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ier

A music and photography lover
个人资料
正文

莫扎特:c小调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 K491

(2015-09-12 21:09:26) 下一个

Mozart - Piano Concerto No. 24 in C minor, K. 491

Rudolf Buchbinder (鲁道夫·布赫宾德) Piano & Conducter, Vienna Philharmonic

 

钢琴家傅聪先生说莫扎特的27首钢琴协奏曲中用小调写成的只有2首,d小调第二十号和这首c小调第二十四号。贝多芬最喜欢的钢协曲就是这2首,“最了不起的作品还是c小调”,傅聪说。

傅聪对这部作品三个乐章的讲解非常精彩,部份摘录于下:

第一乐章:开始有种神秘玄虚的感觉。整个第一乐章就是search,永远都找不到,最后一片空虚。这个乐章的悲剧性在于:人生好像是一个走不完的历程,永远也没有办法阻挡,好像永不止息地投入命运的洪流当中,没有办法超越自己的命运,好像是庄子的境界。solo进来时,是浮士德,是整个人类求知识、求真爱的思想。

第二乐章:开始时简直天真浪漫到纯真无邪的地步,一种永恒的美。然后关系小调的主题出现,浮士德在那儿追求、搔扰。不过恬静的第一主题无动于衷。浮士德没有办法,只好转为“恳求”(A大调的新旋律),玛格丽特仍然不变。结束部分,钢琴听来恬静且有超升的感觉,管弦乐部分则有威胁、恐怖的感觉,仿佛是玛格丽特上天,浮士德要下地狱。passion不行,他就用persuation,但永远都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开始是圣人头上的光环,天使的求告;“这首曲子,莫扎特改了很多地方,是他在挣扎着”;“主题每次回来好象都是命里注定的,但又不能弹死了,可以有不同,又不能太过分”。

第三乐章:第一主题目听起来黑暗极了。在中段高潮乐段——火山爆发式的变奏之后,有一节整个乐队轻声细语的乐段,是第二乐章中A大调旋律的变形,让人觉得已经没有什么力量去“恳求”,似乎只想躲在一边,然后浮士德又回来,真是无可奈何到了极点,内心仍在寻找,却已失去力量,然后钢琴回到原来的一主题,弦乐进来时仿佛是从背后袭上来的感觉,然后木管以c大调主题再度进来,钢琴和管弦乐闪电般地经过,音乐越来越恐怖,然后达到最后的高潮。结尾乐段一点恻隐和怜悯之心都没有,像道家的暴君。这是莫扎特的《幻想交响曲》,结尾将原来的主题幻化为魔鬼。

傅聪还说到:“莫扎特的音乐讲的是完美的平衡,假如有一个非常戏剧性的第一乐章,一定会在第二乐章来个特别强烈的对比,一种本能的平衡。”就像这曲里第一乐章很戏剧化,第二乐章就仿佛是沙漠里的绿洲,第三乐章又是了不得的戏剧化。

好的乐曲令人久听不厌,这曲听到现在仍然没听厌、我还在继续寻找没听过的演绎。


Murray Perahia and 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Alicia de Larrocha and Sir Georg Solti, Chamber Orchestra of Europe


Mitsuko Uchida and Jeffrey Tate, 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Evgeny Kissin and Colin Davis,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