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油画《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背后的故事 (2008-07-02 15:02:36)转载▼

(2012-12-26 15:56:49) 下一个
油画《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背后的故事
文/默人
文革中有一幅现已佚失的著名油画——《人间正道是沧桑——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又称《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整幅油画的时代背景是以毛泽东在1967年7月13日至9月23日,对河北、河南、湖北、浙江、江西、湖南、上海等六省一市的视察活动为历史背景而设计的,油画采用毛泽东免冠大半身侧面象,身着军装,外侧胳膊搭着军大衣,手中拎着军帽,而内侧的手中夹着一支烟。人物形象逼真,身姿伟岸,配以祖国大好河山为背景,使整个画面气势宏伟,把毛泽东悠然自得、胸有成竹、气吞山河的形象跃然于画景之上。在画景的内涵中另加了一些设计,这幅宣传画主题标题名称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整幅画设计的非常经典。此作经过出版,大批量印刷发行,又被广为转载和临摹,转瞬之间家喻户晓。这张印刷品右下角的署名是浙江工农兵美术大学(浙江美院文革时的名字),经查阅作者是该院青年教师郑胜天与其学生周瑞文、徐君萱等合作完成的。

油画《人间正道是沧桑——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背后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现将其整理如下:
1966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五.一六通知》,被公认为是文化大革命的正式开端。在30年后的1996年5月,美国的《新闻周刊》(《NEW WEEK》)在封面曾刊出一幅文革时期的宣传画《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对文革美术进行了回顾。由于大部分文革时期的美术作品都没有标明作者,这张印刷品右下角的署名是浙江工农兵美术大学(浙江美院文革时的名字)。根据郑胜天《追寻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被遗漏的篇章——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举办文革艺术展》中的回忆,这幅画是他与周瑞文、徐君萱等合作完成的。郑胜天,1953年入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文革期间作为一位青年教师因被认为是顽固的保守分子而关进了“牛棚”。后又被勒令在食堂厨房劳动了几个月,直至1967年夏天才被允许回油画系参加政治学习和活动。这年10月毛泽东视察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的一些讲话作为中共中央文件正式向全党全国发布,讲话中头一次批评了造反派,提出“要用文斗,不要搞武斗”等最新指示。这次毛主席大江南北的视察活动是一个转机,制止了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错误的过激的做法。
据郑胜天回忆,当时学校组织师生为一项歌颂革命路线的展览创作。郑胜天结合个人在文革中的遭遇,以毛主席的这次视察为题创作了《人间正道是沧桑——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的画稿,并很快获得通过。但在开始上画布作画时,却被告知毛泽东的头像必须由革命小将来画,身体部分也应由革命觉悟比较高的教师执笔。作为一个“可以改造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郑的任务是涂抹完成的大片的背景和对革命小将进行绘制领袖头像的美术培训,《毛主席油画过程》正是这一时期的教学范画。画中毛主席头像正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这幅画中的主席头像,为了便于革命小将们掌握绘制要领,还在下方作了文字注释:(1)素描稿阶段:注重造型的准确与大的明暗关系;(2)大体色阶段:铺设暖色调大色块,丰富亮部和暗部的色彩,强调画面色彩红光亮;(3)完成阶段:细节的刻画,画面的调整和最后的润色。
郑胜天的文章中写到,“完成这幅作品后,1967年11月浙江工农兵美术大学开始举办工农兵“红太阳”画像班。至1970年共举办了20期。这幅由周瑞文、徐君萱和我合作的作品完成后,受到了相当广泛的欢迎。不仅出版了各种印刷品,在不少大中城市的公共场所都被复制在巨幅的广告牌上。当时浙江省造反派的头目是美院的学生张永生,他在1968年5月19日受江青、姚文元、陈伯达等接见时把这幅画也带到北京去邀功。不料江青不赏识,据当时的记录传达,江青说群众欢迎的并不一定都好,并指出毛主席的动作不像等等。她说:我向你们介绍一张好画,就是《毛主席去安源》。江青的推荐促使这幅"样板画"一举成名;而《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也就从此被打入了冷宫。”
“《新闻周刊》让我想起了这段故事,也想起文革中许多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可叹有时也可笑的经历。在西方,一般都把所谓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看作是令人憎恶的人祸,但这一场政治运动从各方面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它构成了整整一代中国作家和艺术家难以抹煞的生活经验,这种影响不仅在那十年之间,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不过到目前为止,西方学者对这一重要时期的研究还多偏重于政治层面,而在文化层面上了解得并不多。至于在中国国内,官方对文革时期仍然讳莫若深,对那一段历史作任何严肃认真的研究都不受到鼓励,甚至会引起麻烦。”

关于油画《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被打入了冷宫还有一说,当此画完成后送北京经中央“文革” 小组审阅时,发现这幅《人间正道是沧桑》有几点极其错误之处(无资料表明),中央“文革”小组有“绝密”通知,浙江省革命委员会也发了“关于秘密收回这幅《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绝密通知”。但仍有稀少部份,流传在浙江民间,非常珍贵。看来,这幅文革油画《人间正道是沧桑》确具有一种神秘的政治色彩留给后人。

据周瑞文回忆,他196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70年毕业于该院油画系。大学期间,恰逢“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政宣工作,正值用人之际,美术阵地成为学生们驰骋的疆场。对一个穷学生来说,不用自己掏钱,可以作大幅绘画,这是极有诱惑力的。虽然他当时还是学生,但经过科班的训练,已崭露出艺术家的身手和气魄,巨幅油画《人间正道是沧桑—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1967)就是他与青年老师郑胜天、徐君萱合作的。此作经过出版,大批量印刷发行,又被广为转载和临摹,转瞬之间家喻户晓。也许正是这次创作,使他获得了艺术家必具的素质:激情,才能,勇气和自信。
纵观整个文革时期的美术作品,这幅《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虽然没有像《毛主席去安源》那样一夜之间遍布大江南北,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美术创作的面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幅油画遭封杀,恐怕只有待日后能有最权威的说法。无论怎样讲,除了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外,这幅画极具政治上的和历史上的双重意义,尤其是这幅毛主席头像的范画在今天看来有着极其特殊的纪念意义。

附: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大型像章(很可能根据此画意制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