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小说:漂浮的光阴(1-4)

(2025-03-31 08:49:33) 下一个

1

  “你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女人!”林夏总是喜欢这样骂我。每一次和林夏吵架,我心中的爱情便会死掉一些,而内心的绝望总会多出一些。

  如同一个抑郁的疯子,如同一个受伤的孩子,每次吵架我总是不停地掉眼泪,总是偷偷地望着林夏,总是期望他在暗夜里抱我,吻我,最后对我说,果果,我以后不会让你寂寞了,我会好好爱你。

  林夏从来不会说我期望的甜言蜜语。每当我收拾衣物想要冲出门时,他总会说:“果果,我们从遥远的齐齐哈尔来到北京,是想要出人头地,我这么辛苦地工作,是希望我们将来能过上好日子,你为什么不理解我啊?”

  每次听到林夏酸楚的声音,我总会很伤心也很动情。我总会抹着眼泪说:“林夏,我爱你,我不会离开你的,我们会永远在一起。”

  实际上我是离不开林夏的。我不知道离开林夏以后,我能去哪儿。来北京一年多了,我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象样的工作,我被一家又一家单位拒绝。我连基本的生活费都赚不回来,一直依赖着林夏生活。

  林夏在一家建筑画社工作,画建筑图纸。他工作很忙,经常加班,习惯于三天三夜甚至于一周不归。他的工作很辛苦,但报酬很高。

  记得林夏第一次领了工资交到我手上时,他兴奋得象个孩子,抱起我说:“果果,你不用去找工作了,哈!我终于可以养活我的老婆了。”

  我依赖着林夏生活,然而这完全不是我的期望。我内心的空虚一天胜过一天,我的脾气一天坏过一天。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到头。

 

  记得我和林夏坐火车刚到北京的时候,也是这样一个雪天。不过,那是入冬的第一场雪。雪花轻柔飘逸,富有点浪漫的诗意。

  那一年,我22岁,林夏24岁。我们从冰天雪地的齐齐哈尔坐了很长时间的火车才到北京站。我还记得下火车时,我围着一条暗红的花格围巾,和林夏提着两块灰色的沉重的皮箱,样子很傻,神情茫然。

  那一天,是林夏大学时代的铁哥们杜邦接走了我们。杜邦一见到我,就笑着说:“林果果,哦不,该叫林嫂了,我终于可以叫你嫂子了。”我点着头不好意思,但心里很高兴。杜邦带着我们坐了一辆黄色面的,来到一个偏远胡同的大杂院。

  在杜邦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里,我和林夏吃了杜邦煮的面条,觉得心里很暖和。杜邦看着我们说:“北京是个好地方,你们会喜欢的,只是万事开头难。”

  那一晚,杜邦留我们在他房里过夜,他自已则坐车去了另一个朋友那儿借宿。杜邦走后,我和林夏躺在冰凉的小床上,听到外面的风无休无止,我们拥得紧紧的。那晚我们没有做爱。林夏疲惫地说:“果果,我太累了,今晚我们好好休息吧。”林夏安慰般亲亲我的脸,很快就倒头睡过去了。

  听着外面呼呼的风声,我却难以入眠。

 

  那时,我和林夏新婚不足一月。

  对我的婚礼,我一直心存遗憾。我的婚礼,可以说没有半点我喜欢的罗曼蒂克。没有婚纱,没有戒指,没有酒宴,没有花车。我稀里糊涂和林夏去了街道办事处领了结婚证,然后请我俩的同学好友在一家小餐厅吃了顿饭,就算是结婚了。

  那是在齐齐哈尔的秋天,虽然我们的婚礼寒酸而仓促,但我们还是得到了朋友们的羡慕和祝福。朋友们都笑着说:“恭喜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祝你们白头到老!”

  在朋友的祝福声中,我有些飘飘然,笑得很甜。我想,毕竟我的爱情有了结果,我得了我爱的男人,比起我那些正忧伤于失恋的女朋友,我是幸福的。但我的父母很不乐意这桩婚姻。父母觉得我太年轻太理想化了,他们苦口婆心地对我说:“孩子,生活是现实的,你们一无所有,将来不会幸福的,看吧,你以后会吃尽苦头。”

  我没有听进去父母的话,我一直是个任性的孩子。不过,说实在的,我也没想过会这么快和林夏结婚,而且是在一无所有的环境下。我和我这个年纪的女孩一样,对生活还有很多幻想,还留恋花前月下的恋爱光阴。

  那时我和林夏大学毕业刚一年。我在齐齐哈尔一所中学教语文,林夏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我的工资虽不高,但生活比较稳定,我也很喜欢我的工作。而林夏的公司效益很差,他基本上无事可干,处于半下岗状态。他的工资更是低得羞于出口,我看他一个大男人活得挺可怜,常常用自已的薪水接济他。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林夏终于忍无可忍,对我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我不能在这儿困死了,我要去外面闯闯,我要去北京。果果,你能等我吗?”

  听到林夏的话,我很害怕。我掉着眼泪着对林夏说:“我不能等你,我害怕等待,也害怕思念。”林夏犹豫了片刻,最后对我说:“果果,我们结婚吧,结婚后一起去北京。”

  我一时呆住了,我没有想过早婚的,而且隐隐对婚姻有惧怕。可是我舍不得林夏。我问林夏:“你是因为爱我而娶我吗?你真的爱我吗?”

  林夏抱着我说:“其实我从来没想过要这么早结婚的,我只是不想失去你啊,果果,你应该明白,我对你的爱无法言喻。”

  我摇晃着头说:“可是,林夏,你姓林,我也姓林,我们是同姓。我听人说,同姓的男女结婚不会有幸福,也不会到老,我害怕啊!”

  林夏对我的话嗤笑不已,他说:“果果,你怎么这么迷信?我们起码在五代以上都没有血亲关系,怎么不能结婚啊!”

  林夏见我执迷不悟,便拉着我去庙里抽签。庙里的师傅拿着我们抽的签看了又看,然后微笑着解释道:“恭喜两位施主,你们好运气,抽了一支上好签啊,签上说你们是前生缘定,今生结伴,白头偕老。”

  既是前生缘定,既能白头偕老,我还犹豫什么啊!

  爱他,就嫁给他吧。

  结婚前夜,我对林夏说:“我今生是跟定你了,你可要陪我牵手到老啊!”林夏笑着点点头,抱着我说:“我会遵从天意!”

