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s11

就是个博客了。
正文

甲午战争,中国海军人员素质一点都不差,输在了体制上

(2012-06-11 16:36:39) 下一个
网上很多人喜欢说,甲午战争中国和日本差不多,输在人员素质上。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1. 谣传一,以北洋之力单独抗衡日本一国 当时南海舰队大多数是木船,镶铜的。这种船没有装甲,无法海战。南海最好的就是广甲,广乙两条船,都在战斗中出现了。 2.谣传二,中国海军实力优于日本 仅仅就吨位来讲,确实是差不多。但是中国海军二十多年没添新船,日本主力舰都是新的。那是个各国疯狂的海军备战的年代,二十年科技发展很快。从炮弹,到装甲,发动机,都不是一回事。日本海军的硬件要远优于中国。 3.谣传三,中国海军训练不行 黄海海战,中国军舰的命中率是1.5-2%,而日本海军是0.5%。远优于日本舰队。海军操练,全部使用英国教官,英文发令,人员素质是相当高的。还是前面那句话,二十年前的装备和人家打,没戏。 4.谣传四,海军怕死,不敢出战 黄海一战,中方10条船参战,损失五条船,日本12条军舰,损失一条。以后再怎么打?装备相差悬殊,除了定远等两条大船装甲厚以外,其他的小船都已经证明无法生存。以后再出去打,结果只能是中小船全部损失掉。没有中小船保护,大船很快就会被人打沉。黄海大海战后期,日本军舰围着定远打,定远,镇远两舰中炮二百多发,没被打中要害,纯粹是幸运。 5.谣传五,人的素质是第一的,武器是第二的 这句话最扯淡。共军打天下靠的是火炮优势,韩战用100个师的苏式装备,对阵美军两个军。自己用装备打人的时候挺爽,回头就把历史给改了,成了小米加步枪,用轻火器打美军。我呸!白马山一战,38军集中了180多门重炮,赶上美国一个军了,回头来找借口说敌人火力更更猛。其实这种鬼话,就是骗骗傻瓜和自己的炮灰们而已。大家不要太当真。 甲午战争参战的中国军人都是我们的民族精英,他们从太平天国的战场上练兵下来的。后来的袁世凯,当时也在朝鲜。海军剩下的残余后来成了民国的主力,二战时候再次遭遇日本,后来完胜。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输在体制上呢?当时清国有陆军90多万,80多万用来分散在全国各地,监视老百姓。前线兵力人数也就是稍微超过日本,因为日军有制海权,可以在局部集中兵力,所以才会取胜。比较中华民国的体制,蒋中正可以把全国陆军80%集中到淞沪战场上去,一下子集中了70多万兵,打了三个多月。两个一比较,就知道体制的区别了。差的体制,花很大力气去维稳,剩下的才能对外。好的体制,可以集中全民族的力量。两个区别是很大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