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甜粘之争

(2013-02-03 08:56:57) 下一个

        母女同起。母倡议道:打电话吗?这是个好时间。

        现时早 8 点,国内晚 9 点,工休、饱食 、就寝前,最容易抓着人的时刻。女按要求给某亲戚打电话,座机未通 ,打手机,没人接,打婆家电话,还是没人接。

       母抱怨:你们电话有问题!

        笔者闻言,抄起电话给国内某小镇打去,接听,嘘寒问暖,热络一番 ….. 暂且不表。

       女问,今天什么日子?母答可能腊月 22 还是 23 ?查日历,是 23 ,小年,灶王爷上天!

       今天吃什么?女问。

       母答 :粘 ( nian )的,封灶王爷的口!

       封口?!厨房的小空间里充满疑惑 。

        是甜( tian )的吧?女质疑。

        笔者向来发音吐字不清。听之,二字押韵;思之 ,方式不同、意图相近;习惯之,两人经常口舌之争;感慨之,观念乃人言行之源。

        母生在旧社会、长在一个旗帜下;言行举止多有口号形式,思想多概念、趋同化。笔者总结为新社会的“仿地下党员” — — 思想观念跟核心保持一致,但 组织上还不是。

        灶王爷上天不是死,而是回天上过年去了。见到天王老子,总要汇报人间所见所闻。人们为了有个好印象,将来能升 天享福,在现时都想尽办法极力粉饰自己,当然不能错过这灶王爷上天这个最关键时刻,想办法给灶王爷多来点好处,嘴巴能甜点,希望汇报中多说点好听的。从始至终,都以善意和善心出发。没想到,随着社会变化,传统被打破,不按常规出牌和枪杆子出真理的创新思路往往能及时上位。既然自己没什么好的可说,与其控制不住灶王爷说好说歹的,还不如干脆把它的嘴巴给封上:您老就别费心说事了,还是以我自己说的为准吧。这就按照“甜”字的谐音创造出个“粘”字的新办法。尽管“甜”也有黏性,但关键是后者更直接、更有效。有很多人都看出来这种方式方法有点过于强势,但主流社会就是采用这种方式作出了示范。

        这小小厨房的“甜”“粘”之争,是观念上的不同。超越过这食物,体现在人的行为处世,社会的体制,哪怕是昼夜之差、隔大洋之距 也无法弥补。此事之奇 ,须妥为行之 才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