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

每天都发现一个新的自己
个人资料
小思维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日本人获诺贝尔奖真正绝巧解密

(2014-10-10 06:17:06) 下一个

众所周知,日本人近年在攀登科学高峰方面远胜中国人一筹。尤其是在需要很多智慧的物理学及化学拿到很多的诺贝尔奖。至此,已有22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除两名文学奖和一名和平奖之外,自然科学奖项占了19人,大部分是土生土长(或有留学经历),并在本土获奖,让人唏嘘。初步观察日本人不一定比中国人聪明,他们的智商(IQ)最多与吾等华人打个平手。他们何以能够远超过华裔以及其他亚裔,成东方傲龙,鹤立鸡群,另成一类?

由于本人与日本人有近距离的接触,深有感触。根据我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如下分六个方面论述,前三个与人素质有关,后三点与国家的政策导向有联系。找一找那些最为重要的原因,与人的素质、文化传统关系极大;尽管不能排除国家的实力,教育积累,和政府的政策导向,经费投入的重要作用。

1:勤奋,超过头悬梁锥刺股。他们中的优秀科学家,非常投入,刻苦地钻研,为事业持之以恒的奋斗,那种执着除了德国人外还没有几个民族可以与之抗衡。所以,德国人和日本人有很大的相似性。1900到至1945年间,德国人拿到了五分之一的诺贝尔物理奖,三分之一的化学奖。一些对人类历史影响很大的发明和理论都是德国人完成的,比如合成氨,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二战后的近几十年美国锋芒毕露,遥遥领先。不要忘记,美国人以欧洲移民(包括犹太裔)为主体。日本人认为有希望干成的大事,一定要干,不吃不喝不睡,也要拿下。听到的故事是为了抢发表一个基因顺序,有个实验室全面动员,日以继夜连续作战两个礼拜,完成了任务。

2:认真,一就是一不是二。严肃认真,把问题搞清楚为止,切忌似是而非、浅尝辄止。生物医学实验耗时间多,他们搞不出来就不愿回家,哪怕夜深人静,甚至通宵达旦,也毫无怨言。日本人的认真也是可能只有德国人才能可以和他们拚一拚。我认为这可能是日本人更重要的特质,甚至比第一点(勤奋)更为重要的素质。难道我们华人不刻苦,我们亚洲人(日韩华)基本上把实验室的苦斗奖包揽了。但是我们还没有他们日本人那么较劲,认真。因此我们还不能取得原创性的成果,里程碑似的发明。

3:土壤或文化传统。即日本人赖以生存和奋斗的优良环境。他们学习带着兴趣,充满热情,从小与大自然交友,培养了极大的好奇心和读书热情。家长是因势利导的培养。回头看看我们亲爱的华裔父母们,尤其是虎妈们吧,我们争的是高分,名校,出名或挣大钱。是的,我们对子女充满希望,甚至于望子成龙,或恨铁不成钢。但是往往忽略培养优良的品质,对生活的热爱,扼杀创造性,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因此,可以读名校,可以出名成家,但是成不了卓越人才。由于不注意培育创造力,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大部分中国科学家的研究还是步人家的后尘,缺乏突破创新。

4:经济工业发展情况和人民富裕程度。其实这是相当重要的。日本人在二战后,靠美国大力支持扶持,迅速的恢复国力大力发展汽车和电器工业,赚了许多美国人的银子。目前中国在复兴,也有似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日本,那时他们小日本也似乎离诺贝尔奖很遥远(已经诞生但没有今天这样如履平地-今年包揽物理奖)。所以只要加强我们国家的科研投入,改革教育方法,我们在20-30年后会有一个科研成果收获期。希望大家爱护生命,争取再活30年,有幸看看中国大量收获炸药奖吧。

5:注重基础学科的研究。早稻田大学创造理工学研究科教授森康晃说,早在明治维新前的江户时代,日本就重视基础研究,并培育了大量的人才。在数学等领域却一直在进行独自研究,而且通过通商的荷兰接触了西方近代科学。因此知识的长期积累,并非一朝一夕。诺贝尔奖获得者全都是国立大学毕业,很多人还获得了博士学位,属于研究型大学。中国有点急功近利,应用为主,应该改变这种状况。

