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似水流年

在这里回忆那曾经过去的年华,无论是开心还是遗憾。
正文

第一章 那个夏天是故事的开始

(2005-07-31 13:05:03) 下一个
一 那个夏天是故事的开始 1998年的夏天,和全国众多的高三学生一样,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的去闯那道对我来说有点高的门槛(恩,这个么,本人偏科严重了点,所以就。。。。。- -!!),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啦,光荣的和想读的大学说了BYE BYE 。然后又对被分配来的学校郁闷了一阵,最后在老妈的严厉目光和老爸虽然沉默但却很怜悯的注视下,被迫要在出国或者复读中选择一个,好让自己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被自己的妈给烦死。可是,那时候我才多大点啊!出国?有想过,但那是旅游好不好,要我一步成长为开门七件事操心的小小留学生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了。再说,爸妈你们真的舍得吗?(老妈,别老是瞪我,其实我知道你是不放心的,对吧,呵呵)至于复读么,照我这偏文轻理,数学实在烂的比豆腐还提不起来的程度看来,除非有朝一日高考取消了数学,否则大概也是没啥希望了吧!唉,说起来真是前无通天大道,后无退身之路啊。。。。。。不过,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天无绝人之路”,西方不是还有说“即使上帝关上了所有的门,还会给你留扇窗”诸如此类的话吗?总之,在我郁闷着在家里发霉的那个暑假里,老妈拿回来的S大宣传单成了我的救命稻草。S大,当时作为本市G大的附属学院刚刚成立,正在招第一批学生。打的名号是“全美式管理,英语环境”,校址呢,实在说不上远,就那慢的要死的普通火车也就晃个40多分钟,高速的话,20分钟足够了。看看招生简章,当下决定了先到他在本市的招生处走一趟,打听一下情况。第2天一早,我就杀到了G大商学院,好不容易在那个大白天也阴森森的行政楼里找到了招生处,在被接待的老师口灿莲花地介绍了一番学校后,便毅然决然地做了我人生中第一个重大决定:报名。痛快地登记完毕离开招生处后才想起来:天,还没和父母商量。不管了,反正我要去读这个学校,比复读强些吧,至少说出去也是大学生(中国人都有的阿Q精神啊) 晚上趁着爸妈心情都不错,把已经报名的事情如实道来,末了加了句“我觉得挺好的”,就小心翼翼地看着他们的反应。老爸没的说,我的决定就没反对过,只说“你要想读,那我们周末去学校看看”,老妈想了想,也只说“先看看再说”,恩,这个反应还是不错滴。。。。当下到了星期天,一家三口由老爸开车到那个号称尚在紧张装修的校园实地考察去了,结果。。。。。。校园到是有,也算挺大的,就是怎么看都是让人不放心把万把RMB和自己前途交出去的景象呢?问了工人,说是到8月底就都能完工了。好吧,暂且相信好了,此次查看的结果导致在以后的一个多月里,我们共去了4次,可谓是看着这个校园从一塌糊涂到初具规模了。至于最后么,就是8月底报道的时候不仅我去了,而且还把一个和我一样在家发霉的同班女生汪露也拉过去做伴了,呵呵!!交了在当时是全省最昂贵的学费和住宿费后,我就成了这个私立大学最初的一批学生之一,当时,还不知道我们200多人的98届,竟然到4年后毕业的时候只剩下了100多个学生,更不清楚自己也会是很早离开学校漂泊海外的那一个,这些都是后话了。 说到大学宿舍,想到的一定是那种8个人一间的筒子楼,洗手间和洗澡间都离寝室遥远的仿佛在另一个空间,阴暗潮湿(现在的大学公寓当然不是那样了,可是当时的大学宿舍基本就是这个样子)。可S大的宿舍不是这样,当然了,这和我们交纳的高额费用也有关系。像我,住4人间,一年费用是1200,其他6人间是800,其实因为人很少,所以很多6人间都是不满员的。并且,每个寝室都有独立的洗漱间,冬天有暖气(后来才知道根本就不热,可是聊胜于无嘛),对于来上这个学校的这些人来说(本届生源复杂,下文再说),可是比普通高校舒服多了。还有一点不足就是要和原本就在这里的职业中专分享校园,毕竟人家是先来的,他们要到下半学期才会彻底搬走,这也是当时这个小城政府答应我们那个温文儒雅的美籍华人理事长的诸多优惠政策之一。 说到这个中专,后来听说他们老师在我们还没来报道的时候就学生说了:“不要招惹S大的学生们,尽量让着他们。这些都是从本市,也就是Z城来的小姐公子们,惹不起的。(大概在这个小小的Z城的卫星城市来说,能每年掏出上万的学费,一年花费接近2W大关的我们这些S大学生就是如同小姐公子般的骄横吧。) 说了一大篇闲话,只是先让大家对这个学校有个大概了解,不然后面的故事也就失去了大环境,毕竟这是个和大多数高校不太一样的大学,有着很多不太一样的学生。我们的故事也将从这里开始讲起,从这个98年炎热的夏天开始。请你们跟着我这个懒散的人一起回溯那时间的长河,一起回到那个直到现在还会被98届的同学们深深怀念的校园中去,和我一道去重温那曾经的校园生活。 1998年的夏啊,改变了我和许多人的生活轨道。被后来的学弟学妹们偶尔提到的那个98级,那个和学校一起度过最艰难的日子,也是老师们最头疼,被理事长捧在手里,被称为”98基石”的我同学们,是否还能记得那最初的日子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