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辛亥革命的意义远远超越49年共产革命
作者:陈帝召
(10/10/2011)
(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随着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的来临,关于辛亥革命与49年共产革命的回顾与比较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一时间争论得沸沸扬扬。其实,只要我们把视野放开阔一些,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角度来审视,那么就会清楚地发现,辛亥革命的意义远远超越49年的共产革命。
辛亥革命,虽然不是在孙中山先生的直接领导下发生的,却是受他多年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影响而产生。因此,辛亥革命完全贯彻和实现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推翻帝制,创立共和”。这十六个字,完整、全面、深刻地概括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意义。
·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 伟大的民族意义
中国在历史上多次遭遇异族入侵,典型的如五胡乱华和靖康之耻,再到蒙元时期的第一次完全亡国,直至满清时期的第二次完全亡国而达到苦难的顶点。为什么说满清时的亡国苦难更甚于蒙元时期呢?原因有三:(一) 满清推行的剃发易服从外表上完全抹去了长达数千年的华夷之别;(二) 满清推行的文字狱和奴才教育从精神上严重摧残了中华文化和民族气节;(三) 相较于蒙元的不足百年统治,华夏亡于满清长达两百六十七年,而且恰恰是西方文化第一次开始和中华文明发生大规模碰撞的关键时期。
一个在外表和精神上都已经沦亡的民族,一个连国家都丧失了两百余年的民族,还如何能够和来势汹汹、正处于上升期和扩张期的西方相抗衡呢?所以,在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的战争中,我们除了一败涂地还能有什么别的结果吗?
正是由于辛亥革命,使我们得以从异族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由亡国奴变为再次拥有自己的国家,这才会有之后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今天的一切,否则七七芦沟桥事变就是中国第三次亡国的开始。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 如此伟大的民族意义,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另一次的复国运动 - 即朱元璋的逐元立明 - 能与之比肩。49年的共产革命,完全与其不在一个层面上。
· 推翻帝制,创立共和 - 伟大的民主意义
我们的国家在历史上一次又一次地强盛,我们的文明在世界上长时期地领先,但是国家强盛了却总免不了走向衰败,文明领先了却仍逃不脱被野蛮民族欺凌。这样的魔咒周而复始,我们的国家和文明几千年来近乎原地踏步,最终被后起的西方追上以至超越。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想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原因在于实行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
在这样的独裁制度下,人们的才干在绝大多数时候要么得不到发挥,要么以一种造成社会动荡的方式来发挥。以对一个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为例: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如果没有幸运地生在帝王家并被立为皇帝,那么只能通过血腥的政变(如唐太宗)或是造反(如明太祖)而上位;又如,执掌重兵的军事将领,要么功高震主被替换或杀害(如岳飞),要么凭借武力割据一方(如唐朝中后期的节度使)。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不是国家民族之福。只有在民主制度下,由于权力只能通过选举而转移,政治家才可能集中精力治国而不用担心没有军权被武力推翻,军事家才可能集中精力治军而不用担心被君王谋害或是企图凭借武力觊觎政权。政军相安,国家才能长久稳固,外族将无隙而侵入,经济、文明也就能够不断发展,持续积累,永远向前。
所以,辛亥革命所创立的民国,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其文治武功虽然远远逊于强盛的汉唐,但其政体却蕴含了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因,如果假以时日,是有潜力创立远超汉唐的荣耀的。
民国在大陆仅仅存在了三十八年(本文不讨论此事的前因后果和历史得失,将另外撰文探讨),但辛亥革命创立的民主制度却得以确立并流传了下来,自袁世凯之后,虽有人妄行独裁之实,却无一人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公开称帝行家天下之事。
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被一朝而中断,国家政体从此走向共和制 - 如此伟大的民主意义,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其它任何一次的革命能与之相较。49年的共产革命,则更与其不在一个层面上。
谢谢转发。以后也欢迎转发我的其它文章,只是请保留出处,以便朋友们能读到我的更多文章。
期待阅读更多您的作品,并可能继续转发,还请您能同意。
谢谢阅读和鼓励。我没有很多时间写博客文章,争取每个月能写一篇,有空敬请光临阅读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