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智库

致力于做地缘政治、经济、军事和政治层面的研究,目标是成为中国的兰德机构。
个人资料
正文

决战2011

(2011-10-10 05:18:17) 下一个

此书早已发表,现补贴到此,希望大家都来认识世界!

《决战2011

--猴王(盛骏)

--写于20101215日-2011115

在此感谢我已经去世的父母给予了我生命和受教育的机会

在此感谢我的夫人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

在此感谢我原来的老板(Adam)教会我看透这个世界的本领

在此感谢广大网友给予我的支持

在此感谢翻译小组现有25名成员的辛勤劳动

......................................................................................................................................... 3

第一章  200年经济大纪事........................................................................................ 7

1.1.     二战前发展阶段大纪事...................................................................................... 7

1.2.     一战至二战阶段大事记.................................................................................... 12

1.3.     二战后修正阶段大纪事.................................................................................... 13

1.4.     前苏联解体后的多极发展阶段大纪事............................................................ 27

第二章  帝国的历史研究和美元指数的历史............................................................ 30

2.1.     帝国的演变........................................................................................................ 30

2.2.     美元指数的研究................................................................................................ 32

第三章  1929年经济危机和影响解析......................................................................... 41

第四章  30年国际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变化分析.............................................. 44

8.1.     美国.................................................................................................................... 44

8.2.     欧盟.................................................................................................................... 47

8.3.     日本和中国........................................................................................................ 52

8.4.     俄罗斯................................................................................................................ 56

8.5.     伊斯兰世界........................................................................................................ 57

第五章  中美的文化和历史渊源.................................................................................. 59

第六章  美国的战略....................................................................................................... 63

6.1.     20年前开始的战略预备期............................................................................... 63

6.2.     10年的战略包围期...................................................................................... 73

6.3.     2010年的战略合围期....................................................................................... 86

6.4.     2011年的战略决战期....................................................................................... 96

第七章  我们该怎么办................................................................................................. 103

第八章  我的宏观经济学习历程和心得................................................................... 105

第九章  网友问题的解答............................................................................................ 107

9.1.     房价问题.......................................................................................................... 107


本书对于很多历史事件的描述基本都摘自网络,评论和分析是本人所写,假如有雷同,只表示观点相似。

我们这个国家的经济学家不喜欢研究全球经济史,对于全球前200年的经济历史有深刻理解的凤毛麟角。我们了解了全球的过去,才能知道我们今天处于什么阶段什么位置,我们了解了全球的过去和今天才能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本书将分三部分,前面一部分主要讲前面200年的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历史,第二部分主要讲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决战2011),第三部分主要讲我们的将来和我们应该有的应对措施。

我们这个国家的经济学家还是站在商品社会的角度在考虑问题,殊不知从1990年苏联解体后这个社会已经从商品社会走入资本社会,我们的对手已经在资本社会的游戏规则里面为我们布好了局。就像当初8国联军站在商品社会的角度来对付我们的小农社会一样,当初我们是在用冷兵器和敌人的热兵器在作战,现在只是换了个战场,战争的威力依然不变,我们和敌人的差距依然不变,一个站在资本社会角度制定宏观战略的国家和还站在商品社会角度制定宏观战略的国家之间的决战。

为什么这本书叫《决战2011》,其实2011只是战胜国对于战败国的一个仪式,我们在争取的是降低烈度,胜败在10年前就已经注定,这个就叫战略,我们在2011能够争取的是减低烈度,这个烈度决定了我们在10年后能否重新站起来,决定了我们是否要在50年后通过战争重新夺回新疆、西藏、内蒙后再重新崛起。战胜国的目的就是肢解中国,把新疆、西藏、内蒙从中国肢解出去,假如他们得逞,我们就失去了黄河和长江的水源地,我们就失去了资源宝库,我们就失去了战略纵深,我们就失去了大片土地,我们还将失去一个时代。

我们研究了美国的选举制度就明白了,美国在州这个层面是民主选举(州长基本上代表了州里面的真实民意),国家层面是选举人制度(这个就是假民主,骗人的),其实选举人制度就是背后是一个老板,这样国家对外的政策可以有延续性,容易平衡内部的矛盾,所以美国针对日本的潜伏政策能够持续20年之久,对于中国的潜伏政策也能够有持续15年之久,就是这个道理。

国内研究美元指数、美国国债走势、研究美国资产负债表的人很少,能够理解的就更少了。国内研究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少之又少,研究对冲基金运作模式和成本的更少,研究美国(现任帝国)的前面100年经济历史的(并且有自己见解的)我看到现在就刘军洛一个人。他的语言虽然晦涩难懂,但是他开启了精英的心智,起到了启蒙的作用,我期望我能够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理解这个世界,理解美国这个帝国的过去和今天,只有理解了以上两个,才能了解这个帝国的未来,了解了这个帝国的未来,才能知道我们的生存空间在哪。

美国的全球产业布局就是:德国和日本作为高端制造业,韩国和其他一些类似国家作为中端制造业,中国作为低端制造业,中东、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提供初级能源等原材料,美国通过他们的金融和军事来控制、制衡和协调全球生产线。

我们要深刻理解这种布局,然后扩大我国的影响,争取在这个布局里面我们能够做到利益最大化,为我国的真正崛起做好军事、经济和政治的铺垫。

   在此向我的老师刘军洛先生致敬!  

