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湾经济的近忧与远虑 Zt

(2012-12-20 21:45:36) 下一个


台湾经济的近忧与远虑


王敏  



年内面临“保1”艰巨战

自去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多变,对外向性极强的台湾经济产生严重冲击。台湾对外出口首当其冲,连续6个月出现衰退,1至8月份台湾出口额为1936.4亿美元,同比减少5.6%,其中对美国、欧盟、大陆(含香港)的出口衰退幅度分别高达11.9%、9.3%及8.7%。尽管9月份台湾出口大幅反弹10.4%,但这是去年基期较低等因素的结果,很难持续,台湾官方预计全年出口将出现1.72%的负增长。
岛内民间投资受外部订单持续下滑的影响,今年第1、2季度分别衰退9.03%及2.21%,上半年衰退约5.66%,预计下半年将实质增长3.99%,但全年仍将出现1.03%的衰退。
岛内工业生产也出现衰退,第2季度制造业实质负增长0.2%,其中上半年台湾科学园区营业额9088.19亿元新台币,同比下滑5.07%。第1季度岛内经济增长率约为0.4%,但第2季度却出现0.18%的衰退,在“亚洲四小龙”中表现最差。台湾“经建会”经济景气信号灯已经连续亮出9个蓝灯,为史上第2长。尽管自第3季度后台湾经济逐渐企稳,但可预计的是岛内全年经济增长不容乐观,且很难再出现2010年那样的“V型”高速反弹。
对于岛内全年经济增长率预估值,台湾“主计处”先后9次下调,由最初的4%以上降至1.05%。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岛内诸多攸关民生的经济指标也开始出现恶化迹象。失业方面,7月岛内失业率上升至4.31%,在“亚洲四小龙”中最高。岛内物价水平8月份在“油电双涨”及台风等影响下增长3.42%,创近4年来的新高,对民众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今年以来台湾股市在欧债危机及开征证所税议题等内外夹击下持续低迷,8月后随着证所税的尘埃落定及两岸经济合作利好的不断释出,台股开始企稳回升,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弱势盘整的局面。对此,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公开表示当前台湾经济形势“比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还要惨”,岛内经济下行压力可见一斑。

“远虑”更需要高度关注

近期台湾经济低迷虽是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影响的现象,但根本上则是岛内经济结构失衡及转型艰困的必然结果。未来全球需求与产业结构将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将使台湾经济长期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暴露无遗。
首先,世界需求结构的变化对台湾出口将形成严峻挑战。台湾属于典型海岛型经济体,出口占台湾GDP的近70%,使台湾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出口。在台湾出口结构中,尽管大陆、东盟等占台湾对外出口比重高达6成,但事实上台湾对这些亚洲新兴经济体贸易大多属于加工贸易,欧美仍是台湾主要的最终出口市场。当前,全球已经步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需求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欧美需求持续疲软,大陆等亚洲新兴经济体日益成为全球需求的重要力量,但短期内也很难支撑全球需求的恢复发展。从目前形势看,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动荡不安,未来短期内仍不容乐观。世界银行2012年6月就发布报告称,全球经济很可能将进入长期震荡期。在此背景下,台湾未来出口拓展空间有限,岛内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多挑战。
其次,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将对台湾产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当前,全球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启动“再工业化”,推动制造业回流,并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推动出口;另一方面以大陆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也积极拓展内需市场,扭转出口过度依赖欧美的局面,同时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力图抢占全球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总体看,国际金融危机前“美国搞金融、中国搞制造”的产业分工格局将逐步调整,世界产业结构将步入新一轮深度调整期。在此背景下,岛内产业将面对欧美及大陆等更多的竞争,一些原有的优势产业如面板、半导体等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
再次,岛内企业经营形态也愈发难以适应未来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台湾企业主要从事OEM与ODM,为欧美大厂代工,缺乏自有品牌。这种以代工为主的企业经营模式虽曾对岛内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这种浅根基的经营模式极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岛内企业的举步维艰就已使这种弊端暴露无遗。与台湾企业经营模式所不同的是,韩国企业近些年来通过垂直整合,积极发展品牌,有效抵御了外部经济环境的冲击,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台湾企业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由于短期内全球经济形势难以改善,岛内企业发展也将面临更大的困境。
最后,台湾企业发展模式对岛内就业、薪资等庶民经济指标带动效果并不明显。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岛内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台湾企业基于寻求更低成本的考虑开始加大海外投资,特别是90年代后对大陆投资迅速增长,使得过去形成的“日本进口—台湾生产—出口欧美”的三角贸易分工关系逐渐演化为“日本进口—台湾接单—大陆生产—出口欧美”的四角贸易分工网络。这导致台湾企业海外生产比重直线升高,据台湾经济部门统计,岛内海外生产比重已超过50%,其中通讯产品的海外生产比重超过8成。这种以海外生产为主的企业运营模式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岛内企业订单增多并未同步惠及岛内民众的就业及薪资,因而也难以适应全球及岛内公平正义声浪日益高涨的社会发展形势。
此外,岛内政治斗争对台湾经济长远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冲击。上世纪60年代后,台湾很快从落后地区跃升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这其中岛内稳定的政局及技术官僚占主导的“内阁”功不可没。然而,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岛内政治多元化的发展,特别是“台独”势力的兴起,使台湾经济受到越来越多的非经济因素的干扰。近期,民进党为谋求自身政治利益,不仅未扮演在野党应有的提供经济施政建议的角色,反而借机发起所谓“倒阁”提案,给马当局经济施政带来很大的困扰。在蓝绿二元对立的体制下,若未来岛内政治斗争很难停息,台湾经济恐将遭受更大的伤害。
为应对岛内经济的近忧与远虑,台湾唯有积极面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全球需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势,善用ECFA这一宝贵资产,加快自身产业转型升级,并积极破解两岸政治难题,才能为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14期,摘自2012年12月4日《法制日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