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

每天都发现一个新的自己
个人资料
小思维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凡人和英雄-小思维说黃大年

(2017-07-19 08:53:33) 下一个

我所知的英雄黃大年是平凡的人 

自从与黃大年在英国利兹大学一别,差不多二十五年了。其间岁月沧桑,中国和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没想到,再一次听到黃大年的名字时,他竟然用其生命的十分之一多的时间回国报效祖国,实现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科学家的夙愿。七年的时间里他高效的工作,日以继夜,马不停蹄。不过,他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由于从事的工作相去甚远,加之英国一别,天各一方,也没有再次与他交错人生轨迹的机会。

两天前,老婆突然提到黃大年的名字,如此熟悉萦绕耳帘。原来她从网上看到了介绍黃大年的光辉事迹一篇文章,我才赶紧搜索了他的故事,真个是感人肺腑,脍炙人口。回忆往事,不免有些心潮澎湃。咱们两人当时在同一所大学有过交集,如今却成为珍贵的记忆。尽管平时不在一个系,接触不多,但是华人业余活动里尤其是春节联欢晚会和平时春游组织活动还免不了频频打个照面,有时候也简短的聊个天。后来,由于都爱参加留学生的公益活动,曾经就如何搞活华人留学生的业余活动还有过彻夜长谈。

隔行如隔山,印象中的大年,没有下面转载文章中的拚命三郎那股狠劲。但是我初次交往,就能感觉到他是一个淳朴和热情的人;一眼看去,就是那种真诚而热浪一般拥抱生活的人。现在他终于成了一个英雄,一个一般意义上大写的人。他成了习总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一个我们曾经敬仰到顶的人物们,雷锋,王杰,欧阳海,焦裕禄,李四光,邓稼先......。我都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我毕竟已经受到资本主义自由化毒害,可以说是“全盘西化”了,已经不习惯中国那种来不来就塑造一个英雄的文化。我走的也是与黃大年截然不同的道路,不过还是被他的事迹深深感动,读罢他的事迹后不禁热泪盈眶。尤其是在他生命仅仅剩下寥寥无几的最后日子里,还是那种“革命加拚命”的精神所震撼了。我确实有些激动,有些感动,有些敬仰,也有些惋惜。

同时从黃大年与友人的交流中发现,还知道他也是一个夜猫子,每晚忙完一天工作之后,也就是凌晨才开始发微信博文。写出一些带有文学意味的生活片断,抒发一种为国为民,振兴中华的壮志情怀,是我了解一个尘封记忆的朋友的珍贵材料!

人的生命有长有短,有些人生命很长,但是过得不一定有意义,亦没有作出什么对人类、对祖国的值得称道的贡献。黃大年58年的生命可以说不是太长,但是他已经让生命发出一定的光芒。我倒不一定赞同中共宣传部的本意,一种塑造英雄的中国模式。黃大年的执着精神同样适合于资本主义的自我奋斗,黃大年精神对于他身边的学生和同事是一种正能量。那种只争朝夕的气概,让人生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意义本来就不同凡响。

当然,如果没有中共这种政治宣传式的运作,也许我永远也得不到黃大年老兄的音信。不过当我得到一个故人已去的信息时,倍感交集。也希望也是我的朋友,黃大年的夫人孩子们生活仍然充满阳光。


以下摘自网络文章:
1992年,黃大年獲得「中英友好獎學金項目」的全額資助,赴英國攻讀博士學位,成為當時30個公派出國留學生中的一員。出國前,黃大年堅定地對同學說:「我一定會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帶回來。」

1996年获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后,黄大年第一时间返回长春地质学院报到,兑现学成归国的承诺。

不久,他又被派往英国,在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2年,曾担任研发部主任等关键职务。他带领的研发团队被同行公认为国际上最优秀的团队之一,成果一直处于地球物理探测领域前列。

一晃「海漂」18年,黄大年一家在英国生活富足。妻子经营了一家诊所,女儿也学业有成。但他从未忘记对祖国的承诺。18年间,他总惦念着母校,经常回访交流,拓展母校师生们的国际视野。

他的同学毛翔南至今仍珍存着1982年黄大年写在他本上的赠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

2009年,国家启动「千人计划」。黄大年毅然说服家人、辞去职务回国。妻子在变卖苦心经营的诊所时失声痛哭。她是学医的,那是她一辈子的梦想。「别走了,你在这里,我们会有更多的成就。」同事说。

黄大年当时感慨:「必须立刻走,我怕再多待一天都有可能改变主意」。
2009年年底,黄大年作为「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担任母校吉林大学全职教授,并被选为「国家深部探测专项高科技技术装备项目」首席科学家。

这个项目以吉林大学为中心,协调包括中国科学院等多个科研单位在内的科研人员近400人。他首推我国实物车载、舰载、机载和星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工作,这是世界科技强国竭力追求的核心技术,也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

