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阁

心知所见皆幻影, 敢以耳目烦神工 。。。
个人资料
正文

李清照

(2005-10-23 13:01:30) 下一个

细雨浓云风瑟悠,飘寒凉盈袖。水渺青山隐,独自凭栏,花凋秋已透。

灯下赋词黄昏后,最是相思愁。道几分无奈,轻问枫叶,明天重见否?

 

天将寒,露积霜,又是周末发闷骚,想起李清照。

 

李清照,优雅,清丽,洒脱,才华,,,再加上些好词,便是她的风采。后来无意中也读到一些关于她的困惑和挣扎。时间一长记住的还是她的那些清美的诗。瑕不掩瑜。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官居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是状元的孙女。家庭的熏陶,李清照很早就有了诗名。十八岁与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

 

李清照的诗情画意,让人觉得他们生活十分美满。传说赵明诚称李清照为亦师、亦友、亦妻房,一派无锅碗瓢盏,人间烟火的日子,真是叫人羡慕。可是李清照的词多是描写寂寞生活,忧郁感情,相思闺怨。不过这不能说明她的生活不好。不久前,翻开童年日记,里面全是抱怨,大概她和我一样,快乐时光想玩,忧闷时就想起写。记载中,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带着他们夫妇残存的书画、金石、碑帖和赵明诚的一些手稿,流徒东西各地,先后到了越州、台州、温州、衢州,最后到了杭州。为什么如此颠沛流离? 

 

听说过 “玉壶事件”。事情的起因发生于赵明诚重病期间,一位探望者携带一把石壶给这位病榻上的文物鉴赏家看过,没想到赵明诚死后即有谣传兴起,说他直到临死还将一把珍贵的玉壶托人献给金国。当时宋、金之间正在激烈交战,这种谣传关涉到中国文人最重视的气节问题,李清照再清高也按捺不住了。但她又不知道应该如何洗刷,想来想去选了一个最笨的办法:带上夫妻俩多年来艰辛收藏的全部古董器物,跟随被金兵追得走投无路的宋高宗赵构一起逃难,目的是希望有机会把这些古董全部献给朝廷。她的思路是,谣传不是说我的丈夫将一把玉壶献给了金国吗?现在金国愈加凶猛而来延愈加萎弱,我却愿意把全部古董献给宋廷,已故的丈夫与我完全同心,怎么可能叛宋悦金呢? 宋高宗在东南沿海一带逃窜时一度曾慌张地在海上舟居,李清照也从海路追踪。这一荒诞的旅程最后在一位远房亲戚的疏通和劝说下终于结束,但在离乱中,所携文物已损失绝大部分。 付出如此代价,名誉追回来没有?这真是天知道了。

 

年近五十,李清照一个出身官宦之家的上层女子,与亡夫的感情弥深弥笃,年近半百,公开再嫁一个叫张汝舟的。这会

受到伦理的多大压力,我们的女诗人似乎有一种破釜沉舟般的勇敢。 不幸,这个张汝舟竟是不良之徒,所谓结婚只是

诈骗的一个手段,等到李清照的文物到手,他立即对李清照拳脚相加,百般虐待。可怜的李清照,只要还有一点可容忍

的余地,是绝不会再破门而出公开家丑的,在结婚三个月后李清照向官府提出上诉,要求解除他们的婚姻关系。 宋朝法律,

妻子上告丈夫,即便丈夫真的有罪,妻子也要被判两年徒刑。没有任何文字资料记载李清照的出庭,只知道,这次上诉的

结果,张汝舟被问罪,李清照也被关押,但离婚是成功了。女诗人一生经历比晏几道、秦观等更艰苦曲折。再读一遍,她写于晚年的代表作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才华盖世,历尽坎坷,多情善感的小妇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