  2

  我不知道是内心隐含着欲望,还是仅仅惧怕无边的寂寞,我一听到东院传来阵阵鼓声,就迫不急待穿衣下床,去找子风。

  北京男孩子风是天堂鸟乐队的鼓手。

  天堂鸟是一支没有名气的地下乐队,它的成员都很年轻,是一群率直而帅气的大男孩。他们在落叶飘飞的时候来到我们大杂院,租了东院一间平房作为练习室。

  我实在形容不出第一次见到子风时的感觉。可惜形容男人不可以用“惊艳”一词,我只好说子风令我昏眩。子风是个十九岁的漂亮男孩,他五官清秀,眼神忧郁,笑容腼腆,长发齐肩,有点女孩味儿。但他身材很高,足有180公分,走起路来稳健有力,笑声很爽朗。

  第一次见到子风,是在我的屋门口。那是秋天的黄昏,我打开门见到外面站着个大男孩,立刻呆住了。男孩对我说:“嗨,打扰您了,我是子风,对面天堂鸟乐队的。我们实在口渴了,能借点水喝吗?”男孩说着将手中的水杯递给了我。我毫不犹豫提了瓶开水给他,说道:“你们乐队玩摇滚吗?我喜欢摇滚。”“玩啊,到我们屋坐坐。”子风热情地邀请。

  当我看到子风很有节奏地敲响鼓时,我才知道子风是个鼓手。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认为子风应该是抱着木吉他的,我想他是一个忧郁的民谣歌手。

  子风对我说:“果果,你不知道,我这人特反叛。我生长在音乐世家,从小练习钢琴,还拉过大提琴,我父母期望我考音乐学院,我中学毕业后却跑来做摇滚鼓手。”我对子风说:“摇滚是一种精神,年轻的时候,我们需要信仰。”子风笑着说:“果果,你真会说话。其实我想过了,我也不能就这样一直混下去,我打算来年去考电影学院,你不知道,当一名电影演员是我童年的梦想。”我笑着说:“好啊,你长得这么帅,将来一定能成大明星,以后我就是你的追星族。”子风望着我说:“果果,你长得也很美啊,不如我们一起去考电影学院吧。”

  听到子风的话,我高兴又难受。

  虽然我个子高高,身材苗条,长发飘逸,但在来北京之前却很少听到别人赞我美丽,包括林夏也没有。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的五官不够精致吧,我是单眼皮,虽然我的眼睛不算小且又黑又亮。我也一直认为我不够漂亮,这种认识源自童年,记得小时候我的姐姐和堂兄们常常指着我的眼睛叫我小丑八怪。

  我对子风说:“我都二十三岁了,早就大学毕业了,而且,我也嫁人了,还考什么电影学院做明星梦啊。这些对我来说都太晚了。”

  子风望着我,不再言语,我看见他的眼里闪过一丝忧郁。

  子风最吸引我的,正是他忧郁的目光。

  子风的忧郁,是那种少年般透明的纯情。

  子风忧郁的目光,常常令我想起我的少女时代,想起十九岁时的林夏,想起我逝去的恋爱光阴。

 

  我认识林夏那一年,他19岁,我17岁。那时,我们同在齐齐哈尔一所重点高中念书。林夏念高三,我念高二。林夏学理科,我学文科。

  我认识林夏是在元旦联欢晚会上。那晚,林夏在台上吹了一支很忧伤的萧曲。也许因为林夏清瘦忧郁的样子与众不同,也许因为他吹萧的姿势让人想到小说中俊美的白衣少年,我立刻记住了他。

  少女总是喜欢做梦,我的梦里从此有了林夏的影子。此后,在食堂打饭的时候,我常常看见林夏从我身旁一晃而过,常常看见他忧郁的眼睛。我猜不透林夏忧伤什么为何忧伤,但他忧郁的眼光却晃到我心上,晃得我心疼,我忍不住想:让我安慰你吧,你不要忧伤了。

  可惜,那时候,我纯粹是自作多情。林夏从来没有深情地看过我一眼,哪怕只是随意的一瞥。

  我还没有来得及让林夏认识我,林夏就忽然从我的世界消失了。我念到高三,林夏已高中毕业。听说林夏考进了一所重点大学,我兴奋又失落。

  见不到林夏后,我很快对我班一个男生想入非非。那个男生给我写了许多令人发烧的情书,但我只是对他想入非非而不陷入情网,因为老师每天都在耳边说:“高三了,要抓紧时间,作最后的冲刺啊!”

  一年后,我冲刺到了哈尔滨一所师范学院学中文。

  我真没有想到,上帝会很快将林夏送到我身旁。很快,我又见到了林夏忧郁的眼光。我和林夏相遇在一次老乡聚会上。那天云淡风轻,我一眼就见到了人群中瘦高忧郁的林夏,我立刻跑过去,笑得一脸灿烂。

  “小老乡,你真可爱。”林夏笑着对我说。

  “叫我果果吧,我叫林果果。我知道你叫林夏,我在上中学时就认识你了。”

  林夏一脸愕然。我笑着对他说:“林夏,你是在工大学建筑吧,以后我可以写信给你吗?我有好多话想对你说。”

  “好啊!”林夏爽快答道。

  后来,我给林夏写了好多信。林夏在给我回信时,总喜欢说:“果果,你很可爱,我好喜欢你。”

  可是,我不满足于林夏只喜欢我。我听说林夏那个大学,有几个漂亮的女生正在追求他。怎么办呢?我开始不安,着急,自卑。

  我每天照着小镜子,将杂眉拔了又拔;我每天对着镜子学着含蓄地微笑,努力想成为一个美丽温柔的淑女;我给林夏写了很多忧伤而缠绵的情诗,期待着他会读懂我的心。

  终于,在一个洒满银色月光的夜晚,我约林夏来到一片小树林。我温柔地望着林夏忧郁的目光,用浸透着忧伤的声音说:“林夏,你知道吗?我爱你,我十七岁时就爱你了。”

  林夏呆住了,我想他是被震撼了,我想他是被我的声音震撼了。

  “你那时候,就爱着我了。”林夏感叹道。我点点头说:“林夏,你让我爱你吧。我不想见到你孤独,不想见到你忧伤。”林夏迎接着我的目光,激动地点点头,说:“果果,你真令我感动。”

  那晚,我穿着纯白的连衣裙,显得飘逸纯情。可林夏在月光下搂住我时,却说:“果果,你象个女妖。”

  后来有很多次,林夏和我亲吻的时候,都说我象个女妖。也许林夏是想说,我是用妖术将他迷住了。

 

  其实,我一直不知道林夏爱不爱我。我总觉得心里有一些失落和疑问。我常常想林夏只是被我感动了,也许我并不是他心中的女孩。

  当十九岁的子风的忧郁眼睛偶尔深情地望着我时,我总会想十九岁的林夏的眼睛,为什么不深情地望我一眼,哪怕只是随意的一瞥啊。

  我望着子风忧郁的眼睛,不由自主在他眼里寻找当年没有找到的东西。

  3

  记不清是入冬后的第几场雪了。

  一大早,林夏拉开房门就说:“果果,今天又下雪了,外面挺冷的。”我钻出温暖的被窝,揉揉眼睛说:“天气预报讲今天是零下12摄氏度,有风。林夏,你就不要出去了吧,多睡会儿,今天不是星期天么?”

  林夏吐了口气,绕到床边穿上大衣说:“我还要赶去工作呢,今天还加班。”我起身帮林夏扣好大衣扣子,幽怨地说:“嗯,工作,工作,你就知道工作。”林夏套上围巾,有些不耐烦地说:“我不工作能行吗?我不工作就养不活我和我的老婆啊。”

  一听林夏那么说,我赶紧低下头来,如犯罪的孩子。我低声说:“林夏,你是不是特别后悔娶我为妻?”

