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战场游记之四十六:湘江之战决策质疑(下)
铁血网的三大阻击战地图:
11月27日,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师急如星火般渡过湘江,迅速控制全州脚山铺至界首间30公里的湘江两岸渡口(也就是说,27日这一天,所谓"口袋"的破口还有30公里宽),并与红3军团从左右两翼掩护中央纵队渡江。11月28日,国民党军分别由全州、恭城向红军猛扑,中央红军则在新圩、古岭头、界首、脚山铺等地与之展开激战,阻止敌军的轮番攻击。红军在狭窄的地域中堵住了数倍国民党军的围攻长达3天半。至12月1日中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纵队终于全部走过界首渡的湘江临时浮桥。红军从国民党军重围中最后杀出一条血路,也付出了极高的代价。
新墟阻击战纪念碑:
桂军让路7天的时间。本以为够意思了,你们也该走得差不多了吧。但红军实在太不知趣,走的太慢,白崇禧以为这些家伙真想赖在广西不走了,加上老蒋和何键薛岳的强大压力,于是发了狠真的拼上老命干。28日红军尾部在灌阳县新圩,离红军在湘江的主要渡河地点---界首渡口还有约70公里。桂军在新圩战场投入了大约7个团冲赶杀,而红三军团先后投入2个师(红5师和红6师)约1万余人阻堵,兵力并不少于桂军,但由于彭德怀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添油战术,使这个战场的红军始终处于劣势。彭德怀开始只派了红5师2个团(14团和15团)在新圩阻击,13团留在白塘附近,红5师就是原百色起义的红7军,也是广西猴子,师长李天佑:
桂军在“尽快送走”的心态下打得很凶,红5师伤亡惨重:师参谋长、14团团长、参谋长,政治部主任牺牲,14团政委、15团团长、政委重伤。营以下干部大部牺牲。据红15团政委罗元发回忆,全团只剩六百余人。全师还剩不足两千人(扎西整编时,红5师缩编为一个团)。因此,在11月30日上午,彭德怀不得不用红6师18团换下了红5师。但实际上红6师还未赶到,红5师的阵地就已经大部失守了。
新墟阻击战原红军战地救护所旧址:
桂军44师和24师在11月30日(据说实际上是29日下午)这天突破了红三军团在新圩的大部分阵地,向石塘附近的红三军团的红5师红13团、红6师主力以及红八军团、红九军团冲去,八、九军团中的新兵很多被打散,给这几支部队造成了重大损失。在新圩的红6师红18团也由此陷入敌后,最终主要被桂军的民团包围歼灭了。不明就里的军委仍然命令红五军团红34师去新圩接替18团阵地,结果也陷入重围全军覆灭。红6师十六、十七团在石塘附近与桂军的作战中损失也比较大,红6师全师战后缩编为一个独立团(扎西整编时被取消)。
光华铺阻击战彭德怀的指挥部:
在东部的光华铺,战斗晚一天打响(29日),但此地离军委纵队拟渡河的渡口-----界首很近,只有约5公里。彭德怀的指挥部就设在离界首100米的一座叫“三官堂”祠堂,面对渡口浮桥。桂军在这里投入的兵力较少,只有3个团, 红3军团在光华铺战场投入的是红4师的3个团,兵力并不少于桂军,他们是从红一军团红二师手上接受的阵地:
红4师10团在正面、11团在西部、12团东部分别建立了阻击阵地。此处阵地并不险要,我目测也就十几二十米高差,坡度也不陡。桂军白天的攻势并不猛,但就在29日夜,狡猾而熟悉地形的一小支桂军竟然绕过红4师阵地一度占领了界首红军的渡口,差点让军委纵队过不了江。桂军当时冲到离彭德怀的指挥所三官堂也仅二三百米。十团团长沈述清率2个营又把渡口夺了回来,但他在冲锋过程中中弹牺牲。彭德怀当即任命第四师参谋长杜中美接任红十团团长,要他把这股敌人驱赶回光华铺,同时11和12团向10团靠拢,阵地收缩到二线。又将从新圩方向撤下来的红5师和红6师陆续投入到光华铺和界首一线的战斗,在光华铺与界首渡口之间反复与桂军进行了激烈的争夺,阵地犬牙交错乱成一片。桂军到1日上午已经冲到离界首渡口大约只有2公里地方,枪炮都能打到渡口,12月1日中午红军军委纵队过江后,伤亡惨重的红5师和红6师随即撤离,桂军立即蜂拥而至。 前面的红4师还没有接到撤退命令,黄克诚一看形势不对,没等彭德怀的命令就自己开溜了:
