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閨蜜和我說了一件親身經歷的事。
上個月,閨蜜的朋友孩子滿月,她去吃喜酒給孩子帶了很多禮物,其中一件禮物是她媽媽親手做的小孩肚兜儿。
因為是純手工製作,而且她媽媽選用的是上等棉布,所以孩子穿起來特別舒服。
朋友給孩子穿了後,連連夸贊,還和她說:“能讓阿姨,再給我閨女做兩個嗎?”
看著朋友那麼喜歡,她就隨口答應了。
她的老媽連夜趕工,終於把兩件新肚兜儿做好了。
她興沖沖地給朋友送去,沒想到對方接過肚兜說:“能讓阿姨再給做幾件嗎?我有個親戚也剛生完娃,還有一個朋友家孩子也剛3個月。 ”
閨蜜聽了很不開心,就當場就拒絕了她,說做這個很辛苦,媽媽身體也不好。
閨蜜忿忿地想:你的熱心腸不僅要強加於我,還要“綁架”我的媽媽,這真是太可怕了!
有人說:“把人情看得廉價的人,自己的價值也會變得廉價。”
仔細想想,真有道理。
人生在世,誰都繞不開“人情”二字。但人情貴在有來有往,來而不往非禮也。
就像那句話說的:人情如刀,越用越薄。
如果只是一味地揮霍人情,而不去想著給予回饋,就只能越用越少,甚至消耗殆盡。
換句話說,人情就像一個天平,相互付出、彼此回報才能保持平衡。
再好的關係,也經不起隨意透支。
透支人情,比透支身體更可怕。
作家鬱達夫說:“不要將別人的幫助當作理所當然,不要以為別人對你的幫助,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無人幫是命運,有人幫是幸運,世上沒有天經地義的誰欠誰,與人交往不怕付出,就怕對方把你的幫助當作理所應當而不知感恩。
趙峰是一位學弟的對門鄰居,從小家庭條件不好,受過不少親戚朋友的的幫助。
長大後,他開了自己的公司,混得很不錯。但凡有親戚朋友來找他幫忙,他幾乎是有求必應。但是有的朋友,卻讓趙峰傷透了心。
小霍是趙峰高中時的同學,畢業後一直保持聯絡。小霍也做生意,但不順利,為了讓他站住腳跟,趙峰把自己公司的一項業務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承包給了小霍。
小霍雖然嘴上說聲“謝謝了”,但心裡卻覺得老同學混得比自己好,拉自己一把也是應當的,所以連一頓飯也沒請過趙峰,倒是趙峰多次請他。
經過兩年的發展,小霍的業務也有了起色。
又到了續簽承包合同的時候,趙峰說:“市場上這種業務的價格你也了解,前兩年我是為了幫你,才以高價承包給你。現在你的公司也能盈利了,是不是該按市場價簽了?”
小霍一聽臉就變了,說:“趙峰,你這人怎麼只認錢啊?我前段時間是賺了點錢,你也不能一看到我賺錢就給我降價啊!咱們是老同學,你的錢又比我多,你這樣對我太不仗義了吧!這要是傳出去,同學們還不得被背後罵你?”
趙峰很心寒,說道:“我幫了你兩年,最後怎麼就落得個不仗義的下場呢?”
