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们的童年八十年代

生于七十年代,长于八十年代的记忆...
个人资料
正文

[经典老电影] 大浪淘沙

(2013-02-23 04:55:17) 下一个

1925年,知识青年靳恭绶、顾达明、杨如宽因不满黑暗现实,逃离家乡寻求出路。途中-他们救起逃婚的余宏奎,四人结盟为兄弟,来到济南进了山东第一师范学校。靳恭绶认识了-赵锦章老师,而余宏奎得到了国民党员薛健白老师的赏识。他们四人在老师的启发教导下,-时常秘密在一起,读进步书籍,谈革命道理,开始接触革命活动。在这期间,他们还结识了-两个女学生:谢辉和刘芬。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赵锦章同他的爱人、宋珠萍一起转移南方-,参加了北伐军。靳恭绶等六位同学在济南积极声援北伐。一次在与反动军警的搏斗中,靳-恭绶表现得很勇敢,余宏奎则十分怯懦。 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六位青年怀着激情赶到武昌。在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由于出身、经历-和志向不同,他们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余宏奎投靠了在35军当参谋的薛健白,杨如宽-为了个人的艺术爱好,参加了北伐宣传队,靳恭绶、顾达明、谢辉和刘芬投考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不久,靳恭绶、顾达明被分派到长沙军分校受训,与他们的老师,现任军分校教官-的赵锦章重逢。 1927年5月,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乌云刮到长沙、武汉,一贯伪装革命的国民-党右派薛健白带着余宏奎等潜往长沙策反。一天,余宏奎遇到顾达明、靳恭绶,他想利用顾-的忠厚,摸清军分校的情况,遭到了对方的斥责。顾达明和靳恭绶立即将情况报告赵锦章。-赵预感到反革命将有行动,一再向领导提出积极防御的建议,都遭到了右倾投降主义的反对-。反革命叛乱的马日事变终于在长沙发生了。反动分子也在军分校制造事端,企图清洗军分-校的革命力量,他们大肆搜捕军分校的共产 党员。已经加入共产党的靳恭绶、顾达明奋不顾身救出赵老师。他们牢记赵锦章临死时的嘱-咐,怀着满腔悲愤回到武昌,通过宋珠萍找到了党组织,与谢辉、刘芬一起,在党的领导下-,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而杨如宽在北伐失败以后,于悲观失望中当了逃兵。 1927年7月,武汉反革命叛乱的前夕,汇集在武汉的革命力量在党的领导下转移农村,-消灭了拦路截击的反动武装。靳恭绶、顾达明枪决了叛徒余宏奎,跟随革命队伍,参加了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革命的风浪中继锻炼成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