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2 (265)
2013 (204)
2014 (190)
2015 (154)
2016 (124)
2017 (65)
2018 (113)
2020 (63)
2023 (71)
2024 (79)
2025 (5)
事后, 我给她哥哥去了电话, 详细的叙述了发生事情的过程, 我也如实告诉她哥哥, 在这种情况下,我失控,有轻生的企图。
首先, 她哥哥对她好言相劝,要她去医院看病, 告诉她:“你的身体有状况, 可能自己不清楚, 一定要去医院。 即使无病,看一次医生也没用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在她哥哥的劝导下, 在我和我儿子的摧促下,终于,她同意去医院了。
我在网上一查, 便很容易找到本市最有名的看脑退化症的医生,UAB 的一位神经科医生。 我打电话一联系, 约定了就诊时间, 我们按时就诊。 医生40多岁,中等个子, 全秃顶, 几乎一根头发也看不到, 人挺热情。 他问过病史之后, 做了几项记忆力的试验, 很简单, 问她今年是哪一年? 今天是星期几? 你的住址等等, 并叫她记住三样东西( 例如苹果,信箱,桌子, 三样毫无关联的东西),5分钟之后再问她,要她复述。 所问的问题, 她大部分不能回答。 又要她画一些极简单的图像, 她基本能够完成。 医生告诉我, 现在还不能确定是脑退化症, 必需做核磁共振(MRI), 当天就做了核磁共振。
几天后, 接到医院一个电话,从医生办公室打来的, 约“梅”再去一趟医院。 第二次见到医生时,说:“从核磁共振的报告来看, 只显示了一般老年都有的大脑退行性变,在海马区的结构基本正常,因此,还不能算‘脑退化症’。 目前的症断是MCI(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即轻度的认知障碍。”医生给她开了些药,主要是增强她的记忆的药物。并告诉我们,除了加强体力锻炼之外, 要注意脑力锻炼, 半年后需要复诊。
回来之后,开始用药。 在一个月之内, 她的情绪仍然不稳定, 焦虑, 暴怒交替发生。她一回焦虑自己身体, 担心她自己不能伴我终老; 一不如意,又破口大骂。 我小心翼翼, 尽量不去激怒她。强制自己感情也很痛苦的事, 我敝不住,打电话给儿子, 如实告诉他,用药后妈妈的病情不见好转。 儿子告诉我:“我和那位医生原来认识,几年前,我们同在一个韩国武术班受训,让我和他谈谈。”
果然, 第二天一早,接到护士电话,说医生又开了些药给她, 需要到药房取药。我很快拿到了药物, 一问药剂师, 知道这药物主要是抗抑郁的药物。抑郁症其实和脑退化是一对孪生姐妹,所有的脑退化病人大多从抑郁症开始的。两年之前我就怀疑她有抑郁症, 其一,她哥哥认为她的谈吐正常,情绪稳定,看不出抑郁的症状,其二,“梅”坚决否认有抑郁情绪,不用看病。 我,也就忽视了。
抗抑郁的药物有效!几周用下来, 顿感她的情绪慢慢稳定, 有时出现好久没有见到的开朗, 热情, 她又对摄影重新感到兴趣, 想要和我一起出去拍片。只要她有兴趣,我好高兴,内心重新燃起了希望!
期间, 我听从医生的建议,要做体能锻炼,要做大脑锻炼。 每天早上一醒, 我就和她做简单的算术练习, 我发现她算术能力只能达到小学二,三年级的水平。只要双位数的加减法, 她都无法运算, 例如她不能运算13 加15。 而且嫌烦, 做不出她就不愿意再做。 我又不能强求她, 怕激怒她。 有时给她做计算机中脑力训练,她也兴趣不高, 做一两回就不愿再做。体能锻炼她还愿意做, 我就和她每周三次去本地老年中心, 那里有体操教练, 带领学员做操,她做操挺认真。
这种情况维持了有三年之久, 在这三年中, 她的病情好好坏坏, 我们基本上在老年中心度过的。
老年中心有花样繁多的兴趣小组,包括难度高低不同的体能锻炼(Gentle Aerobics and Aerobics Plus)。 Gentle Aerobics是针对有病和体弱的老年人。 Aerobics Plus 是针对健康,体质好的老人,难度和运动量都比较大。
Aerobics Plus,学员是站着或躺着进行的,锻炼持续一小时,期间休息5分钟。 锻炼涉及身体各个部位,上肢下肢,腰背部,臀部,颈部,胸部的肌肉。常常利用简单器件帮助锻炼,例如哑铃,橡皮带。锻炼是在强力电子音乐的伴凑下进行的,随着教练高喊1,2,3,4,学员的情绪被调动起来。 一套动作下来, 就算我身体健康,年龄将近70 男性,也感到十分疲劳。“梅”还能忍受, 当然, 她用重量较轻的哑铃,每次锻炼结束,虽然疲劳, 但看上去她很高兴。 但这种训练对她强度毕竟太大, 渐渐感到不太适宜, 就转到Gentle Aerobics小组继续锻炼。
