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加坡的雨树

(2013-02-16 18:45:08) 下一个
从南京的大行宫来到新加坡的大巴窑,印象最深的便是雨树。
大行宫是南京的中心区,可以说是个阳春白雪的地方,那里有南京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沉积,到处都是名人故居,博物馆和公园。像红花地,利济巷,科巷,五老村,每个小巷小区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郑和公园更是颇有名气。我家住在五老村,向北过利济巷是中山东路,向西经科巷即太平南路,是个闹中取静的地方。当春日来临的时候,中山东路太平南路这两条街,由梧桐树组成的那长长绿色隧道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新加坡的大巴窑是新加坡的地理中心区,靠近市中心。早年却是贫困华人的聚集地。名字起得也是马虎,大巴窑一巷二巷一直到八巷,如同穷人家的孩子,老大一直叫到老八。早年华人来新加坡大多数家里都是七八个孩子。大巴窑是新加坡最老的市镇之一,开发也早,当年英伊丽莎白女王多次视察过这里。雨树就是这里的主要的树木。

雨树遍布整个新加坡,是李资政为新加坡选定的树种,已经生长了五六十年,每50个新加坡人就有一棵雨树。在这个炎热的赤道小岛上,到处都是雨树的树荫。以大路两边和老市镇为甚。

雨树也叫雨豆树,原产热带美洲、西印度。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3米,树冠可达15米。新加坡的雨树经过精心养护、多年修剪,东海岸公园大道的雨树树形优美,枝条简洁、流畅,那种向上的张力仿佛可以无尽地伸展。枝叶密密麻麻地组成了一把绿色巨伞,树上的蕨类随意生长。整体感觉十分的优雅、舒展、清秀、苍劲、有韵。

之所以叫雨树,因为它的叶呈碗状,倘若下雨,落到叶面上的液体就会被聚集起来,而晚上叶面会卷起来,将聚集到的液体包裹其中,白天气温高时叶面会慢慢舒展,聚满的液体就会溢出叶面,轻风吹过,便纷纷滴落,形成一种所谓的“下雨”现象,而故名雨树。又因为它每到夕阳西下之时(约六点钟),叶子就会自动的合起来,就像动物一样开始休息,所以,新加坡当地居民又亲切的叫它六点钟树。

道路两旁的雨树高大而挺拔,郁郁葱葱,翠绿夺目,粗大的树干,光滑而简洁,两米以上才逐渐分枝,而分出的枝叶也如树干般简洁,直到树的顶端,枝叶才开始变得繁盛,而且舒展得特别宽,有的树冠一端到另一端达数十米,顶端平平的,仿佛人工修剪过一般,亭亭若盖,高挑优美,晴能蔽日,阴能挡雨。远远望去像一顶顶绿色的大伞排列在路的两旁,欢迎着世界各地游客的到来。

雨树,它不同于国内常见的行道树,不及银杏的华丽,却四季常青。不及榕树的繁盛,却更加青秀。不及樟树的芳香,却遮挡更广。不及柳树的柔美,却别具风情。不仅如此,在它的树冠下面,有它不定时雨水的浇灌,其它的植也生长得很好,而颠覆了所谓的“大树之下,寸草不生”彦语。

这挺拔俊美雨树,就像我那南京雍容华贵的梧桐树一样,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欢欣。



谢谢阅读我的原创文章。如传统媒体有意转发,请先经作者日出子房山同意;如网络上转载,请标明作者中文笔名日出子房山。作者保留文章版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