  “你真是闲得无聊了!”林夏拧起包,起身就要走。“林夏,”我拉着林夏大声说道,“你听我说,今天北京人才市场有招聘会,我还是去找个工作吧,有工作就不会无聊了。”

  “你最好还是别去了。”林夏望着门外的风雪说,“今天招聘单位不会多,你去了也是白花钱。”

  “我总不能一天到晚这样混下去啊。”

  “果果,”林夏忽然柔声说,“我还能养活你,你就不要折腾了。如果你觉得闷,就出去走走,找朋友聊聊天。嗯,昨天我看见李沙了,她说今天休息,你可以找她出去聊聊。”

  “谁知道人家愿不愿意?她现在跟你一样,也是个工作狂。”

  “果果,我告诉你!不管你有多无聊,你也要少跟那帮摇滚小子混在一起!”不知道为什么,林夏提起子风他们就火冒。见林夏火冒,我不服气,抗议道:“人家玩摇滚,也是活得有理想,比我强。”

  “反正我看他们就觉不顺眼……好啦,好啦,我要走了,你自个儿好自为之吧!”

  林夏说完啪地一声关上房门,走了。我想不明白我做错了什么,但我的心却被林夏冷冷的一句“好自为之”刺痛了。眼泪哗啦哗啦掉下来。我缩在被窝里,无力地望着天花板抗议:“我偏不!”

 

  我正想打电话给李沙,李沙却传呼我了,她约我去紫竹院公园拍照,说下雪天好玩。

  在我的记忆里,李沙每次和我出去玩,都忘不了去紫竹院。李沙常常说紫竹院象南方。李沙每每疯玩够后,总是喜欢静静坐在木椅上,望着幽幽的流水,望着青青的翠竹,泪流满面。

  面对李沙的眼泪,我常常不知所措,我总是伤感地问李沙:“你想家了?”李沙总是摇着头说:“我想南方的爱情故事。”

  我喜欢流着泪的李沙,多情而脆弱,如我虚空的灵魂,一触即碎。

  李沙年长我两岁,生于长沙,长于郴州。李沙是个标准的湘妹子,说话爽快,作风泼辣。自古湘女多情,李沙也不例外。李沙的爱情故事,却是一出地地道道的爱情悲剧。

  李沙有过一个少年恋人。他们从十四岁一直爱到二十四岁,从初中一直相伴到大学毕业。后来男孩去了深圳,临走的时候,男孩紧紧握住李沙的手千叮万嘱:“沙沙,你一定要等我,等我赚了钱就回来娶你。”李沙含着泪答应了。

  男孩走后,李沙每天在凄风苦雨中等待。苦苦等了两年,却渐渐等不到男孩的信,李沙耐不住了,坐着火车去了深圳,却看到男孩牵着一个女孩的手幸福而坦然地笑着。李沙没有哭没有叫没有问为什么,她只是决然剪断了被风尘染黄的头发,带着寂寞而疲惫的笑容来到了北京。

  我第一次见到李沙,是在一个电脑培训学校。那时,我和林夏刚来北京,一时找不到合适工作,杜邦劝我们去学电脑美术,他告诉我们在北京不会电脑很难找到工作。

  林夏是学工民建的,就报名学了电脑建筑制图,我则报名学了平面设计。我第一天去上课,就遇到了李沙。李沙坐在我旁边,热情地帮我打开电脑,问我:“你以前是学什么专业?有美术基础吗?”我摇摇头,答道:“我是学中文的。”李沙有些夸张地笑笑,说:“这样啊,恐怕将来有难度。”

  我一时没听明白李沙的话,但学到后来就明白了。电脑我是玩熟了,但要我画图,我的脑里却空白一片。每每看到李沙飞快而出的漂亮图纸,我便对李沙说:“李沙,你真行,我服你。”李沙却说:“你不要佩服我,我从小学美术,大学在纺织学校学印染,图案画得多了。”

  李沙却很羡慕我和林夏,她说我和林夏是她心中完美的梦,她由此再相信爱情。

  李沙长得漂亮娇小,总爱大大咧咧地笑。可有一次,李沙在学校餐厅里和我们一起吃饭时,却失声痛哭。那天,餐厅的音响里放起林忆莲的歌《情人的眼泪》。李沙正津津有味吃着一盘辣椒抄鸡蛋,不知她是为林忆莲感动还是为自已悲伤,忽然控制不住哭出声来。我和林夏默默看着她的眼泪滚落在桌布上,不知所措。也许李沙意识到了很多人在注视着她,便不好意思地捂着脸跑出了餐厅,跑出了学校,跑到一棵大树下痛哭。

  我牵着林夏的手,找到了李沙。我擦着李沙的眼泪说:“李沙,不管你过去多么痛苦,现在有我们在你身边,我们会是你永远的朋友。”

  李沙在泪花中抬起头来,笑着说:“我刚才失态了。果果,谢谢你,还有林夏,你们真好。”

  后来,我讲了李沙的爱情故事给林夏听。林夏听后,感触了很久。林夏在风中抱着我说:“果果,你和李沙比,是个幸福的女孩。果果,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的婚姻啊。”

  

  李沙一见到我,就拍着我肩上的雪花说:“果果,你瘦多了,也憔悴了。”我摇晃着头说:“李沙啊,我不如你想象中那么幸福。我很烦,烦透了,也无聊透了。”

  李沙笑着说:“你有林夏陪你,还那么无聊吗?”

  我苦着脸说:“林夏啊,他等于不存在。”

  李沙说:“你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自寻烦恼。哎,听你说你常常和一个摇滚鼓手玩在一起,你该不会爱上他吧?”

  “我只是喜欢他,”我红着脸说,“他是个很漂亮的男孩。”

  “啊,果果啊,你真贪心,”李沙不解地说,“林夏不是很帅么?他人挺好的……”

  “哦,他只是个冷血动物。”我气恼地说。

  李沙牵着我的手在湖边漫步,她望着湖上的冰块说:“果果,有一件事情,我不知该不该讲?”我望着李沙平静地说:“李沙,我们是好朋友,有什么事你尽管告诉我吧。”

  李沙迟疑了片刻说:“果果,你留心好林夏吧。你知道,我和林夏在一幢大厦里上班,经常能见到他。近来,我见到林夏和她单位一个女孩走得很近,他们常常一块儿下楼,一块儿去吃饭,我看有点……”

  “不会吧……”我摇摇头。

  李沙笑笑说:“但愿如此。果果,我真希望你不要重蹈我的悲剧。”

  “唉......”李沙望着远处茫茫翠竹,一声长叹。

  我知道,李沙又心碎于她的往事中了。

  4

  我隐隐看到了一丝希望。

  有一家艺术画报社通知我去面试。打电话通知我去面试的那个人,正是招聘会上坐在展台后的那个中年男人。接通电话的一瞬间我就听出了他温厚的声音。他的声音不仅温厚,而且富有穿透力,这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招聘会上他温暖的笑容。

