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就好

真实的故事,希望您喜欢。
个人资料
小百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古战场游记之二十四: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上)

(2015-06-30 13:21:32) 下一个

古战场游记之二十四: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上)

斯大林格勒马马耶夫岗顶的"祖国在召唤"塑像,人像身高52米,剑尖离地85米,重7900吨: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历史上决定全人类命运最关键、最残酷、最血腥的战役,在它进行的七个多月期间,全世界都摒住呼吸注视着它每一点微小的进展:它的胜负只在毫厘之间,而却又关乎未来世界是进步或倒退、自由或奴役、光明或黑暗的前景,局势一发千钧。这样伟大的史诗,简单的介绍显然不够满足读者的胃口,但以我的能力和知识又无法向大家详细生动阐述,所以本文中的具体战争描述大部分ZT自网络、书本和博物馆资料,篇幅较长,没有兴趣的网友请不必在这里浪费时间。

1942年夏季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前夕南线的战绩地图:

 

    进入1942年初,苏德双方都在前一年的殊死搏斗中遍体鳞伤,但战争的残酷现实又不许任一方停下来喘息。此时的德军虽在莫斯科城下受挫,但其军事实力(尤其是高级作战部门的指挥能力、部队机动性、制空权掌握等)仍远远超过苏军。1941年他们歼灭了三百多万缺少作战经验且毫无准备的对手,因而此刻仍握有战场主动权。对于德军在新一年将选择哪里为攻击重点,面对众多互相矛盾的情报,苏军最高参谋部作出了完全错误的判断,认为德军仍将重点对中线莫斯科再度攻击。包括正在冉冉上升的军事明星、西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大将在内的众多高级将领同意这一分析。这一估计也为斯大林采纳,除了德军在中线出色的欺骗性集结,以及被"缴获"的德军中线详尽作战计划之外,几个月前莫斯科差点陷落的孽梦仍缭绕在他脑海中。斯大林将战略预备队的几十个师悉数配备在北线和中线,而南线统帅、西南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元帅不但兵力不足,反而被要求先发制人地进攻以牵制德军兵力。这一战略错误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我在《古战场游记之十九:狄埃普悲歌》中写道:"由于苏军统帅部对德军的主攻方向判断错误,南方战区的轴心国军队攻势极其凌厉 :在5月12日至29日的哈尔科夫进攻战役中包围并全歼苏军突出部的5个集团军共23万人,从5月8日到5月18日又在刻赤战役中几乎完全消灭红军3个集团军共超过17万人,接着曼斯坦因在7月4日攻陷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守军10万余人被歼(其中俘虏约7万人)。"在不到两个月的前哨战中苏军损失已超过五十万人,德军推进五百多公里,这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前夕的严重局势。希特勒认为胜利在望,于6月28日命令130多万轴心国部队,其中包括罗马尼亚27个师,匈牙利13个师,意大利9个师,斯洛伐克2个师,西班牙10个师,向斯大林格勒及高加索方向全速进军,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式开始。此时希特勒对苏军的潜在力量严重低估,不顾陆军参谋长哈尔德和众多高级将领的反对,将主攻方向一分为二: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油田相隔八百多公里,犯了兵家大忌。

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油田的形势和希特勒分兵地图:


    希特勒之如此迫切分兵,有他的政治和军事考量: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偷袭了珍珠港的美国舰队,从而使战争从欧洲、亚洲和大西洋扩展为全球性的冲突。12月11日,德国和意大利承诺了与日本签订的三国公约,向美国宣战。美国和英国也以宣战回敬了他们。这就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1941年底,英国首相丘吉尔从伦敦匆匆飞抵华盛顿,与美国总统罗斯福举行紧急磋商,商讨同盟国的战略,这就是着名的“阿卡迪亚”会议。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所有与德、意、日轴心国宣战的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共同宣言(外交部长宋子文代表中国签了字),包括美、英、苏、中在内的二十六个国家在新年伊始庄严宣告,要动员所有的力量坚决消灭法西斯。希特勒此刻以焦虑不安的心情注视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德国若不迅速战胜俄国,那么美国潜在的军火生产能力同俄国潜在的人力联合起来,战争将出现非常难于取胜的局势。基于这一战略估计,希特勒决定集中所有力量在1942年全力击败苏联,尔后才能腾出手来对付西方。

斯大林格勒市中心的无名战士墓(在方圆数百公里的整个斯大林格勒地区,纪念碑不计其数,但我们没有看到一座纪念物是献给连级以上军官,包括斯大林、朱可夫和居功至伟的崔可夫的):