從此,趙峰不再和小霍發生業務往來,多年的老同學分道揚鑣。
美國心理學家威拉德·哈利提出了“情感銀行”概念。
他認為,每個人心裡都有個情感賬戶,關係中的相互作用好比銀行中的存款與取款。
情感銀行賬戶的狀況是人際關係的晴雨表。賬戶裡儲蓄越多,人際關係越好;支出越多,人際關係越差;一旦出現透支,則意味著人際關係已經非常糟糕。
對他人的幫助心懷感激,並以實際行動來回報,就是為“情感銀行”存款;而對他人的幫助視若理所應當,一次不滿意就否定之前所有的好,就是從“情感銀行”不停地取款甚至透支。
人心都是相互的,單方面的付出無法保持感情的持久。再好的感情,也會毀於理所應當。
阿輝是我老家銀行的一位職員,在朋友們的眼中,年輕有為的他是個理財高手,經常幫著周圍的朋友、客戶理財,讓大家都賺了不少錢。
某服裝廠的牟總是阿輝的客戶,兩人經常在一起吃飯聊天,阿輝也幫著牟總規劃個人投資,兩人關係逐漸熟絡。
由於平日間經常會辦理轉貸業務,牟總特意留了幾張蓋有公司印章的空白信紙給阿輝,說:“阿輝啊,我們業務比較繁忙,這幾張紙都蓋好了印章,以後用起來方便。”
阿輝笑著收下了。可是一年之後,牟總卻意外地被債主要求還債。
紙上明明白白寫著借款150萬元,可自己卻一點也不知情,一時恍惚的牟總突然想起那幾張空白紙來。
原來,是他的好友阿輝在蓋有印章的空白紙上寫了2張借條,以高額利息為誘餌,向人借得150萬元。借款人寫了牟總,阿輝自己卻當上了保證人。
那段時間,牟總的精神快要崩潰了,吃不下飯,睡不著覺。考慮到多年朋友的份上,他想再給阿輝一次機會,沒有選擇直接報警。
可阿輝總是躲著他,不是不接電話,就是推脫說自己在外籌措錢,總是不見面。
他這是把自己往死裡整啊,牟總不再抱有幻想,果斷報了警。不久,阿輝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
在法庭上,牟總痛心地對阿輝說:“我把你當朋友,沒想到你竟然背後捅刀子,真是辜負了我的信任。”
阿輝低下頭,無言以對。
英國作家狄更斯曾說:“在你的人生中永遠不要打破四樣東西:信任、關係、諾言和心。因為當它們破了,是不會發出任何聲響,但卻異常痛苦。”
一生中能得到他人的信任,是我們的福氣;對他人的信任我們只能珍惜,不能敷衍,更不能欺騙。
信任如山,一旦被毀掉,難以再建;信任如水,一旦變渾濁,難以清澈。
透支他人的信任,毀掉的不僅僅是一段感情,很可能還有自己的人生。
馬克思有一句談友誼的名言:“友誼需要忠誠去播種,熱情去澆灌,原則去培養,諒解去護理。”
這句話中的“原則去培養”指的就是要有尺度,熟不踰矩。
再好的關係,也經不起隨意透支;再深的感情,也需要用心去維護。
蔡明和郭達合作多年,演出的小品有口皆碑,但關於他們友誼長久的秘訣可能不少人還不了解。
有一年,兩人應邀去西藏演出小品《打針》。
以前演出這個小品,道具都是只有針管沒有枕頭,可這次,主辦方竟然準備了帶枕頭的針管。
演出時,蔡明沒注意,按照以前的方式,將針管往郭達屁股上一捅,郭達疼得大叫起來。
事後,郭達連連表示沒有關係,可蔡明心裡還是過意不去。她知道郭達喜歡收藏古錢幣,於是特意到市場上淘了幾枚140年前西藏出的錢幣,送給郭達,這讓郭達十分感動。
有人對蔡明說:“你和郭達是那麼多年的老朋友,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完全沒有必要大費周章地向他道歉。”
蔡明卻說:“越是老朋友,越應該精心維護。正因為是老朋友、老搭檔,天天見面,我們才要將哪怕一點點的嫌隙都消滅在萌芽中,而不能任其慢慢累積成大矛盾。”
“越是老朋友,越應該精心維護”,蔡明的這句話道出了人際交往中一條重要規則,相信會刷新不少人的認知。
蔡康永說:“永遠不要把友情放在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上,有些朋友就是在一個階段帶給自己美好東西的人,互相享受而不要互相捆綁。”
其實,沒有一種感情牢不可破,沒有一種關係堅不可摧。
人的感情是世上最複雜的東西,沒有人能夠保證,你愛的這個人、你認定的這個知心朋友,能跟你在一起一輩子。
子女與親生父母間有時還會鬧翻臉,更何況其他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呢?
千萬不能自以為關係好、對方不在意,而不考慮對方的感受,等到不起眼的嫌隙越來越大,想要彌補就不一定有機會了。
看過這樣一句話:“透支體力沒事,休息一陣就能恢復;透支錢財不怕,奮鬥努力就能賺得;唯獨不能透支關係,一旦透支了關係,用再多金錢也買不來,用再久時間也等不到。”
餘生很貴,相逢是緣。
願你不透支關係、不辜負信任、不揮霍人情,能夠在人生路上贏得好人緣、擁抱好福氣、享受好生活。
BY: value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