   要了解中国经济首先要了解国际经济,那就要了解美国经济(美国在可预见的后面30年还将是全球唯一的帝国),了解美国经济得根本就是了解美国的财政支付平衡状况、债务状况和货币发行情况,这3点体现在美国得财政赤字问题和国债价格、发行利率和收益率上面,所以我一直说,美元指数就是个手段,根本性问题在财政、国债和货币上面,看问题要看问题背后的本质。

   美国国债到期还款的统计:

  
美国2010年的财政赤字可能将创1.6万亿美元的新高。

   这个就是美国的现状,所以在4万亿美元的减赤计划没有通过前,美元回流不会成为主流,这个减赤计划才是号角才是发动机,美国没有进行债务重置之前美国经济是不会全面复苏,试想一个债务深重的国家或者企业会全面复苏吗?所以我们要关注2个点,一个是4万亿美元的减赤计划,一个就是美国的债务重置计划。 

   很多人说我是阴谋论,这个世界上,不管从人口、国家面积、地缘政治、战略纵深和历史文化来讲,将来能够和美国对抗的,也就欧盟、俄罗斯和中国,而且中国曾经也是帝国,也侵略过其他国家,这个就注定了美国是把我们当成帝国的潜在对象来看的,他们会象对付苏联一样来对付我们,国际政治就是这样一回事,历史无数次证明了这个道理。世界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和平崛起的大国,几千年前的汉武帝其实就知道这个道理了,崛起靠的是肌肉不是膘。

    俄罗斯被搞了10年后出了个强硬派普京,中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第二个汉武帝,我们民族的灵魂什么时候能够重新复活,我们要的不是被扭曲的儒学,我们要的是强国的汉学,汉学不等于被扭曲的儒学,要切记切记,汉的强大真正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我们这个民族汉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有空大家可以研究研究汉朝的历史,文景之治(道家学说,无为而治,发展经济,但是老是被匈奴欺负,因为军事不强大),汉武帝上来后:犯我大汉者 虽远必诛。 我们还有这种气魄吗?人家都在我们家门口军演了,唉。我们虽然打不过人家,但是我们要得是气魄,有了这种气魄,才不会受欺负,人家才会敬重你。我们要学汉武帝的强势,但不能学他的独裁。

我从做销售和销售管理工作中得出一个结论,做事情一定要强势,强势不等于翻脸,但是强势一定做好翻脸的心理准备和物资准备,只有强势了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你的利益才会得到保证,才会最后尽量不走到翻脸的地步。还记得我前面博文中讲的2个剑客狭路相逢的故事吗?一味忍让的结果就是象清朝一样被八国联军打趴下。

我们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才会真正避免战争。我们现在的很多御用学者就怕斗争,因为一旦产生斗争,他不知道站在哪边好。

第一章         200年经济大纪事

首先,世界上面的军事和政治大都是为经济而服务,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为了自己的经济版图扩张,都是实力和势力范围的矛盾引起的。

以下部分描述摘录自网络,部分根据自己理解描述。

   纵观世界近两百年的现代经济史,可以划分了三个阶段:

1)    二战前发展阶段,因为工业革命,从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由于供需不平衡造成频繁和大规模经济危机。

2)    二战后修正阶段,全球全面进入商品社会,供需趋于平衡,但是因为工会力量的增加和区域的不平衡造成成本难控,这阶段的经济危机大部分和物资成本、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相关。

3)    前苏联解体后的多极发展阶段,全球从商品社会开始进入资本社会,进入资本社会的前提就是全球化,这个时候的经济危机以资本的攻击为主。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1.1.     二战前发展阶段大纪事

1.1.1.      第一次经济危机(1788年)

第一次经济危机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后不久。1770年代和1780年代是英国纺织工业技术革命的年代。1764年发明手摇珍妮纺纱机,1785年起,瓦特的蒸汽机开始迅速应用到棉纺织业。这样,纺织行业的生产效率迅速提高,大大超过了消费能力,产品大量积压,商家被迫折价抛售。1788年,破产事件增加近50%,工人大量被解雇,引起经济危机。危机持续了1年。

1.1.2.            第二次经济危机(1793年)

1789年至1792年,政府发出了30份开凿运河和改善内河航道的许可证,内河航运业蓬勃发展,吸收了大量工人,并扩大了本国市场。与此同时,价格下降风潮扩大了英国棉纺织业的对外竞争力,棉纺织品对外出口额显著上升。繁荣从1789年持续到1792年。1792年末,物价开始下降,破产事件开始增加。1793年英国对法国宣战,英国对法国及欧洲大陆的出口严重萎缩,物价急剧下跌,企业破产数量急剧增长,这次经济危机持续1年。

1.1.3.            第三次经济危机(1797年) 

1794年到1795年,英国农业歉收,粮价飞涨,工业品的需求下降。军事开支一部分扩大了内需,另一部分却造成了国际收支失衡。爆发第三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1年。

1.1.4.            第四次经济危机(1810年—1814年) 

   这次危机的严重程度也超过以往各次。1808年,美国对英国实行禁运,使棉花价格暴涨,并且严重威胁了英国纺织品的出口。1811年春,美英开战,美国再次对英国实行禁运。这次危机持续了4年多。

1.1.5.            第五次经济危机(1816年) 

   1814年世界市场出现巨大转机,拿破仑战败,欧洲大陆市场开放,由于军事订单下降,黑色冶金业和煤炭工业第一次生产过剩,于是,英国工业陷入第五次危机,持续时间1年。1817年,英国第一次提出了公共工程拨款法案。这是市场经济国家用财政手段缓和经济危机的最早尝试,比凯恩斯主义的提出早了100多年。

1.1.6.            第六次经济危机(1819年—1823年) 

   1815年到1817年之间,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几乎增长了5倍。这说明英国企业主们纷纷将赚得的利润放进银行,黄金涨库给外国债券的推销提供了良机,1817年至1818年在英国推销的外国公债数量达到3800万英镑。随着英国粮食歉收,来自殖民地的原材料涨价,黄金外流,国内外市场需求再度萎缩,1819年,英国经济陷入了第六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4年多。

1.1.7.            第七次经济危机(1825年)

   前面严重的生产过剩使资本家不敢投资,利润源源不断变成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相似的一幕又上演了,另外由于价格大幅下跌,英国货倾销美、法、德各国市场,重创了它的竞争对手。

1.1.8.            第八次经济危机(1837年—1843年)