6:保证科研经费。二战后,日本以科技作为立国之本,举全国之力投巨资进行科技创新。作为文部科学省外围机构的“日本学术振兴会”负责制定具体科学研究项目的,其掌管的“科学研究费”是日本最大规模的竞争性申请类科研费,占日本政府全部竞争性科研费的六成以上,是当前日本科研经费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日本科学家,好比一粒粒好种子幸运的落在肥沃充满阳光雨露的土壤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4)
评论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imdrs' 的评论 : 就算你生在日本,也没我更了解日本文化,这叫当局者迷傍观者清,懂不?
aimdr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知无为' 的评论 :
你在日本生活过吗?不了解日本人就没有资格夸夸,哪儿都见你说几句儿,无聊。
雨中小花 回复 悄悄话 第三条比较赞同。日本也有很多推妈,但是相对来说比中国妈妈更懂得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所以一旦这个孩子喜欢学习和钻研,那他会有惊人的毅力,投入极大的热情。为了兴趣还是为了谋生,目的不同,人的主观能动性肯定是有区别的。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一个教授不如一个小丑艺人”,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它基于人类追求利益、娱乐刺激的本能,这一点连中国人也不例外,由此可以推出两点

1、得诺奖实为个人所为,而且个人目的也不是拿那点奖金,日本也不例外
2、除了给自由、资助以外,任何由国家层面提出的集体型措施就不可能奏效,因为集体化往往是对个性发展的限制
3、美国的案例也是1、2的佐证,当然它得了移民的独一无二

因此你们这些包括楼主在内的诚心诚意的良好意愿是行不通的,正如我前述,不如自己去拿奖或培养出一个未来的得奖者,如果真想为国争光。

这种垃圾文章写得越感人也就越蛊惑人心,本质上跟习近平的中国梦是一个道理——聪明用错了地方。
匡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推陈出新' 的评论 : 一个教授不如一个小丑艺人,甚至连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企业的老板都不如?如果比收入,确实日本教授不如小丑艺人和小企业的老板.在一切向前看,以收入的多少来判断一个人的地位的中国人看来,日本教授的地位不如艺人和老板.但是,日本不是一个这样的社会!!!他们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更甚与金钱.日本教授的地位与艺人和老板相比可以说是天和地的区别.这恰恰是日本屡获炸药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华灜 回复 悄悄话 厚积薄发。。。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横塘雨眠' 的评论 : “少了最重要的一点:抛弃儒家,全面西化。”

你的这个言行就代表了儒家的思维“一荣俱荣”;你也根本不懂西方文化之讲究个人成就,你自己去拿奖或培养出一个能拿奖的就是了,瞎操心什么“民族复兴”?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KB48' 的评论 : 你的逻辑就是“不是看不起就是看得起”?一个看不起他人的人就算不上人,不值一谈。有了钱并不是非要拿诺奖(日本人也许这么想),拿诺奖也不等于民族复兴(你不觉得日本早已衰退)。再说,一心要拿奖往往拿不了,张艺谋就是个傻例。

假设你看得起自己,你看得起自己什么?
AKB4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知无为' 的评论 :
难道你认为日本看得起中国人和中国政府?
不仅是日本,世界有哪个国家除了钱以外是这样?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KB48' 的评论 : 我不怀疑你的用意,但“日本看不起中国人”?怕是你看不起自己吧?
无知无为 回复 悄悄话 我看楼主的思维太大,大得像习近平的中国梦。天才科学家多半是个人所为,作为政府只要做到给教育、科研充分的自由和资助,拿奖得奖只是个时间问题。没什么秘诀,国民富裕是关键。

中国才刚刚富起来,不要无意识地犯自己点出的错误——急功近利——想拿诺奖也不例外
诚信 回复 悄悄话 和美国这边没有不同。一句话,先进发达国家而已。
ingodwetrustforever 回复 悄悄话 I agree with this article - LZ must have lived in Japan for some yrs.
红兵 回复 悄悄话 封建社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智慧和美德的载体;
奴隶社会是孔圣人倡导儒家,实现大同世界之所归。
恢复帝制,复兴和传承中华道统,才能实现民族复兴。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新的解读:
就是统治阶级千万不要忘记保护自己的阶级,欺压小人阶级的立场,言论和行动!这是孔圣人的教导的宗旨——道!
而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等……,只是器。
重道轻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智慧和美德的核心
lio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推陈出新' 的评论 :

根据是什么?日本教授是个非常特别受尊敬的职业,你太井底之蛙了。

>>一个教授不如一个小丑艺人,甚至连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企业的老板都不如。
lio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推陈出新' 的评论 :
>>推陈出新 2014-11-04 02:35:44 回复 悄悄话 基本上是看到点皮毛,没有真正说到点子上。

我看你也一样,不过重复博主的论调而已。
整全的教育 回复 悄悄话 摘自《整全的教育》

以国为镜,可以辨强弱。一个世纪以前,地理位置上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针对西方的入侵,由于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国策,很快就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分道扬镳。结果,一个是国大力弱,另一个是国小力强。如此的不对称,注定了两国百姓心理上的不平衡──彼此轻视、互不服气。其中最受折磨的要算是到日本来的中国就学生(在日本语学校学习日语,未进入大学的学生)、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当中有革命军中的马前卒邹容、难酬蹈海亦英雄的陈天华、弃医从文的硬骨头鲁迅。这些先辈们一方面见识了日本人敬、忠、恭的团体精神,和咄咄逼人的国力民风,另一方面洞悉了中国人一盘散沙的局面,和“求利禄不居责任”的处世原则。所以才怀着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的信念,舍生取义,摇旗呐喊,志在唤醒昏睡的灵魂,改造国民的劣根性。

