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

每天都发现一个新的自己
个人资料
小思维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泡菜酸辣调料和酱缸腐臭文化

(2015-04-16 11:12:42) 下一个
《丑陋的中国人》收集了柏杨演讲的数十篇杂文,内容为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作者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将传统文化种种弊端喻之为“酱缸文化”,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子孙后辈永远受感染。柏杨先生在世界各地信口开河般的演讲。激起了对中国文化批判的浪潮,也引来很多的争论,其中李熬是反对柏杨的急先锋。但是柏杨对华夏文化垃圾的挖苦讽刺也是为了振兴民族精神,反思毛病,去旧立新,寻找出路。因而在华人世界,这种鞭打实际受到正面的鼓励。即使在不是很开放的中国大陆,仍然默许了这部怪书,允许他的观点传播。
 
日本华裔作家黄文雄就《丑陋的中国人》涉及的一些问题,与柏杨展开近一步对话,遂有了《酱缸震荡——再论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该书凝聚了《丑陋的中国人》出版十年后柏杨先生对中国人民族性的再思考,对于中国"酱缸文化"的特色,加上一些肯定(正能量)元素,柏杨曾明确指出:"夫酱缸者,腐蚀力和凝固力极强的混沌社会也。”因此,我对华夏文化从来都是二分法,有其丑陋,也有可取之处!
 
为增强趣味性,我们首先看看饮食业酱缸里有些什么东东。
酱缸亦称泡菜缸:调料包括辣椒、花椒,生姜,白梨、鱼露,虾仁及各类素菜等。调料的多少可根据口味选择,只有辣椒粉或大辣椒必不可少。经过乳酸静静地发酵,每一棵成熟新鲜的白菜,大头菜或青菜都将变成合格的泡菜。在这些坛坛罐罐里,岁月愈久,味道愈浓。鉴于此,泡菜是华夏餐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朝鲜族泡菜品目繁多,而且即便只是一个品种,也可有不同的味道:凉食的清爽,加热后的鲜香。但是杂七杂八的大混合,不可避免带有一股臭味。与之相互辉映的红(霉)豆腐,俗名“臭豆腐”,也是华人的所爱。
 
生产酱油的酱园和酒类的酒厂,还在品味形成中广泛采用各种载体主料,比如以豆类作物的加入以增加发酵效率及黏稠度并改善香型口感。而高粱,红薯及豆类作物在发酵过程中富生黄曲霉,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生成酱香香型,温度较高时生成曲香香型,源于四川民间的手工制作匠心独运,得以渊源流长,贵州遵义和川南的酿酒业更是深谙此道的极致,才有了今天的酱香型茅台,浓(曲)香型的泸州老窖与五粮液。黄曲霉在富氧条件下生成的气味臭不可闻,但在缺氧条件下却能生成酱香和曲香。制酱业独树一帜,主导酱香制作,造就一代口味的精彩。因此,食物臭与香是可以互相兼容并转换的。同理,人的丑行也并非一成不变,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文化的缺陷也不是一成不变,通过评判也可以纠正,改过自新。
 
我们究竟应该改良,还是应该砸烂酱缸为好?外国人没豆办酱、中药,不也活得好好的吗?由于观念不同,外国人不喜欢复杂,喜欢明白、单纯。肉只烤、炸着吃。不像我们,可做上千种菜肴。小麦只做面包,不像我们,饺子、馒头、包子、春卷,可做上N个品种。外国人水只做饮料,葡萄只做酒。纯得让聪明的中国人无法仿造!让善于学习的民族望洋兴叹!因此,不砸烂酱缸而改变其文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简化烹调的复杂性,让国人的思维简单明了,没有弯弯绕绕的肠子那么复杂。
 
酱缸酿出的东西吃多了,就会生病,那就离不开药罐。中国人喜欢美味,不加各种调料,能美味吗?既然享受,必须更杂更新以至于加乱了,加上三氯氰铵,瘦肉精、朱丹红、甲醛、地沟油,等很多很多化学品。身体出问题,三高和癌症来了,没办法,酱缸不丢,药罐就摔不了。西药治标,中医治本,离开药罐,就不是一个纯种的中国人。酱缸药罐用久了,创造力就消失了,怎么办呢?尽管华人还是比较勤奋读书的,但是不用脑,只为当官,结果成为书呆子,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没关系,你可以发明苹果手机,咱难道不会顺手牵羊,搞个盗版?
 
