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就好

真实的故事,希望您喜欢。
个人资料
小百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金沙江畔之一:我的岳父岳母(上)

(2015-10-11 18:18:18) 下一个

金沙江畔之一:我的岳父岳母(上)
 
     本文是我计划中明后年才开始的第二个系列:《金沙江畔》中的一篇,为了纪念刚去世的岳母提前写的。我老婆评说:"我妈可说是天下身体最累、心中最苦的女人。"《金沙江畔》(我的云南情结)系列将述及1970年代我在云南省工作、生活7年的回忆,也介绍云南的风土人情。本篇写的是两个最卑微、最勤劳、但也最穷苦的农民,也介绍云南省农村风情。

2009年岳母和儿女们,站立的两个是外孙女:

      将我岳父认得的字和我岳母认得的字加在一起,总数大约是零。扁担横放在地上就是"一"字,他们大概不懂。我妻子读小学一年级起,就要帮她母亲识别布票(这是乡下人唯一和城里人平等享有的福利),什么颜色的票是多少尺等等。
     岳父叫赵成才,1932年生于云南省元谋县苴林乡。苴林乡位于元谋盆地西沿,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气候炎热。全乡约有4千多人口,杂姓,乡内通婚颇多,七八十年前近亲结婚的危害尚未为村民所知。不过岳父母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假如不是来了共产党,他这个地主家的长工做梦也不敢想娶个富裕中农家如花似玉的闺女做老婆。

岳父岳母1994年在家门口合照,这是他们一生中的第一张照片。那年岳父62岁,岳母60岁:


     岳父出生时家里还是自耕农,有5亩地。父亲忙农活,母亲做家务,照顾他及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他曾对我讲述:家境虽贫寒,但每顿都能吃饱,逢年过节时有肉。但在他8岁那年,父亲得了重病,多方治疗无效,撒手西归,留下一大笔债务。全家顿入惨境。
    他母亲将3亩地典了出去还债,自己和十来岁的大女儿忙活剩下的2亩地。8岁的他经亲戚介绍到山背后一家大地主家放牛,没有工钱,只管吃住。孤儿寡母的日子可想而知有多艰难。几年后,穷怕了的母亲竟做了一个灾难性的决定:她把16岁的大女儿许配给外村的一家富人家当儿媳妇。这家人只有一个孩子,是个天生的傻瓜,见了人就伸出舌头傻笑,一边淌口水。
   大姐坚决反对:妈,我不嫁。我跟你吃糠喝粥,一辈子捱苦受罪心甘情愿!母亲苦苦地劝:儿哇,妈是没法。你去了好歹这辈子吃穿不用愁,还能帮妈和你两个妹妹,我们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哇!16岁的女孩拗不过,勉强嫁过去了。三天后第一次回娘家的夜里,用一根绳子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懊悔莫及的母亲唯有哭,白天哭晚上哭,几年后竟瞎了。1975年我第一次上岳父母家求婚,老人家虽只有六十多岁,却已瞎了二十多年。我替她检查。是因为沙眼及疤痕导致倒睫,睫毛反复揉擦角膜混浊。除了角膜移植,别无他法,可那时没有角膜移植的条件。
    姐姐自杀时岳父已14岁,不再放牛,长成强劳动力了。他健壮、勤劳、忠厚、有悟性,老地主很器重他。几年后把他提为长工队中的领班。文革前的四清运动中,这老地主来苴林赶街,岳父还悄悄地招待他吃饭。那时我妻子已有十来岁,稍懂点事了。客人走后问父亲:"XX伯不是地主吗?"岳父说:"他虽是(地主)份子,可人是好人。从不拖欠工钱。在他家做,吃的比现在咱家里吃的好多了。那时你大姑妈自杀,咱家一个铜板都没有,全靠人家出钱帮着料理后事呢。你可别说出去,工作组知道可不得了。"(假如我是邓力群胡乔木,我就会帮岳父阶级分析:老地主是看中你的剩余价值,让你一辈子为他卖命呢!可惜岳父没有那理论水平。"四清"中像岳父这样的生产队干部是清查重点。他虽然没有经济把柄让人揪,却有"缺乏阶级斗争观念"的辫子。比如说,他把生产队里老弱劳力全编入菜园队劳动,其中也包括生产队全部4名四类份子。工作组说这是照顾阶级敌人,岳父辩解说:"他们都五十来岁了,干不了重活,会拖大伙后腿。在菜园队还能发挥他们种菜的经验,是不是?"(四清结束后,这4名四类份子还是留在菜园队,而岳父继续当他的生产队长)。

1994年岳母剁猪菜,她背后的八仙桌是土改时分的:

