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3)
2014 (133)
2015 (134)
2016 (213)
2017 (172)
2018 (214)
2019 (232)
2020 (191)
2021 (129)
2024 (2)
最近有人诉讼哈佛在录取新生中歧视亚裔,我计划把几篇有关哈佛藤校的旧文相继再次帖出。除了这篇<<藤校为啥拒录成绩好的亚裔学生?>>,还有<<哈佛招生选父母的社会地位和关系吗?>>, <<儿子上哈佛,瞎猫逮到死耗子>>等。
2010年2月8日,KARA MILLER在波士顿环球报刊登文章谈论对亚洲学生录取的红线封顶。此后关于亚裔受到隐形歧视的时有揭露,研究,评判,呼吁改善之声不绝余耳。典型的案例请读Jane Hyun's 书“Breaking the Bamboo Ceiling: Career Strategies for Asians.”普林斯顿讲师Russell Nieli认为亚裔封顶确实存在。我们不能坐视封顶政策而不管,应当正视其不公平,商讨应对策略。
按照惯性或者狭隘(STEROTYPE)的思维方式,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及其它藤校有一项共同的把亚裔美国学生比例限制在某个额度以内的政策。美国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前任总是否认所谓“犹太学生配额”的存在一样,今天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藤校否认“亚裔学生配额”的存在。但数据表明这一配额的也许存在。哈佛大学的亚裔美国学生注册比例逐年下降:从1993年的20.6%下降到近年每年大约16.5%。与此同期美国处在大学生年龄段的亚裔人士数量却大幅增加,2011年较1992年几乎翻了一番;而同期美国白人(非西班牙裔)数量几乎不变。因此,官方数据表明过去的二十年,亚裔美国学生在哈佛的入学率实际降低了50%以上,而白人学生比重几乎不变。哈佛1925年采用犹太学生配额把犹太新生的比例从27.6%减少到15%(减幅12.6%),相比之下,亚裔美国学生这一减幅更大。
与此同时,亚裔美国学生在其他藤校的入学率也下降了。过去廿十年来,亚裔美国学生在各藤校的入学率降低到和哈佛很接近的水平。有理由怀疑各藤校间有一项共同的把亚裔美国学生比例限制在一定幅度的政策。近年来亚裔成绩好的趋势在哈佛及其它顶尖藤校的入学率上没有任何体现。在招生过程中不问种族的顶尖学校,亚洲学生比例很高。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扛7b209 法案禁止在录取时考虑种族后,亚裔学生的百分比超过了40%,较这项法律获得通过前上涨了20%。加州理工学院严格遵循精挑细选但种族中立的原则,亚裔美国学生入学的增长率与亚裔美国人人口增长比例一致。
从藤校立场来看,生源多样化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普林斯顿招生办人员明说﹕“你想让我们校园50%都是亚裔吗﹖”的确,过去二十年亚裔学生在高中赢得最高学术奖励或者被命名为全美学业优胜奖学金大力涌现。因此,学校采取了心知肚明的办法。首先,大学一定要收优秀生;其次,招生应该维护公平,保持社会向上的活力和多样性,给少数族裔和穷人家庭的孩子以平等机会;最后,大学应给已收的新生好的环境和人生重要经历体验,包括与各个群体和睦相处的社会经验。而这些,都需要族裔多样化的前提。应该说这些大学招生的考虑也不无道理,抛出了一个“综合的独特性格加上特异才能”录取标准。但无论如何,对亚裔学生的“另眼看待”是不太公平。这种隐性歧视使很多亚裔学生感到无奈,甚至有人选择不填亚裔身份的方式应付。
那么我们该如何行动﹖在鞭鞑歧视的同时,我们也要改善自己,亚裔有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被人家冠以患有典型“少数族裔症”﹕quiet, hardworking, family-oriented, high achieving in math and science, passive, nonconfrontational, submissive, and antisocial. 我们安静,学业好(多数人学习好是专攻而得的),重视家庭,重理科不重视文科,不参加公益活动,自成一体(TOO HOMOGENOUS), 体育较弱(在NBA,MLB,NFL项目中比例很低<1~2%),不善社交,不想在宣传新闻中露面,不争取权益和领导地位(CEO及经理很少与人口比例不相称)。人善被人欺,后面两点成为老美在各部门,各专业欺负咱们亚裔的缘由。
因此若遭遇不平应提倡诉讼,情况就可改观。美国80 - 20促进会理事会通过一项决议,以“法院之友”名义向最高法院提交一份法律摘录,支持一为名叫费雪的学生控告德克萨斯州大学。该法律摘录要求最高法院在处理该案时,支持原告费雪有关在高校录取政策中不使用具有歧视因素的族裔背景、而只是基于申请者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潜力评估的择优录取标准的立场。
从历史上看,这一问题在犹太裔身上出现时。他们团结一致,表达政治诉求成功,终于冲破这一藩篱。如今犹太裔学生在常青藤名校中的人数是亚裔学生的两倍,但犹太裔总人数却只是亚裔人口的40%。犹太裔的做法值得亚裔尤其是华裔借鉴。
在美国亚裔中,华裔是占多数的族裔,因此亚裔身份在大学入学时遇到隐性歧视的问题基本上也是华裔的问题,华人应该重视诉讼这一机会,团结起来抓住机会争取自身权益。即使官司打不赢,也没有关系,至少扩大我们的影响。在领袖或管理阶层一般而言,我们人数比例可能赶不上印度或其他亚裔,所以华裔应该团结起来,写呼吁书,进行演讲,让学校们知道我们还有些坚韧,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再则,华人要抛头露面,不仅在各个专业领域出类拔萃,还要争取当领袖人物,扩大影响力,只有整个族裔全面强大起来,名校的门坎会进一步放宽,相信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
因為西方人一直認為中國人民是為了解放全人類而奮鬥終生的,中國的高級知識份子:傅雷、老舍、吳晗,馬思聰等人就是被解放了的現成例子,
雖然現在事過景遷;中國人集體失憶,外國人卻沒有忘,主考官們個個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他們是一群記憶力特別好而且愛讀書的人,他們有選擇的權力。
对付这种根深蒂固的野蛮和歧视就是打爆炸式宣传战,把事情闹大。
"华人价值观不行", please, speak for yourself.
哈佛可以把“有为各种族服务的理念”作为录取标准之一,如果同时有令人信服的客观衡量方法。仅仅因为种族就一棍子打死?
问问华盛顿州的居民,骆家辉有没有为各种族服务的理念?
还有象Connie Chung那样的,根本就是刻意把本族人挪到最后。
另外台湾有很多种族吗?如何在本族占绝大多数的本国看出没有为各种族服务的理念?
假如我说“价值观行的就不是华人”,你不觉得荒唐吗?
国内的制度就在歧视人,又如何去指望别人不做?
词语解释
族类:同族的人。我是我们同族的人,他们必定不同我们一条心。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
成语解释
解释 族类:同族人;异:不同。不是我们同族的人,跟我们不是一条心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十足的种族歧视,一定要写进起诉。
敢说“你想让我们校园50%都是犹太裔”,“x%法官都是黑人”,或是“y%CEO都是白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