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音乐随笔(五)“数字时代,古典音乐欣赏的简单法则

(2014-01-26 09:35:02) 下一个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

 水,空气和音乐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刘伟

     
                                  纽约堂叔


1,上世纪关于西洋音乐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想起40多年以前70年代初的文革时期,有一天我不经意地看到电视新闻中贝多芬第六交响乐的演出片段,欣喜欲狂,思考着这个迹象之下深长的政治意味。

很多年后,我才知道那次贝多芬交响乐演出后面的那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原来,因为中美建交,双方决定互换一次文化交流,美国方面派来了波斯顿交响乐团,计划在北京演出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命运》。

很 快,经办官员发现,《命运》两个字本身便存在严重的意识形态问题,不敢自作主张。于是这个棘手的问题被交给当时主管文化的乌兰夫。可是,乌兰夫也没有点头 的胆量,最后,皮球踢到周恩来那里。正当周也焦头烂额的时候,北京的具体承办方从列宁的言论里找到了“强硬”的依据:断言列宁同志正是贝多芬的粉丝。最后 的折中解决办法是按计划演出,但让一头雾水的美国人临时抱佛脚,改演《第六交响乐》---《田园》。

2,今天的中国,有了红烧肉以外太多的选择
08 年我回国,到老家南昌访亲探友。时值著名钢琴家陈萨巡回演出,曲目全部是古典钢琴奏鸣曲。300元一张的门票,可能是当地一个人一个月的伙食费。那天晚上,我所看到的情景令我深深地感 动:一千多个座位的音乐厅人头挤挤,原来,接近90%的观众是由妈妈们陪伴着的孩子。我所知道的,在北京最贵的钢琴老师每小时收费达到$400。据说,在 当下中国的城市地区,至少有30%至50%的孩子在学习一门以上的乐器,一些母亲也藉此学会了钢琴。

10 年,德国科隆乐团作为国际博览会的花絮活动,代表德国政府来上海演出瓦格讷的《指环》。这出令德国人也疯狂的世界名著要连续演4个晚上,每场最高票价 1600元,四场下来近7000元,也就是相当于当时的1000美元。据说,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外电评论,观众的音乐素质比想象的要好。

也是10年,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一位23岁失去双臂的青年刘伟用双脚弹奏了施特劳斯的《圆舞曲》,震动全场。

3,美国中小学,充满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音乐老师
美国的音乐美学教育堪称完美。从小学开始就有小型管弦乐队和合唱戏剧团了。到了高中,管弦乐颇具规模,几乎可以承担一定规模的演出。在纽约,应邀至林肯音乐中心公演的的综合高中管弦乐evet,每年都有。

4,一台电脑在手,古典音乐欣赏的简单法则
明白了以上信息的含义,我们的网友们以及众多孩子的父母就幡然明白,古典音乐不但是日常音乐生活的一个明智的选择,至少对于儿女的美学教育来说,对大家都是不可缺或的。

在发达的数字电子时代,西洋古典音乐的学习和欣赏变得异常容易,网上一指搞定。我想在这里顺便谈一谈如何欣赏西洋古典音乐。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跟进。

a,熟悉有关的乐理知识
西 洋古典音乐大致有艺术歌曲,舞剧音乐,歌剧,奏鸣曲和交响乐几大门类。它们的理解难度是递次的。其中,艺术歌曲和歌剧主要是声乐曲目,除了语言问题以外, 大致上比较直观。比较困难的是器乐作品。因此,应当搞清乐曲的调式,曲式和段式的意义,乐器的不同声部及其作用,管弦乐和交响乐乐器的舞台配置和各自在音乐中的不同表现功能等等。当然,如果能熟悉一些欧洲音乐发展史之类的知识,则会有很大的帮助。

b,熟悉作曲家及具体作品的时代和人生背景
这些往往是我们理解作品的重要和必备的知识,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的阅读资料都可以容易地在网路上查找到。

c,学习和欣赏古典音乐成于精毁于泛
要知道,西洋古典音乐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几个世纪中诞生的音乐家和作品宛如天上的繁星。一个钢琴家一生能够演奏十几首像样的保留节目,就很了不起了。一个指挥家,可能要花上一整年的功夫去研读和背诵 厚厚一大本乐曲的总谱。所以古典音乐的欣赏要有一个较小的范围,比方说你可以选择奏鸣曲,它里面有太多的钢琴和小提琴独奏协奏以及较大型的合奏协奏。也 可以主要单独欣赏某一个作曲家的某些作品,都是一种聪明的考虑。

d,反复聆听欣赏是读懂古典音乐的不二法宝
一个奏鸣曲往往会持续几十分钟;歌剧可能会在两个小时内一刻不停地歌唱;而复杂的大型交响曲可能会连续演奏一个小时以上,是音乐中的长篇小说。对于较长的乐曲,应该分段地听,并适时地做一些阅读和思考,以加强理解,效果会更好。

在做足以上所提到的功课,和在反复仔细欣赏之后,你应该会渐渐熟悉作品的段式结构以及主旋律,主旋律和发展部和变奏部的关系,这时,音乐的主题和整体美就会一步步显示出来,而这种美往往是世俗所难以理解和企及的。。


在今天的数字时代,你也许不必花费昂贵的代价频繁往来于音乐厅,一个免费youtube软件即可以令你像孙悟空那样万能了,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wBuMD43NQw
视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月光》的第三乐章。《月光》一曲背后有着一段有趣而又复杂的故事。所以不同的演奏家对乐曲会有不同的理解。一般的奏鸣曲都是四个乐章,乐章之间相互联系而又独立。这个第三乐章被称为超级手指乐章或超级快速乐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two2J 回复 悄悄话 顶好文!
XYZ3 回复 悄悄话 许多中国的职业音乐家,写的介绍古典音乐的文章,总有一种‘No No No 这是洋文你们不懂的’的那种居高临下的味道。其实如果我们不知道怎样做意大利菜,但是这并不防止我们喜欢吃意大利菜。

古典音乐欣赏也一样。我们只需要慢慢知道那些菜自己喜欢吃就行。没啥了不起的。
XYZ3 回复 悄悄话 很有道理。

开始听古典音乐,可以随着兴趣走。不必强求。
一个3-4乐章的大型作品,可以先挑某一自己特喜欢的乐章听。
比如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春天’,我一开始特喜欢第一乐章,就不必先强迫自己听其他几个乐章。

至于作曲家,施特劳斯家族的许多作品主旋律脍炙人口。

从流派角度,浪漫派的许多作品主旋律朗朗上口。(肖邦的许多圆舞曲都是)

至于‘交响’,可以在youtube找找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派尔曼小提琴,朱克曼中提琴,杜波兰大提琴,梅塔低音提琴,巴伦博益母钢琴),先听/看第四乐章,你就会发现一个作品就这么先主题,后各个变奏那么在各个乐器(部)倒来倒去。因为就5个人,容易看清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