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奏曲:“音乐文化所呈示的最神圣最崇高的乐曲”(黎曼评语)。在曲首出现的动机和出现于第五小节的动机,为各声部所模仿、变形而进行,如黎曼所言“诉说着伟大灵魂的憧憬”。
赋格:五声部,堂皇的“三重赋格”构造,有如巨大的大教堂。宛若痛苦呻吟的第一主题出现于低音,此主题徐徐地上升,升至绝顶时,展开了令人屏息的密接和应对位技巧,此处是此曲的最高潮,也是终止。此后是属音持续低音上的结尾部。此曲三个主题的组合,淋漓尽致地使用了一切对位法技巧。按我们上述的分类,此曲是“浓缩型”。
(根据网络资料编辑而成)
自言自语:
按照上面的介绍,这首乐曲的赋格有五个声部,三个主题,实在令人赞叹,不知道巴赫是怎么把这些线索理清楚的。。。
其中的一个主题,上面Richter演奏的视频中,这个主题在5:03,5:36, 6:16,6:45,7:00,7:16,7:25,7:40出现,听着好耳熟,却一时想不起来在那首歌里听到过这个旋律。。。快要绞尽脑汁了,终于想起来是李宗盛的歌“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李宗盛的这首歌也是小调曲,两句唱词:“曾经以为我会是你浪漫的爱情故事唯一不变的永远”和“是我自己愿意承受这样的输赢结果”就是沿用了巴赫的这个主题,但李宗盛衔接得很巧妙。。。
各位再自己听听,判断一下李宗盛是不是从巴赫的这首升c小调赋格曲里得到了灵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