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就好

真实的故事,希望您喜欢。
个人资料
小百脸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古战场游记之五:葛底斯堡战役和葛底斯堡演说(上)

(2012-01-14 17:42:51) 下一个

古战场游记之五:葛底斯堡战役和葛底斯堡演说(上)

                          南北战争的起因
  美国内战又称南北战争,其根源早已植于建国时期。美国独立革命是一批富商,农场主,律师和知识分子推动的。当时的目标只是摆脱英国的统治取得独立,对其他问题无暇它顾。在第二次大陆会议时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除他有军事经验之外,主要的考量是:他是弗吉尼亚最大的农场主,拥有32平方公里土地及蓄有三百多个黑奴。他的领军能争取到整个南方大陆农场主的支持。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开宗明义便说:“我们认为下面的理念是不言自明的----所有的人生而平等....”。“所有的人”包不包括黑人?这个今天毫无悬念的问题,当时可是糊涂得如一锅粥。待到革命成功,制定宪法时,分歧就暴露出来了。应该承认,当时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都远未达到废奴的程度。像麦迪逊这样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的“宪法之父”都不得不妥协: 宪法保留了奴隶制,维护了奴隶贸易。1793年华盛顿在他的第一任总统任期还签署了《追逃奴隶法案》。到1860年,美国黑人奴隶已达到400万。19世纪上半期,随着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美国人民开展了广泛的反对奴隶制运动。30年代起,废奴思潮在美国广为流行。40年代,一些废奴主义者开始主张采取政治斗争。1852年,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版,书中对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作了动人的描述和揭露,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发展。1859年,废奴主义者约翰·布朗率领21名白人和黑人起义,把废奴运动推向高潮。此时,通过购买,战争等手段,美国本土的疆域已基本成形。西进运动和北方工商业迅猛发展,北方州分均已废奴,新加入的州份也都不予农奴制合法性,新成立的共和党主张提高从欧洲入口的工业品关税,这些都给南方极大的压力。待到1860年林肯代表共和党竞选总统获胜并于1861年3月就任,南方7州立即单方面宣布独立。这时的主要矛盾就变成国家统一还是分裂了,战争成了唯一的选择。


                                                         
                   葛底斯堡大战前夕
  一开始南军连连告捷。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和他手下的猛将“石墙”杰克逊乘北军未准备好及将领不力,频频主动发起进攻。尤其是1863年5月,李将军率领的北弗吉尼亚军团(5.2万人)对北方约瑟夫·胡克将军率领的波多马克军团(11万人)发起钱斯拉维尔战役结果:北军伤亡逾1.5万人,被俘6000余人,并不得不撤回北方;南军伤亡1.1万余人,攻入北方领土。唯南军杰克逊将军在此役中伤重不治,是一大损失。李将军把杰克逊的军一分为二。重组后的南军步兵分三个军,分别由龙斯特里特,艾维尔及希尔担任军长,共72000人。6月26日,李将军犯了一个大错:就在双方主力向葛底斯堡一带集结准备决战前夕,他竟然派斯图亚特率骑兵师的全部三个旅东进袭击北军背后,甚至进抵华盛顿城边。在当时通讯落后的情况下,这支劲旅在战役生死攸关之际未能及时西返参与决战。看过古战场缓慢起伏地形,我深感当时作为主动攻击的南军,缺乏骑兵的冲锋应是致命的。南军继续北进,于6月底抵达宾州南部小镇葛底斯堡西北面。这是一个人口7200的水果种植,加工和集散中心。李将军计划从此地北扰费城和巴尔的摩,威胁首都华盛顿,并对被北军包围的密西西比河畔重镇维克斯堡起减压作用。


    北方无论在道义上,实力上都远优于南军的情况下连吃败仗,使林肯总统十分恼火。他认为将领胆怯是主要原因。6月28日,他撤换了胡克的职务,任命原第五军军长米德为新的军团司令,这时离决战只有三天。临阵换将本是兵家大忌,但林肯这一决策却被实践证明为胜利的关键。米德立即率领刚北渡波多马克河的全军94000人迅速北上抢占有利地形以与南军决战。但是,这时不论南军或是北军,都不太明瞭对方主力的具体位置,也不知道决战其实已逼在眉睫。


  6月29日,李将军得悉北军已渡过波多马克河,他当即命令全军向葛底斯堡西面13公里处的喀什敦集结。30日,最先到达喀什敦的希尔派出一支小分队小心翼翼地向葛底斯堡前进,打算在城里购买急需的鞋子。小分队抵达城区时,发现城南隐约有骑兵活动,因而立即撤退并报告。但希尔不相信一向怯懦避战的胡克会如此迅速推进到这里,认为不过是无足轻重的宾州民兵,他决定尽快把他们驱逐。7月1日凌晨5时,师长海斯率领两个旅的步兵向葛底斯堡进发,揭开了历时三天的葛底斯堡大战的序幕。
                                                      
                     7月1日:大战第一天
如地图:7月1日战况


南军在西北部(红色); 北军在东南部(兰色)。


    在葛底斯堡城南的骑兵其实是北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前锋,只有几百人。北军编制的一个军只有一万多人,不到南军一个军的一半。早上7:30,一个名叫琼斯的北军前哨发现对面丛林中有敌军运动,于是开枪示警。这时北军已穿城而过到达城西北5公里。师长布法德判断对面的南军兵力远远超过自己,他立即命令抢占城西,城北的三条山嵴----赫尔山嵴,麦法逊山嵴和学院山嵴,且战且退;等待增援的主力到达。战果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 他争取到的2个多小时成为北军整场战役胜利的基础。南军凭借兵力优势,组织反复冲锋,但为北军依托地形顽强抵抗所阻,进展缓慢。上午10点20分,正当北军差点抵挡不住,已放弃赫尔山嵴退守麦法逊山嵴时,增援的第一军主力终于匆匆赶到。随即南北两军展开激烈的对攻,互不退让。北军在一次猛烈的反击中俘虏了数百名南军,包括旅长阿彻;但北军第一军军长雷诺德也在激战中阵亡,由达波第继任。下午2点半,南军增援部队也赶到了,兵力再次压倒北军。在强大压力之下,北军终于抵挡不住,大踏步后退,放弃麦法逊山嵴和学院山嵴,又撤出葛底斯堡城区,退到城南的制高点公墓岭。以公墓岭为中心的高地呈鱼钩形,露出地面的石灰石岩层,凸出的那一面朝向西方和北方,正对着南军。北军正好沿岭布防,地形险要,利于防守。正当南北两军在城西北拉锯僵持时,北军从南面和东面赶来支援的的全部兵力正在陆续向这里集结。第二军军长汉考克被米德任命为临时战地总指挥。他一边收容撤退下来的败兵,一边巡视了地形之后决定不再后撤,就在这里与南军决战。与此同时,李将军也紧急授权追击至此的南军前军总指挥艾维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立即进攻并夺取鱼钩形高地,艾维尔观察之后认为攻不下来。此时北军增援部队尚在途中,防守布局也未完成,故艾维尔的判断后来被很多军事史家评为“错过了取胜的一次重要时机”。南军先采取包围态势,其右翼位于半是森林的学院岭, 与公墓岭平行。南军待到北军已喘定并布防妥当才猛攻北军左翼,北军据险抵抗未能攻克,罗伯特·李将军无奈只好决定第二天再发动进攻。




(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wenxuecity13 回复 悄悄话 美国南北战争很多有趣的事,值得学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