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读古诗最不喜欢看过多注释,我也来妄想妄译一把《国风·邶风·日月》~~~~

(2011-12-03 09:39:35) 下一个

 


 


假设压根木有古人的注解,若是纯凭自己的感觉来翻的话,我感觉前两句说时间流逝轮回,后两句说人事变化恩仇,可能会这样翻: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升月落,从天空照耀着大地。就像人的生命一样,难道不是也会消逝在不久的未来吗?谁又能得以永恒?时光就是这样不顾你我的悄悄流逝。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升日落,从大地冉冉升起。就像人的生命一样,逝去轮回了便互不相知相伴。谁能得以永恒?人们就是这样不能世世相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升月落,每天都从东方升起。就像反反复复的人间琐事一样,动听赞美的话常常并无用处,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呢?也原谅那些厌恶轻蔑之词吧。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日升月落,每天都照亮着东方。就像我们的父亲母亲一样养育着我们,令我们生生不息,谁能像它们那样一成不变呢?永远安安静静的温暖着我们。


另:虽然大多认为居和诸为助词,不过即便如此,姑且意译一下也无妨,特别那个“居”字,古人所谓起居之事,乃“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所以我觉着加上升落的动感会比较合适。“俾”,有厌恶蔑视之意,见“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史记·魏公子列传》


百度上收集的正统注释是这样的,虽然可能比较学术派木有杜撰,可是和偶的杜撰比,是不是缺乏诗意了?~~~嘿嘿~~


 


国风·邶风·日月




目录


作品信息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作品鉴赏



编辑本段作品信息


名称:《国风·邶风·日月》

年代:先秦

作者:无名氏

体裁:诗歌

出处:《诗经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日月

日居月诸⑴,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⑵,逝不古处⑶?胡能有定⑷?宁不我顾⑸。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⑹。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⑺。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⑻。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⑼。胡能有定?报我不述⑽。[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⑴居、诸:语尾助词。

⑵乃:可是。之人:这个人,指她的丈夫。

⑶逝:助词。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古处:一说旧处,和原来一样相处;一说姑处。

⑷胡:何,怎么。定:止。指心定、心安。

⑸宁:一说乃,曾;一说岂,竟然,难道。我顾:顾我。顾,念。

⑹.冒:覆盖,照临。

⑺相好:相爱。

⑻德音:好名誉。

⑼畜我不卒:即好我不终。畜,同“慉”,喜爱。不卒,不到最后。

⑽不述:不循义理。

译文

太阳啊月亮,你们的光芒照耀着大地。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像过去那样对待我了。事情怎么变得这样了呢?一点也不顾念我呀。

太阳啊月亮,大地披上了你们的光芒。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像过去那样恩爱我了。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呢?一点也不念夫妻之情呀。

太阳呀月亮,你们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以好言好语安慰我了。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呢?把那些无良之行都忘了吧。

太阳呀月亮,你们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我尊君如父,亲君如母,君却不以善终报我。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呢,你自己也没有得到善终啊!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弃妇申诉怨愤的诗。《毛诗序》说:“《日月》,卫庄姜伤己也。遭州吁之难,伤己不见答于先君,以至困穷之诗也。”朱熹诗集传》说:“庄姜不见答于庄公,故呼日月而诉之。言日月之照临下土久矣,今乃有如是之人,而不以古道相处,是其心志回惑,亦何能有定哉?”都说此诗作于卫庄姜被庄公遗弃后,以此诗作者为卫庄姜,所指责的男子为卫庄公。而鲁诗则认为是卫宣公夫人宣姜为让自己的儿子寿继位而欲杀太子伋,寿为救伋,亦死,后人伤之,为作此诗。今人一般认为这是弃妇怨丈夫变心的诗。

诗的第一章把读者带入这样的境界:在太阳或月亮的光辉照耀下,一位妇人在她的屋旁呼日月而申诉:日月能如常地照耀大地,为何我的丈夫不能如以往一样顾念我!以后各章的第一句“日居月诸”作为起兴,还有一种陪衬的作用。日月出自东方、照临大地,是有定所,而结为夫妇的“之人”竟心志回惑,“胡能有定”。作者之所以反覆吟咏日月,正是为了陪衬其反覆强调的“胡能有定”的。

第二第三章承第一章的反覆咏叹,真是“一诉不已,乃再诉之,再诉不已,更三诉之”(方玉润《诗经原始》)。第四章沉痛已极,无可奈何,只有自呼父母而叹其生之不辰了,前面感情的回旋,到此突然一纵,扣人心弦,“埋怨父母极无理,却有至情”(牛运震《诗志》)。

诗中没有具体去描写弃妇的内心痛苦,而是着重于弃妇的心理刻画。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是很复杂的,有种被遗弃后的幽愤,指责丈夫无定止。同时她又很怀念她的丈夫,仍希望丈夫能回心转意,能够“顾”(想念)她,“报”(答理)她。理智上,她清醒地认识到丈夫“德音无良”;但情感上,她仍希望丈夫“畜我”以“卒”。朱熹《诗集传》说:“见弃如此,而犹有望之之意焉。此诗之所为厚也。”这种见弃与有望之间的矛盾,又恰恰是弃妇真实感情的流露。因此,《日月》能强烈震撼读者的心灵。[2]




参考资料


  •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57-58页  




  • 2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58-59页  





开放分类:
文学诗词诗经古诗先秦文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泥鳅儿 回复 悄悄话 思思圣诞快乐!疯够了记得城里的路~
泥鳅儿 回复 悄悄话 真去野营?安全第一,,,可别呆在熊肚子里看世界啊~~~呵呵,开心玩、新年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