   1825年危机以后,纺织工业仍然步履蹒跚。但是,铁路业兴起,带动冶金、煤炭、机车制造业的发展,运输成本迅速降低,进而带动其他工业的发展,英国经济经历了长达近12年的繁荣。1836年,铁路建设投机过度,建设成本大幅上升,收益转为亏损;英格兰银行控制黄金外流,美国信贷紧缩,英国对美出口1837年比1836年下降了三分之二。于是1837年英国陷入了第八次危机,持续了6年多。

1.1.9.            第九次经济危机(1847年—1850年) 

   1843年到1847年,英国启动了新一轮繁荣。这一轮繁荣的主要成因是冶金和机械制造技术的飞速进步。英国废除本国征收农产品进口关税的《谷物法》。1840年英国用炮舰开打中国大门,1842年强迫中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1847年秋,铁路投机终告破产,英国第九次经济危机开始了。1848年在危机的冲击下,法国再次爆发革命。1847年德国多次爆发反饥饿的暴动。18482月法国巴黎爆发革命,3月德国柏林也爆发了革命。

1.1.10.       第十次经济危机(1857年—1858年)

    1847年危机过后,新一轮技术革命也在悄悄发生。首先,英国纺织业中大型工厂彻底驱逐手工工场,手织机彻底退出市场。此后,英国对法、德、美各国的纺织业的优势进一步增强。第二,蒸汽机迅速应用于海运业,大大降低了海上运输的成本,提高了速度。第三,电报开始普及,现代通讯初露端倪,经营的可控性大大提高。第四,制造技术不断革命,机器性能和成本比大大提高。英国废除《谷物法》带来自由贸易思潮的兴起。但是,由于工人工资总是被压得过低,市场容量很快就被充满了,这次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是从1854年到1857年的繁荣是靠金融投机支撑的。一旦金融系统崩溃,实业必将以更大规模破产。

1.1.11.       第十一次经济危机(1867年—1868年)

    前次危机印度和中国市场再次帮了英国的大忙。1858年中印度士兵的起义被镇压,英国委派了第一任印度总督,印度完全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同期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天津条约签订。1861年美国爆发南北战争,北方封锁南方的棉花外流。与此同时,机器制造和冶炼技术的提高进一步降低了钢铁价格,铁路建设掀起又一轮高潮,英国也花大力气用铁甲舰代替木制帆船,德国的普丹战争和普奥战争减缓了这段时间德国的发展。由于科技进步生产过剩,造成了此轮经济危机。

1.1.12.       第十二次经济危机(1873年—1879年) 

    美国铁路建设的潜力很大,故美国铁路建设率先走出前次危机低谷。1871年德国战败法国,实现全德统一,并获得法国纺织工业发达的阿尔萨斯和煤铁资源丰富的洛林,以及50亿金法郎的赔款,德国经济迅速繁荣起来。由于投资和生产猛烈扩大,市场需求远远跟不上增长,结果便是1873年的投机破灭,经济萧条。

1.1.13.       第十三次经济危机(1882年—1883年) 

    1878年到1879年的英国经济危机并没有以往一样波及到美国和德国(由于他们的贸易保护主义)。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此后,大英帝国开始走向衰落,而美国、德国则日益强盛。贸易保护主义另一个后果是,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下降了。一个国家陷入危机时,另一个国家可能还在继续高涨。而一个国家已经开始复苏时,另一个国家却可能深陷萧条。在程度上也有了新的特点。以往,受危机影响的程度更多地取决于国际竞争力和金融投机。英国竞争力强,可以转嫁危机,受危机影响较浅,其他国家则常常比英国更严重。金融投机强的,受危机影响深。此后,贸易保护程度对危机程度也有了日益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美国经济活动总量据世界首位,美国的经济周期对其他各国的影响更大一些,换句话说,从1873年危机以后,美国危机的起迄通常主导着世界经济的萧条与繁荣。

1.1.14.       第十四次经济危机(1890-1893年) 

    1886年以后,铁路建设再一次高涨。这一时期还开始了电气革命,电灯、电话、电车、电动机等不断问世,18903月,德国股票市场暴跌,美国的危机比较曲折,但却更为严重和漫长,1890年,美国即发生金融危机。这次危机的一个重要后果是,法国终于加入了贸易保护主义潮流,1892年法国制定了《梅利奈税则》。

1.1.15.       第十五次世界经济危机(1900-1903年) 

    德国经济于1893年开始复苏,美国1895年,英国比美国还晚一些。这一轮高涨是钢带动的,而这次危机是从俄罗斯开始的。1892年至1893年起,俄国出现其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可观的一次高涨,1899年夏天一场金融危机席卷俄罗斯,随之工业生产陷入危机。日本在1900年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

1.1.16.       第十六次世界经济危机(1907-1908年)

    1905年,美国最后一个摆脱危机并迅速转入高涨。这一时期,一些新兴工业崛起,如电力、汽车、化学等。但是创业投机猖獗,使这一轮高涨暴起暴落。1907年到1908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300个。这次危机以后,德国工业实力已经明显超过英国,德国认为,其实力与海外殖民地规模很不相称,而殖民地的重要性在经济危机时期更显重要。于是,从经济战争转向军事战争的时机渐渐成熟了。

1.2.     一战至二战阶段大事记

1.2.1.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上次危机以后,德国工业实力已经明显超过英国,德国认为,其实力与海外殖民地规模很不相称,而殖民地的重要性在经济危机时期更显重要。于是,从经济战争转向军事战争的时机渐渐成熟了。1909年起,美国、法国经济开始复苏并很快进入高涨阶段,德国到1912年才走向高涨,英国则更晚。然而,这一轮经济高涨的主要动力却是军备竞赛。1913年,新一轮经济危机已初露端倪。但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转入战时计划经济,危机遂告消失。这次世界大战以德国战败告终,但是战争赔款等问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11月7儒略历10月25),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俄国内战1922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

1.2.2.              最大的一次全球经济危机(19291933

1929年,美国爆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很快波及到其他主要国家,影响世界各国,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同时德国经济崩溃,帮助纳粹上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种子。