     德军的攻势起初非常顺利,苏军在空旷的草原抵抗力薄弱并不断向东撤退,他们数次重新组建的防线均因德军的侧击而崩溃。轴心国军队形成7月2日在哈尔科夫东北部与9日在米列罗沃附近的两个包围圈。而匈牙利第2军团及德意志国防军第4装甲集团军已于6月28日在沃罗涅日战役中获胜,并于7月5日攻占该城,参与沃罗涅日防御战役的红军37万人被歼。到7月底,德军强渡顿河,距斯大林格勒不到60公里。8月8日,德国李斯特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占领了年产石油250万吨的高加索迈科普油田,苏联的命运危在旦夕。

顿河以西的广袤草原:

 

     苏军开始不战而退。 大梦初醒过来的斯大林明白了不能与德军在不利时机和地点上硬拚。他只得忍下这口恶气,在一个月的德军围追堵击下,相继又后撤了150—400多公里,退到了伏尔加河畔。战争爆发以来,由于地处后方,斯大林格勒一直远离战场,城市的工人加紧造坦克、大炮支援前线。直到1942年4月22日夜晚,敌机才第一次大规模空袭了这座城市。随着夏季来临,前线不时传来令人不安的消息,满载疏散居民的列车也源源不断开进城市,斯大林格勒开始动员起来。当局发现该城防御状况极糟。原先没有系统修筑过城防工事,已修筑的防坦战壕和火力点,在春天里也被雨水淹没冲垮。6月,斯大林格勒市开始沿城修筑环形野战工事。市民们积极响应,成千上万的工人刚下班就到城外掘战壕。到7月中旬,挖掘了简易战壕2750公里,防坦克壕1860公里。7月15日,斯大林格勒州决定在城郊构筑第四道防御战壕。然而,没等工人们把简陋的壕沟挖完,战斗就打响了。


    7月17日拂晓。苏第62集团军第192师第676团在顿河草原的普罗宁村与德军第6军团的先遣部队相遇。两军接火后,德国人的坦克就围了上来。第676团战士依仗地形顽强抵抗,德军投入了增援部队,连飞机都赶来助威,大炮轰鸣,眼看快被包围,苏军开始向后撤退,潮水般的德军向顿河大弯曲部涌来。这场规模不大的遭遇战揭开了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的序幕,斯大林和希特勒就是从这一天起把各自越来越多的部队投入到这场旷日持久的血战之中,并最终决定了双方的命运。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对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斯大林是再熟悉不过了。1918年苏联内战时期,斯大林率领红军在这里打退了哥萨克白军的进攻。战后它成为苏联南方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共有一百多家企业,如“红十月”厂、拖拉机厂、“街垒”厂等。它还是通向粮食、煤炭、石油主要产区顿河下游和库班河流域的门户。(即使今天,我们在从斯大林格勒到顿河以西广阔草原游览的路途中,车子多次被铁路上行驶的运油列车堵行,每辆运油列车都有一百多节油罐厢。)如果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将一举切断苏联中部同南方的联系,夺取粮食和石油资源,还可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对于苏联,斯大林格勒无论如何丢不得,要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德军前进。

从高加索开往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运油列车:


顿河上行驶的轮船,请内行的大侠指教是不是油轮:


    在德军开始大肆进攻时,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有战斗力的部队只有第62、63两个集团军,约16万人,2000门大炮,400辆坦克,454架飞机。在巴甫洛夫斯克到库尔莫亚尔斯卡亚一带设置防线,防线正面530公里,纵深120公里。兵力配备由第21、62、63集团军作第一梯队;第57、28、38集团军为预备队。64集团军仍在由图拉奔赶来的途中。别看有这么多集团军编号,有的是原西南战区溃退的散兵收容组成,有的刚从后方调来,缺少作战经验,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苏军的外围防线也只是一些普通的野战沟壕,对德军构不成大的威胁。而进攻该城的主力德国精锐的第6军团拥有6个主力军、2个坦克军,27万余人,3000门大炮,500辆坦克,还得到德第4航空队1200架飞机的空中支援。战役打响后,意大利第8军团,罗马尼亚第3军团也赶来参战。为了抢在苏军后备军赶来之前夺占该城,第6集团军分成两个突击集群。北部集群由坦克14军、步兵第8军(后来还有17军)组成,位于佩烈拉佐夫斯基;南部集群由步兵51军、坦克第24军编成,位于奥勃利夫斯卡亚地区。7月23日,两集团军在顿河大弯曲部内沿顿河河岸向卡拉奇推进,剑锋直指斯大林格勒。   