但半年后,黄大年感到不堪重负,甚至萌生了辞去首席科学家职务的念头。因为他回国才发现,在思维和做事风格上,国内和国外有很大差别,遭遇到的问题超出预想。他感叹融合的艰难,甚至一度失去信心和方向。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包括黄大年在内的70余位「千人计划」代表到北戴河休假,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探望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黄大年把习近平总书记与专家们的合影,挂在办公桌对面的墙上直至去世。「我每天都能看到国家领导人鼓励和关注的目光,激励我们为国家实现强国梦想拼尽全力。」黄大年曾说。

作为战略科学家,黄大年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关技术瓶颈,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他负责的「深地探测仪器装备」项目实现重大突破,「地壳一号」的成功研发让我国实现了「挺进地心第一步」,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有地下万米大陆科学钻探专用设备和能力的国家。

2016年,由多位院士专家组成的验收会上,黄大年团队经过6年攻关完成的「深地探测仪器装备」成果获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度评价。成果入选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与屠呦呦等著名科学家并列上榜。

在续签「千人计划」合同时,黄大年只提了一个要求:再延长两年,在吉林大学一直工作到退休。续聘后,黄大年曾表示:这意味着我的后半生将全部奉献给我「大学梦」开始的地方。

之后的黄大年更加拼搏,不知疲倦,几乎是夜以继日地工作。「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这是黄大年入党志愿书中的夙愿,也是他一生追梦的真实写照。

黄大年核心团队成员焦健说,去年端午节临放假前一天,黄老师的学生吴国超从老家寄来了五芳斋的粽子。黄老师马上喊大家一起到茶思屋品尝。大家煮好粽子后,几次催黄老师来一起吃,他才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工作。黄老师吃粽子的时候,还和大家讨论新近发生的国内外新闻,从国内外大事聊到校园趣事。「说到高兴的时候,他习惯地招呼大家喝点冰镇啤酒,说是过节得有过节的气氛。」焦健回忆说。

吉林大学仪电学院副教授刘杰回忆,黄老师经常没时间吃饭,用咖啡「顶」着去开会。2016年12月8日,从外地返回长春的黄大年住进了医院。博士生王泰涵回忆说:「就在手术前几天,他还在病房里给我讲解科研项目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在为学生写出国留学推荐信。还在计划迅速治好病出院继续他的科学奋战。

然而,黄大年最终没能战胜病魔,58岁的人生戛然而止。

黄大年的助手于平说:「黄老师在吉林大学地质宫五楼的办公室,灯光通常一直会亮到深夜。如今我们再也看不到那灯光了,因为点亮它的人累了,想休息了,而且一狠心给自己放了一个没有期限的长假……」

黄大年的溘然长逝令人无比痛惜。他的生前友好大部分是知名科学家,他们在接受采访中表示,黄大年是我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科技界还有众多像黄大年一样的科学家,他们有和黄大年一样的科学追求、家国情怀、人格魅力,默默奉献,无怨无悔,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科技强国最可宝贵的财富。

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说:「黄大年是最单纯的、忠心赤胆的海归科学家,单纯到为了祖国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倾注全部精力。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460万留学生的楷模,他的精神感染激励的是一个领域、一批学子、一代人。」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王献昌呼吁,在学习弘扬黄大年精神的同时,要更加关心科技人才,关心他们的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革除体制机制之弊,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早日推动中国建成科技强国。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说,黄大年教授用他的生命树立起了一座丰碑和一个标杆,是广大师生身边鲜活的模范人物。学校正在考虑以多种形式纪念黄大年,并一代一代地把黄大年科学、奉献精神传承下去。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黄大年所在学院和团队,把黄大年未竟的事业继续下去。

2016年12月8日,从外地返回长春的黄大年被同事和医生强行“绑架”到了医院,诊断为胆囊恶性肿瘤,从此再也没有离开医院。1月2日开始,黄大年的身体迅速恶化,发烧、咳嗽接踵而至。

到1月4日傍晚,黄大年的内脏开始出现大出血,并出现肝脏衰竭,他失去了意识。

而在此时,黄大年一直惦记着的女儿黄潇分娩了,在英国为他诞下了外孙春伦。

但黄大年没能看见春伦的样子。“哥,哥,你快醒醒,潇潇生了,是个男孩……”妹妹黄玲拿着手机冲到黄大年眼前,他已没了反应。

2017年1月8日,12点38分,黄大年心脏停止了跳动。

2017年1月13日,星期五,长春殡仪馆西辰厅,黄大年遗体告别仪式举行。来自国内外的近八百名各界人士到现场吊唁。

当天长春零下23摄氏度,大雪。

“这是我一生中最冷的一天。”学生乔中坤说。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另据新华社电,黄大年去世后,教育部追授黄大年“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中宣部追授黄大年“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中共中央追授黄大年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cng 回复 悄悄话 可叹,不过癌症一般不是累出来的。
ytwadk 回复 悄悄话 很钦佩黄大年,但是也为他而惋惜,为什么不科学地安排时间,把自己的注意力用到自己的健康,假如他不那么样发疯似的工作,也不会英年早逝,某种程度上说,他有些自私,他的健康是整个家庭的,他应该留处一些时间给家庭,如此的工作方式,相他这样的年龄是极不不科学的,因此自己也付出生命的代价,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海归人员的悲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