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国茶香

以陶瓷、茶、历史、传奇、饮食、旅游为主轴展示中华文化的主题文化旅游系列
正文

游记——悠游丁蜀镇

(2012-08-01 16:27:35) 下一个

游记——悠游丁蜀镇

宜兴丁蜀鎮舊稱丁山,声名远扬被誉為陶都。

对于钟情于陶瓷和紫砂收藏的爱好者,我的这趟旅行有点像是朝圣。不指望有淘到宝的期望,带着开眼界、交朋友的心情开车上路,直奔丁蜀镇。

烟雨迷蒙一片江南春早,心仪已久的古镇——丁蜀终于到了。有点失落,我感觉不到远古怀旧的遗风,与一路开车经过的无数千篇一律的小村落、小镇没什么不同。同行开车的朋友体贴且善解人意地说:现在在中国能保存有古意的地方大概只有云南麗江那些偏離都市的地區了。对呀,成千上万的游客到访,什么古色古香的气场都会被商业这只无形的手给搅的踪影全无。我们只能从各自的慧根中发掘、探索一丝丝的古道遗韵,满足我们所剩无几追索中华古文明的欲望了。

朋友是老地主了,与丁蜀镇有不解之缘。对这一古镇的历史和现况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有这么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导游陪同真的是一种福气。我们一路谈笑风生,交流着不同的心得和经验。沿着鱗次節比的店鋪观赏着风格迂回、形态不一的紫砂艺术品,那种惬意、轻松和大饱眼福的满足真是难以笔墨形容。

自古做紫砂壺都是用当地出土的紫泥、紅泥和團山泥矿。古法它是将矿砂细研磨后再放回地窖发酵3年以上才算是适合做紫砂壶的紫砂泥,严格地讲紫砂是一种结晶矿。辨别是否真正的紫砂壶有一个实用的好方法,就是在强光和显微放大镜下可看到壶的表面布满晶莹透亮的晶体,我们称之为紫玉金砂。对于智慧的古人如何发明这么一个匪夷所思的方法,就像先人对瓷器上釉高温后窑变使之产生色彩如玉、明艳照人的艺技一样,我们现代人真是一脸的茫然和感慨,更加深了我们寻幽探秘的激情和對先人所創造的技藝贊賞不已。

哎!过来看看这只壶,好特别哟。挲抚着一只温润精巧的小壶,赶紧招呼同伴来鉴赏分享。哎,是不错,料好工精。现在紫砂矿限採,紫砂原料大涨。净是成本都值这价,何况是名家手笔,值!真的值。千年前的宋代就有了“寸土寸金”一词,现在更是紫砂等同黄金般的珍贵。朋友的一番话评,加上这只紫砂所特有的金玉之声像是敲击我的心菲,经一番讨价还价网入囊中。哈,回来后再细细欣赏,看到壶底刻一行小字:紫砂一廠研究所特制天南紫云竹珍品系列。哗,真的是淘到宝了。

现在的人大都以收藏古董以投机谋利的心态来淘宝,孰不知真正的古董传世有多少?现在仿名家的壶都被炒作到了几十万,你有这个命淘到真正的传世名家之宝吗?真是的!我喜欢的是以它的造型、质感、当然还有价钱…来定我的标准,还有的是与它的缘分和自己的眼力。没准几百年后如能传世它也是个古董耶。

我们像走进了大观园,一路走走停停,来到不同的店家收藏的精品柜。时儿在幽幽的灯光下看到古朴素雅一只只形态不一,泛紫而透着棕褐色、黝黑色泽的壶在静静地述说着家族兴衰;时儿停留在耐人寻味、风格突出的壶前细细品味艺术家的构思和意念;那融合了几十代人智慧才华的结晶深深地感动着我。朋友一再提醒我,唠叨着買太多了太多了。陶醉在这种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下真的会使人流涟忘返,不知不觉背囊中又多了几件爱不釋手的收藏战利品。

收藏使人魂牵梦绕,那种刻骨铭心与之擦身而过的沮丧;似曾相识、失而复得的欣喜感觉只有同道中人才能体会得到。古代文人之间有“无癖不交”就是说解这一情愫。收藏是一种执着;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与对生活没有追求、没有品位情趣的人交朋友也是件挺乏味儿的事。與興趣相習者把玩那份的共鳴和喜悅,猶如甘露沁人心脾,您说呢?

紫砂茶壶是中国古代唯一融合了书法、画、诗词(格言)、铭款(篆刻)、雕塑与实用生活器具于一体的艺术品。艺术与生活相结合才併发出无以弗远的影响力。紫砂壶与茶文化一起形成了方兴未艾的文物收藏热点,有人说紫砂壶的收藏潜力堪比青花瓷,更推动了紫砂文化的发展。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乘几何时,王公贵族文人雅士手中的雅玩意儿也成了百姓手中的精神寄托,那才是叫文化昇华。

走访了几家当地著名的几位陶艺大师,看看他们的工作坊,听他们的介绍,看他们的创作,真的感觉是艺无止境,茅塞顿开。

回程的路上望着逐渐模糊的店面展示柜里琳琅满目的紫砂茶具商品,我一直在想:紫砂文化能超越古人的意境和理念,更有形而上的空间吗?在这种逐利的商业氛围下,艺术家能有多大的发挥能力呢…?在这种赝品充斥的环境下,唯一能抵御的可能就是自己亲手制作的紫砂壶了。其码它能满足了我艺术创作的灵感,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故土情怀。唉!下一次吧。带着一缕遗憾,我们继续下一站的旅游行程…。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