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開心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那一场风花雪夜的往事

(2013-11-10 16:41:25) 下一个

 

 

  尘中飞扬(上) 
              ——陆小曼与徐志摩

  1925年的9月,虽然已是初秋时节,但上海的天气依旧闷热潮湿,电台里播送着当天的天气预报,这一年,气象节目第一次在上海的广播里出现,引发了市民的极大兴趣。这个月,良友公司出版了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日记《爱眉小扎》的影印本,这里的“眉”所指的是一个女人,她就是日后成为徐志摩妻子的陆小曼,《爱眉小扎》里收录的是两人恋爱时的日记、书信和情诗。

  日记出版后没几天,徐志摩就出现在了上海有名的功德林饭店里,这一天,徐志摩与好友大画家刘海粟要在功德林里请客。

  傍晚十分,一张大餐桌上已经摆好了餐具,大画家刘海粟端坐在主人的位置上,坐在刘海粟身边的是徐志摩。刘海粟是今天酒宴的主人,但是,徐志摩看上去更像是主人。

  今天这顿酒宴的主题是关于诗人徐志摩的婚姻大事,但对于另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场十足的“鸿门宴”。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的新诗作品《翡冷翠的一夜》、《再别康桥》等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1897年,徐志摩出生在浙江海宁,一个灵秀的江南之地,父亲徐申如是浙江有名的富商。1922年,25岁的徐志摩从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回国,两年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授。

  徐志摩留洋回国后,发表了大量的诗文作品,后来又参与成立“新月书店”,发行《新月杂志》,1922年前后,徐志摩与闻一多主张诗歌要讲究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提出了新月派诗歌概念,最能代表徐志摩风格的是那些从性情处自然流出的诗句,诗歌《雪花的快乐》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上海功德林饭店里,被请的客人陆续到来,宴会的另一个主要角色陆小曼,也在母亲和丈夫王庚的陪同下出现了。此时的王庚是孙传芳五省联军的总司令。王庚同妻子陆小曼,都是徐志摩的好友,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是今天鸿门宴的主角,而今天刘海粟请客的目的,就是应徐志摩的请求,劝说王庚同意与妻子陆小曼离婚。

  陆小曼是上世纪20年代初北京社交界中的一位风云人物,喜好跳舞,擅长交际。师从画家贺天健、刘海粟,画得一手好丹青,陆小曼的书法和绘画在北京社交界里颇有名声。当时的中国女子书画会员名录里面,就有陆小曼的名字。同时,陆小曼酷爱京剧,经常客串义演,是社会公认的才貌双全的女子。

  20年代初的北京,文人、政客还有淑女构成了当时上流社会的社交圈,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陆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说这句话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教授胡适。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张红萍介绍说:“陆小曼精通英、法语言。她在学校的时候就被外交部雇佣做外交接待工作。外交部经常举办交际舞会,那么陆小曼是跳舞能手。在这种场合如果说舞池中没有陆小曼的倩影的话,那就是阖座为之不快,那么中外男宾固然为之倾倒。就是中外女宾呢,如果看着她也是目眩神迷。”

  1903年,陆小曼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富贵之家,6岁时随父母来到北京,父亲陆定是北洋政府财政部赋税司的司长。接受过中西文化双重教育的陆小曼,在18岁时,被外交部选中作为接待外国使节时的翻译,才貌双全的陆小曼从此步入北平社交界。

  当陆小曼和丈夫与徐志摩一起出现在功德林饭店时,陪客中的明眼人便看出了几分味道,这场“鸿门宴”上,饰演刘邦的正是陆小曼的丈夫王庚。这个时候,徐志摩与有夫之妇陆小曼恋爱的事情,早已是闹得满城风雨,六十多年后,两人的故事依旧被人们津津乐道。 

  2000年,电视剧《人间四月天》讲述的就是徐志摩的爱情故事,台湾演员伊能静饰陆小曼,黄磊饰演徐志摩,剧中再现了两人的爱情经历。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相识是在一年前,1924年,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在北京期间,徐志摩等人为泰戈尔举行了一场生日会,生日会上徐志摩与陆小曼初次相见。这时候的陆小曼已经与王庚结婚,而徐志摩与王庚则同为梁启超的学生。

  王庚当时很有成就,他1911年清华大学毕业以后就去了美国留学。他先在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还有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哲学。后来又到西点军校攻军事。1919年,巴黎和会的时候,他任上校武官兼翻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被介绍给了陆小曼。陆小曼的父母一看这等人才是最好的理想人物。所以就毫不犹豫地把陆小曼许配给了王庚。