  记得我拿着一纸简历站在拥挤的人群中踌躇不安时,他一下子接过了我的简历。我看见他望了我一眼,看到他眼里含着笑,便情不自禁回报给他一个灿烂的微笑,然后轻声说:“先生,您好,我想应聘记者。”

  他拿过我的简历,低头看了一会儿,说道:“你是学中文的,以前做过记者吗?”我低着头,明显底气不足,含糊地答道:“做过一段时间吧。”

  “好。”他抬起头爽快地说:“简历先放在这儿,明天通知您面试。”

  他的爽快令我有些惊讶,因为我的条件显然不符合招聘广告上写的:中文本科毕业,25岁以上,有三年以上记者或文字编辑经验。

  也许他是认为我有潜力吧。我有潜力吗?有吗?我不清楚我自已,但我早就认定了我是一个没有能力的可塑之才。

 

  自从我离开齐齐哈尔来到北京,自从我在电脑学校学平面设计学得似是而非,自从我被一家又一家单位拒绝,我的自信早已是一天少过一天。但我并不是一个轻易低头迁就的人。我的骨子里始终有一股傲气,还有一种以前做教师时培养出来的清高。我早就下定决心,非文化艺术单位不进。什么保险业务员、产品推销员、柜台服务员、电脑打字员、小公司文秘.....我一概理都不理。

  李沙和林夏常常笑我太挑剔了。我总是很认真地说:“找工作也跟找爱人一样,我首先要找漂亮耐看的,面子上要过得去。”

  “果果,你太虚幻了。”李沙对我说,“我倒是喜欢实在耐用的。”

  林夏很少管我找工作的事,也不计较我是喜欢漂亮耐看还是喜欢实在耐用,他只是常常对李沙说:“果果还是个孩子,没有长大。”

  有时候我很不服气李沙和林夏,但不服又不行。他们仅仅去了一次高手云集的国际展览中心,就将工作搞定。林夏很顺利进了一家经济效益不错的建筑画社,实现了他的建筑理想;李沙很如意进了一家4A广告公司,去描绘她的广告蓝图。

  起先,我也是找过两三家广告公司的。第一家对我说:对不起,您专业不对;第二家对我说:对不起,您没有经验;第三家好歹让我去面试了,他们让我随意画张画看看,结果我玩弄了半天电脑,脑子里始终空白一片。

  最后我意识到我实在是没有美术天份,只好退而转向报刊杂志社。我认为那种老派的文化单位虽然没有诱人的高薪没有时尚的锐气,但文化气氛总是很浓的。

  我还真是先后进过两家报社。

  第一家报社新派一些。它发行的报纸就是在北京街头随处可见的,版面很多内容很少广告却多多的那一种。我在那一家报社的头衔是采编。

  采编,采编,上班后我才知道采编的工作就是去酒楼、影楼、保健品市场等等乱七八糟的地方去拉广告。我虽心存不愿,但一听底薪有800元,便乐颠颠去东奔西跑。我跑了一个月,跑坏了一双鞋,磨破了嘴皮子,东家求到西家,结果还是没有求来一个广告。

  发工资的时候到了。领导把我叫到跟前说:“对不起,林果果,你一个任务也没完成,这个月没有工资。你下个月努力点吧,跟其他采编学习学习。”我气得泪花直闪闪,气得一下子背上小包头也不回离开了那家报社。

  回到家,我在林夏怀中哭了一夜。林夏将一叠钞票塞到我手中,说:“果果,不要伤心啊,我领工资了,你数数,够咱们花的。”

  过了一个星期,我进了第二家报社。

  那是家很传统的教育报社,我的职位是编辑。基本工资说是600元。上班不到一个星期,领导便对我说:“你也可以不用天天来坐班,你的任务是写稿,我们给你出命题,你可以在家写,好吗?”我连忙点头,领导的话让我激动万分,在家写稿,这简直是我这个中文系毕业生梦寐以求的事啊!

  一个月后,我顺利写完了领导出的所有命题稿。发工资的时候到了,领导却指着报纸说:“林果果,你看,你的稿子,只有这篇写求职心情的文章采用了。我们是按字计酬的,所以你这个月的工资只有42块6毛钱。”

  “什么?”我瞪大了眼睛。领导望着我含着歉意说:“林果果,你还是另谋工作吧,你的文风实在不适合我们报社,你的文章很难采用的。”

  那一晚,我回到家没有掉眼泪。我对林夏说:“我真是个没用的人,一个月只赚了42块6毛钱。”

  林夏笑着说:“那就不要上班了,我养活你。”

  我低着头说:“林夏,我那么没用,你不嫌弃我吗?”

  林夏说:“你是我的老婆啊,我有责任养活你的。再说,你也是因为嫁我跟来北京,放弃了教师职业,是我对不起你……”看着林夏宽容的笑脸,我仆倒在他怀里说:“你不要说了,是我想做你的老婆,是我太爱你了,我不后悔跟你来北京......”

  从此,我便心安理得成了无业游民。但日子久了,我就知道无业游民的生活是多么空虚和乏味。每天看着林夏忙忙忙碌,我心里充满了不安,常常担忧他会厌我倦我。我想我还是应该独立,于是时不时去找工作,瞒着林夏。

  

  一丝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当那个有着温暖笑容的男人将我的简历递到我手中,让我去找总编时,我就在心里暗暗喊:完蛋了。

  长相威严的总编看完我的简历,皱皱眉头说:“你的条件不符合我们的要求。不过,我听蓝主任说,你的文采很不错,人很机敏。这样吧,你写个小稿给我看看,200字以内,文题自拟,写什么都成。”

  总编说完将纸笔递到我面前。我怯怯地问:“就现在写吗?”总编点点头说:“对,15分钟内完成。”

  我的脑袋顿时乱轰轰一片。写什么好呢?

  在总编的关注下,我用了20分钟的时间,好呆完成了一篇小稿。总编看完我的小稿,一脸坦诚地说:“林小姐,我们是艺术画报社,我们记者的任务是采访艺术界名流,写他们的专访,这就需要我们的记者要有很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我看,你是太年轻了,适应不了这个工作。”

  意料之中。我只好站起身来点点头。我是感激总编的坦诚相告。我最受不了的是那一种方式:主管总是千篇一律不咸不淡微笑着告诉你:“过两天我们通知您。”他的话让你怀着希望让你坐卧不安让你去盼望去等待,结果苦心苦肝却等不来一个电话。

  我一直是个不喜欢等待的人,我害怕等待。

  所以,当总编明确告诉我结果时,我虽然有些失望,却很心安。

  当我走到外屋时,那个有着温暖笑容的男人,那个被总编称为蓝主任的男人,朝我点点头,问我:“怎么样?”我笑着对他摇摇头,礼节性地说:“再见。”

  当我走到门口时,回头望了望那个男人。我看到他依然温暖地笑着,但眼里分明有一丝遗憾。他遗憾什么?我疑惑地想了片刻,却想不出一个答案。

  那时,我实在想象不到,那个男人温暖的笑容,有一天会成为一张网。

 

                    ( 待续 )

         作者:风过留痕(另外笔名:维夏维夜/Vicha Viye )

         写作时间:二十一世纪初(初稿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维夏维夜 回复 悄悄话 1

  “你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女人!”林夏总是喜欢这样骂我。每一次和林夏吵架,我心中的爱情便会死掉一些,而内心的绝望总会多出一些。

  如同一个抑郁的疯子,如同一个受伤的孩子,每次吵架我总是不停地掉眼泪,总是偷偷地望着林夏,总是期望他在暗夜里抱我,吻我,最后对我说,果果,我以后不会让你寂寞了,我会好好爱你。

  林夏从来不会说我期望的甜言蜜语。每当我收拾衣物想要冲出门时,他总会说:“果果,我们从遥远的齐齐哈尔来到北京,是想要出人头地,我这么辛苦地工作,是希望我们将来能过上好日子,你为什么不理解我啊?”

