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转贴:千山暮雪源于一场动物界的爱情

(2012-02-24 23:42:43) 下一个

 

千山暮雪源于一场动物界的爱情()

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  /刘黎平

 


  好诗好文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注:问世间,情为何物一作恨人间,情是何物

现场:

自然界的殉情被一位少年作了最经典的总结

情为何物,生死相许,这样坚如铁石的誓言要爱过多少个一万年才总结得出? 万里层云,千山暮雪,这样苍茫沉浑的境界要痛过多少个一万年才能顿悟得出?

答案:这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说出来的,或许,当时十六岁还是他的虚龄。这个孩子叫元好问。这是他写的《摸鱼儿 雁丘词》。

让我们还原当时的现场。这是公元1205年的某一天,南宋北边的一个国度金国,山西阳曲汾水畔。我们无法还原当时现场的景色、气候和风貌,只能还原当时现场的一些事情:第一件事,有个名叫元好问的山西少年,正奔赴太原赶考;第二件事,有一个猎人,用网捕捉了一只雁,雁死,与它飞的伙伴不离不弃,见伴已死,哀鸣一声,从长空坠下,亦死。

两件事情相交集,一对殉情的雁儿感动了一个赶考的书生:元好问,一个过了15岁,16岁尚未到的少年,能对人生有多少感触?能对爱情有多少感悟?能对自然风物有多少感动?然而,他真的感触了,感悟了,感动了,买下这对殉情的雁,没有拿到路边的大排档拔毛煮了吃,而是用埋葬人的方式礼葬了它们的遗体,升华了它们的爱情,并且竖起墓碑,累石为识。元好问发起微博,路人们居然纷纷跟帖,赋诗,这条微博至今还矗立在那里著名的古迹雁丘,没见过微博能挺这么久的。我无法理解,中国历史上居然还有那么一段为雁儿的死而伤不起的时期。

更让我无法理解的是,一个15岁多的孩子,发出了几百年以来无法超越的爱情咏叹调。没有任何记录说明元好问此前有过恋爱史,那时候爱情剧《西厢记》和《牡丹亭》还没有出世,这个孩子怎么能在爱情上这么深刻?深刻到后面那么多才子无法超越?

让我们来演绎他的深刻。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编有《中州集》。

深刻的爱之一:

天南地北 以命相许

元好问真的很好问,他将整个古往今来的世界作为提问对象:爱情是什么?值得用性命来作为交换?汉朝的时候有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说得够坚决的,不过总让人觉得这女孩不够真诚,拿着外物当分手的借口,大地山河是外物,跟我的感情有何干?它崩塌它的,我爱我的。这样的女孩会不会赶着看地震新闻时,就指着电视里残破的山头说:亲,瞧,山没峰了,分手吧。

老翅颇有讲究

如果恋人这样保证爱的决心,我真担心:要是地震呢?要是火星撞地球呢?要是2012呢?元好问同学年纪不大,说话却一下子戳到致命穴位:虽然不知道如何给爱情下定义,但却是值得用性命来定价的。鸿雁不会说话,不会赌咒,却会行动:用性命来诠释自己那深刻的爱。

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是积累爱的容器,这样一对雁要经过多少岁月才爱得如此深刻深沉?元同学是个文艺青年,说起鸟语来,他展开想象,用雁儿的语气说起话来:亲,我们的爱飞过多少空间,飞过多少东南西北,冬天东南飞,春来西北回,天南地北双飞客,我们的爱,天可为证;亲,我们的爱飞过多少寒暑,飞过多少季节,我们的翅膀老了,不再那么有力了,可我们还是相携着飞,老翅几回寒暑,我们的爱,寒暑可以为证。在天地寒暑间,我们多少欢乐时的情趣,多少离别时的心酸,我们是一对痴儿女,浸泡在这些琐碎当中,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元好问这孩子啊,当时还是个未婚的孩子,你怎么就能这么深刻细腻地描摹老夫妻的婚姻恩爱?老翅,形象得要死的一个细节,看着他强壮的胳膊渐渐衰弱,看着她粉润的香臂慢慢枯槁,却还是相携几回寒暑

文艺青年元好问越来越进入角色,他此刻将灵魂附入殉情雁儿的身体。他盘旋在天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另一半落入猎网,看着心爱的另一半挣扎,死去,落单的雁儿哀鸣着:亲,你不再和我一起在旅途,前面有很多充满诗意的云朵,我们本来相携着在天空数云朵数幸福的,此时却是一朵朵悲伤,邈远得无法计算,渺万里层云;亲,你不再和我一起在旅途,前面本有千山美景,皑皑雪色,要我们去吟咏流连,如今却只是一片苍茫不尽的暮色,千山暮雪。我孤孤单单地飞,剩下的旅途毫无意义,我为谁飞?只影为谁去?