  陆小曼是众多大家闺秀中最耀眼的才女,同时也是北京交际场上独树一帜的名媛,在当时,陆小曼与上海的交际名花唐瑛一起被人称为“南唐北陆”。陆小曼19岁时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她并不认识的王庚,他们的婚姻是上流社会典型的绅士配淑女的婚姻。

  但是结婚以后陆小曼发现,她和王庚的性情完全不同。由于王庚常年在美国而且受军人的训练,对自己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他每周六天必定是在办公室工作,决不游玩。在陆小曼眼里,他是一个少性情的,刻板的工作狂。

  1924年,丈夫王庚出任哈尔滨警察厅长,长期不在北京。

  孤寂的陆小曼曾在日记中写到:其实我不羡富贵,也不慕荣华,我只要一个安乐的家,如心的伴侣,谁知连这一点要求都不能得到,只落得终日里孤单的,有话没有人能讲,每天只是强自欢笑地在人群里混。 (《爱眉小扎》)

  没有爱情的婚姻使得陆小曼更热衷于交际,看戏、打牌、跳舞,成了她打发时间的手段。就在这时候,诗人徐志摩的出现,让陆小曼体会了爱情。

  陆小曼侄孙邱权回忆道:“王庚他这个人太善良,他把所有的人想的都是和他一样的。所以他觉得自己没空,那么徐志摩是我的好朋友那你正好可以帮我这个忙。把我太太精神上面的寂寞和空虚可以解决 。”

  由于王庚的信任,更源于志趣相投,徐志摩经常陪陆小曼一同游玩、喝茶、跳舞,不时地给小曼寄上一首小诗,有时候还一起唱一出昆曲,陆小曼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精神寄托的对象。

  徐志摩是个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理想、感性和唯美,爱情是徐志摩诗歌创作的源泉,在爱情的催生下,徐志摩为陆小曼写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雪花的快乐》便是其中之一: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雪花的快乐))

  陆小曼也对徐志摩做了一个很好的回应。陆小曼在日记中如此表达她和徐志摩之间的这份情感:摩!第一个人从一切的假言假笑中看透我的真心、认识我的痛苦······我自从认识了你,我就有改变生活的决心。(《爱眉小札》)

  1924年后,有关徐志摩与陆小曼恋爱的传言已常常被当作北京社交界里的谈资。作家郁达夫对于陆小曼与徐志摩的恋爱曾说道:“忠厚柔艳的陆小曼,热情诚挚的徐志摩,遇合在一起,自然要迸放发出火花,烧成一片”。

  在对待婚姻爱情的态度上,徐志摩是一个极其浪漫和理想主义的前卫人物,这不仅因为他诗歌中折射出的爱情理想和唯美追求,更因为他与妻子张幼仪的离婚,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宗离婚事件。

  1915年,徐志摩奉父母之命跟张幼仪结婚,等到徐志摩结婚了以后他才发觉跟张幼仪两个人性格爱好方面都不相配。徐志摩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他喜欢的类型不是像张幼仪这样一个类型。

  1922年,徐志摩与张幼仪在欧洲留学期间离婚,并发表了《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

  20世纪20年代,受到西方新思潮的影响,城市青年男女的婚姻状况已有很大的改变,1922至1923年,有人对835位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做了一项全面调查,395名已婚者中有21人自订婚姻,占5%,在315名未订未婚者中,愿自订婚姻的为273人,占到了86%。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婚姻自主权正在增强。与此同时,离婚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1921年到1925年之间,在上海,由女方提出的离婚案占到总数的14%,离婚作为一种追求婚姻自由的表现与手段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恋爱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但是两人的态度非常坚决,徐志摩告诉陆小曼:恋爱是大事情,是难事情,是关生死超生死的事情——如其要到真的境界,那才是神圣,那才是不可侵犯。

  当徐志摩、陆小曼和王庚一同出现在功德林饭店时,在场的其他人急于想知道刘海粟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在众人眼里,美酒佳肴纵然有万般滋味,也不及他们心中的那个迷团所产生的诱惑力。宴席在刘海粟的劝酒声中开场了。其实所有人中,除了刘海粟,明白这顿饭的真正目的的有三个人,一个是陆小曼的母亲,另外两个就是当事人陆小曼和徐志摩。

  与徐志摩相爱至深的陆小曼决定把她要与王庚离婚的事情告诉父母,但却招致父母的强烈反对。

  陆小曼的侄孙邱权回忆道:“我印象当中提到,曾经我姑婆和王庚离婚的时候她已经怀孕了。怀孕的时候当时陆小曼的母亲也是以这一条作为一个非常强烈的理由反对,但是陆小曼非要把这个孩子给打掉。当时我记得我听我母亲讲过,外婆也讲过,他们就曾经要求是不是孩子生下来就由我外婆来带。当时那个社会里面,堕胎好像是很不传统的那么一回事情。但是我姑婆是很坚持(堕胎) 。”

