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在朋友家团年,朋友担心其小侄女不好玩,将侄女闺蜜一家也邀请了,两小姑娘很投缘,认识已多年,她们同岁、从小学到中学同班同校,又是邻居,都来自中国北方,且都是纤纤高挑的小美女。说来也真不容易,在异域他乡,小孩能遇到和自己相似的玩伴,一起玩耍、学习,一起成长,实在是孩子和家长的幸事,这对小孩适应环境、与人相处、及性格塑造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正面作用。
看到这对小闺蜜,不禁想到我的好友清。不知对我们这种已过中年的人,我们童年的玩伴也叫闺蜜吗?百度了一下:闺蜜即是“闺中密友”,经得住俗事考验的,能够相互之间诉说衷肠的女性朋友,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相互依赖。这么说来,清绝对是我的闺蜜。
清要小我一岁又三个月,和她认识是从小学二年纪开始,我读书较晚,而她父母通过曲线入学,将不够入学年龄的清注册到离家较远、但对年龄要求不严的学校,二年纪时再转学到我们班上,从此开始了我们成为终身朋友的历程。清和我也是邻居,住在一个院,我们从小学同班,初中同校,初三时又并入同一班,一起考入同所高中,因为离家较远,我们又一起住校,已不记得是否在同一寝室,但每天吃饭、自习形影不离。大学虽不同校,但我们都没离开我们生长的城市,周末回家,我们定会聚到一起聊我们那个年龄关心的话题,也是无话不谈,记得有一次我们俩坐在操场聊到凌晨一点多,还浑然不知,直到我父亲在操场找到我们时,才意识到已是半夜,吓了一跳。工作后,我们还是在同个城市,一同逛街、看电影、租个相机郊游是我们星期天常做的事。各自成家后,我们两家碰巧又住的很近,这也许就是缘分吧,其实,从小学到中学,除了清和我,还有一个叫帆,我们三个一直是好朋友,可高中时,帆没和我们在一个学校,离的较远,成年后,联系又逐渐减少,友谊也就淡了。而清和我从童年到成年近三十年间,从未分离过,即使有矛盾或隔阂,也会被我们厚积的友情稀释和融化。只记得成年后和清有过一次摩擦,印象还是很深,起因是我表姐临时到来,我取消了与清的相约,且未向她解释清楚,之后两次被清拒之门外,我却不知原由,正当我要悻悻离开时,也不甘心放手的清酸溜溜地说:你不是有表姐一起耍吗?…我才恍然大悟,道歉后,才冰释前嫌,和好如初,我们也由此成长、成熟了。其实友情有时和爱情一样,是不能与人分享的,两个人玩得好好的,突然杀个陈咬金进来,如果有一人不随和,自然就玩不起来了。刚出国那阵,通讯不象现在这么方便,EMAIL还不普及,电话也非常贵,每周我有二十分钟的免费电话,先打给父母,但我经常要留几分钟打给清,可那时清还没有电话,我只能打给清和我的朋友L,问清的情况,开始L还很高兴,可发现我全盘是清,等下次再打给L时,我还没问,L上来就直接告诉我清Bala, bala, bala…感谢现代通讯发展如此之快,我和清虽远隔万里,可我们现在能随时联系交流,越发发觉彼此的重要。
清和我在性格上完全是两类人,甚至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她文静、温和、说话总是细声细气、是慢性子,与谁都能友好相处,而我粗犷、暴躁、声高且性子急、好强气胜难与人相处。记得在高中时,有位同学对我们如此不同的性格却能成为好朋友大为惊讶,其实,成年后我才意识到我们能成为朋友,真的应该感谢清对我的包容,记得年少时每次与清争执,她总对我说“有理不在声高”,让我再无言以对,感谢清的冰融化了我的火,使我没有因性格缺点而缺少成长过程中那么多美好的回忆。我们俩的爱好也完全不同,清爱好音乐,歌也唱得很好,女中音,在她的大学毕业赠言上,通篇都是对她大家闺秀的气质和黄鹂般歌声的赞美;而我五音不全,张口即跑掉,记得小学音乐课考试,我总是让清和我唱我唯一会唱的“红米饭那个南瓜汤”,还能骗个九十分呢。“北国之春”在学校唱的很火时,我也想赋弄风雅般唱一嗓子,于是请清教我,我鹦鹉学舌跟随她学唱第一句“婷婷柏桦...”,连教三遍后,她已笑的直不起腰,直言:不可救药!