Gentle Aerobics 是针对有病,或体质较弱的老人,运动量小,动作温柔。学员是坐着,或扶着凳子进行的,以怕学员摔倒。锻炼持续45分钟,中间休息3分钟。锻炼也涉及身体每个部位,包括手指关节,甚至眼球运动,但幅度小,频率低, 一般老年人都能胜任。 我认识一位96岁老太太, 照样能做这种锻练。这个小组的锻炼,对“梅”是合适的,她在这个小组活动, 维持了两年之久。
此外还有瑜伽,跳舞,扑克,桥牌,棋类,读书,太极,绘画,编织,台球以及已经终止的陶瓷小组和摄影小组。各种兴趣小组都是免费的,可以自由参加。 中心请来专业教员或业余教员,帮助老年学员提高体能和技能。
期间,“梅”和我一度参加了Ballroom Dancing小组。 中心请来了一位职业舞蹈家来教我们舞蹈,这位教员非常专业,他本人开有职业舞厅,以教舞为生,并在全美Ballroom Dancing 比赛中,经常获奖。他的课程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 大约有20人左右参加。每次开课复习上一次所教的内容, 再教一个新舞蹈。 其中包括慢三步(Waltz), 快三步(Viennese),慢四步 (Blues),快四步(Quick),探戈(Tango)。此外,还有Latin舞蹈, 伦巴和恰恰舞。 每当教员把音乐一放,个个精神抖擞,认真学习。老人年岁大了,常常忘记了步法,踩错了步点,教员总是面带笑容,耐心地加以纠正。“梅”原来在学校中喜欢跳舞,当然对交谊舞大感兴趣。 我是最不喜欢跳舞的人, 因为她喜欢就陪着她来。 臆想不到的是, 我学得居然比她快。 她老记不住步法, 我虽然姿势差点, 但步法记得烂熟, 我还经常纠正她的步法。我的背有些驼,教练每次都提醒我要胸背挺直,眼睛平视,手臂端正,跨步放松,四大要领。
舞蹈班的成员中,有的人是舞场老手,伴随着音乐,跳得如迷如痴;有的是初学者,却举步艰难。我是个跳舞的门外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也领略到Waltz的优雅,Blues的庄重,Tango的奔放,恰恰舞的热情,欢乐。我和“梅”练习跳舞大约有半年之久,后来,“梅”的腰背肌肉受伤(不是因为跳舞引的),我们才停止的这个小组的活动。
台球(Billiards),是我的所爱。 我从十几岁就开始打球,是上海大光明弹子房和苏州友联弹子房的常客,上高中之后,专注于功课,我就再也没有摸过球杆。退休后到老年中心,看到有一张球桌,重新燃起了我青少年时代的兴趣爱好。我每周打三次球,每次一个半小时。在球桌上,我结识了许多朋友。 有一位P先生, 88岁,除了喜欢和我打球之外,还有和我同样的爱好,摄影。 他喜欢鸟类,对Birmingham鸟类的生态颇有研究。我经常送些自己拍摄的鸟类的照片给他,同时向他请教何时何地拍摄何种鸟类比较合适(他已于前几个月去世)。还有一位H先生,94岁,满头白发,衣服经常保持干净整洁,文质彬彬,仪态超然。打起球来却非常有力,完全不像是一个94岁的老人。 我向他请教养生之道? 他告诉我,在十年前因为肾脏肿瘤,已切除了一侧肾脏。 他的家族是一个长寿家族,有很多人活到90岁以上。他注意卫生饮食,体能,脑力锻炼,每天在室内骑30分钟的自行车,读30分钟的书。 另外,他说保持心态平和很重要,对人谦和,从不计较,在能力可许的情况下,尽力帮助别人。他,94岁,每周一次去老年公寓,帮残废病人推车,出去晒太阳,聊天,还帮助残废人做一些简单的运动。这种边打球,边闲聊的形式,对我很有启发,除了对他老人家由衷的敬重外,还从他那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打球,不仅是一种体力脑力的锻炼,更是一种社交的方式。
我和“梅” 都喜欢这个老年中心, 凡有活动我们都愿意参加。我们还成了中心的义务摄影师,每到有节日活动,中心一定请我们去给他们拍照,偶尔我们所摄的照片, 还登上了本市的报刊。 在义务摄影活动中, “梅”和诸多老年人互动,交流。这种语言交流, 对她的病情是有好处的。我看着她一边活动一边和人交流, 心中好高兴, 希望她的病情会有所缓解。
然而,正如书本上指出的, 这种脑退化症是渐进性的,不可复原的, 她的病情还在一点一点地恶化, 只是我体会不到而已。
----------------
看你的文章连舞步都学到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