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就好

真实的故事,希望您喜欢。
个人资料
小百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古战场游记之三十九:战象与大炮对垒,谁能打得赢?

(2016-07-14 15:25:58) 下一个

古战场游记之三十九:战象与大炮对垒,谁能打得赢?

印度战争博物馆内的挂画:第一次帕尼伯德战役,显示战象与大炮对垒:


   庞大凶残的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死后很快就解体为东亚的元帝国和二个中亚汗国、一个西亚汗国、一个东欧汗国。四个亚洲国家寿命都只有一百多年。其中位于今新疆、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察哈台汗国是被国内贵族后裔帖木尔叛乱推翻的。帖木尔是高度突阙化了的蒙古人,信奉伊斯兰教。在帖木尔帝国的建立过程中,当时周围所有强大的帝国无一能够迎其锋芒,经三十多年的征服战争,建立了一个领土从德里到大马士革,从咸海到波斯湾的大帝国。他的凶残与成吉思汗无异,马蹄所到之处片甲不留。帖木儿去世后,其后裔立即开始争夺王位的斗争。帝国随后分崩离析,帖木儿帝国末代大汗、帖木儿五世孙巴布尔兵败逃至喀布尔。
第一次帕尼伯德战役纪念碑:


    1505年起,巴布尔率领军队从喀布尔攻入印度旁遮普,乃至印度河流域以东。最初两次,他们在抢劫了印度河以西各地的牲畜和谷物后,便返回中亚。但是,印度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和众多的人口,越来越强烈地吸引着巴布尔,使他产生了要在印度大陆建立一个帝国的愿望。所以他第三次侵入印度,就占领了印度河上游几个城市,并且下令保护那里的居民和牲畜,不再杀戮。6年以后,当巴布尔第四次──也就是最后一次侵入印度的时候,他索性留下不走,决定在印度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帝国──莫卧儿帝国。在帝国的全盛时期,领土几乎囊括整个南亚次大陆以及阿富汗等地。
帕尼伯德战役纪念公园在帕尼伯德市郊东北7公里,为第三次帕尼伯德战役发生处:


      那时的印度没有统一(非常有趣的是,在莫卧儿帝国以前,印度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统一过),境内分成了许多大小不一的王国。有的信奉伊斯兰教,有的信奉印度教。这些王国不仅互相混战,内部互相倾轧,对人民的统治也非常残暴。当时北印度最重要的势力是德里的罗地王朝。它的君主名叫伊伯拉欣·罗地。此人性情非常暴虐,差不多把他手下的大臣都杀光了。有一位总督眼看自身难保,就求救于巴布尔。这对巴布尔说来正是个求之不得的机会,他立即下令东进,直奔德里。
第一次帕尼伯德战役壁塑:


显示战象与大炮对垒:

  
    1526年,巴布尔的军队和伊伯拉欣的军队在德里北面97公里的帕尼伯德决战。伊伯拉欣拥有10万人的队伍和1000头战象,而巴布尔的军队只有2.5万人。能不能在这次决战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对巴布尔说来真是一个极其严重的考验。帕尼伯德是一片坦荡的平原,无险可守。战象在这里就等于二战时的坦克,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历史上亚力山大远征军和后来的罗马军团都曾吃过战象的亏。据《元史·耶律楚材》记载,当年决意要征服印度的成吉思汗的部队在攻到印度河时,忽见河滨出现一大怪兽。耶律楚材对成吉思汗说这种怪兽名叫甪端,是上天派来警告成吉思汗为了保全民命尽早班师的。成吉思汗于是顺应天意,没有行进。据说甪端很可能就是大象。在1398年9月的一次战役中,帖木儿的10万远征军面对印度守军一百二十头战象因为恐慌而溃败。当时印度军每头象的背上背负一个战楼,楼内有战士12-14人不等,他们以箭为武器,处在几米高的战象上可以居高临下地从战楼中向脚下和远方的敌人发箭。印度军的这种作战方法蒙古人从未见过。蒙古军队的战马见到这等庞然大物,任凭怎么鞭打也不上前。顿时军中一片混乱,象背战楼里的箭如雨飞,蒙古骑兵死伤不少,不得不马上回头撤退。
帕尼伯德战役纪念公园很有印度特色,圣地变成晒衣场:


      因而这一次巴布尔既有这种历史经验,已对敌方的战象阵胸有成竹。在战争一开始,就首先抢占了帕尼伯德城堡,又把军队布置在城堡和城边的沟壕、森林之间,中央则安排了700架载着臼炮(口径大、炮身短的大炮)的战车。伊伯拉欣的军队和大象旋风般地朝这边压过来,真有要摧垮一切的气势。巴布尔沉着地命令左右两翼凭险固守,自己指挥炮车集中火力反攻。当敌军临近的时候,700门臼炮轰然雷鸣,战场上弹丸纷飞、烟火弥漫。伊伯拉欣的一千头大象立即乱成一团,四散逃奔。巴布尔又命令骑兵从两侧抄袭敌军,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在这样前后夹击下,伊伯拉欣的军队完全溃败了,有1.5万多人被打死,伊伯拉欣本人也死在战场上。这就是第一次帕尼伯德战役。
战死的伊伯拉欣坟墓:


