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3)
2014 (133)
2015 (134)
2016 (213)
2017 (172)
2018 (214)
2019 (232)
2020 (191)
2021 (129)
2024 (2)
|
拜登最终屈服中共
美国《美国前景》最近一篇揭露拜登对中共的政策严重屈服,甚至不息发生内讧,做出巨大牺牲也要顺应中共的要求。主要原因是拜登不知道脑子进水没有把一个床铺不以为然的气候问题放在头版头条上,而这个议题是北京威胁华府、与华府讨价还价的筹码。要依我的意志这根本不是什么问题。美国发展需要食品,需要廉价工业品,这些中国可以提供。所以美国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情况下中美关系必需改善,有助于他中期选举和民意测验,现在拜总统已经到了新低。
从预算僵局到供应链危机,在政治经济领域传出一连串坏消息后,拜登总统与白宫幕僚长罗恩·克莱恩宣布,拜迫切需要在下个月于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气候大会上获得重大胜利。所以停止批评中共对人权的侵犯,停止关税战及其他旨在对抗中共的经济政策。阻止国会众议院就禁止进口与新疆强制劳动有关的产品进行立法。《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草案今年4月下旬通过众议院外委会,推迟表决的做法使领导层显得无懈可击。
另一个引起拜登政府内部分裂的议题是美中太阳能板之争。上个月,几家美国本土太阳能板制造商向美国商务部提交请愿书,要求调查中国公司以转移生产地的方式,非法规避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白宫为讨好北京,已经多次向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施压,要求其披露投诉公司的名字。海外时评人士程晓农曾分析指出,中共并非不明白减排口号与政策中的荒谬,但依然配合拜登。因此在利益面前其他都是海市蜃楼,民主就是利益的平衡。
从最近中美缓和的局势来看拜登实在忍不住了,为了他自己的小算盘,为了民主党的利益,该让步,还得让步。
回忆起来其实从最早开始,中美在拜灯的新政关系中一直举足轻重,不过十分双簧演得十分配合,给外界的印象是先坐不下来,谈不好。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其实大家你知我知,心知肚明。早已胸有成竹,不过不能把卖国做得十分明显,让人怀疑他们勾勾搭搭。
拜在中国签证,关税,华为,还有其他方面都全面让步。最大的勾对就是中国如果出兵台湾,美国不会强力介入,最多做个样子,动一动军舰而已,口头谴责几句而已。
据说明年之后打台湾可能性急剧增大。中国假如出兵,肯定是万剑穿心,千炮齐鸣,海陆空全面进攻,加上新式超声波武器,和无人机长驱直入。就像当年日本人1937年长驱直入一样,一骨碌解决问题,不会超过一星期。用无人机,或者刺客杀人,说不定菜英文还没有学好说普通话,就命归黄泉,呜呼哀哉。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品制造商,供应全世界,而不是仅仅是中国自己。如果中国为了降低减排量而降低消耗,也就是客观上缩小产品数量,也就等于降低出口,客观上美国市场上可以获得的产品数量就会降低,你觉得谁着急?比如美国人的手纸是自己造的,但纸浆是中国来的,中国降低纸浆供应量,你觉得美国人能得到的手纸数量会不会减少?
中国目前不仅在生产终端产品上,也在产品原料和组件上是最大供应商,没有中国提供的汽车组件,美国连汽车都造不出来。不是没有技术,而是没有原材料。
这就是为什么川普打贸易战,但汽车零件免税。美国市场上的汽车轮胎100%是中国供应。
其实实质就是中国用自己的环境污染换来了获得世界生产基地的地位。
这次中国限电,一个目的就是降低排放,客观上让产品数量减少,尤其是那种耗电和产生大量污水的轻工业,其中很多是中小企业,供应美国市场上的商品,什么圣诞树之类的。
对于中国来讲,这样做有利有弊,肯定是尽国际降低排放的义务,但增加就业压力。
但对于世界来讲,客观上是市场上因为商品的减少而导致物价上升,可能冲击经济。
那么你是希望中国坚持减排,还是希望避免自己的物价上涨?
这是一个选择,选择权不在你手里。这个“你”,指的是任何中国之外的国家。如今的在气候问题上的悖论是,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生产商因此耗能大导致排放量大是可以理解的,但美国已经是后工业社会,并不具有很大的制造业(只占经济的15%),为什么要消那末多能源?
世界上第一人均耗电大的是加拿大,人均年耗电量是1200度,美国是1000度,中国是400度,这看着合理吗?不需要生产制造什么的地方耗电更多?
或者公平吗?
年轻的聼者奇怪:老先生这么大年纪了,美国总统都换多少届了,这样的结论有什么道理呢?
“奸商还能为美国人和政府维护点利益,至少本能上讨厌亏损、喜欢减税,不会加税、不喜欢通胀。国家给买空军一号,也杀价一半,给纳税人省些钱。但是如’败家等‘、’害你死‘、’陪你归西‘ 这三个民煮职业政客,一辈子靠嘴皮子捞自己的钱,花纳税人的钱从来不心痛!一花就是3.5兆,钱花完就加税,也不管通胀25%,物价狂飙,老百姓怎么活!如果脑袋没被驴踢了,谁还会投他们票。最好问一下你妈妈,最近到菜市场看过民生价码吗?“
但愿海峡两岸不会出现战争。 目前来看让人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