  每次听到林夏酸楚的声音,我总会很伤心也很动情。我总会抹着眼泪说:“林夏,我爱你,我不会离开你的,我们会永远在一起。”

  实际上我是离不开林夏的。我不知道离开林夏以后,我能去哪儿。来北京一年多了,我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象样的工作,我被一家又一家单位拒绝。我连基本的生活费都赚不回来,一直依赖着林夏生活。

  林夏在一家建筑画社工作,画建筑图纸。他工作很忙,经常加班,习惯于三天三夜甚至于一周不归。他的工作很辛苦,但报酬很高。

  记得林夏第一次领了工资交到我手上时,他兴奋得象个孩子,抱起我说:“果果,你不用去找工作了,哈!我终于可以养活我的老婆了。”

  我依赖着林夏生活,然而这完全不是我的期望。我内心的空虚一天胜过一天,我的脾气一天坏过一天。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到头。



  记得我和林夏坐火车刚到北京的时候,也是这样一个雪天。不过,那是入冬的第一场雪。雪花轻柔飘逸,富有点浪漫的诗意。

  那一年,我22岁,林夏24岁。我们从冰天雪地的齐齐哈尔坐了很长时间的火车才到北京站。我还记得下火车时,我围着一条暗红的花格围巾,和林夏提着两块灰色的沉重的皮箱,样子很傻,神情茫然。

  那一天,是林夏大学时代的铁哥们杜邦接走了我们。杜邦一见到我,就笑着说:“林果果,哦不,该叫林嫂了,我终于可以叫你嫂子了。”我点着头不好意思,但心里很高兴。杜邦带着我们坐了一辆黄色面的,来到一个偏远胡同的大杂院。

  在杜邦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里,我和林夏吃了杜邦煮的面条,觉得心里很暖和。杜邦看着我们说:“北京是个好地方,你们会喜欢的,只是万事开头难。”

  那一晚,杜邦留我们在他房里过夜,他自已则坐车去了另一个朋友那儿借宿。杜邦走后,我和林夏躺在冰凉的小床上,听到外面的风无休无止,我们拥得紧紧的。那晚我们没有做爱。林夏疲惫地说:“果果,我太累了,今晚我们好好休息吧。”林夏安慰般亲亲我的脸,很快就倒头睡过去了。

  听着外面呼呼的风声,我却难以入眠。



  那时,我和林夏新婚不足一月。

  对我的婚礼,我一直心存遗憾。我的婚礼,可以说没有半点我喜欢的罗曼蒂克。没有婚纱,没有戒指,没有酒宴,没有花车。我稀里糊涂和林夏去了街道办事处领了结婚证,然后请我俩的同学好友在一家小餐厅吃了顿饭,就算是结婚了。

  那是在齐齐哈尔的秋天,虽然我们的婚礼寒酸而仓促,但我们还是得到了朋友们的羡慕和祝福。朋友们都笑着说:“恭喜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祝你们白头到老!”

  在朋友的祝福声中,我有些飘飘然,笑得很甜。我想,毕竟我的爱情有了结果,我得了我爱的男人,比起我那些正忧伤于失恋的女朋友,我是幸福的。但我的父母很不乐意这桩婚姻。父母觉得我太年轻太理想化了,他们苦口婆心地对我说:“孩子,生活是现实的,你们一无所有,将来不会幸福的,看吧,你以后会吃尽苦头。”

  我没有听进去父母的话,我一直是个任性的孩子。不过,说实在的,我也没想过会这么快和林夏结婚,而且是在一无所有的环境下。我和我这个年纪的女孩一样,对生活还有很多幻想,还留恋花前月下的恋爱光阴。

  那时我和林夏大学毕业刚一年。我在齐齐哈尔一所中学教语文,林夏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我的工资虽不高,但生活比较稳定,我也很喜欢我的工作。而林夏的公司效益很差,他基本上无事可干,处于半下岗状态。他的工资更是低得羞于出口,我看他一个大男人活得挺可怜,常常用自已的薪水接济他。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林夏终于忍无可忍,对我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我不能在这儿困死了,我要去外面闯闯,我要去北京。果果,你能等我吗?”

  听到林夏的话,我很害怕。我掉着眼泪着对林夏说:“我不能等你,我害怕等待,也害怕思念。”林夏犹豫了片刻,最后对我说:“果果,我们结婚吧,结婚后一起去北京。”

  我一时呆住了,我没有想过早婚的,而且隐隐对婚姻有惧怕。可是我舍不得林夏。我问林夏:“你是因为爱我而娶我吗?你真的爱我吗?”

  林夏抱着我说:“其实我从来没想过要这么早结婚的,我只是不想失去你啊,果果,你应该明白,我对你的爱无法言喻。”

  我摇晃着头说:“可是,林夏,你姓林,我也姓林,我们是同姓。我听人说,同姓的男女结婚不会有幸福,也不会到老,我害怕啊!”

  林夏对我的话嗤笑不已,他说:“果果,你怎么这么迷信?我们起码在五代以上都没有血亲关系,怎么不能结婚啊!”

  林夏见我执迷不悟,便拉着我去庙里抽签。庙里的师傅拿着我们抽的签看了又看,然后微笑着解释道:“恭喜两位施主,你们好运气,抽了一支上好签啊,签上说你们是前生缘定,今生结伴,白头偕老。”

  既是前生缘定,既能白头偕老,我还犹豫什么啊!

  爱他,就嫁给他吧。

  结婚前夜,我对林夏说:“我今生是跟定你了,你可要陪我牵手到老啊!”林夏笑着点点头,抱着我说:“我会遵从天意!”

