子我一点印象也没有了。群众一起高呼“来一盘,来一盘”,非要庄先生和冠军打一盘不可。我看庄先生似乎有点为难,是呀让一个三届世界冠军和工厂职工赛的冠军比一盘,似乎有点掉价。他托辞说没有合适的拍子,话音未落,早有爱好者把自己的拍子递上去了。庄先生一看今天不比划比划肯定无法收场,就说 “我表演几个当年如何蒙老外的绝活”,大家一听更高兴了,掌声雷动。庄先生于是示范给大家说 “我们那时接老外的球,用同样一个削球动作能变化出上旋,下旋和不转三种球来,老外总也闹不清,今天给大家看看,先是上旋球” 。这时庄先生让桌台另一侧的选手拉球过来,庄先生用拍一削,球落台后飞速向前飞去。
接着,他说 ”下一球同样的动作是下旋“,庄先生让桌台另一侧的选手再拉球过来,庄先生用拍一削,球落台后飞速向后飞去。大家一看,同样的动作和手型真是效果大大的不同。 最后庄先生说”这最后一球是不转,落台后它会既不向前走,也不向后走,而是原地上下跳动“。 球发过来后,一演示果真如此,大家都佩服的五体投地,也再没人提打一盘的事了。随后领导们就簇拥着庄先生去参观了,大家也都散去,那时还不兴找偶像签名,合影什么的,所以大家也没太围观。

那时的庄先生也已经近50岁,声如洪钟,语言幽默,待人和蔼,一看就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想必他那时刚刚从文革后的阴影恢复过来,也刚刚调回北京,又重新振奋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吧。不管怎样,他应该能够感觉到广大国球爱好者对他的喜爱和尊重。

谨以此文纪念庄则栋先生,庄先生千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