    第一次帕尼伯德战役胜利后的第六天,巴布尔率领大军开进了德里。1526年4月27日,在德里大清真寺的礼拜仪式上,他被宣布为“印度斯坦的皇帝”。从此,莫卧儿帝国开始统治印度。
看不懂的印度文看板:


德里的胡马雍陵:
   

    巴布尔的儿子胡马雍继承其父的印度领地,征服了古吉拉特邦,但被比哈尔的统治者瑟尔汗击败,不得不逃亡伊朗。1540年,胡马雍在曲女城战役中为比哈尔阿富汗酋长舍尔沙击败,流亡波斯和阿富汗,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的统治暂告中断。在波斯国王太美斯普一世支持下,他招募到一支波斯军队,在 1545年攻占喀布尔。1555打败了瑟尔汗的继承人之一扎堉达尔汗,重新征副印度平原,占领德里和亚格拉,恢复了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的统治。翌年死於意外,由其子阿克巴于1556年2月14日在旁遮普即位,时年仅13岁。在苏尔王朝统治区比哈尔和孟加拉掌握实权的首相喜姆(Hemu)得悉胡马雍的死讯后,也立即率军5万人和战象近千头直逼德里。打败莫卧儿军队并进占德里和阿格拉,并自立为“罗阇毗克罗摩迪蒂亚”(Rajahvikramaditya)。阿克巴与其摄政贝拉姆率军1万人进军德里。1556年11月,阿克巴与喜姆决战于帕尼伯德。喜姆的军队利用战象发动猛攻,莫卧儿军队左、右两翼抵挡不住,处境危急。不料,决战中喜姆的右眼中流矢,被莫卧儿军队俘获。军队失去主将,遂即溃逃。阿克巴获胜,进占德里和阿格拉,并将喜姆处斩。此即第二次帕尼伯德战役。
泰姬陵在雾霾中:

斋普尔风宫:

    阿克巴将首都迁到阿格拉,在首相贝拉姆(Bairam)辅佐下,采用怀柔与征服双重手法,解决了其父胡马雍遗留下来的许多国内外难题。1557年,阿克巴在锡尔欣打败西甘达尔·苏尔。由于阿克巴坚持恩威并举,通过几年的努力,收复了帝国的大部领土。1574年,阿克巴在雨季出师,沿恒河而下,收复比哈尔全境。1575年,又在图克拉(Tukra)战役中得胜,继而进占孟加拉。1576年,苏尔统治者试图再次夺取孟加拉,但战败后死于拉杰默哈尔(Rajmahal)。苏尔王朝与莫卧儿帝国之间的对立状态遂告结束。在阿克巴朝代莫卧儿帝国版图扩大到遥远的西北地方。最后,他又用了3年的时间,平定了南方的几个王国,从而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莫卧儿帝国。1605年10月,阿克巴去世。他去世后,他的后代统治印度的五十多年(1605—1657年)是莫卧儿帝国兴盛、封建经济发展的时期。疆域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孟加拉国、克什米尔等地。这一时期很多宏伟的建筑如阿格拉的泰姬陵、阿克巴陵、阿格拉红堡、德里胡马雍陵、德里红堡、贾玛清真寺、斋普尔风宫等等,留存至今。印度的官方信史也直到莫卧儿帝国才正式开始。阿克巴为莫卧儿帝国的繁荣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他是莫卧儿帝国功勋显赫的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第三次帕尼伯德战役纪念碑:


     十八世纪起莫卧儿帝国开始走向衰落。统治者放弃了阿克巴制定的开明政策,对印度教进行打压,对人民横征暴敛,激起各地反抗。1761年1月14日,阿赫默德.沙赫.杜兰尼(Ahmad Shah Durrani)率领阿富汗军队约7万人从首都坎大哈(Kandahar)出发东征。阿富汗军队与一支马拉塔大军在帕尼伯德遭遇,双方激战竟日。结果马拉塔军队遭惨败,据说阵亡约5万人。此为第三次帕尼伯德战役,也是莫卧儿帝国的最后一次辉煌。大约也在此几乎同时,大英帝国、法兰西殖民帝国、荷兰殖民帝国和葡萄牙殖民帝国等殖民帝国在印度争夺殖民地,最终英国胜利,使莫卧儿皇帝成为傀儡。1858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称号,成立英属印度,莫卧儿王朝灭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