1.2.3.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

    由于一战后对于德国的压制,另外由于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崛起和他领地的不匹配,19399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直到1945815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到结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最终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为代表的轴心国失败告终。战后德国被分为东德(苏联殖民)和西德(美国控制),日本由美国占领军控制,基本决定了世界后100年的格局。



1.3.     二战后修正阶段大纪事

1.3.1.              二战后的世界形势

   二战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地图。战争期间,美国非但没有遭到战争的直接破坏,其生产能力反而有了巨大增长。从1939 年到1942年,美国工业生产即增加近一倍,1945年又比1940年增加116%1948年,美国工业生产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54.6%,出口贸易占23.9%,还集中了世界3/4的黄金。不仅如此,美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十分明显。1950年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英国的3倍,西德的 4倍,是日本的更多倍。美国制成品的生产为西德的6倍,为日本的30倍。美国煤矿的生产率比英国、西德高3-4倍,是法国的7倍。
  
因此,战争刚结束时,美国的政策是利用美国统治的全部优势,为美国资本取得最有利的地位,迫使各国开放市场,接受价廉物美的美国货,摧毁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的经济,夺取这些国家对殖民地的统治和影响,从而实现美国独霸西方世界的美梦。为达此目的,美国对盟国援助只用于救急,不是帮助盟国重建生产体系;援助都附有“排除国际商业中的一切歧视待遇的协议”,并且在货币和贸易体系计划中,美国不让各国为平衡支付而限制贸易。最重要的是,美国以防止德、日再次侵略他国为名,制定了拆毁德国、日本军事工业的计划,从根本消灭这两个新兴工业强国的竞争能力。如果这一切都成为现实,则美国将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而欧洲和日本将成为美国的原材料及初级产品加工地,那里的经济需求将无法增长,一个长达二十多年的繁荣期也就不可能出现。
  
事实上,美国的这一商业野心并没能实现。随着美国商品大量输入各国,随着拆毁德、日两国军事工业的进程的开始,欧洲和日本国内失业工人大量增加,各国共产党势力迅速壮大,美国不得不更弦改张。美国统治精英终于发现,他们的头号敌人是苏联社会主义阵营,而不是欧洲和日本,因此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变消灭竞争对手为扶植竞争对手。主要措施有三,一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二是停止拆毁德国和日本的军事工业;三是允许日元、英镑、马克等货币贬值,例如日元贬值到1美元兑360日元,从而减少美国货对各国市场的冲击,并使各国有能力对美出口。此后,由于朝鲜战争爆发,日本又成为美国军火的前线供应商,发了一笔战争财。此外,美国以盟国的保护伞自居,军费长期居高不下,也增加了美国产品的出口成本。这些措施从效果来看,可以一言以蔽之,即美国采取了单方面自由贸易,而允许各国贸易保护的友好态度。
  
此后,欧洲和日本生产能力得以重建,内需扩大,给美国商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欧洲和日本产品输出美国的数量不断增长,但却仍不足以平衡来自美国的进口,美国进出口仍然保持大额顺差,世界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这一时期的经济周期呈现出若干新特点。其一是,危机期间物价上涨,即所谓“滞胀”。形成滞胀的原因很多。从微观机制上看,二战以后,工会力量普遍增强,形成所谓名义工资的增长刚性,而雇主对付工资增长的办法便是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形成工资与物价螺旋上涨的成本推动型长期通货膨胀趋势。石油涨价也可归于这一大趋势,但情况更复杂一些。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前,由于石油生产国相互竞争,石油价格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而相应的工业品却不断涨价。石油生产国之间加强团结后,就相当于工人加强了团结,石油价格迅速上涨,导致物价上涨。从宏观上看,二战后至七十年代末期,各发达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实行凯恩斯主义政策,用财政和货币手段扩大需求,需求拉动型的涨价成为通货膨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汇率贬值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工具,从而使通货膨胀带有主动的战略意义。
   
因此,战后至七十年代末期,通货膨胀是发达资本主义各国的长期现象,只是程度有别而已。但是,与二战前相同的是,国内国际的竞争依然十分激烈,尤其是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过多投资追逐过狭市场的矛盾并未解决,因此世界经济危机还是会不断降临,只是危机更多地表现为企业破产、开工率下降、投资下降、库存增加,而较少地表现为价格下降。另一个新特点是危机的同步性下降,即使是同步性危机,其严重程度也相差较大。其原因在于,各国经济竞争力距离较大,各国干预经济的程度增强,因此各国经济的独立性也有所增强。例如,从1950年到1966年,美国发生过1953年到1954年危机,1957年到1958年危机,1960年到1961年危机,而此期间西德经济却一直没有发生实质性危机,只是每次美国危机时西德的经济增长率都有所下降。1966年到1967年,西德经济发生危机,但美国此时却正经历着二战后的一次长期繁荣。但是,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标志,各国竞争力差距再度接近,各国间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危机的同步性又显著增强。继 1973年到1975年的严重世界经济危机后,西方各国都经历了一段低增长高通胀的滞胀期,接着就是19791982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各国失业率都上升到空前水平,然后是1990年到1991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各国无一例外深陷其中。九十年代后,美国经济表现异常,在欧洲和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的前提下,走出了一波低通胀高增长的所谓“新经济”,其实是巨大的泡沫经济,似乎各国危机的同步性又被打破了。但紧接着就是自20003月开始的更加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经济泡沫破灭,带动欧洲、日本经济进一步衰落。

1.3.2.              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19485月-19493月)

   1948515日凌晨,为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71129日,“联大”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19488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71130日清晨,在耶路撒冷和一些阿犹混合的城镇,爆发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激烈武装冲突,这被称为是巴勒斯坦“非正式战争”的开始。之后,在19481月—3月,双方不断发生冲突。1948514日,英国结束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同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15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 巴勒斯坦战争从阿拉伯出兵开始到以色列、叙利亚、签订停战协定为止,共历时15个月,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以色列获胜而告终。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计2万多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联合国所规定的阿拉伯国家始终未能建立。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从此,中东战乱不断。