亲,你要看着我,因为只剩此刻,什么也别说,就让我坠落。于是,这只雁儿,在万里长空,为爱直线坠落,像爱情敢死队飞行员,直线坠落……

深刻的爱之二:在殉情的雁儿面前 汉武大帝是浮云

元好问不是一般的文艺青年,真能扯啊,扯完了生死相许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又将汉武大帝,屈原这些个政治上文学上重量级的人物也扯到雁儿的爱情上来。

在这雁儿殉情的地儿,在元好问伤感的当下,八百多年前曾有一次盛典。

那位千古一帝汉武帝,曾在这里举行国家盛典祭祀后土,想那时,两岸三军云集,汾水上巨轮密布,横渡汾水路,箫鼓喧天,欢呼雷动,汉武帝站在最高处巨手一挥, 山在摇摆,河在扬波,烧了多少文景盛世积累的财政资金才堆出来的场面啊,可是,在这对伟大的雁儿面前,在这刻骨铭心的爱情面前,汉武帝是浮云,当年的排场是浮云,那些欢呼,那些箫鼓如今都寂寞了,和山间的平林荒烟一样寂寞: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林)。连浮云都不是,只是荒烟。

不只汉武帝是浮云,连才子屈原也是浮云。你屈原呼天抢地招魂,念着那些南方口音的,哪里及得上这雁儿一头直扎下来的功夫?你诗中的那位身居深山的女鬼,那凄凉幽怨的风雨,也只是自个儿埋怨哭泣而已,比不上我们的雁儿这样惊天动地,说白了,人家可是玩命的,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汉武帝是浮云,屈原是浮云,这么伟大的爱情,连上天都妒忌了,天也妒。因此,雁儿的爱情绝不是那种黄莺燕子之类的小男女的爱情,不会变成黄土,不会被岁月埋葬,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也就是说,他们的爱情永垂不朽。

要永垂不朽到千秋万古,留着让那些千千万万的文艺青年,不管是装的,还是不装的,都来你们爱情的见证处狂歌痛饮

解读:情是世间至物 一半历练一半天养

一个16岁不到的孩子,咋就能吐出这样千古难超越的爱情名句来?伟大的爱情名句未必要由有过伟大爱情经历的人来书写,什么道理?什么逻辑?

我想,一半历练一半天成。这种历练不是一个人的历练,而是世世代代的诗人、情人的历练,不是一个人一生的历练,而是很多人很多人生一起综合起来的历练。《诗经》里有历练,忠贞的女子情不可移:我心匪石,不可转也;乐府里有历练,苦情的女子诅咒天地,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南北朝时有历练,为了钟情一个人,不惜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

元好问同学的老祖宗也有历练,唐朝的元稹怀念亡妻,怀念到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地步,怀念到伊人留下的针线都不忍看的地步:针线犹存未忍看

爱情名句有豪杰气象

元好问仰慕的前辈苏轼也有历练:点点是离人泪”,“多情却被无情恼。柳永也有历练:执手相看泪眼

这么多历练堆在一起,堆积情感一直到公元13世纪的第五个年头,于是文学史上有如事先有安排,碰上一对殉情的雁儿,碰上一个饱读这些历练,性情聪明的孩子元好问,于是,触景生情,将千百年的感情和文化当作一枚燧石,敲击出火花,升华完成,爆发出千古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这一束千古不灭的火花,少了几分儿女气,多了几分中州豪杰气,这是漂浮在烟波西湖上的南宋王朝写不出来的,正所谓中州英雄气,也到儿女情长处。苏轼能写豪放词,却写不出豪放的爱情词,到元好问这里,却完成了这个对接。文学史选择了元好问来完成这个使命,不管他是16岁还是86岁,是他就是他。

从爱情心理的角度而言,这东西的经验要靠实践,可这东西的体验却不需要任何实践,是个人就会懂爱情。难道不是吗?听陈奕迅的《十年》,没有过沧桑爱情经历的小孩们,也同样听得很感伤,很爆泪。元好问同学,那么聪明的孩子,这么多优秀的诗书熔铸在心怀,还用教吗?一声雁鸣,完成千古绝唱,顺水推舟的事啊。

结语:元好问生活在相对今天比较禁锢人欲的中世纪”(当然不同于欧洲的中世纪),却在15岁就完成了爱情千古名句。我们15岁时在干吗呢?70后的15岁,尤其是75前的15岁,还在唱着我想唱歌却不敢唱,还在通过《神雕侠侣》知道情为何物,生死相许,还在三毛的撒哈拉沙漠里转,女孩子还在窗外碧云天,叹几度夕阳红。吃这些东西长大的,在当时,没有一个人,没有一句诗,能矗立成时代高峰。

写命题作文长大的我们,是不是要反思,我们的才华产生机制到底有什么问题?谁偷走了我们的才华?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