清的文学功底和语言能力,在我们哪个年代是很强的,中学时,作文竞赛还的过奖,让我羡慕不已。小时候,我还在满院跑着打泥巴仗时,她已读完了《梁红传》、《水浒传》...,有一次我们俩听收音机,其中问道“举案齐眉”是什么意思,收音机里有人回答是剑拔弩张的意思,我不知道没敢乱说,但心里还是认同这个说法,清立即纠正,这出自《梁红传》,就是相敬如宾的意思,紧接着收音机里也给出了和清一样的解释,让我不佩服都不行。每每有点文字什么的,我都不自信,总要请清帮我润润色;学生时代的我们,总喜欢抄录些名言警句,清的笔记本常被我拿来全盘照抄。
在男孩堆里长大的我,从来都不善女红,更谈不上审美观,到了十八、九岁才跟风般地学着打扮,清无疑又是我copy 的对象。她烫头,我也不梳高高的马尾巴,弄个满头卷;她涂口红, 我也画个血唇。记得清有带蕾丝边的百折裙、米黄色小方格西服套裙、红格包裙、带领结的衬衣...等等, 不管是否适合我,我都采取拿来主义,就请我妈照着她的衣服也一模一样帮我做一件!模仿久了,我们审美取向、对人对物的认知也就相似了。我喜欢的,她不会恨到哪里去;她喜欢的,我也八九不离十了。人们常说,知己难求,这话一点不假,因为知己不是一朝一夕可得的,而是经历了岁月的磨沥,生活的积累,一点一点,一天一天,在无欲无求,平如镜、淡如水的交往中自然天成的。记得大学毕业时,我们俩在像馆照了张纪念照:手牵手,清还在照片上题字“走向生活”,现在想来,那正是我们从青葱岁月一路走来成为知己的见证。
我们虽然生长在物质匮乏年代,但那种相对平均又公平的宽松环境,让我们感到生活总是美好的, 成年后按部就班的生活,也是充满惬意, 虽偶尔也会冒出一丝追求的烦恼, 但我们总能相互安慰和排解. 那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是那么的互相依赖,年轻的我们也积极地谈情说爱, 但都还未想到结婚, 然而我的一次出差打破了我们的平衡. 我出差三个月回来后, 正值清的暑假, 以往全天候的清不见了踪影, 以前慢热的清在我不在期间, 突然沸腾起来, 已经要结婚了! 约她看电影, 也被告知”看过了”. 失落的我也步清的后尘, 在清结婚半年后把自己嫁了. 清曾不只一次半认真的抱怨, 就是因为我的出差, 让她难赖孤独, 而匆匆结婚. 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呢, 因为清的结婚, 让我也倍感寂寞而结婚, 庆幸的是我的婚姻还幸存着。
清有段不顺利的婚姻,谈不上不幸,只能说无缘,本来开头还是很好的,过着过着就偏离了初衷,善良的清还想挽回,但无济于事,最后放弃已是最好的选择。单身多年的清并没有被岁月这把杀猪刀留下沧桑,知性、淡雅依旧。清是那种典型的美而不张扬的女性;是一种由内向外洋溢的秀,是一种端庄、沉静、与世无争的超脱;厚厚的眼镜也没能遮挡那双大而略带一丝忧郁的眼睛;大方不足,矜持有余,也许是曲高和寡,让清有时与浮躁的现实有点脱节,但她并不以为然。我曾多次尝试说服清改变一点生活方式和节奏,不知是我言语太缺乏说服力,还是清太固执、思想太强大,清依然如故,而我也有点接受清那种原本我并不太欣赏的生活态度,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
我如其父母般期待已步入中年的清,能开始新的婚姻生活,就把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清慨括为她的内心独白为她征婚:“ “标准宅女,现代古董”,是朋友对我褒贬参半戏称。几十年如一日单纯的生活环境使我保持了平和、恬淡和简简单单的生活。好静喜阅读而不迂腐、欣赏时尚而不盲从、崇尚有品位的生活而不浮燥。谦和、包容、耐心的性格使我拥有一生的朋友。我虽不敢以贤妻良母自居,但我爱家、善良、体贴、脾气温和...”。这样的清你们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