1.3.3.              朝鲜战争(1950625日~1953727日)

    朝鲜战争(1950625日~1953727日),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战争于1950625日朝鲜的第七警备旅向韩国的陆军第十七团发动进攻开始(也有一说为韩国率先向朝鲜发动进攻),至1953727日签署《朝鲜半岛军事停战协定》停止。但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

   朝鲜战争唯一的受益者就是日本,发了一笔战争财,让日本慢慢从废墟中爬起。

1.3.4.              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10月-11月)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一条国际通航运河,全长175公里,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欧亚两洲的航程,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运河自开通以来,一直为英法所控制,1882年,英国派兵占领埃及,在运河区建立了它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1936年又签定了英埃条约,肯定了英国在苏伊士运河区的驻军权。巴勒斯坦战争后,埃及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了较大的发展,195110月,埃及废除了英埃条约。1952723日,以纳塞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英国扶植的法鲁克王朝,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之后,于195410月英国同埃及签定协定,同意分批撤军。19566月,英军全部撤离埃及,但苏伊士运河仍为英法控制。19567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全部财产移交埃及。英法为重新控制苏伊士运河,策划召开对运河实施“国际管制”的会议。1956816日,在英法倡议下,22个国家在伦敦举行会议,但未能达成任何协议。919日,美、英、法召集18国再次在伦敦举行会议,讨论建立“苏伊士运河使用协会”问题,仍未达成协议。930日,英法将苏伊士运河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1013日,安理会否决了英、法要求埃及接受“国际管理”制度提案。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10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由于英国和法国的这个行为损害了美国在中东的利益,美国威胁卖出英国的国债,因此英国于116日宣布停火。12月,英法军队全部撤出埃及。次年3月,以军也撤出埃及。以色列虽撤离西奈半岛,但解除了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亚喀巴湾的航行不再受阻。

1.3.5.              二战后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957-1958年)

1957-195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在二战结束至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国际经济良性循环阶段发生的。问题在于,良性循环中各方的收益却并不平衡。日本和西德工资低,货币定值低,随着投资不断扩大,其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贸易顺差不断增长。而英国和美国则相对衰落,经济增长率只有德、日的一半左右。英国存在经常性的贸易逆差,英镑危机频繁;美国的贸易顺差也不断缩小,至1958年时第一次出现33.5亿美元的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大量黄金外流。 危机以前,各发达国家都出现投资高涨,其中以日、德为最。虽然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龙头,也是世界经济危机的震中和首发地,但是美国经济地位已经明显下降,不足以向外转嫁危机,因此不能最先摆脱危机。相反,西德经济却具备了向外转嫁危机的能力,成为摆脱危机的领头羊。这次危机没有被认为是同期性世界经济危机。

1.3.6.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英语:Cuban Missile Crisis),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是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在世界史中人类从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场核战争的边缘。最后以苏联撤出导弹结束。

1.3.7.              越南战争(1962年-1974年)

   196228日,美国在西贡设立了由保罗·哈金斯将军指挥的军事司令部,标志着美国开始直接介入越南战争。1973127日,美国经过长期谈判,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在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协定》上签字,宣告美国在越南军事行动的失败。战争长达12年,美军死亡5.6万余人,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严重削弱了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势力。 

1.3.8.              中印战争(196210月)

   在纷乱的196210月,中国和印度发生了短暂但是激烈的交火,战事只进行到十多天,中国先锋部队便推进到距新德里只有300多公里的地方,最后以中国从印度撤军结束。

1.3.9.              第三次中东战争—六.五战争(19676月维持6天)

   196765日早晨7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至610号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战争爆发的背景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美苏为了控制石油资源在中东的对抗更加激烈,以色列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而苏联则大力资助阿拉伯国家。

1.3.10.         中苏珍宝岛战争(19693月)

    19693月爆发的中苏珍宝岛战争标志着中苏关系的全面恶化。

1.3.11.         欧洲货币联盟正式实施(19713月)

    19713月欧洲货币联盟计划正式开始实施,标志着欧共体的正式运行,1972年4月,欧共体六国决定建立欧洲货币“蛇形浮动体系”,标志着欧共体的联系汇率制度正式实行。

1.3.12.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1971815日)

    19718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贬值和美元停兑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崩溃,从这里开始,美元可以自由浮动了,再也不用被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所限制。

1.3.13.         第四次中东战争—赎罪日战争(197310月)

   苏联看到美国陷入越战泥潭,经济受到很大削弱,大力资助阿拉伯国家。1973106日,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经过周密准备之后,向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开始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十月战争”、“斋月战争”。

  美苏在中东的较量中为避免直接对抗,力图在中东制造一种“不战不和”的局面。通过这次战争,埃军收复运河东岸纵深1015公里,南北长192公里的土地,面积为3000多平方公里。以色列新占运河西岸埃及领土1900余平方公里和叙利亚戈兰高地以东440平方公里的领土。

1.3.14.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1974)

   第一次石油危机又称作1973年石油危机。由於1973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在苏联的支持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以色列和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当时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是20世纪下半叶三大石油危机之一。原油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

1.3.15.         二战后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1973年到1975年)

   1961 年到1969年,美国经济经历了一个长达8年的繁荣期。危机使美国工业的工资成本有一定幅度的下降,美国的出口竞争力有所改善,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大力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越南战争不断升级带动军费支出猛增,国内需求不断膨胀,更重要的是,六十年代是美国企业设备更新的高潮,至1966年下半年即出现严重的生产过剩。就国际经济而言,1965年上半年日本爆发经济危机,1966年至1967年西德爆发经济危机,增加了美国进出口的压力。只是由于侵越战争升级,军费开支猛增,才阻止了一场危机的到来。代价是累计财政赤字高达604.5亿美元,再加上信贷扩张,为70年代的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同时,美国贸易顺差不断缩小,到1968年时已不到10亿美元,国际收支则连年巨额逆差。1969年至1970年,由于尼克松采取紧缩性政策,并开始分期从越南撤军,美国经济终于开始新一轮危机。

