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外中文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形势令人鼓舞,但我们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美国为例,一方面,每年数万华裔儿童浩浩荡荡地加入中文学习的行列;另一方面,经过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业余学习,许多孩子在突破识认2500常用汉字之前选择放弃。反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觉得与当前中文启蒙教学理念上的4个误区有关。为了海外中文教[
阅读全文]
北美的华文业余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令人振奋、鼓舞,但综观其历史,其成效甚微。我们的下一代,较之每年数万的孩童浩浩荡荡地投入业余学习华文的大潮,经过十年甚至更长的艰苦业余学习,大多数的孩子们在突破识认2500常用字之前选择放弃;实际上是在达到识认1800常用字的“脱盲水平”之前选择放弃,而有几位能功成而投入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大潮?又能有[
阅读全文]
自从上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一百多年来,幼童的华文启蒙教育逐渐实行的是随课文学习生字的方法,也就是边识字,边学课文,听说读写、音形字义全面推进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使课文更贴近孩子们的语言,引起孩子的更大兴趣,但其最大的弱点就是学习的生字量太少,即生字量的学习赶不上学习文字所需的大量课文阅读以及孩子们生理、心[
阅读全文]
提起集中识字就不由得想起古代盛行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简称“三、百、千”)来,《千字文》于一千四百多年前南北朝诞生,宋朝初年由无名氏编出《百家姓》,将百家姓氏连缀成四言韵语,共计472字。到宋末又出现了《三字经》的1000多字;再往前推,保存下来的是西汉元帝时史游作的《急就篇》,用韵语把常用字汇2144字编在一起,用三言、四言或七[
阅读全文]
现代集中识字法这名字听起来挺正式的,目前除了希林UIC中文学校(http://www.xilin.us)试验了六年成功之外,至今在北美恐怕没一家真正试出来,而且众说纷纭,只有亲眼见了学出来的说好,没见过的或半途而废的或道听途说的都说不好,好像集中在孩子学了半天没学会这个观点上了,可是时至今日后悔的家长也大有人在,终归这种教学法是前无古人的实践,品头论足是应该的[
阅读全文]
三锐的教学重点是如何根据孩子的整体记忆/形象记忆特性把单字从韵语中抽出来识认,有七个教学步骤需要理解、掌握,不然跟小孩子背诵唐诗宋词无异,不可持久,而且课上都是孩子们互动、相互促进,班上有十位以上教学效果较好,老师也要经过培训才知道如何教学,所以教材不单卖,而是以学校开班为单位供应。最好的办法是要求中文学校开一班,关于试验成功的学校[
阅读全文]
现代集中识字法这名字听起来挺正式的,目前除了芝加哥的一家周末中文学校试验了六年成功之外,在北美恐怕没一家试出来,而且众说纷纭,只有亲眼见了学出来的说好,没见过的或半途而废的或道听途说的都说不好,好像集中在孩子学了半天没学会这个观点上了,可是后悔的家长也大有人在。前些博客(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60434/)是在打底儿,看了以后没准嫌啰嗦,[
阅读全文]
说起颠覆听说读写的教学理念,想来想去觉得确有必要。想想国内学母语还要用小学六年全时来突破这2500常用字,又是千军万马走教育这一独木桥的国情,孩子、家长都苦呀。那咱们就算一下,看看集中识字能不能给孩子、家长们减减负。
那个芝加哥的周末中文学校用360学时拿下3600的识字量来突破2500常用字瓶颈,如果一天上两个学时,180天就足够了,加上周末、节假日,[
阅读全文]
说起集中识字,那就要颠覆我们自古以来的听、说、读、写的学习理念了。孩子们唐诗宋词背得一溜儿够,为什么他们不认识那些字呢?原来他们是整体记忆,四字或几个字一组的,他们记住的是“组”而不是单字,这可能是他们没有逻辑思维所致。那把字从“组”里拆出来识认,那就是集中识字的教学核心了。孩子们跟着老师模仿诵读、背诵韵语那是他们的天性,是他们学[
阅读全文]
既然知道八岁前的孩子与我们成人学习世界的方法不一样了,那就要抓耳挠腮找出在老美这学中文的可行的路子。老早就听说老祖宗用过《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来教孩子识字,虽然还都是听、说、读、写的方法,但一看《千字文》就有了一点开窍,原来古代也有常用字呀,《千字文》就是把最常用的1000字编成韵文(课文),就是把我们所说的生字表编成韵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