  王庚尽管到了哈尔滨,但他还是经常关心陆小曼。到后来他知道陆小曼想跟他离婚,他一开始还是不同意的,因为他心底里还是爱陆小曼,尽管两个人志趣有点不同。

  为了让陆小曼的父母同意自己的女儿离婚,徐志摩让最信赖的好友,在北大当教授的胡适去作说客。

  陆小曼的侄孙邱权回忆道:“我的太祖母对胡适是非常尊重的,她不是后面有条件嘛,结婚的时候必须要请胡适过来当证婚人。但是胡适第一次去跟她谈,劝说她同意让陆小曼和徐志摩走在一起的话呢。我的太祖母是非常非常地愤怒,她们找胡适去谈的时候,我母亲不可能在旁边,但是等到胡适走了以后我太祖母所表现出来对胡适的那种愤怒,想不到胡适也会干这样的事。”

  胡适无功而返,徐志摩又想到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刘海粟,如此就有了上海功德林的这顿酒宴。刘海粟与陆小曼的相识也是源于胡适的介绍。

  刘海粟自己也是为了逃离封建婚姻而离开家庭的,感同身受的刘海粟,见到好友如此痛苦,答应试一试。

  刘海粟就去了陆小曼家,给陆小曼的母亲讲了许多因为婚姻不自愿而造成的悲剧,也希望长辈为自己儿女的幸福能够果断地作出决策。陆小曼的母亲也发现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情感非常深,确实不能不面对了。所以当刘海粟说完之后,陆小曼的母亲松了口了。

  1925年9月,王庚已到上海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当时陆小曼母女在北京,刘海粟决定陪小曼母女去上海,可刚到上海,徐志摩便催促再三,被“逼上梁山”的刘海粟只得在到达上海的第三天后,在功德林设宴请客,邀来了陆小曼母女、王庚、徐志摩及数位好友,此前,王庚虽已知道陆小曼的离婚要求,但对今天刘海粟请客的目的却也是一无所知。

  酒过三巡,客人们的话开始多了,酒桌上的气氛逐渐热了起来,这时候刘海粟道出了酒宴的主题。

  刘海粟说,如果婚姻不能建立在两个人感情融洽的基础上,如果她们的情趣不相投的话,这个肯定是悲剧。如果没有爱情的婚姻是违背道德的。

  刘海粟的话音一落定,众人立即明白刘海粟的话是针对王庚说的,让王庚同意与陆小曼离婚是今天这场酒宴的真正目的,这是徐志摩与陆小曼相爱以来与王庚的第一次公开交涉,而且一开始就把话题落在了关键点上。众人不自觉地将目光转移到了王庚身上。

  王庚是极聪明的,他也觉察到了刘海粟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个时候他举杯向刘海粟向徐志摩,也向在场的其他人说,愿我们都为自己创造幸福,也为别人的幸福干杯。

  酒宴散席后,王庚推脱自己还有公务先走一步,让陆小曼随母亲回去,这场功德林的鸿门宴至此曲终人散,在离婚这件事情上,王庚最终做出了让步。

  宴会后,徐志摩给王庚写了一封英文长信,把他认为永难解决的僵局打开了。王庚则对陆小曼说:我祝福你和志摩以后能得到幸福,手续我会在几天后办好。两个月后,王庚与陆小曼正式离婚。

  1926年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那天,北京北海公园里一片喜庆的气氛,随着一声新郎新娘来了的叫喊声,身着白色婚纱的陆小曼挽着徐志摩的手臂出现在众人的面前,这一天陆小曼与徐志摩正式结婚。

  新婚典礼上,证婚人梁启超的新婚祝词让所有人惊愕不已,让徐志摩更是尴尬难耐,这篇证婚词也成了千古绝唱,独此一版。

  他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上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所以结婚又离婚。所以以后要痛自悔改。又说,徐志摩陆小曼你们都是过来人,都是离婚又结婚。希望你们不要再次成为过来人。

  徐志摩把自己的诗集翡冷翠的一夜作为结婚礼物送给陆小曼,徐志摩的爱情与婚姻也如同他的诗歌那样浪漫,充满着理想主义的色彩,同时也充满着戏剧般的矛盾与曲折,然而徐志摩与陆小曼的这出充满矛盾与曲折的情感之戏,至此,才刚刚响起开幕的锣鼓声。 

  1926年11月,结婚后的陆小曼与徐志摩住在浙江海宁硖石,12月,因躲避战乱迁居上海。

  王庚离婚后便未再娶,1943年11月,抱病参加开罗会议,最后在开罗病逝。

责编:红立 http://www.cctv.com/program/witness/topic/geography/C16443/20060914/101321.s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