1.3.16.         中越战争(1979217日-1979316日)

    中越战争是中国政府得到美国政府首肯下,为了打击苏联支持的越南在南亚的势力而进行的一次战争(实质是中国侵略越南),因为当时越南攻打柬布寨和缅甸亲华政府,要挟老挝签订了附庸条约,想通过苏联来建立一个南亚的联盟,中国为了缓解缅甸和柬布寨政府的压力,同时打击越南的嚣张势力,而对苏联支持的越南进行军事打击。

1.3.17.         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1980)

    又称作1979年石油危机,发生在1979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原油价格从1979年的每15美元左右最高涨到19812月的39美元,是20世纪下半叶三大石油危机之一。伊朗于1978年爆发伊斯兰革命, 至19792月革命胜利,而后伊朗和伊拉克爆发两伊战争,原油日产量锐减,国际油市价格飙升,每桶原油的价格从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工业国的经济衰退,据估计,美国GDP大概下降了3%

1.3.18.         阿富汗战争(1979年-1989年)

    苏联当时认为美国因为越南战争被削弱,另外第二次石油危机又打击了美国经济,苏联的帝国梦想开始膨胀,所以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到1989年苏军撤出阿富汗,美国对阿富汗包括拉登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严重削弱了苏联的经济,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1.3.19.         两伊战争(1980年-1988年)

   1978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新上台的政权完全走向了美国的对立面,因此美国武装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开始了两伊战争,又称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922日爆发,直至1988820日结束。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公里,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两国虽然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但是执政的却是伊拉克的少数派逊尼派,伊朗有输出革命的动机,同时支持伊拉克什叶派夺权。

1.3.20.         二战后第三次世界经济危机(1980-1982年)

   战后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后,各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回升、增长乏力,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却居高不下。美国经济从19771月到 19801月为高涨阶段,但37个月时间里工业生产仅增长15.4%,折合年均约4.8%,比以往各次高涨都低。英国则直到1978年才恢复到危机前最高点。连德国、日本经济都落入滞胀,无法自拔。1979年下半年起,各主要工业国再次陷入危机,而且危机程度超过上一次。在美国,危机历时三年左右,几经起伏,工业生产指数呈现下降-回升-下降的w型曲线。1979年下半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从每桶13.77美元涨到37.29美元。油价上涨使成本上升,市场需求萎缩,从而触发了经济危机。

1.3.21.         英阿马岛战争(19824月-6月)

   1982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爆发的一场战争。阿根廷在1980年代初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大规模的反对以加尔铁里总统为首的军政府的运动。阿根廷政府试图通过对马岛采取军事行动,来缓解国内危机。1982319日,阿根廷人登陆南乔治亚岛并升起国旗。42日,加尔铁里总统下令出兵占领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 最终以六月十四日阿根廷驻军司令梅南德兹少将向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摩尔少将投降结束。

1.3.22.         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19826月-9月)

   198266日,在美国的支持下,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而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此后,以军单方面分批从黎撤军。

1.3.23.         广场协议(1985922日)

    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这也标志着美国与欧洲货币体系在共同利益之下一致对外的方针。也奠定了后面日元的升值和日本经济泡沫的疯狂扩张和破灭。

1.3.24.         海湾战争或者叫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

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因海湾战争而爆发,原油价格增加了近一倍,是20世纪下半叶三大石油危机之一。1990海湾战争爆发,被称作是一场石油战争。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表示,如果世界上最大石油储备落入萨达姆的控制中,那么美国人的就业机会、生活方式都将蒙受灾难。海湾石油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当时3个月内原油从每14美元,涨到突破40美元。但高油价持续时间并不长,与前两次石油危机相比,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要小得多。最后以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结束。

这次战争也是苏联解体后美国在全球军事扩张的开端,是美国军事实力填补因为苏联解体后出现真空的时期。

1.3.25.         二战后以日本为代表的第四次世界经济危机(1990年-1991年)     

    1980-1982年的危机中,面对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困境,里根和撒切尔夫人分别在美英两国发动了一场反凯恩斯主义革命,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目标,而置失业和生产下降于一旁,结果危机迁延反复,变得更加深重。里根政府的对策是借失业削减福利,削减工人工资,强硬打击罢工,同时削减税收,给企业以各种税收优惠,刺激企业投资,更为重要的是,里根政府在理论上批判凯恩斯主义的同时,实践上大规模增加军费,增加国内需求。这两手相配合,终于使美国经济于1982年底摆脱危机,进入自70年代以来少有的持续高涨阶段。1983年到1989年,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年均达3.2%。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失业率降到5.3%,通货膨胀率降到3.5%-4.0%之间。
  
这在七十年代末期的美国经济学界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的成就。其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在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作用下,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降至低于西欧主要工业国的水平,使得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国际竞争力。1985年以后,日元大幅度升值,又严重地削弱了日本的国际竞争力。其次,里根赶上了石油和初级产品降价的好时代。石油价格在19863月一度降到12美元每桶。考虑到七十年代以来持续的高通货膨胀率,这一价格已经接近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的水平。与涨价相反,降价扩大了市场需求,并且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但是,仅有这两条还不足以维持长达8年的繁荣。里根8年任期内,累计财政赤字达13382亿美元,平均每年达1672亿美元,是70年代财政赤字水平的近4倍。在此期间,不仅政府债台高筑,个人通过分期付款和信用卡贷款方式积累的债务也急剧增长,而且股票价格在1980年到1989年间上涨了181%,推动了个人需求的增长。
  