从马马耶夫岗顶遥望“红十月”厂(近景)和拖拉机厂(左上角处):

 


    防守于斯大林格勒地区的苏军,包括主力62 和63集团军在内,都没有战争实践经历。更要命的是其高级军官在几年前斯大林中了希特勒反间计而进行的军队肃反运动中几乎被处决迨尽(这也是1941年战事中苏军损失惨重的重要原因)。因而在战役开始阶段尽管在严令下拼死抵抗,仍节节败退。苏军最高统帅部就此作出了生死攸关的决定:将驻守莫斯科的预备队火速调往斯城,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统辖第62、63、64集团军及原属西南方面军的第21集团军、第8航空兵集团军。司令员由原西南方面军司令铁木辛哥元帅担任,赫鲁晓夫任军事委员,博金任参谋长。方面军的任务是固守顿河沿岸,从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库尔莫亚斯卡亚500公里长的防线。新组建的方面军在各级指挥员的努力下,开始向指定地域开拔。在通向斯大林格勒的大路小径上,出现了一支支由军队、汽车、坦克、炮车连成的急流,它们昼夜向伏尔加河奔去、向顿河草原奔去。在开阔的地带,每当天空出现德军飞机,这一股股车流、人流或就地待命、养精蓄锐,或跑步跳跃、加速前进,一走进伏尔加河畔,他们就按照命令,消失在茫茫的顿河草原里。

平坦的顿河草原正是德军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耀武扬威的天地:


    7月14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宣布斯大林格勒进入战争状态。其后,德国人在顿河大弯曲部发动猛烈攻势当天,接替因病去职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的新任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上将7月23日以统帅部代表身份降落在斯大林格勒。尽管他离开莫斯科时已明白军事形势危如累卵,但他下了舷梯看见前来迎接的新任方面军司令员戈尔多夫阴沉着脸,仍心中一震:前线的形势糟糕透顶,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整个苏军防线就崩溃了。与第62、64集团军对峙的德第6军团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其步兵为苏军1.5倍,炮兵为苏军2.6倍,坦克为苏军2倍。而苏军阵地工事简陋,第64集团军刚进入阵地就投入战斗,弹药不足、缺乏经验影响了战局。保卢斯采用两翼突破纵深包围战术,围歼第62集团军:同时进抵卡拉奇,强渡顿河,企图在行进间占领斯大林格勒。华西列夫斯基唯一可支配的只有尚在组建的坦克第一和第四集团军。把组建才一天的部队投入战火连天的前线,无疑是犯了兵家大忌。可不如此又有什么办法呢?莫斯卡连科立即将司令部人员组织起来,然后就率领部队出发了。拟订计划、进行战斗准备是在行军中进行的。

      7月25日注定要成为斯大林格勒会战中一个重要日子。天刚破晓,德第6军团的北方集群坦克部队已逼近卡拉奇渡口,离渡口仅剩最后二、三公里路程。如果让德军占领渡口,就会将城内苏军补给线切断,德军会源源不断渡过顿河。在这危急时分,莫斯卡连科的坦克赶到,双方的坦克展开了遭遇战,(这关键的一天霍特指挥的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还在高加索急驰来参战途中,否则斯大林格勒早完了)。战场形势起了变化,德军开始撤退,苏军坦克占领了阵地。莫斯卡连科刚松口气,又接到报告,友邻部队坦克第4集团军在顿河西岸与德军陷入血战,让他立刻前去增援。苏军坦克反突击,挡住了德军沿顿河右岸向南、向东挺进的势头,并冲破了德军对第62集团军的合围。7月31日,茹拉夫廖夫上校率领被围的残部5千人,在第1和第4坦克集团军配合下,突破德军围困,回到后方阵地。

卡拉奇 Калач-на-Дону 位于顿河大弯部西岸,距斯大林格勒仅68公里,是斯大林格勒的西大门,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保罗斯经过冲杀,志得意满地跨过这里杀向斯大林格勒,5个月后,也就在这里斯大林和朱可夫伸出两只巨手掐断了他的喉咙。图为市内纪念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专栏:

 

     华西列夫斯基花了不小代价,阻止德军占领卡拉奇,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又为第64集团军阵地的安危忧心忡忡了。7月25日,德军以两个步兵师和一个坦克师的优势兵力攻打第64集团军第229师,该师防御正面近15公里,却只有5个营的兵力。德军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接连发动数次进攻都失败了。直到近中午,阵地上苏军死伤大半,弹尽粮绝,德军在一次猛烈进攻后,终于得手。该师指挥所亦受德军攻击,师长被迫后撤,与部队失去联系。次日,德军坦克密密麻麻地碾过苏第229师防线,向顿河右岸推进。崔可夫接到报告,急调海军陆战第66旅一个炮兵营前去阻击敌人。德军坦克阵形乱了,滚滚浓烟遮蔽了一切,好几辆坦克烧了起来,德军撤退了,他们以为苏军早有防范,这就为苏军增援部队赢得了时间。

