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ier

A music and photography lover
个人资料
正文

贝多芬:G大调第十钢琴奏鸣曲 Op.14, No.2

(2016-12-07 17:38:19) 下一个

贝多芬 第十钢琴奏鸣曲 Op.14, No.2

钢琴:Daniel Barenboim

1. Allegro
2. Andante (07:23)
3. Scherzo. Allegro assai (12:49)

 

第十钢琴奏鸣曲 Op.14, No.2

第十号钢琴奏鸣曲,G大调,Op.14.2,这首作品依辛德勒所说,男女两个声部的对话显示得特别明显,而经常被戏称为“夫妻吵架”。

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奏鸣曲在织体上最清澈、最精致的作品之一。在演奏这首奏鸣曲时,应避免粗野的、过分丰满的声音。要尽量少用踏板,避免过多的踏板轰鸣。

共3个乐章:

第一乐章 快板 G大调 奏鸣曲式
第一乐章的主部是一个平静而富有歌唱性的8小节的乐句,以完满的完全终止结束在主调G大调上。扩展了的第二乐句有着连接部的性质,并移到A大调上。在此之后开始了活泼的、充满了欢快幽默感的副部。它是在属调(D大调)上陈述的,在副部结束时出现了三十二分音符的进行。结束部富有歌唱性,它的陈述好象是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的对话。

展开部相当大,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g小调上的主部进行开始而转向降B大调上第二主题的进行,然后在右手十六分音符三连音进行的背景上,在低音声部中是主部素材强劲的发展(以延长号结合在降E大调属和弦上)。展开部的第二部分是以降E大调上主部的进行开始的(假再现部),并引向伴有急速的三十二分音符进行的属调上的常持续音。在展开部结束时,进行平静下来—在十六分音符三连音的伴奏背景上响起了主部的动机,它时而在高音区,时而在低音声部,最后,三连音的进行也停止了,而转为一般的十六分音符进行。旋律声部没有任何伴奏地以半音的进行走向升G音(主音的增四度)上的延长号,然后开始了再现部。

再现部在写法上很接近呈示部。最后加上一个不大的尾声,它建立在稍稍变化的第一主题的素材基础之上。

第二乐章 行板 C大调 变奏曲式
本奏鸣曲在形式上有某些与前几首奏鸣曲不相同的特点。贝多芬在这首奏鸣曲的第二乐章中运用了变奏的形式,这在前几首奏鸣曲中是没有的。

这一乐章比第一和第三乐章更富有管弦乐性。变奏曲在织体上并不复杂,但尽管如此,由于多样的奏法和写得很细致得力度变化,这个变奏曲还是相当难弹的。

这个行板乐章要弹的朴素,不要有任何伤感的成分,它充满了童贞般的纯朴。过多的感情不可避免地会歪曲音乐清朗、高尚的素质。速度应较活泼。为这个行板乐章找到正确的、平稳活泼的速度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过分拖沓的速度正如太快的速度一样会完全歪曲贝多芬的构思,平稳的进行曲速度是符合音乐的性质的。 应当尽量少用踏板,不要模糊了休止。

第三乐章 极快的快板 谐谑曲 G大调 回旋曲式
本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是贝多芬在奏鸣曲的最后一个乐章中用谐谑曲的唯一例子。这一乐章写得十分清澈。充满了轻松明朗的诙谐感。它的形式是有两个插部的回旋曲,接近于有中段的三部曲式。再现部是压缩了的(没有第二主题),它转向扩充了的尾声。在尾声中出现了C大调中间的插部(三声中部)相近的模仿动机。结尾(主音持续音)建立在第一主题上。

(文字主要来源:网络信息与书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作者郑兴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