  2

  我不知道是内心隐含着欲望,还是仅仅惧怕无边的寂寞,我一听到东院传来阵阵鼓声,就迫不急待穿衣下床,去找子风。

  北京男孩子风是天堂鸟乐队的鼓手。

  天堂鸟是一支没有名气的地下乐队,它的成员都很年轻,是一群率直而帅气的大男孩。他们在落叶飘飞的时候来到我们大杂院,租了东院一间平房作为练习室。

  我实在形容不出第一次见到子风时的感觉。可惜形容男人不可以用“惊艳”一词,我只好说子风令我昏眩。子风是个十九岁的漂亮男孩,他五官清秀,眼神忧郁,笑容腼腆,长发齐肩,有点女孩味儿。但他身材很高,足有180公分,走起路来稳健有力,笑声很爽朗。

  第一次见到子风,是在我的屋门口。那是秋天的黄昏,我打开门见到外面站着个大男孩,立刻呆住了。男孩对我说:“嗨,打扰您了,我是子风,对面天堂鸟乐队的。我们实在口渴了,能借点水喝吗?”男孩说着将手中的水杯递给了我。我毫不犹豫提了瓶开水给他,说道:“你们乐队玩摇滚吗?我喜欢摇滚。”“玩啊,到我们屋坐坐。”子风热情地邀请。

  当我看到子风很有节奏地敲响鼓时,我才知道子风是个鼓手。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认为子风应该是抱着木吉他的,我想他是一个忧郁的民谣歌手。

  子风对我说:“果果,你不知道,我这人特反叛。我生长在音乐世家,从小练习钢琴,还拉过大提琴,我父母期望我考音乐学院,我中学毕业后却跑来做摇滚鼓手。”我对子风说:“摇滚是一种精神,年轻的时候,我们需要信仰。”子风笑着说:“果果,你真会说话。其实我想过了,我也不能就这样一直混下去,我打算来年去考电影学院,你不知道,当一名电影演员是我童年的梦想。”我笑着说:“好啊,你长得这么帅,将来一定能成大明星,以后我就是你的追星族。”子风望着我说:“果果,你长得也很美啊,不如我们一起去考电影学院吧。”

  听到子风的话,我高兴又难受。

  虽然我个子高高,身材苗条,长发飘逸,但在来北京之前却很少听到别人赞我美丽,包括林夏也没有。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我的五官不够精致吧,我是单眼皮,虽然我的眼睛不算小且又黑又亮。我也一直认为我不够漂亮,这种认识源自童年,记得小时候我的姐姐和堂兄们常常指着我的眼睛叫我小丑八怪。

  我对子风说:“我都二十三岁了,早就大学毕业了,而且,我也嫁人了,还考什么电影学院做明星梦啊。这些对我来说都太晚了。”

  子风望着我,不再言语,我看见他的眼里闪过一丝忧郁。

  子风最吸引我的,正是他忧郁的目光。

  子风的忧郁,是那种少年般透明的纯情。

  子风忧郁的目光,常常令我想起我的少女时代,想起十九岁时的林夏,想起我逝去的恋爱光阴。

 

  我认识林夏那一年,他19岁,我17岁。那时,我们同在齐齐哈尔一所重点高中念书。林夏念高三,我念高二。林夏学理科,我学文科。

  我认识林夏是在元旦联欢晚会上。那晚,林夏在台上吹了一支很忧伤的萧曲。也许因为林夏清瘦忧郁的样子与众不同,也许因为他吹萧的姿势让人想到小说中俊美的白衣少年,我立刻记住了他。

  少女总是喜欢做梦,我的梦里从此有了林夏的影子。此后,在食堂打饭的时候,我常常看见林夏从我身旁一晃而过,常常看见他忧郁的眼睛。我猜不透林夏忧伤什么为何忧伤,但他忧郁的眼光却晃到我心上,晃得我心疼,我忍不住想:让我安慰你吧,你不要忧伤了。

  可惜,那时候,我纯粹是自作多情。林夏从来没有深情地看过我一眼,哪怕只是随意的一瞥。

  我还没有来得及让林夏认识我,林夏就忽然从我的世界消失了。我念到高三,林夏已高中毕业。听说林夏考进了一所重点大学,我兴奋又失落。

  见不到林夏后,我很快对我班一个男生想入非非。那个男生给我写了许多令人发烧的情书,但我只是对他想入非非而不陷入情网,因为老师每天都在耳边说:“高三了,要抓紧时间,作最后的冲刺啊!”

  一年后,我冲刺到了哈尔滨一所师范学院学中文。

  我真没有想到,上帝会很快将林夏送到我身旁。很快,我又见到了林夏忧郁的眼光。我和林夏相遇在一次老乡聚会上。那天云淡风轻,我一眼就见到了人群中瘦高忧郁的林夏,我立刻跑过去,笑得一脸灿烂。

  “小老乡,你真可爱。”林夏笑着对我说。

  “叫我果果吧,我叫林果果。我知道你叫林夏,我在上中学时就认识你了。”

  林夏一脸愕然。我笑着对他说:“林夏,你是在工大学建筑吧,以后我可以写信给你吗?我有好多话想对你说。”

  “好啊!”林夏爽快答道。

  后来,我给林夏写了好多信。林夏在给我回信时,总喜欢说:“果果,你很可爱,我好喜欢你。”

  可是,我不满足于林夏只喜欢我。我听说林夏那个大学,有几个漂亮的女生正在追求他。怎么办呢?我开始不安,着急,自卑。

  我每天照着小镜子,将杂眉拔了又拔;我每天对着镜子学着含蓄地微笑,努力想成为一个美丽温柔的淑女;我给林夏写了很多忧伤而缠绵的情诗,期待着他会读懂我的心。

  终于,在一个洒满银色月光的夜晚,我约林夏来到一片小树林。我温柔地望着林夏忧郁的目光,用浸透着忧伤的声音说:“林夏,你知道吗?我爱你,我十七岁时就爱你了。”

  林夏呆住了,我想他是被震撼了,我想他是被我的声音震撼了。

  “你那时候,就爱着我了。”林夏感叹道。我点点头说:“林夏,你让我爱你吧。我不想见到你孤独,不想见到你忧伤。”林夏迎接着我的目光,激动地点点头,说:“果果,你真令我感动。”

  那晚,我穿着纯白的连衣裙,显得飘逸纯情。可林夏在月光下搂住我时,却说:“果果,你象个女妖。”

  后来有很多次,林夏和我亲吻的时候,都说我象个女妖。也许林夏是想说,我是用妖术将他迷住了。



  其实,我一直不知道林夏爱不爱我。我总觉得心里有一些失落和疑问。我常常想林夏只是被我感动了,也许我并不是他心中的女孩。

  当十九岁的子风的忧郁眼睛偶尔深情地望着我时,我总会想十九岁的林夏的眼睛,为什么不深情地望我一眼,哪怕只是随意的一瞥啊。

  我望着子风忧郁的眼睛,不由自主在他眼里寻找当年没有找到的东西。

  3

  记不清是入冬后的第几场雪了。

  一大早,林夏拉开房门就说:“果果,今天又下雪了,外面挺冷的。”我钻出温暖的被窝,揉揉眼睛说:“天气预报讲今天是零下12摄氏度,有风。林夏,你就不要出去了吧,多睡会儿,今天不是星期天么?”

  林夏吐了口气,绕到床边穿上大衣说:“我还要赶去工作呢,今天还加班。”我起身帮林夏扣好大衣扣子,幽怨地说:“嗯,工作,工作,你就知道工作。”林夏套上围巾,有些不耐烦地说:“我不工作能行吗?我不工作就养不活我和我的老婆啊。”

  一听林夏那么说,我赶紧低下头来,如犯罪的孩子。我低声说:“林夏,你是不是特别后悔娶我为妻?”