除了催生崇尚武力的革命先驱,愤世嫉俗的文化旗手以外,日本还为中国培训了不少的政治家,比如陈独秀、李大钊、蒋介石、周恩来,和军人蔡锷、阎锡山、孙传芳等。甚至在人文学科方面,也有从日本“学成回国”的出类拔萃者,比如国学大师王国维和“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的李叔同。可是,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受栽培、结硕果的中国学者就乏善可陈了。难道科技先进、经济发达的日本没有创新的人才、学术的大师吗?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九四九年至二零零八年,仅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日本国内就产生了近20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有不懂英语,从未出过国的益川敏英(二零零八年物理学奖),和只有学士学位,鲜为人知的田中耕一(二零零二年化学奖)。另外还有三人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The International Medals for Outstanding Discoveries in Mathematics,由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John Charles Fields设立)。除了硕果累累的基础科学,日本在电子技术的开发与运用、汽车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执牛耳、占鳌头。无论是大学、研究所还是公司,他们有大师级的学术牵引者,有实力雄厚的研究梯队,致力于打造顶尖的学科,开拓强有力的部门。正是有了扎实的科研基础与一流的实力,日本政府才敢在二零零一年三月放言:五十年内拿三十个诺贝尔奖。然而,不论是在教育机构的前沿科学,或研究所的尖端科技领域里,都少有中国人的身影,原因之一想必是“外人教授不可”的潜规则使然。

水向东流,人往西走。我既不愿意蜗居日本,在有光明钱(前)景,但难有出路和发展的福地中残喘,又不甘心光荣回国,在千纠万缠的关系网、盘根错节的势力中沉浮。只好冒着水土不服的风险,将快要扎稳的根重新拔起,再次挪窝,游学美国。


推陈出新 回复 悄悄话 基本上是看到点皮毛,没有真正说到点子上。纵观日本科学家在日本社会的地位就可以知道,一个教授不如一个小丑艺人,甚至连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企业的老板都不如。日本科学家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归根于他们从小的教育,鱼生鱼虾生虾,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事,不去眼红人家的东西。这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上文说到德国人和日本人很相似。相似的地方是他们都喜欢收集资料,喜欢分门别类,善于做细活。未完待续
咱抛个砖,欢迎讨论。
灜客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基本赞同。日本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但中国要想真正学到手又有相当难度。首先是能否产出好的种子,这必须好好反省我们的基础教育。同时,是否能改良好我们的土壤,也并非一件易事。对于楼主认为,30年后,中国可以大量获得诺贝尔奖。仅表谨慎乐观。有可能获得一两项,但要与日本争雄,似乎还很遥远。另外,我以为还要加一项,那就是日本人的团体合作精神。现代科学的复杂程度,就算是天才,也很难一个人单独完成,需要许许多多的默默奉献的人的无私配合。这方面,中国人与日本人更是相距甚远。
AKB4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横塘雨眠' 的评论 :
日本并非全盘西化,一直保留着“和魂洋才”的精神。
日本看不起中国人和中国政府,但对中华文化极为敬仰和继承。如果来日本好好看看比较,就能体会到当代的中国是何等的数典忘祖!
Luluisland 回复 悄悄话 西化与儒家的仁爱礼信义有冲突吗?西方的社会道德正是这些,例如
流浪街民在冬天的安置。是仁爱表现,社会才有温情。
横塘雨眠 回复 悄悄话 少了最重要的一点:抛弃儒家,全面西化。
AKB48 回复 悄悄话 “日本科学家,好比一粒粒好种子幸运的落在肥沃充满阳光雨露的土壤里。”
说得对。
顶好文!
中国一直输在起跑线上,也就是输在教育上。
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均被西方列强砸开了国门,都去留洋学技术买洋枪洋炮。但日本更注意学现代教育的精髓。
从1939年开始普及中学义务教育的日本在二战中把有4万万文盲半文盲的中国打得就剩下小半部江山,若不是美帝的两颗原子弹,中国还不知要被日本侵略到猴年马月。
1945年战败的日本,百孔千疮一贫如洗。但不到20年,1964年就举办了奥运会,经济实力又重新挤进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中。从65年来22位诺奖得主的经历就论证了日本教育的实力和国情。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总结得很切合实际。
中国的问题是学者们跟贪官比富,没有心思高科研。日本的学者能吃饱吃好就行,另外日本社会分工细,社会体制及保障好,教授不用为孩子走后门跑学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