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野语

嘻嘻哈哈,呜呼哀哉。
正文

[转载]道门内炼需知

(2008-03-27 00:20:02) 下一个
1)全身放松,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利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于放松,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觉察,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现在我们做修炼功夫,首先从动作上调整过来,自然就能进入放松的状态。 (2)双目垂帘,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皮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3)舌顶上腭,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因在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 。故此炼功必须堵信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4)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随着静功程度的为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5)两手抱诀,两手的掐诀,道家称为“太极八卦阴阳连环诀”,又称“太极诀”,这个在从前都是师徒这间秘密相传,因而世人罕知。两手抱诀这时,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为男子左的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的居内。外面阳手的大拇指交叉,就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如此相抱,则人身之阴阳二气,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即是二气接通之效静功的内在法诀 (1)听息。 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 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气、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家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气”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地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无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时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于两眉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 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是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亿;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发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收摄之,凝定之,即以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愚昧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有表现,观光即知自大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生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圆满”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了。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到光大,由弱而到光强,从波动鸸以光定,从片片而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息;无光之光,谓之真光。由此参悟真静。在前面我们已传授了丹道修习的秘法次第。然而在修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象采药,象大药服食这关,都是比较容易失败的地方,象陈抟祖师,在大药服食这关时,曾连续失败三次,从新再从头采药来过,才最终过关;象过去其他丹法门派,王重阳,丘处机,白玉蟾等在修习大道时,均有多次失败的经历。丹道修持中,眼前会出现很多光、色、图象,这里选重要的分别讲述一下。 1。白光 在眉间现白光,这是入静较深,性光出现,白如明月,成圆形为最佳。 2.黄芽 在眉间有一轮金黄色或白色弯月,这就黄芽,是脾胃之气充盈的现象。 3.星光 眼前如星星一样点点闪亮,是入静但气不足不聚的现象。 4.阴阳球 眼前现半白半黑的光球,这是心肾相交尚未交全的显现。 5.上天梯 在大药服食,气入夹脊时,眼前看到一道天梯从空中而下,自己一步步的上登,这是气运督脉脊柱的现象。 6.天宫 看到光明闪耀,水晶玻璃般天宫景象,这是丹气入脑的现象。 7.金鼎 看到金光闪闪的金色鼎,是上丹田的显象。 8.玉炉 在下丹田见到炉子,是下丹田显象。 9.土釜 看到一口锅,锅色紫黑,或象沙锅,或象炒菜锅,或象瓦罐,这是五脏之气归入脾胃的现象,表明中丹田、下丹田元气充满。 10.龙、虎 见龙虎形象,是肝肺之气显象。 11.铅、汞 铅是黄豆大小乌黑亮点,慢慢会聚成片,云。是采药初期出现,可补肾气。是气凝而成;汞是黄豆大小银色光点,慢慢会聚成片、云,是血凝而成。可补心及脑。 12.洞明 炼功时,内外一片光明,闭眼比睁眼还亮,是真气充足,心肾相交,阴阳平衡之表现。 13.心花怒放 心间肚脐间现花,是中丹田、下丹田气脉打开显象。 14.龙吟虎啸 耳边听到嘤嘤之声,声音高亢、尖细、好听,是心之声。 耳边听“蝉鸣”之声,声粗沉,是肾气之声。 在修持丹功之中还有许多现象,多是人体内部气脉的反映,可以籍此判断功候高低,这里不细述。 大家只需记着一点即可,一切顺其自然,不要执着追求。这里顺便扩展来讲一下,马阴藏相这一关是非常重要的,是入世法和出世法分界的地方。世界上无论哪一种修炼术,都必须先解决性欲问题,因为只有做到不漏精(经),才可以进入初禅。而初禅做为根本禅,是一切禅定的基础,也是一切高功夫的基础。如果入不了禅,还在欲界定里面,那老是在欲界里打转,还是个凡夫。道家丹通过“采药”达到不漏清的法门,在诸多修炼术中可以说是最大殊胜,最为方便的。这里大概要做一下比较: 佛家功:佛家的显宗,修不“漏”入禅定的方法是先斩“淫心”。即通过修习不净观(白骨观)的方法,把人体想成是污秽、肮脏、脓血与粪便的集合体,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厌弃,不起淫欲。淫心一断,淫根自然断除,可以不漏。但是“食、色”是人生大欲,人本由淫欲而生,所以想真正断除淫欲,实在是很难的事情。所以显宗到了现代社会,已经很少有人能进入根本禅了,更不要说究竟圆满的灭尽定了。 密宗(藏密)好一些,它不反对淫欲,而主张以毒攻毒,借淫欲来修炼,进而达到不漏。这主要表现在拙火定的秘密修持上。 拙火定的修法,目前流传于世面上的法本,实际上只是入手修炼的基本功。以白教、花教各派的实际传承来讲,在基本功有了一些证量之后,还要修“双定”。即通过男女双修的方法,借淫欲使红白明点融合,贯通中脉,固精不漏,永断淫根的目的。 然而双定的法门,成道亦快,坠落也快,藏密历史上,因双修出了许多大成就者,如莲花生|玛尔巴等大师,但也出了不少佛门贴类,借双定奸污不少妇女,堕落淫欲,弄得人们因此对密教失去信心。所以在宗喀巴大师整顿藏密创立黄教以后,黄教一派基本上就不搞实体上的男女双修了,代之以观想或者用显宗的不净观来替代。可见藏密双修断淫的方法虽然殊胜与快捷,但蔽病很多,说易实难。 瑜珈的修炼,与藏密有着很深的渊源,方法上总也脱不出佛家显密的基本路数。(由于本人对瑜伽未曾深入研究和修学,是否瑜伽另有法门,不敢妄言)。 道家气功,早已认识到断淫对修持的重要意义,一直把这一点放在修练的首位。道家功中断淫根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双修;一是清修。 双修的法门,大体上与藏密的双修接近。当然,道家功有他独特的地方,但不是借男女双修来炼的,效果和蔽病与藏密相同,这里就不细说了。 而清修的法门,就是我前面所阐述的借采药修到马阴藏相,断除淫心淫根。这个法门,由于不须男女双修,没有偏差与蔽病,而从气脉修持入手,一步一步走下来,比单修“不净观”容易入手与掌握。因此我说,仅就断淫的方法而言,道家功中采药一法,可以说是非常殊胜和方便的,是妙法中的妙法,法要中的法要!=================转载自《碧蓝小筑》http://hi.baidu.com/%B9%FE%CA%D0%B5%C4%BA%C3%C4%D0%C8%CB/blog/item/1ec0b23316f39e47ad4b5fb6.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