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75)
2018 (91)
2021 (49)
【金沙江畔】之十七 : 徐霞客的《盘江考》为什么错误百出?(上)
珠江的源头在云南省曲靖地区沾益县的乌蒙山余脉马雄山東麓。1985年,有关部门确定沾益县城东北约18公里处炎方乡的一个石灰岩山洞(花山洞)流出的一小股水就是南盘江源头,并在此建立珠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其实早在康熙年间的《云南通志》中就已经明确这一点了(“南盘江源出霑益州西九十里花山洞”)。在这水南流31公里处1960年就建成了库容为3663万立方米的花山水库:
南盘江水从花山水库流出后继续由北往南流经云南省沾益、曲靖、至陆良县转西流,又至宜良县转南流,又至开远转东北流,又至八大河(清水江口。括弧内为小百脸注,下同)后成为云南、广西界河,汇合黄泥河后又成广西、贵州界河,最后在贵州省望谟县蔗香村双江口与北盘江汇合,称红水河。全长914公里,流域面积56809平方公里。
曲靖市中心的珠江源广场:
北盘江的源头至今尚未有官方定论。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都说“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北部的马雄山,向北流经宣威市城区,称盘龙河”。我敢断定这种说法绝对是错的。曲靖地方政府为着某些利益蓄意制造“马雄山南、北两侧发源南、北盘江”的舆论。但是这条河(盘龙河即革香河)不论是长度还是水量都远远不如正源(北盘江干流)。革香河在贵州省水城县都格乡汇入北盘江,我们去看过。它在那里被称为岔河:
我也曾在《【金沙江畔】之四:站在世界第一高桥上》介绍过这两条河交汇的照片和谷歌地图。这座世界第一高桥横跨的就是北盘江。假如革香河是北盘江正源的话,那么现在的世界第一高桥(最后的官方名称是“北盘江第一桥”)横跨的就不是北盘江,而是泥猪河了:
《云南通志》中也已经明确指出北盘江的上游叫可渡河。它有三条源流,从东向西分别是倘塘河(响水河)、龙潭河(得吉河)和得禄河。这三条河都比革香河长得多,而且都不发源于马雄山。其中最长,也为《云南通志》定为可渡河正源的是得禄河。它发源于贵州省威宁县哲觉镇杉木箐村,向南流了一公里多就进入云南省宣威县得禄乡。然后经贵州省水城县、普安县、晴隆县、六枝特区、关岭县、镇宁市、贞丰县、册亨县,望谟县与南盘江汇合。全长456公里,流域面积26357平方公里。它只是珠江上游的一条一级支流:
更早一些, 初修于明天顺年间,重修于万历年间的《大明一统志》就已经认识到南盘江是珠江的源头,但将其发源地误认为明月所,对其流程谬误更多。徐霞客从1638年农历4月23日游览白水河(即北盘江支流打帮河)的黄果树瀑布开始,到9月底在云南嵩明县写成《盘江考》为止,用了5个多月亲自考察了南、北盘江流域。指出了《大明一统志》的很多谬误。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他亲自勘查了贵州盘县的亦資孔(今盘县县城红果镇西南方6公里)、火烧铺和小洞岭,否定了《大明一统志》关于南盘江源头(即珠江源头)是明月所水的说法。明月所水发源于贵州盘县平关镇西北的仙人坟山,南流约50公里后于云南富源县汇入块泽河。只能算南盘江的三级支流。徐霞客考察过火烧铺后,也否定了它是北盘江正源。但不幸由于他从五月初十 (初九他到达亦资孔驿) 至八月初六 (初七他在云南泸西县游览阿庐古洞) 中间这将近三个月的日记全毁于明末战火。我们只知道这段时间他从胜境关进入云南到滇东南,一路顺流考察南盘江,但具体内容就不能肯定。他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指出南盘江的源头在沾益州的炎方驿(今沾益县炎方乡),但是否实地考察过那里,如何确定的?留下了令人遗憾的千古之谜。
徐霞客第二次从黔入滇是农历八月二十九日,还是经境胜关。这一次他的目标是考察北盘江,所以他先经平彝(今云南富源)到曲靖。途中几乎遭遇强盗,上面日记是其经过。读了可知明末社会治安之恶劣和盗贼之残忍程度。其中土匪钻两个政治军事集团势力范围交界处真空“得而乘之”,我们应该有似曾相识的印象。
当徐大侠到达沾益,“投旧邸袭起潜家…...初余欲从沾益并穷北盘源委,至交水,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皆凿凿可据,遂图返辕,由寻甸趋省城焉。“ 这一段非常重要,据此可以推测袭起潜说服了徐霞客不要北上寻访北盘江源,说北盘江源在东南方的寻甸一带,而且”凿凿可据“,徐霞客相信了,掉头南走。因而丧失了发现北盘江源头的大好机会。如果徐大侠北上宣威,历史就得重写。即使他没走到北盘江源,也会走到革香河源。也就不会将牛栏江作为北盘江正源了:
很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徐霞客到了寻甸,再南下嵩明。刚进入嵩明县境,便看到一个大湖--“七八十里”大小的杨林海子:”天色大霁,四山尽出,始全见海子之水当其前。是海子与杨林共之,即《统志》所云嘉利泽也,以果马巨龙江及白马庙溪之水为源,而东北出河口,为北盘江之源者也。“ 这湖的源头果马河发源于今寻甸县金所乡烂泥箐。 现在大部分湖水已干涸,仅存一个不到1平方公里的八步海子。水出湖后成为牛栏江,向北辗转二百多公里后于昭通汇入金沙江。徐霞客判断牛栏江就是北盘江的上游,犯了一个大错,因而他根本就没踏足北盘江的上游地区。第二天(农历九月二十九日),他在嵩明写下《盘江考》: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