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2 (265)
2013 (204)
2014 (190)
2015 (154)
2016 (124)
2017 (65)
2018 (113)
2020 (63)
2023 (71)
2024 (79)
2025 (5)
从井冈山后山下去, 直奔韶山,参观主席的故居。 顺利地完成了我们原来的计划。过后,我们坐火车回到南京。 此时的南京, 硝烟弥漫, 正值武斗进入高潮。
南京医学院离南京市第五中学, 简称五中,很近,就在莫愁路,大约也就是十来分钟的路程。五中有一个革命造反组织, 名叫五中八八,观点非常激进。南医的革命造反组织, 观点趋于保守。两派组织对于省委书记江渭清的看法早有分歧, 经常辩论。 南医造反派保江渭清, 五中八八是反江渭清的。 五中都是青少年,16-18岁,在辩论过程中, 情绪激昂,言辞犀利, 南医的学生也大不了几岁,也都是20刚出头的年轻人,也难免冲动。 辩论之余, 开始有肢体碰撞, 进而动手动脚。
辩论是在南医校园进行的, 五中八八的学生先动手打了南医的人, 南医人多势众, 把少数几个打人的五中学生抓了起来,绑了起来把他们关在解剖室, 和尸体作伴。
每个解剖室有四具尸体, 供医科学生学习解剖之用,平时用油布覆盖, 学生学习解剖时把油布打开。 尸体是用福尔马林浸泡过, 即使用油布盖着, 也有强烈的刺激性, 没有习惯福尔马林的人因刺激而流泪。 从没有见过尸体的五中学生, 害怕得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其中一人,借要上厕所,偷偷逃出南医, 回到五中,诉说南医学生如何虐待他们, 把他们关在尸体房, 当然添油加醋。 引起五中学生的众怒, 因而和南医结下梁子。 通过一次动员大会, 五中八八倾巢而出, 誓言“血洗南医!”
一日,天气晴朗, 万里无云,阳光明媚, 好一个爽朗的天气。 五中学生头戴安全帽,手提木棍短棒,冲击南医。 虽然没有用上真刀真枪, 这阵势真有点怕人。 南医学生关上校门, 组成人墙,阻止五中学生进入校区。17,8岁的青少年都是亡命之徒, 南医哪里当得住他们的攻击,只一个回合, 南医大败。 五中学生冲进南医校区, 见人就打。 双方激烈争斗,打得天昏地暗, 日月无光。这次武斗,从早上8时, 一直打到中午,虽然没有血流成河,但学院的大道上已经血迹斑斑,有十几人受伤,抬到附院急诊室急救。
关押的五中学生, 当然被他们救出。这是我有世以来真正经历过的一场武斗, 血腥, 可怕。
这时中央已经发出“要文斗, 不要武斗!”大多数学生认定武斗是错误的,不应该参加其中。自从这次武斗之后, 90%的学生先后离开学院, 逍遥去了。文革时期逍遥派的形成, 就是从武斗后开始的。
“梅”有个闺蜜,原来在南京住同一个大院,儿时要好的朋友,异常亲密, 在杭州的一个小学当老师。“梅”建议我和她一起去杭州, 到她那个闺蜜处玩, “梅” 还带上了她的妹妹“琳”, 一个16-17岁的小姑娘, 活泼, 可爱。 我问妈妈要了20元, 和她们一起登上去杭州的列车。
“梅”的闺蜜住在灵隐, 一个好幽静的去处。她为我们借用了一间她哥哥的宿舍, 她哥哥在杭州浙江军区总医院做内科主任。 名义上是宿舍, 实际上是高级住宅。住宅的后面就是一座大山, 山上的树是那样的浓密, 是那样的绿, 绿得密密层层, 绿得重重叠叠, 绿得深深浅浅, 绿得郁郁葱葱, 绿得让人心旷神怡。 宿舍虽然只有一间住房和一间厨房。房间宽敞, 前面有一排窗户,十分明亮。 中间一张大床, 靠窗一张大书桌, 旁边有一只书架,一只沙发,和一只立地灯,书架上放满了医书。显得简洁, 干净, 舒适。 侧面有算玻璃门, 出去便是一个后院, 种满了花草。