红4师的提前撤退导致了严重后果。12月1日下午,界首渡口再次被桂军攻克。虽然军委纵队已经过江,但原打算从此渡口过江的红八军团的退路被截断了。午后,当红八军团先头部队陆续到达湘江边发现界首浮桥已经被炸毁,界首渡口已经被桂军占领。红八军团只好掉头向北,残部约1200人从位于界首下游12公里(即红一军团防守的方向)的凤凰嘴徒涉过江。动作慢的一万人全被桂军收拾了。罗荣恒回忆说:徒涉过河时跟在他身后的一个15岁小红军肩膀上还扛着一个油印机。
脚山铺阻击战纪念碑:
最大规模、最激烈的阻击战发生在脚山铺。红一军团防守在这里,向北距离全州县城15公里。与湘江并行的桂黄公路从这里穿过,公路的两侧是起伏的丘陵,高约不到100米。是林彪选定的阻击点。湘军虽然也是5个师,但编制大,每个师3个旅6个团,比桂军人数多3倍。到达全州的湘军有4个师和部分民团,他们是刘建绪部的16师,62师,63师18个团全部,19师一部(2个旅4个团)、4个补充团,3个保安团,共29个团,大约7、8万人。 29日,从衡阳机场起飞的飞机到达了脚山铺上空俯冲投弹,同时设在山上的湘军炮兵阵地发射的炮弹暴雨一样落在红军的阵地上。如此猛烈的炮击和轰炸,即使是身经百战的红一军团的官兵也所不多见。当天湘军以16师,63师一个旅加4个补充团出动攻击。红一军团15师(即少共国际师约7千人)此时配属红五军团作战,并未随一军团行动。红1师2个团也被彭德怀和刘伯承扣留在潇水当后卫阻击中央军。故此时红一军团只有4个团(红2师3个团和红一师1个团)约八千人达到战场,面对湘军12个团约3倍于己的敌人,打的异常残酷。2师始终未让湘军得手。30日,湘军在原来的进攻部队的基础上再投入62师主力,63师又一个旅的兵力(约8个团),使湘军实际投入战斗的兵力达到20个团约5万人。幸亏红一师2个团一路狂奔赶到战场,红一军团2个师6个团与敌人20个团进行了殊死搏斗。虽然湘军人数众多,在宽大的阵地上利用红一军团各个阵地间的空隙拼命向内渗透,其间甚至冲到林、聂指挥所附近:
林彪大吃一惊:"今天差点当了俘虏!"军团保卫局局长罗瑞卿下到丢失了阵地的4团追责。团长耿飙回忆说,罗瑞卿提着张开机头的驳壳枪对着他的头大吼:"说,为什么丢失阵地?"差点被毙了。他对罗瑞卿解释:"这里每分钟都得拿战士的命去换。"红一军团逐步向后收缩,相互接应,湘军始终没有大的突破。紧急的关头,林彪和聂荣臻联名给朱德发去一封急电,表示"难有固守的绝对把握",接着用简直是上级催促下级的口气:"军委须将湘水以东各军,星夜兼程过河。":
朱德的回电是军团无论如何都要继续坚守阵地,"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失败者。"这句话现在刻在纪念碑上:
12月1日中午,军委纵队从界首渡过湘江后,红一军团主动撤出战斗向西转移,虽然军委要求坚守到至迟12月2日晚。
战斗太残酷了,新墟、光华铺、脚山铺这三个主要阻击阵地都没能坚持到军委命令要求的时间。李天佑、黄克诚、林彪都是骁勇的战将,一、三军团也都是优秀坚强的部队,相信都是坚持到超越极限才放弃的,毕竟大家都是人不是钢铁。由于一军团的阻击阵地离界首渡口很远,大约有25公里,离第二个渡河点凤凰嘴也有约20公里,即使在红一军团撤离后,湘军要达到红军的渡河地点也要大约半天的时间。 因此,湘军未能对红军的中央纵队造成大的损失。但其他被阻隔在湘江东岸的军团就大多被国军歼灭,7000人被俘。红一军团15师(即少共国际师)约7千人只剩2千多人,扎西整编时也被取消。红八军团最后过江的只有1200人,损失了近1万人,战后不久整个军团被撤销。红九军团也损失了4千多人,红22师几乎全军覆灭。红九军团战后只能编3个团,实际相当于一个师,据说是为了迷惑敌人才故意保留了军团的称谓。时任红3军团第4师政委的黄克诚回忆:“自开始长征以来,中央红军……以通过广西境内时的损失为最大,伤亡不下两万人。而界首一战,则是在广西境内作战中损失最重大的一次……”
兴安纪念碑园:
当年两军厮杀的硝烟,如今已弥漫成安详的炊烟;当年湘江一带的战场,如今已成了青青稻田。七十余年的岁月,静静地流淌,湘江战役留给后世的惨烈却并没有因为岁月消逝而消减分毫。
湘江祭文:
步枪一般对付不了飞机。
美国电影“The Blue Max”里有一战时德国空军绞杀英法盟军步兵的场景,很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