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就好

真实的故事,希望您喜欢。
个人资料
小百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古战场游记之二十三:长平之战,白起坑赵卒处(上)(照片恐怖,慎入)

(2015-03-02 14:15:51) 下一个

古战场游记之二十三:长平之战,白起坑赵卒处(上)(照片恐怖,慎入)


长平之战尸骨坑博物馆看板:


       古长平春秋时称泫氏,战国时改名长平。这里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发祥地,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第一大帝——炎帝就活动在泽潞盆地,逝世后就埋葬在羊头山东南的庄里村,是为炎帝神农氏的先茔。高平三面环山,沟壑纵横,地形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长平之战遍及现在大半个高平市,涉及到的山岭、河谷、关隘、道路、村镇五十多处。丹河发源于高平市西北角的丹朱岭南坡一个叫李家村的小山庄旁,几乎是笔直地朝东南方流淌过高平全境,境内全长41.75公里,最后在河南省沁阳城北汇入黄河的一级支流沁河。

长平之战在这条河两岸展开:


丹河上游是赵军企图突围处:


    根据1992年的《高平县志》,高平县城以北的丹河段是季节性河流。我们去年五月份去旅游时,河面宽约五六十米,平静不波。但在两千三百年前的那个血腥的夏天,秦、赵两国几十万大军在丹河两岸亡命搏斗时,它应该是奔腾咆哮、满布尸血。秦军胜利后,主将白起将赵国降卒40万人“挟诈而尽坑杀之”,造成中国历史上流传的最恐怖杀俘惨案。不过两千三百年来谁也没法呈直接证据于堂,直到1995年5月12日下午,丹河东岸永录村目不识丁的62岁村民李珠海来到自家梨园里挥动锄头平整土地。有一锄刨得特别深,他感觉碰到什么坚硬的东西..........

无意中发现尸骨坑的村民李珠海:

 

 

     刨着刨着,一块巨大石头从土中露了出来。李珠海将在不远处锄地的19岁的儿子李有军喊了过来帮着把石头搬开。眼前的发现令他们惊恐不已:下面是一个巨大的深坑,尸骨叠压交错,形态各异。其中一具还算完整的尸骨更有生锈的箭头深深地嵌在头骨与腿骨上,尸骨旁还散落着一串长满铜绿的刀币和一些箭头、带钩等。以前,永录村周围常发现过古代文物,也曾见有人刨出过刀币和箭头。没想到今天在自家梨园里也刨出了这些东东。“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不敢再刨了,赶紧把这东西拿回家找人商量个办法。”父子俩扛着锄头匆匆回到家。李珠海将在外工作的妹夫田贵生叫回来商量。听了大舅子的讲述,看着他手里的刀币及箭头,对长平之战略知一二的田贵生马上报告了市里的文物部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接到报告后,派人迅速赶到现场实地勘察了情况,专家们初步得出结论:李珠海发现的是两千多年前长平古战场的遗址:“将军岭一号尸骨坑”----一个长11米、宽5米、深1.2米的尸骨坑被全部挖开。尸骨无规则地层层叠压,有的是仰面,有的是侧面,有的则是俯身,有的头与躯干分离,还有的头部有钝器、刃器、石块造成的创伤等,触目惊心。在坑内,考古队员还出土了刀币17枚、铜镞2件、铜带钩1件、铁带钩1件、铁簪1件、陶盆口沿残片1件。仅在这层,考古人员就挖掘出头盖骨60多个。专家们推测,此坑深层尸体至少超过百具。与此同时,在“一号坑”西侧,考古人员运用国际最先进的射线测定法,探测到还有一个长55米、宽3至4米的大尸骨坑,他们将其编为“二号坑”,也同时发掘。最后,专家得出结论:此两尸骨坑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原始、最完好、规模最大,并最具有文物价值的长平之战古战场尸骨坑遗址。他们分析认为,此坑两坑均为深坑,不像秦军专为掩埋战俘尸体所挖,更像是天然的深沟大壑。当年,秦军将战俘尸体抛入沟内,再填上一层薄土加以掩盖。只是两千多年的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才使这些尸骨深埋地下。从这再往北坡考察队又用射线测定法探测到有一个更大的“三号坑”,至今尚未发掘。这些发现是考古工作的重要成就,有力地印证了长平之战秦军野蛮屠杀赵国战俘这一历史事实。同时,有关长平之战的许多不解之谜也逐渐明朗起来。

长平之战博物馆门口:


长平之战博物馆:


长平之战一号尸骨坑:


一号尸骨坑局部:

 

长平之战二号尸骨坑:

 

二号尸骨坑局部:

 

尚待发掘的三号坑地面:

 

    长平之战遗址,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范围广阔,西起骷髅山、马鞍壑,东到鸿家沟、邢村,宽约10公里;北起丹朱岭,南到米山镇,长约三十公里,东西两山之间,丹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均属于重点保护区。永禄村恰在这重点保护区的正中央。

古长平,又叫长平关,即今高平市城西北10公里的长平村:

 

要了解长平之战的原因和经过,让我们先来看一张战国晚期的地图:


   秦国本是战国七雄中最弱,最被边缘化的,后来经过商鞅变法国力迅速膨胀,实力远超其余六国。秦昭襄王采纳客卿宰相范睢的意见,将远攻近交的策略改为远交近攻,企图逐步统一中原。最先遭殃的就是离秦国最近又比较弱小的韩国。地图中的韩国国土南北长,东西窄,中点细如蜂腰那儿就叫野王(今日河南沁陽)。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45年),秦国出兵攻占了野王,将韩国上党郡与本国的联系完全切断。韩桓惠王惧怕秦军兵锋,决定主动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息战祸。上党郡守靳黈却不愿降秦。韩桓惠王于是派冯亭接替上党郡守遂行降秦的相关事宜。冯亭也不愿降秦,為避免加強秦國(苏洵在《六国论》中也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同時利用趙國力量抗秦,他献出上党郡七十邑於赵国。当时齐楚均在不久前的战争中败衰,独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等军事改革,是六国中唯一能与秦抗衡的。赵孝成王召大臣問計,平陽君趙豹認為不可,會得罪秦昭襄王。但是平原君赵胜堅持可以,於是趙王接受,封冯亭为华阳君兼上党郡守,派平原君赵胜领五万赵军接收上党。这是一块2万平方公里的肥肉,秦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差点就吞到口的,倒让赵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怎能善罢甘休?

塞翁得马,焉知非祸?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