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姑走天下
摄影随笔一: 爱好摄影的尴尬 08/10/2011自打五年前迷上摄影以后,家里的照相机从傻瓜换成单反,电脑里照片的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以至存储空间不够的事频频发生。照片质量的改进么,那是蜗牛爬树,路长着呢。让人惊叹的摄影大片,至今还没有诞生。
摄影是一种高度大众化的娱乐活动,这年代似乎家家都备有相机,人人都会喀嚓几下。入场的门槛儿忒低了,结果是相片满世界飞,摄影受到的尊重推崇远远低于音乐或绘画。见过无数家长送孩子学钢琴小提琴或者学绘画素描的,听说过有去花钱学摄影的吗...可摄影其实是一门非常个性化的艺术。拍一张照片很容易,拍一张好照片不很容易,拍一张有个性的好照片很不容易。天时地利人和,技术艺术运气,以及器材装备。。。艺术的门槛儿高着哪。最难的还是因为摄影是一种¨瞬间〃艺术。大多数的人物照情景照都是抓拍的。时刻准备着。哥们儿。当精心等候或者无意撞见的那一霎来临时,你得眼明手快,该出手时立马出手。
说来也怪,刚学摄影时,删自己的“作品”时特别心慈手软,存活率高于一半。还傻呆呆的特有成就感,动不动就想在人前显摆一下。照了一两万张以后,存活率越来越低,一路降到十分之一左右。花在摄影上的体力时间明显减少,摄后清理整顿的时间日益增多。而且遇到的尴尬事儿也越来越多了。说出来,跟喜欢摄影的,喜欢被摄影的,沟通一下。
尴尬一。啊,你没带相机?!大凡聚会活动尤其是历史性的场合,你最好不要放过错过。一个摄影师么,甭管专业的还是业余的,不带相机就是失职。没有人告诉你要带相机,没有人想到你会不带相机。消极一点说,如果免费的摄影午餐吃的太多,人们可能不仅意识不到你在背后的辛劳付出,相反可能抱怨供应的不及时,不够量或者太多量,口味太寡淡或者太油腻。拍好了呢,是那相机高级。没拍好呢,是学艺不精,或者敷衍了事。好在这样的“顾客”毕竟少数。我的经验是,如果没时间整理就宁愿不贴出来。而且呢,请拍摄美丽的羽毛,千万别拍羽毛下的鸡皮疙瘩。如果羽毛不够丰满美丽,也许这鸟儿亭亭玉立的小样儿挺可人的。如果实在找不到亮点,那就让你的相机“内存不够”吧。
尴尬三。被追讨照片。拍完了,理好了,成不成好不好的,都得有始有终,给人一个交代。删选完了得尽早给人传送过去。只是如今单反机像素越来越高,电子信箱发送不了。找个免费的网站把照片们贴上去吧。没多久空间就用完了。只好把前面贴的删除。一删除就有人说要拷贝。还有些特别上心的会询问,我还有几张怎么没贴出来呀。拍的越多,欠人的也越多。我又是个不太记事的主,小事儿一转身就忘。所以常有被追讨甚至反复追讨的事发生。有一回还被人追讨到家里,责怪我说给又不给的,不守诺言。回头想想,人家允许我照,对我照的感兴趣,我应该感谢人的支持鼓励和信任才对。尴尬五。家人闻照色变。虽然我一直认为摄影是荣神益人又利己的好事,可是对摄影师的家人来说,摄影盗用了很多尊贵的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是件很烦人的事。我那九岁的儿子经常抱怨说妈妈喜欢摄影比喜欢他还多。时间长了,家人不仅烦你让他们看照片,还老大不乐意的让你给拍照片。偶尔高兴了,也会恩赐似的说,来,给我拍一张。请字都不用带一个的。所以呢,一旦发现摄影遭人埋怨或者得看人脸色的时候,就得收一收了。一个业余爱好,再怎么高雅高尚,它也只是一爱好而已。如果把家庭,工作学习,业余爱好的优先顺序搞颠倒了,这个家庭就不会平静祥和。我家里人人都有爱好,而且人人都很投入。我迷摄影,先生迷高尔夫,儿子迷游戏。家里的争吵不和十之八九都因为爱好得太投入。
尴尬六。木匠家里三脚凳。摄影师拍人无数,可自己没几张好照片。这一半怨自己不上镜头,一半怨那单反机复杂不好使。跟朋友家人一起游玩时,人们或者不习惯,或者对大相机心存疑惧,主动提出给摄影师照相的人很少。换句话说,爱好摄影的人被摄影的机率远远低于那些爱好被摄影的。偶尔被摄几张,往往远处的背景比人清晰的多,或者人景重叠,或者因为动作慢而表情僵硬。。。
尴尬七。请勿照相。当我拿着小傻瓜机满世界转悠的时候,没有人在意我有没有照相,照多少,为什么照。当我揣着大单反在休斯顿市中心溜达时,旅馆的保安,办公楼的管理员,街上巡逻的警察,都加倍警觉。或者很礼貌的说请勿照相,或者探问为什么照相。还有一警车居然跟踪我了一段,说是因为我老把镜头对着那些高楼大厦。莫非本人长得像恐怖分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摄影多有尴尬,偶尔还会招惹是非,在门外转悠的朋友请慎入。可摄影又实实在在的是一种艺术,千变万化,魅力无穷。它改变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我对生活的态度。。。请听下回分解。
在BLOG上贴照片好像挺麻烦的,有空我再试试。本来我那些游记都穿插了照片的,在文学城上看来得另外单独上传。每个系统都不一样。
很喜欢你照的这张风景。
下回贴点儿照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