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

每天都发现一个新的自己
个人资料
小思维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爱博拉来临,大家应该怎样预防?

(2014-08-13 07:41:53) 下一个



    西非地区蔓延的埃博拉出血热具有极高的生物传染性、危险性,称其为“杀人魔王”当之无愧。2014年二月来埃博拉在几内亚蔓延,后扩大至首都并继续加速扩散至邻国尼日利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四国等地。迄今已报告1603人确诊或疑似感染,其中近千人丧生。塞拉利昂一位染上此病毒的前青年教育部部长称,他家中九口人不幸感染病毒,全部丧命,房子空空如也。1976年埃博拉出血热病毒(EBOLA)最先发现于扎伊尔(今刚果)。后来经过多次小范围流行,但以往的流行与今年的爆发不在一个数量级。今次不仅影响多个国家,从局限地“剿灭”单个封闭的部落到大举进攻城市(200万人大都市流行),死亡人数惊人,而且目前还没有任何可以控制的迹象。有关人士估计甚至可能蔓延到北美或欧洲,引起美国,英国,德国等很多国家和WHO的高度重视。

    面对如此凶残(超过SARS)的病毒,我们应该怎么办?本病常规病毒药基本无望。此前援非两位美国医生受到感染致死,一位受到感染的美国医生回来后经过一种新型单抗药物(ZMapp, Mapp Biopharmaceutical Inc公司研制)治疗后病情稳定。此药物是针对病毒活动力的三种抗体复合物,可以阻止病毒接触未感染细胞而延缓扩散,从而给患者体内生长更强的抵抗力并消灭病毒提供充足的时间。仅管是没有对照的小样本实验(而且此前尚无人的临床实验),尚不能肯定此药的疗效,但无疑给没有疫苗,缺乏有效药物的来势凶猛的顽疾带来一线希望。有争议但是爱博拉的灵丹妙药. 有关部门呼吁抓紧生产,在非洲推广应用。

    此外,我奉劝各位注意:不要去闹市溜达,不要去西非旅游,减少去医院逗留的时间,注意防止蚊虫盯咬。尤其避免与疑似感染病人接触,因为直接接触病人及其血液、痰、尿、脓液等排泄物,是感染的主要途径。打针必须用新的针头。如果你曾接触可疑患者,或有疫区旅游史尽量去检查一下。出现发热,咳嗽,出血等症状更要特别小心,立即就医。

下面再介绍一些基本知识:
宿主: 埃博拉病毒的宿主尚未确定,初认为是啮齿类动物,但后来否认。又推断其传染源为带有病毒的蝙蝠及蝙蝠的排泄物,但还有待确定。因此,预防较为艰难。
临床症状: 潜伏期2-21天。埃博拉出血热,可以通过接触传播,传播速度快。患者一旦发病,可在24小时内死亡。主要症状可表现为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体内外大出血、全身酸痛等。它属于生物安全等级四级(BSL-4)的病毒。具有极高的生物传染性、危险性,称之为“杀人魔王”当之无愧。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MARBURG)病毒极为相似,可达90%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为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传播:1. 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者精液。2. 医务人员经常因为看病人或者参加葬礼而感染。也可因为被污染的注射器而感染。
诊断: 尚无特异的商业试剂。目前在血样中检测到特异的抗原或病毒的基因、细胞培养分离到病毒或者检测到IgM和IgG抗体。这些实验都有严重的生物危害。
治疗: 1.抗病毒药物对其无效,干扰素可以使用。2.目前没有疫苗,埃博拉出血热的康复者的血清也没有太大的作用。3.目前的治疗以支持治疗为主。如使病毒的侵入最小化,及时补充损失的血小板,平衡电解质,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
    预防:1.疑似病例应该与其它病人隔离开来并且执行严格的隔离看护。2.和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包括没有穿隔离衣与病人或着被病人污染的器械接触的医务工作者)应该被严格监测,一有发热应立刻报告。3.静脉输液以及处理、分泌物、导尿管以及吸痰管等高危险的操作应该在严格隔离保护条件下进行。4.及时清理病人的分泌物、呕吐物和排泄物,防止被人接触。因为这些物质中有大量的埃博拉病毒,具有极高传染性。5.死于埃博拉出血热的人应立即火化。
另外鉴于埃博拉疫情日趋严峻,中国驻利比里亚和驻塞拉利昂使馆等建议,在疫情结束前,各中资企业、援外机构、华人华侨等要加强卫生消毒和自身防护,减少外出,不要前往人群密集区,预防疟疾、伤寒等疾病,避免感染埃博拉病毒,减少被感染的风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