   1950年云南省和平解放时岳父18岁,土改中家里分了5亩地,加上自家原有的2亩,一共就有7亩。还分了一些农具和一张八仙桌,还有三份之一头牛。土改工作队说:三家共用一头牛不方便,你们可以把它做个价,分三份,由一家买下来。于是三家协商作价84万人民币(旧币,等于后来84元)。岳父买下来,付另外两家28X2=56万元的"牛份",三年还清。这56万元"牛份"让岳父岳母后来付出两个孩子的生命。
    翻了身的岳父也该成家了。媒人介绍的诸多候选人中,他和母亲都中意上村里杨家的大闺女杨有芬。
      杨家地多,忙的时候会请短工,但够不上富农。他家还做点小生意,日子过得挺滋润。杨有芬1951年17岁,比岳父小两岁。不但长得标致,还能歌尚舞,会唱花灯(一种云南省地方歌舞)。2009年岳父去世后我们回去看岳母。她那年76岁,是村里广场舞的主力,舞着一把一公尺长的大红纸扇,那投入的神情可令人欣赏了。
      上杨家提亲的媒人可就海了去了。她父母有心计,在众多候选人中筛了又筛,最后剩下两个:周家和赵家,让闺女自己决定。可见乡下人也有思想满开通的。
     周老师是苴林小学的国文先生,人斯文、客气,又是领公家薪水的,嫁过去就是秀才娘子了。可周老师年纪偏大了一点,身子骨也显得单薄些。2009年我们回国探亲,有天傍晚去看三舅,经过一座大宅,恰好大门开了,一位老者走了出来,见了我老婆就问候:"宝蓉回来啦?这位是......"老婆毕恭毕敬地回答:"周老师好!这位是我爱人,叫XXX。"周老师说:"原来是百医生,请进家来坐坐。(看来周老师还不忘旧事,对岳母家现况也很了解)"老婆回话说:"我们这阵得去三舅家,改天再来。"告了别离开了。路上对我说:"可进不得他家,明天全村都会传遍的。"
     赵成才家现在是穷了点,小伙子健壮、正直、靠得住,刚分了田地,日后生活会慢慢好起来的。但未来这几年你得吃苦,要跟他一起打拼。就这两家,跟谁过你自己掂量吧。
    大概在一个17岁健康活泼的少女心中,男人胸前的钢笔总不如壮实的身体更attractive。杨有芬毫不思索便作出了多年后令她自己肠子都悔青了的决定:嫁赵家!这是2009年我在岳父坟前亲自听她嚎啕哭诉的:"我怎么就那么瞎了眼挑了你这冤家!周老师那样不比你强......."

2009年岳母在岳父坟前嚎啕哭诉:


    就这样岳母过了门。那时岳父的母亲眼睛还勉强看得见,煮饭操持家务不成问题。小两口加上两个妹妹起早贪黑地下地干活,恩恩爱爱的日子过得挺美满。岳父的庄稼活全村闻名,产量最高、卖余粮最多,年年都是县里的劳动模范。戴大红花,领奖状、搪瓷口缸、毛巾,还和县长握过手......很快他成了村里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那时的赵成才,年青上进、意气风发,前途光明着呢。
     他的二妹也交上了真正的好运:村里一户刘姓兄弟,1947年被抓了壮丁。到昆明后哥哥逃了回来,弟弟则被送到中原前线打仗。被刘邓大军俘虏,又当了解放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进军四川江津时已是连级干部。回家探亲时父母为他说亲事,看中了赵家二妹子老实孝顺。嫁过去后侍奉公婆兼干农活,众口夸奖。几年后老公升官,把她接了出去,没文化竟也当了公家人,在部队托儿所看小孩,生了四个女儿。60多岁因高血压偏瘫,离休了的老公尽心服侍了她7年直至她去世。

岳父的二妹一家:

     最小的妹妹和我岳母处不来。岳母脾气本就不太好(有钱人家的小姐嘛!老婆为她辩解说:"我妈是苦烦了,动不动就向我们几兄弟姐妹发脾气,不像我爹常耐心给我们讲道理。"),加上婆婆眼睛逐渐变瞎,好多家务事都得她帮着,常对老人家发火。小姑子当然帮自己妈,常一干起仗来就没完没了。岳父毫无办法,两边不讨好;直到小妹出嫁,这家才算安静了点,全靠老太太忍功好。
    但有一点是谁都承认的:那就是虽然岳母出身家境不错,田间活计和家务劳动却都是好手,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在她(和岳父)的计划中,只要两人同心合力,干个十年八年的,这家也就垫下底来了,老公孩子热炕头是她最高的理想,看来似乎也很现实,可后来实践起来却比共产主义还海市蜃楼呢。

1994年岳父家的全家福:

(待续)

下接:金沙江畔之一:我的岳父岳母(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