  “你真是闲得无聊了!”林夏拧起包,起身就要走。“林夏,”我拉着林夏大声说道,“你听我说,今天北京人才市场有招聘会,我还是去找个工作吧,有工作就不会无聊了。”

  “你最好还是别去了。”林夏望着门外的风雪说,“今天招聘单位不会多,你去了也是白花钱。”

  “我总不能一天到晚这样混下去啊。”

  “果果,”林夏忽然柔声说,“我还能养活你,你就不要折腾了。如果你觉得闷,就出去走走,找朋友聊聊天。嗯,昨天我看见李沙了,她说今天休息,你可以找她出去聊聊。”

  “谁知道人家愿不愿意?她现在跟你一样,也是个工作狂。”

  “果果,我告诉你!不管你有多无聊,你也要少跟那帮摇滚小子混在一起!”不知道为什么,林夏提起子风他们就火冒。见林夏火冒,我不服气,抗议道:“人家玩摇滚,也是活得有理想,比我强。”

  “反正我看他们就觉不顺眼……好啦,好啦,我要走了,你自个儿好自为之吧!”

  林夏说完啪地一声关上房门,走了。我想不明白我做错了什么,但我的心却被林夏冷冷的一句“好自为之”刺痛了。眼泪哗啦哗啦掉下来。我缩在被窝里,无力地望着天花板抗议:“我偏不!”

 

  我正想打电话给李沙,李沙却传呼我了,她约我去紫竹院公园拍照,说下雪天好玩。

  在我的记忆里,李沙每次和我出去玩,都忘不了去紫竹院。李沙常常说紫竹院象南方。李沙每每疯玩够后,总是喜欢静静坐在木椅上,望着幽幽的流水,望着青青的翠竹,泪流满面。

  面对李沙的眼泪,我常常不知所措,我总是伤感地问李沙:“你想家了?”李沙总是摇着头说:“我想南方的爱情故事。”

  我喜欢流着泪的李沙,多情而脆弱,如我虚空的灵魂,一触即碎。

  李沙年长我两岁,生于长沙,长于郴州。李沙是个标准的湘妹子,说话爽快,作风泼辣。自古湘女多情,李沙也不例外。李沙的爱情故事,却是一出地地道道的爱情悲剧。

  李沙有过一个少年恋人。他们从十四岁一直爱到二十四岁,从初中一直相伴到大学毕业。后来男孩去了深圳,临走的时候,男孩紧紧握住李沙的手千叮万嘱:“沙沙,你一定要等我,等我赚了钱就回来娶你。”李沙含着泪答应了。

  男孩走后,李沙每天在凄风苦雨中等待。苦苦等了两年,却渐渐等不到男孩的信,李沙耐不住了,坐着火车去了深圳,却看到男孩牵着一个女孩的手幸福而坦然地笑着。李沙没有哭没有叫没有问为什么,她只是决然剪断了被风尘染黄的头发,带着寂寞而疲惫的笑容来到了北京。

  我第一次见到李沙,是在一个电脑培训学校。那时,我和林夏刚来北京,一时找不到合适工作,杜邦劝我们去学电脑美术,他告诉我们在北京不会电脑很难找到工作。

  林夏是学工民建的,就报名学了电脑建筑制图,我则报名学了平面设计。我第一天去上课,就遇到了李沙。李沙坐在我旁边,热情地帮我打开电脑,问我:“你以前是学什么专业?有美术基础吗?”我摇摇头,答道:“我是学中文的。”李沙有些夸张地笑笑,说:“这样啊,恐怕将来有难度。”

  我一时没听明白李沙的话,但学到后来就明白了。电脑我是玩熟了,但要我画图,我的脑里却空白一片。每每看到李沙飞快而出的漂亮图纸,我便对李沙说:“李沙,你真行,我服你。”李沙却说:“你不要佩服我,我从小学美术,大学在纺织学校学印染,图案画得多了。”

  李沙却很羡慕我和林夏,她说我和林夏是她心中完美的梦,她由此再相信爱情。

  李沙长得漂亮娇小,总爱大大咧咧地笑。可有一次,李沙在学校餐厅里和我们一起吃饭时,却失声痛哭。那天,餐厅的音响里放起林忆莲的歌《情人的眼泪》。李沙正津津有味吃着一盘辣椒抄鸡蛋,不知她是为林忆莲感动还是为自已悲伤,忽然控制不住哭出声来。我和林夏默默看着她的眼泪滚落在桌布上,不知所措。也许李沙意识到了很多人在注视着她,便不好意思地捂着脸跑出了餐厅,跑出了学校,跑到一棵大树下痛哭。

  我牵着林夏的手,找到了李沙。我擦着李沙的眼泪说:“李沙,不管你过去多么痛苦,现在有我们在你身边,我们会是你永远的朋友。”

  李沙在泪花中抬起头来,笑着说:“我刚才失态了。果果,谢谢你,还有林夏,你们真好。”

  后来,我讲了李沙的爱情故事给林夏听。林夏听后,感触了很久。林夏在风中抱着我说:“果果,你和李沙比,是个幸福的女孩。果果,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的婚姻啊。”

  

  李沙一见到我,就拍着我肩上的雪花说:“果果,你瘦多了,也憔悴了。”我摇晃着头说:“李沙啊,我不如你想象中那么幸福。我很烦,烦透了,也无聊透了。”

  李沙笑着说:“你有林夏陪你,还那么无聊吗?”

  我苦着脸说:“林夏啊,他等于不存在。”

  李沙说:“你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自寻烦恼。哎,听你说你常常和一个摇滚鼓手玩在一起,你该不会爱上他吧?”

  “我只是喜欢他,”我红着脸说,“他是个很漂亮的男孩。”

  “啊,果果啊,你真贪心,”李沙不解地说,“林夏不是很帅么?他人挺好的……”

  “哦,他只是个冷血动物。”我气恼地说。

  李沙牵着我的手在湖边漫步,她望着湖上的冰块说:“果果,有一件事情,我不知该不该讲?”我望着李沙平静地说:“李沙,我们是好朋友,有什么事你尽管告诉我吧。”

  李沙迟疑了片刻说:“果果,你留心好林夏吧。你知道,我和林夏在一幢大厦里上班,经常能见到他。近来,我见到林夏和她单位一个女孩走得很近,他们常常一块儿下楼,一块儿去吃饭,我看有点……”

  “不会吧……”我摇摇头。

  李沙笑笑说:“但愿如此。果果,我真希望你不要重蹈我的悲剧。”

  “唉......”李沙望着远处茫茫翠竹,一声长叹。

  我知道,李沙又心碎于她的往事中了。

  4

  我隐隐看到了一丝希望。

  有一家艺术画报社通知我去面试。打电话通知我去面试的那个人,正是招聘会上坐在展台后的那个中年男人。接通电话的一瞬间我就听出了他温厚的声音。他的声音不仅温厚,而且富有穿透力,这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招聘会上他温暖的笑容。