卡拉奇市区一角:


     战后崔可夫元帅在回忆起这场战斗时还心有余悸。他说,如果那天没有炮兵营及时赶到,行进中的德军就占领了下奇尔斯卡亚,渡过奇尔河,先于我军抵达旧马克莫夫斯基、奇尔火车站和雷奇科夫斯基地区,从南面逼近苏第62集团军的翼侧和后方。苏坦克集群的反突击所取得的战果就丧失殆尽。这一仗赢得好险,但不是侥幸,它靠的是苏军的勇敢和牺牲。一般来说战争是实力的较量,战场胜利天平往往倒向占有优势兵力一方。但有时候弱者悲壮动人的视死如归精神,也会打破胜负的平衡,正义者的血肉之躯会比烈火和钢铁更有力量。1942年7月末的最后几天,苏军就是靠着铁的纪律、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打破了德国人在行进间抢占顿河渡口、夺占斯大林格勒的企图。

卡拉奇市苏军战士纪念碑:

 

    希特勒以为苏军已全线崩溃,快要垮台了。将他在东普鲁士腊斯登堡的"狼穴"大本营迁往更靠近前线的俄国境内乌克兰"狼人"行营,准备随时以征服者身份露面于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正是这关键的几天,希特勒又犯了两次致命错误:7月23日,希特勒召集他的军事将领开会。在仔细研究了前线形势后,希特勒决定让霍特指挥的第4装甲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前线撤回改攻高加索。不到几天,在向高加索全速前进的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又接到命令停止前进,掉转头来向顿河以南推进,越过卡尔穆克草原,配合第6军团从南面进攻斯大林格勒。这主力装甲集团军一去一返丢掉了(7月23--29日)极其宝贵的6天时间(这六天恰好是莫斯科援军尚未到达,特别是最精锐的崔可夫64集团军正从图拉急驰来填苏军在顿河大弯曲部的空缺,卡拉奇和斯大林格勒兵力极度空虚的关键时刻),让他的军团日后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血战。

卡拉奇市内妇儿雕像:

 

     霍特的坦克第4集团军编成内有坦克第48军(坦克14师和摩托化步兵第29师),步兵第4军(步兵第94、317师)和罗马尼亚第6军。夏季作战以来,坦克第4集团军连战皆捷,士气正旺。接到希特勒命令后,即刻南下,只用三天时间就驰驱数百公里,7月29日渡过顿河,出现在斯大林格勒南部,长驱直入,配合西南方向保卢斯军团,不顾一切冲杀过来。德军采用惯用战术,先是飞机轰炸,尔后火炮射击,继之步兵和坦克进攻。趁苏军立足未稳,一天内竟发动十数次进攻,终于冲垮苏军坚韧顽强防守。西面的保卢斯军团乘霍特军团节节推进,也发动了攻势。8月7日晨,德军以两个军的兵力向第62集团军南北两翼发起攻击。第62集团军撤至顿河左岸。8月15日晨,保卢斯以16个师兵力将苏军第62集团军切割、包围。8月17日。德军以惨重代价占领顿河左岸。历时一个月的顿河弯曲部战斗拉下帷幕。
   
顿河上的大桥,对岸即卡拉奇。本文下集将会重点介绍苏军在这里的围歼过程:

 

    在这一个月中,苏军的顽强抵御使德军总共只推进60至80公里。希特勒只好放弃行进间占领斯大林格勒的计划,严令保罗斯一波又一波的强攻。从此,伏尔加河畔的决战进入了白热化。(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小百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needtime' 的评论 :
我觉得希特勒所不了解的主要是俄罗斯这个民族和苏联这个制度。1918年貌似脆弱的布尔什维克为什么能最终在内战中获胜?我去了几次前苏联也百思不解。今天西方政客们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同样很不了解,总预料什么"崩溃"的。我却认为中国会和平地(虽然也是艰难地)走向民主化的道路,她比印度的前景光明得多。
needtime 回复 悄悄话 这就是一个小国进入大国,想当然战略导致的失败!

是超越了小国领袖的想象范畴。 他连大国领土都没有仔细领略过, 靠什么进行战争啊。
小日本打中国也同样的不可思议。 就是能一时占领, 最后依然失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