八十年代的日本经济却是一波三折。先是从1983年到1985年强劲扩张,国际贸易顺差大幅度增加,全世界惊呼日本的经济侵略。接着是在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压力下被迫使日元升值,从19852月到19868月间,日元竟升值69%,到1988年又上升28%,这就使日本进口大增,出口停滞,国际竞争力被严重削弱,1986年日本工业生产下降0.2%。随后,日本经济被泡沫化,内需旺盛,大批豪华型服务项目、娱乐设施、高档轿车纷纷上马;企业大量投资,从198819891990三年的设备投资增长率分别为14.8%16.6%12.4%,投资额超过美国同期的投资额;股票和房地产价格狂涨,日经指数从1985年的12755点,涨至1989年末的38915点;贸易顺差大幅度下降,从1986年的1000亿美元下降到1990年的700亿美元。但是,泡沫经济毕竟不能持久。1989年底起,泡沫开始破裂,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一落千丈,企业和银行纷纷倒闭。
  
西德从19831月起开始经济回升,但增长乏力,曲折较大,失业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逐年增加。19831月失业率8.9%,到198510月,升至9.2%1983-1990年平均失业率高达7.3%。这一失业率高于日本(2.7%)和美国(6.7%),但低于同期英国(9.55%),法国(9.72%),意大利(10.65%)。当然,以失业为代价,通货膨胀得到了控制,1983年到1990年间通货膨胀率仅为1.88%,是主要工业国家中最低的。在失业的压力下,八十年代名义工资增加缓慢,实际工资有所下降,使得进出口连续保持顺差。
  
八十年代的繁荣极不平衡而且酝酿着更大的危机。以跨国公司为后盾的保守主义的经济势力主宰各国,制造业纷纷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工人的福利和工资削减,失业率居高不下;相应地,发展中国家债务沉重,相互竞争,初级产品价格越来越低,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发达国家政府、企业、个人债务也越来越沉重,国际间竞争更加激烈。唯一从中获益的是发达国家的各垄断财团和跨国公司。但是,到八十年代末期,跨国公司的海外生产能力投资过度,新一轮世界经济危机又降临了。
  
实际上,美国经济走向危机的历程应该从198710月的黑色星期一算起,美国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以1987年第四季度为最高点,接近7%,从1988年第一季度开始即逐季直线下滑,到1989年第二季度降到1.7%,第四季度降到接近零,到1990年变为负增长。这次危机从表现上看似乎比较缓和,实际上其严重程度比上一次更甚。这次危机经历了历时约两年半的始发阶段,即198710月至1990年初,经历了为时三个季度的恶化阶段,又经历了历史约两年半的危机后期阶段,共历时五年又三个季度,呈现w+w型。直至1993923日,美国财政部长小劳埃德·本森特在华盛顿就即将举行的七国集团财政部长会议一事向新闻界吹风时,仍将包括美国在内的七国集团的“经济衰退”比做一架等待起飞的飞机,说“我们至今还没有滑出跑道”,并呼吁日本和西欧作出努力,“以避免发生连续第五年的全球经济萧条。”在危机的恶化阶段,工矿业生产指数下降5.2%1990年企业破产数达6万家,8月以后每周宣布破产公司达1500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产业也严重衰退。1991年上半年企业破产430033家,其中商业、服务业、运输和公用事业占56.6%。失业率于19926月达最高值7.8%,但直到19938-9月间,仍达6.7%,高于危机始发时的5.5%
  
日本的情况更糟糕。从1991年起,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危机或萧条。从1990年到19928月,日经指数下跌了62%1992年日本股票市值与土地市值共损失406.9万亿日元,相当于该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65.4万亿日元的87%。在泡沫高涨的年代里,日本金融机构持有大量股票和房地产,并且还大量贷款给股票和房地产的投机者,形成丰厚的账面资产和利润。泡沫破灭后,资产转眼间成为负债,银行的不良债权大幅度上升,多家信用社和银行倒闭。其中日本最大的信贷联盟宇宙信用社的不良债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72%,消息传出,该信用社即发生挤兑风潮而倒闭。日本大藏省19956月公布,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为40万亿日元,相当于全部放款额的6%。后来的情况表明,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泡沫破灭对实体经济也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是国内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萎缩,其次是营业外亏损增多,第三是流动资金缺乏。因此,工业生产连续3年下降(降幅为11.8%),企业设备投资连续3年下降,企业经常利润连续4年下降。
  
为摆脱危机,日本银行连续8次降低利率,19958月竟至0.5%,仍然不能奏效。从1993年起,财政出现赤字并且逐年加大,至1995年赤字占gdp3.9%,经济情况也不见好转。但是,在萧条期间,日本对外贸易顺差一直很高,每年约为1000多亿美元,出口数量逐年增多。同时,日本海外投资的利润回流也不断增加。1985年海外利润回流为24亿美元,1989年即增至163亿美元,1994年更增至410亿美元。回流的利润和贸易盈余缺乏投资出路,在日本银行低利率的逼迫下,纷纷投入美国证券市场,是促成美国九十年代股市狂涨的重要力量。在日元升值一倍,日本工资增长率远高于美国的情况下,日本产业仍然展示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然而,在如此巨大的贸易盈余和利润回流下,日本经济仍不能摆脱萧条,说明日本此次萧条之严重。九十年代后半期,日本经济稍有回升即又跌落,东南亚金融风暴后,日本经济更加萎迷不振。九十年代的日本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时至今日,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日本经济衰退之势加剧,日经指数跌破10000点大关,日本银行体系的坏账进一步增长,而日本政府却已经债台高筑,累计债务高达gdp130%。现在还看不到日本经济回升的前景。
  