  记得我拿着一纸简历站在拥挤的人群中踌躇不安时,他一下子接过了我的简历。我看见他望了我一眼,看到他眼里含着笑,便情不自禁回报给他一个灿烂的微笑,然后轻声说:“先生,您好,我想应聘记者。”

  他拿过我的简历,低头看了一会儿,说道:“你是学中文的,以前做过记者吗?”我低着头,明显底气不足,含糊地答道:“做过一段时间吧。”

  “好。”他抬起头爽快地说:“简历先放在这儿,明天通知您面试。”

  他的爽快令我有些惊讶,因为我的条件显然不符合招聘广告上写的:中文本科毕业,25岁以上,有三年以上记者或文字编辑经验。

  也许他是认为我有潜力吧。我有潜力吗?有吗?我不清楚我自已,但我早就认定了我是一个没有能力的可塑之才。

 

  自从我离开齐齐哈尔来到北京,自从我在电脑学校学平面设计学得似是而非,自从我被一家又一家单位拒绝,我的自信早已是一天少过一天。但我并不是一个轻易低头迁就的人。我的骨子里始终有一股傲气,还有一种以前做教师时培养出来的清高。我早就下定决心,非文化艺术单位不进。什么保险业务员、产品推销员、柜台服务员、电脑打字员、小公司文秘.....我一概理都不理。

  李沙和林夏常常笑我太挑剔了。我总是很认真地说:“找工作也跟找爱人一样,我首先要找漂亮耐看的,面子上要过得去。”

  “果果,你太虚幻了。”李沙对我说,“我倒是喜欢实在耐用的。”

  林夏很少管我找工作的事,也不计较我是喜欢漂亮耐看还是喜欢实在耐用,他只是常常对李沙说:“果果还是个孩子,没有长大。”

  有时候我很不服气李沙和林夏,但不服又不行。他们仅仅去了一次高手云集的国际展览中心,就将工作搞定。林夏很顺利进了一家经济效益不错的建筑画社,实现了他的建筑理想;李沙很如意进了一家4A广告公司,去描绘她的广告蓝图。

  起先,我也是找过两三家广告公司的。第一家对我说:对不起,您专业不对;第二家对我说:对不起,您没有经验;第三家好歹让我去面试了,他们让我随意画张画看看,结果我玩弄了半天电脑,脑子里始终空白一片。

  最后我意识到我实在是没有美术天份,只好退而转向报刊杂志社。我认为那种老派的文化单位虽然没有诱人的高薪没有时尚的锐气,但文化气氛总是很浓的。

  我还真是先后进过两家报社。

  第一家报社新派一些。它发行的报纸就是在北京街头随处可见的,版面很多内容很少广告却多多的那一种。我在那一家报社的头衔是采编。

  采编,采编,上班后我才知道采编的工作就是去酒楼、影楼、保健品市场等等乱七八糟的地方去拉广告。我虽心存不愿,但一听底薪有800元,便乐颠颠去东奔西跑。我跑了一个月,跑坏了一双鞋,磨破了嘴皮子,东家求到西家,结果还是没有求来一个广告。

  发工资的时候到了。领导把我叫到跟前说:“对不起,林果果,你一个任务也没完成,这个月没有工资。你下个月努力点吧,跟其他采编学习学习。”我气得泪花直闪闪,气得一下子背上小包头也不回离开了那家报社。

  回到家,我在林夏怀中哭了一夜。林夏将一叠钞票塞到我手中,说:“果果,不要伤心啊,我领工资了,你数数,够咱们花的。”

  过了一个星期,我进了第二家报社。

  那是家很传统的教育报社,我的职位是编辑。基本工资说是600元。上班不到一个星期,领导便对我说:“你也可以不用天天来坐班,你的任务是写稿,我们给你出命题,你可以在家写,好吗?”我连忙点头,领导的话让我激动万分,在家写稿,这简直是我这个中文系毕业生梦寐以求的事啊!

  一个月后,我顺利写完了领导出的所有命题稿。发工资的时候到了,领导却指着报纸说:“林果果,你看,你的稿子,只有这篇写求职心情的文章采用了。我们是按字计酬的,所以你这个月的工资只有42块6毛钱。”

  “什么?”我瞪大了眼睛。领导望着我含着歉意说:“林果果,你还是另谋工作吧,你的文风实在不适合我们报社,你的文章很难采用的。”

  那一晚,我回到家没有掉眼泪。我对林夏说:“我真是个没用的人,一个月只赚了42块6毛钱。”

  林夏笑着说:“那就不要上班了,我养活你。”

  我低着头说:“林夏,我那么没用,你不嫌弃我吗?”

  林夏说:“你是我的老婆啊,我有责任养活你的。再说,你也是因为嫁我跟来北京,放弃了教师职业,是我对不起你……”看着林夏宽容的笑脸,我仆倒在他怀里说:“你不要说了,是我想做你的老婆,是我太爱你了,我不后悔跟你来北京......”

  从此,我便心安理得成了无业游民。但日子久了,我就知道无业游民的生活是多么空虚和乏味。每天看着林夏忙忙忙碌,我心里充满了不安,常常担忧他会厌我倦我。我想我还是应该独立,于是时不时去找工作,瞒着林夏。

  

  一丝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当那个有着温暖笑容的男人将我的简历递到我手中,让我去找总编时,我就在心里暗暗喊:完蛋了。

  长相威严的总编看完我的简历,皱皱眉头说:“你的条件不符合我们的要求。不过,我听蓝主任说,你的文采很不错,人很机敏。这样吧,你写个小稿给我看看,200字以内,文题自拟,写什么都成。”

  总编说完将纸笔递到我面前。我怯怯地问:“就现在写吗?”总编点点头说:“对,15分钟内完成。”

  我的脑袋顿时乱轰轰一片。写什么好呢?

  在总编的关注下,我用了20分钟的时间,好呆完成了一篇小稿。总编看完我的小稿,一脸坦诚地说:“林小姐,我们是艺术画报社,我们记者的任务是采访艺术界名流,写他们的专访,这就需要我们的记者要有很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素养。我看,你是太年轻了,适应不了这个工作。”

  意料之中。我只好站起身来点点头。我是感激总编的坦诚相告。我最受不了的是那一种方式:主管总是千篇一律不咸不淡微笑着告诉你:“过两天我们通知您。”他的话让你怀着希望让你坐卧不安让你去盼望去等待,结果苦心苦肝却等不来一个电话。

  我一直是个不喜欢等待的人,我害怕等待。

  所以,当总编明确告诉我结果时,我虽然有些失望,却很心安。

  当我走到外屋时,那个有着温暖笑容的男人,那个被总编称为蓝主任的男人,朝我点点头,问我:“怎么样?”我笑着对他摇摇头,礼节性地说:“再见。”

  当我走到门口时,回头望了望那个男人。我看到他依然温暖地笑着,但眼里分明有一丝遗憾。他遗憾什么?我疑惑地想了片刻,却想不出一个答案。

  那时,我实在想象不到,那个男人温暖的笑容,有一天会成为一张网。



( 待续 )

作者:风过留痕(另外笔名:维夏维夜/Vicha Viye )

写作时间:二十一世纪初(初稿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