酱缸文化太丰富了,有人问都有些什么调料,窃以为多得很,琳琅满目,包括腐朽的,糜烂的,酸臭的,邪恶的,下流的,低级的,......。按柏杨的说法,小到窝里斗、脏、乱、吵、不能团结、死不认错、自私不顾及别人,无秩序,不会讲“对不起,谢谢,没关系”,喜欢讲大话.喜欢讲空话,喜欢讲假话,喜欢讲谎话,更喜欢讲毒话——恶毒的话。国人的不良积习,亦包括造成中国官场腐败的科举,奴性媚骨的宦官制度,愚昧无知的裹脚恶俗,男人扎长辫子(现在不存在了)。但是最近事件表明:没有信仰,没有休养,管别人闲事,吃不得半点亏,告密,窥伺,爱看热闹和骂街是酱缸文化的最新常见佐料。
 
第一,一个迂腐傲慢的酱缸官僚机构和一个唯唯诺诺的民间集体,构成了酱缸的核心组成。这里的调料是各种腐朽元素的大杂烩,老气横秋,针插不进,水泼不入。必须吸收新鲜血液,必需有新的理念(特别是外来的文化)才能打破,否则酱缸文化不可能自清自洁,推陈出新。改良难以奏效,必须颠覆酱缸,砸碎它吧。没有民主制度又不能认识到其危害性的文化,就是酱缸的重要特征。长期封建专制的产物--即宝贵的“酱缸文化”。它不仅缺乏创新性,而且还抹杀(尚在蕴育中新生的)创新力,扼杀独树一帜的精英人士和高瞻远瞩的思考者。酱缸文化所代表的因循守旧的生活方式,没有任何好处,只能遏制民族的力量。即使中国已经发展了,酱缸文化仍然在限制我国进一步,更长远的发展。
 
第二,“极权和暴力”问题就相当于酱缸中的“辣椒”。比如,最近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暴露的一些问题,权力之极导致“草菅人命”,也有百姓的“胡乱起哄”及“自我陶醉”就等于酱缸中的酸味和臭味,不敢对政府提建议和批判,不反抗,属于“软骨头”,“人云亦云”的特色,是酱缸文化中的又一个要害。
 
第三,“骂大街和凑热闹”是酱缸的“发酵弥漫”的臭味。最近的雾霾的事件也是考验国人的试金石,国人对此津津乐道,对摄影人柴静进行攻击,谩骂有之,支持的有之,看热闹更是门庭若市,舆论哗然。也暴露了酱缸文化的要害。有时一点区区小事而舆论哗然,是酱缸腥臭因素的大扩张。
 
第四,“窥伺和告密”,是酱缸文化“蕴酿发酵的神秘”因素,产生于霉菌侵蚀的时候,因此是毒瘤,也是非常坏的调料。毕姥爷事件足以证明其严重性。老中特好探查别人的隐私,门缝里看,嘴里掏,别人处打听,唯恐别人不倒霉。尤其是有了工作的过节,私仇,唯恐天下不乱,搞臭对手为止。受洗脑影响,即所谓正义感,嫉恶如疾,把父母亲兄弟姐妹都告上法庭,甚至逼死人命。一些低级趣味的人甚至出于无聊,无缘无故,看不顺眼,也要搞些阴谋手段,.....。
 
酱缸文化实在丰富多彩,罄竹难书。究竟那些是最腐朽,最难缠的蛇的七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机会可以继续深入讨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