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影室

集百家之长, 走自己的路。
个人资料
Alabama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

(2017-05-17 09:44:41) 下一个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萧红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如果从1933年5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算起,到1941年最后发表的《呼兰河传》,不足9年的创作生涯,萧红前后共出版过11部集子,创作总字数近百万。 也正因如此,萧红稍纵即逝如昙花般绽放的人生和才情,成为后来者们仰望和敬佩的对象。

她的人生风雨飘零,长久寂寞。1942年1月22日,31岁的萧红在香港受尽病痛折磨,最终,手书一句:“半生遭尽冷眼身先死,不甘,不甘!”成为她临终对自己生世遭遇不平的呐喊。

萧红短暂的三十一年的人生中,一生都在追求着爱情和自由。虽然萧红一生之中与多个男人有些感情纠葛,在5个男人三段婚姻中, 似没有一段婚姻是真正成功的。

萧红的第一个孩子(孩子没有存活),是她与汪恩甲所生。还没有等到孩子出生,汪恩甲弃她而去。 然后, 她遇到了萧军,她是真爱萧军的, 但最后萧军另有所爱,又离她而去。 她为了忘却这段伤痛, 只身远去日本。旅居日本期间,萧红过着寂寞、孤独的日子,但她还是写出了《红的果园》 、 《孤独的生活》 、 《王四的故事》 、 《牛车上》 、 《家族以外的人》 ,以及诗歌《沙粒》等作品。真正与萧红结为夫妻并在最后时刻依旧陪伴在萧红身边的男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端木蕻良。香港沦陷,端木再次抛下萧红,独自逃亡,一个男人在一个女人最需要她的时候都不在身旁,她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萧红在文学上的成就可从几位文豪给她作的序言可见一斑。 在鲁迅在萧红的《生死场》的序言写道:“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 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可见萧红写作的功力。茅盾在为《呼兰河传》作序中写道:“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更有《漂泊者萧红》作者林贤治认为,萧红的文学成就,超过张爱玲。

最近, 我读完了萧红的《呼兰河传》,写这本书时萧红虽然还不到30岁,可是身体十分虚弱,战争的摧残和感情的冲击令她长期身心疲倦。 并在患有多种疾病的情况下完成了此书的写作。

萧红用朴素,清丽、真挚感人的语言描写了上世纪20-30年代东北呼兰河这个小城的人情,习俗,贫穷, 落后,愚昧,气候的恶劣和民众在贫困恶劣的环境下对生活的向往。

在萧红生命将要走到尽头之时,回顾她的童年,显示了她对生命的眷恋。  她留恋童年时光,她怀念故乡温情,她思念祖父关爱。面对冷淡的父亲和严厉的母亲,作者着重描写了和祖父在后院里度过了欢乐的时光,在祖父那里得到了自由、温暖与满足。祖父对她宽容,和她玩耍,教她诗词,表现了祖父对她极大的爱护,她感受到了无限的温暖。

她用孩童的简朴语言, 跳跃式的叙述呼兰河所发生的一个又一个故事,她并不加以语言修饰, 并不加以自己的评述。 一路读下来感到的是故事的真实, 好像实实在在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一样。 不像莫言的作品,带有离奇的遐想, 使作品蒙上了一层面纱。当然, 我不敢批评莫言大师, 各人写作的手法不同而已。

作者在文章中反复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书中人物以及作者本人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呼兰河小镇就像是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中,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会。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 就像日出日落,春去秋来一样的自然, 毫无留恋, 毫无挂牵!然而, 在这灰色的色彩背后, 却显示了本地居民的原始和野性。

团圆媳妇之死, 是本书的高潮, 用大篇幅加以描述。一个无辜,天真,乱蹦乱跳,脸上总是笑哈哈的12岁的小姑娘被她的婆婆, 被封建礼教, 被愚昧无知折磨而死。 竟然还有村民认为鬼附在她身上,该死, 该死!有二伯说:“人死还不如一只鸡。。。。。”作者幼小的心灵中对团圆媳妇之死是同情的, 她借用了祖父的话:“把人家的孩子快捉弄死了!”一句平淡的话, 喊出了对团圆媳妇的同情, 喊出了对封建礼教的鞭鞑。

从尾声中写道:“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一片萧条, 寂寞, 冷落的景象,反映了当时萧红走向生命终点时的心境。

读完《呼兰河传》感觉上真如茅盾先生所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Alabam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zl9876' 的评论 : 梅子网友,谢谢! 你说得对,萧红是在特殊环境下产生出来的特殊人物。 没有悲哀的身世写不出凄凉委婉的文字。
mzl9876 回复 悄悄话 这也可能和那个年代有关系吧?她凄凉委婉的文字正是她特殊身世的背景衬托而来,那个艰难、笨拙地挺着大肚子的孕妇,到处流浪,漂游,并在一次次临产前被人或处于被人抛弃不顾的状态。以及原生家庭的无奈,辗转流落的生活,还有爱情生活。深深地感悟到她至始都平静而直接的理解生活的苦难,虽似理解,但即就是死到临头恐怕她也绝不心甘吧,还是回到开头认知上,萧红的悲剧的确和那个年代有关。
Alabam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美丽的人生' 的评论 : 为何“女人活在那个世道,就是一根草”?女人撑起半边天啊!谢谢光临!
美丽的人生 回复 悄悄话 女人活在那个世道,就是一根草。去年我再读了《呼兰河传》,许多感概,却一直没得到时间写出来。今天读您大作,非常赞同。我欣赏萧红,甚过张爱玲。以后有空会写写她们之间的同与不同。谢谢分享感受!赞。
Alabam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wbxw' 的评论 : 谢谢你的留言! 是啊! 太可惜, 这么一个国宝级的人物, 早早去世!不过, 她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twbxw 回复 悄悄话 像是呼兰河传这样的作品再写两部,萧红妥妥的文学大师无疑。可惜去世的太早了。呼兰河传是一个静止的画卷,萧红用一支笔从左边写到右边,这种文学表达方式在中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
Alabam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夕阳影里一归舟' 的评论 : 谢谢归舟网友推荐。 读了很有感触, 才女薄命!
Alabam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晓青网友鼓励!
夕阳影里一归舟 回复 悄悄话 A 老果真读了我推荐的《呼兰河传》:-)这本类似小说的乡土故事,里头的“我” 很有灵气,颇有小英子的样子。她的语言很奇特,这个感觉在读她的《生死场》尤其强烈。萧红的其他小说和散文集多次提到吃不饱饭,遇到的男人也不负责任,很悲摧,和无奈。否则萧红能多活很多年,写更多的作品。

李健吾评萧红“好像一个嫩芽,有希望长成一棵大树,但是虫咬了根,一直就在挣扎之中过活……”。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