第二天,我们游西湖。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西湖十八景, 闻名天下。我们四个人租了一条船, 悠悠的荡漾在西湖中。湖面上没有喧闹, 没有游街, 没有争论, 没有武斗。 平静, 安详,就像换了一个世界。岸边的柳树随风摆动着枝条,远处的苏堤上,有少数的人影在日光下晃动, 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湛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白云, 还有轻轻的微风吹拂着我们的脸颊。 船前面坐着三个年轻的姑娘,她们叽叽喳喳,嬉笑打闹。
我一边划着桨, 一边陷入沉思。南京在武斗, 刀光剑影;这里是天堂,世外桃源(其实, 杭州武斗还没有发生, 后来的杭州的武斗和南京好有一比)如此大的反差让我迷茫。 为何人们不去享受这样的自然美景, 却要上街去争斗。人活在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 与人奋斗真的其乐无穷? 我经历了解放后历次的运动, 虽然大多没有参与其中, 但是其过程是我亲眼目睹的。 土改中枪毙了无数的地主;三反五反时, 许多的商业主上吊自杀;反右运动中, 多少知识分子被化划成右派,被迫到农村边疆去劳动改造;三年自然灾害中,又有多少人死于饥饿, 其中也包括了我的那位不太感冒的父亲;四清运动中又有多少农村干部被毫不知情的原因被打倒。为何一次运动接着一次运动? 国家要发展, 人民需要休养生息。 当时正值文革, 虽然我不敢表白我的想法, 我厌恶争斗,讨厌这场文化大革命,好端端地浪费了我们的青春年华。从这时起, 我心中孕育着一个念头,只要有可能, 我要离开这个养育我的国家。
中午我们去了“楼外楼”餐馆, 我第一次尝到了西湖醋鱼的风味。一盘醋鱼上桌, 椭圆型的大盘, 一条鲜鱼躺在盘中, 身上浇满了棕红色的卤汁,鱼头上没有卤汁,眼睛登的好大, 嘴巴还在一张一合的动作,看着实在怕人。 据说, 西湖中新鲜的鲤鱼(有网友更正是草鱼, 而不是鲤鱼)快速去鳞和内脏,洗净后立即将鱼的身体用一定温度的水烫熟,让身体蛋白凝固, 而鱼头部没有浸入烫水中, 使头部的脑神经系统还处于存活状态, 所以身体死了, 头还活着。 我想世界动物保护组织一定反对如此残忍的吃法。我看着不忍,但肉质却是鲜嫩无比。其他的菜肴我已经忘记,但这条醋鱼的印象还清晰的留在我的脑海中, 我再也不想尝试这条西湖醋鱼了。
回到家中, 只有一件房间, 男女无法分房居住。 三个姑娘一定要我睡在大床上, 床上有蚊帐, 她们三人打地铺,点上了蚊香。 以后几天,“梅“的闺蜜陪伴我们游偏杭州各处名胜古迹,我尤其喜欢灵隐的祠庙, 庙中很少有人上香(文革中没有人去进香),祠庙还未受到冲击,大堂上有几个和尚在念经,桌上的香炉中轻烟飘绕,木鱼的叩击声和着经文,一派祥和的气氛使我心情得以平静。 怪不得妈妈常常祈求观音菩萨, 想必她也在从中得以安宁。
晚上享受“梅” 的闺蜜给我们做晚餐,露几手她的拿手好菜。 那时, 全国各地武斗频频, 我们却在杭州任逍遥。
我第一次和“梅”亲密无间地生活在一起, 但有她的妹妹和闺蜜在旁,没有过多的浪漫, 只是牵牵手而已,交流的是眼神和两颗激动的心!
======================================也许这就是命,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想法
您和梅在一起时的点滴美好回忆将伴随着您前行,有如那有一双明亮美丽眼睛和甜美微笑,青春活力的梅永远陪伴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