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就好

真实的故事,希望您喜欢。
个人资料
小百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古战场游记之六:英法百年战争和奥尔良的姑娘

(2012-03-09 19:04:42) 下一个

古战场游记之六:英法百年战争和奥尔良的姑娘


  《奥尔良的姑娘》(The Maid of Orleans)是德国诗人,剧作家席勒在1801年创作的诗剧,歌颂了法国民族英雄圣女贞德(Joan of Arc)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奋起抵抗英国侵略者并英勇牺牲的事迹。后经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谱曲成为脍炙人口的歌剧。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也将它改编成同名歌剧,其中的《乔安娜(即贞德)咏叹调》旋律极其优美,深刻地表现了主人公抛弃个人感情投入爱国战争的高尚境界。歌颂贞德的文艺作品相当多。除法国作家如伏尔泰和法郎士外,美国的马克吐温,德国的布莱希特,甚至贞德所抗击的英国----莎士比亚和肖伯纳都创作了有关她的文学作品。表现她的电影不计其数,单是英格丽褒曼就主演了两部。她形象的画作同样可以充栋。可见贞德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下面的这幅油画表现贞德率军解救被围困的奥尔良的场面,摄自巴黎凡尔赛宫。因不准用闪光灯,暗了一些。


    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国和法国之间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历史上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116年。起因是争夺王位和领土纠纷。英国当时的人口少,国力也较弱,但招募更多来自下层人民的雇佣兵,并配合以有名的长弓兵战术,故在战争的前九十余年中基本处于上风。法国由于西欧贵族骑兵的军事垄断地位,加上国内的分裂及勃艮第贵族叛乱,处境十分困难, 包括巴黎在内的整个北方领土均落入英军和叛军手中。捐、税和赔款沉重地压在英占区的居民的身上, 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对法国来说,到了战争后期已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同时也促进了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1429年─1453年之间,法国人民不堪英军压迫,各方纷纷反抗,游击队经常捉拿英格兰的征税者,牵制英军部队,帮助法军战斗。1428年10月,英军和勃艮第叛军包围了卢瓦尔河畔军事重镇奥尔良。它成为了最后一个能阻挡英军长驱直入剩余法国领土的战略要地。法兰西民族的存亡面临了空前危机,依据现代历史学家的说法“整个王国的命运都系在奥尔良上了”。但当时却没有多少人对奥尔良的未来感到乐观。奥尔良一旦失陷,整个法国将沦为英国领土。贞德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
     贞德1412年1月6日出生于法国东北部洛林地区默兹河畔的德雷米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没读过书,不识字,也从无任何战斗经验。据说1428年她十六岁时的一天,在村后的大树下遇见天使圣米迦勒、圣玛嘉烈和圣凯瑟琳,听到“来自天上的声音”,而得到“神的启示”。要求她带兵收复当时由英格兰人占领的法国,并带领王储至拉姆斯进行加冕典礼。下面照片是默兹河和洛林首府默兹城的贞德广场:

 

     那时法国皇帝查理六世精神错乱,王储查理七世尚未登基。查理七世对贞德的自述将信将疑,于是他派一个随从身穿太子服饰坐在宝座上接见贞德。但贞德没有跪拜这位假君主,而是找到了混没于亲信中的查理七世,说出了查理同幕僚们的秘谈。会面后她给了查理极为深刻的印象,交给她全部七千多(一说五千多)援军奔赴奥尔良。历史学家Stephen W. Richey对于贞德为何能受到重用是这样解释的:“在战场一年接着一年的可耻失败,法国政府在军队和人民的领导地位上已经士气低落而名声败坏。当查理王储同意由贞德来领导他的军队并准备战争时,他一定是已经试过几乎所有正规、理性的策略选择而却皆告失败。只有一个已经到达了存亡最后关头、却全然无计可施的政权,才会在绝望下去相信一个自称受到上帝指示的农村文盲女孩,让她指挥国家的军队。”这种说法很难解释为什么贞德能在查理面前表现出神奇的魔力。我怀疑这是查理和贞德之间私下安排好的一场双簧。查理在那种进退维谷,山穷水尽的生死关头,唯有借用“神”的魔力,鼓舞士气,孤注一掷, 果然获得成功。


    英军在奥尔良城外围的十个据点建筑各型大小攻城的堡垒。尤其在正对卢瓦尔河的南门上所兴建的桥头堡,称为土列尔堡垒,极其坚固。它是长宽约各三十公尺的小规模建筑物,既高且厚的石壁建筑,四周并设有战壕和城墙。下面照片为奥尔良南门外卢瓦尔河大桥,原土列尔堡垒所在地:



    贞德改变法军将领们一向谨慎行动的战略,在战场上她采用正面的猛烈攻势来进攻那些英军堡垒。先从英军围城的薄弱环节发动猛烈进攻,英军难以抵挡,四散逃窜。1429年4月29日晚8时,贞德在锦旗的前导下骑马进入了奥尔良,全城军民燃着火炬来欢迎她。下面的照片是贞德在奥尔良市中心的故居。




      在法军攻陷了几个堡垒后,英军开始放弃其他木制的防御建筑,并集中剩余的兵力,以防守土列尔堡垒。5月7日,法军开始进攻土列尔,贞德在交战中被一支箭射中肩膀而被士兵们抬离前线,但她很快把箭拔了出来,负伤重返战场以领导最终的攻势。终于在5月8日打败英军,攻陷土列尔堡垒, 解除奥尔良长达7个月的围困,扭转了百年战争的全局。下面的照片是奥尔良市中心的贞德纪念碑。纪念碑上的雕像重现这场战役的场景。


 

 


    乘奥尔良大捷的余威贞德接着挥师北上,一路势如破竹,7月16日攻占拉姆斯,第二天就在拉姆斯大教堂为查理七世举行加冕式,成为了正式的法国国王。加冕式后查理七世立即背着贞德开始和敌军秘密议和,虽然贞德极力主张尽快进攻巴黎。可见查理并不相信这位牧羊姑娘是什么“上帝的使者”。勃艮第的菲利普公爵于是利用谈判来作为缓兵计的策略手段,在谈判的同时暗中增援巴黎的防御。没有了查理支持的贞德也失去对军队的指挥权,在以后的战斗中几无建树。1430年5月23日她在贡比涅城下被勃艮第叛军俘虏。查理丝毫不作任何营救行动,贞德于是被以4万法郎的价钱卖给她的死敌英军,被押往英军占领的诺曼地首府卢昂城。下面的照片中间那座圆形高塔就是卢昂城内当年囚禁贞德的监狱,又名“贞德塔”,现在是贞德纪念馆。


  英国侵略者精心策划了一场冗长的诬陷审讯,判决贞德是“异端和女巫”,然后将她绑着在卢昂城内游街示众。下面照片是当时游街经过的“贞德门”:


  1431年5月30日,贞德在卢昂城中心的旧市场被活活烧死。就义时只有19岁,在火焰升起时她最后的呼喊是“耶稣,耶稣,耶稣”。下面照片是卢昂旧市场,当年的火刑柱所在地现在树起一座高高的十字架,旁边有牌子说明:


 

  贞德的骨灰被英军撒进卢昂城外的塞纳河:


    贞德的死造成了侵略军士兵广泛的内心恐惧,认为他们杀死了一位圣女, 一定会遭上帝谴责。相反的,这激起法国人的民族义愤和复仇心理。此后的战事急转直下,英军步步退却, 勃艮第叛军首先归顺。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英法百年战争以法国最终胜利结束。今年恰好是贞德诞生600周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