在美国陷入危机时,由于两德统一,西德正处于“统一景气”中。为接管东部地区,统一后的德国政府每年投入1500亿马克,形成了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德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89年的4.0%升到1990年的5.5%1991年的4.9%,机器设备投资增长率1990年、1991年分别为13.2%9.1%。但是,投资很快饱和,而国际市场却仍处在萧条之中,于是德国经济于1992年第二季度起陷入危机。危机是严重的,20个制造业除原油提炼外都出现负增长,且传统的优势行业遭受的影响尤其严重。其中,汽车业下降18.4%,机械制造业下降11.3%1993年国民生产总值实际下降达1.8%(西部地区为2.4%)。失业率直线上升,1993年底西部为8.9%,东部为17.1%。这次危机在深度和广度上均超过西德前三次危机,除周期性因素外,八十年代以来,德国相对工资水平的提高也是重要原因。1992年,德国全年实际工作时间只有1519天小时,美、日分别是1857小时和2007小时。1994年,德国西部地区工人的小时工资为43.97马克,而其主要竞争对手日本仅为36.01马克,美国仅为27.97马克。此外,德国的社会保障费用已达工资总额的85%,占财政支出的1/3。这样,德国的直接和间接工资成本都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由此付出的代价,一是即使在经济恢复增长后失业率仍居高不下,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全德失业率分别高达9.6%9.4%9.3%11.1%。二是进出口顺差缩小,国际竞争力削弱。三是财政赤字继续扩大,1996年债务总额达国内生产总值的62%
  
由此可见,除美国以外,日本、德国及西欧主要国家事实上并没有彻底摆脱战后第四次世界经济危机,而是陷入了长期萧条。由于国际金融体系的高度流动性,日本和西欧以及第三世界各国的经济萧条,反而促成了资本源源不断流入美国,使美国经济获得了意外的营养。
1993年底起,美国经济摆脱危机,进入新的高涨期。


1.4.     前苏联解体后的多极发展阶段大纪事

苏联正式解体是在19911225日,苏联的解体深刻得影响了全球得世界格局,从一个2极世界变成了单极世界,也为90年代末欧元的成立奠定了基础,90年代末欧元的成立又标志着这个世界从单极世界又变成多极世界(美国是唯一的帝国,具有大影响力的经济体依次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

     1991年的1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实施“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爆发

1994年的美国攻击墨西哥,导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7年的美国攻击东南亚,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打击日元资本为目的的行动)

1998年的美国攻击卢布,导致俄罗斯金融危机

1998年初美国攻击巴西,导致巴西金融动荡,巴西从此从发达国家进入发展中国家行列

1999年美国攻击阿根廷,导致阿根廷金融危机

1999年欧元诞生,同时美国挑起了科索沃战争,使欧元诞生起就一直暴跌。

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

2001911号发生911事件,从此美国确立了3个敌人:伊斯兰世界、俄罗斯和中国

2001年美国以反恐名义入侵阿富汗,实际是控制了南亚和中东链接的重要战略位置,可以压制伊朗,同时牵制中国和俄罗斯,为后来前苏联国家颜色革命打下了伏笔。

2003年美国军事攻击伊拉克,导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2003年—2010年),美国原来扶持的萨达姆被美国绞死

2003年格鲁吉亚发生颜色革命

2004年欧盟大规模扩充成员,前苏联国家乌克兰发生颜色革命

2004年小布什连任

20067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在34天后撤军

200612月,美国扶持的萨达姆被美国人控制的伊拉克法庭判处死刑后绞死(很具有戏剧性)

2007年美国次贷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2008915日兄弟倒下(雷曼兄弟),标志着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正式爆发

2009年中国出台4万亿,以自残方式给了全球一个喘息的机会

2010年是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元年,也是美国获得做空人民币机制的元年

2010年上半年美国引爆希腊危机,开始正式攻击欧元,导致欧元短期内大幅度贬值,成为二流货币,注定了欧元后面5年的下跌结局

2010年下半年,朝鲜危机(其实是美国支持韩国的结果),美国以此为借口3个航母编队海上包围中国(美国一共12个航母编队)

201011月中国的通胀进入中期阶段


第二章         帝国的历史研究和美元指数的历史

2.1 帝国的演变

前面我们研究了200年世界经济大事件,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世界的帝国的演变。

我们从大秦帝国、罗马帝国、大英帝国这些帝国的演变,可以来联想现在美国这个帝国的历史、现状和延续。

每个帝国都是在不停发生危机然后解决危机的过程中渡过的,就像国际上面大的百年老店一样,看看通用、IBM等等大企业,这么多年过来也是在不停的衰退-改革-复兴-衰退-改革。。。。。。这样的循环里面,假如衰退后改革没有成效,结果可能就是走向死亡(比如雷曼兄弟,当然这个背后可能有政治和国际阴谋在里面了,因为打击雷曼主要是打击他背后的欧元区资本)。

这些帝国的转变和形成我们基本上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农奴经济转换到小农经济时代的帝国:从农奴时代进入封建时代,农业生产力得到释放,一些跨地域的大型帝国开始形成,帝国的形成和维系主要以侵略和武力为主,同时伴有一定商业目的。典型代表:大秦帝国。

第二阶段:从小农经济时代转换到商业时代的帝国:以工业革命为标志,解放了工业生产力,帝国的形成和维系主要是以战争为手段以获得资源、市场、劳力和土地为目的的形式。典型代表:大英帝国。

第三阶段:从商业时代转换到资本时代的帝国:以货币全球化为标志,解放了货币的约束,这个时候的帝国不再追求领土的扩张,而是追求文化和货币权的侵略,全球从军事殖民慢慢进入比较文明的经济和文化殖民阶段。典型代表:美国。

然后我们来分析帝国的维系,大英帝国在形成到灭亡,不停的受到挑战,包括军事和经济,基本上就是一部武力战争史,英国的策略就是要在对手还是萌芽的时候进行打击,假如萌芽的时候打击没有成功,最后就会演变成大规模战争,一战和二战就是最后的总爆发。

美国这个帝国从形成到现在,也是不停的受到挑战,原来有苏联在军事和意识形态上面的挑战,这个石头搬走后,就是其他一些经济体的经济上面的挑战,包括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所以他也是一个搬石头的过程(在美国这个帝国的维系期里面)。

所以外面很多看轻美国或者美国无敌论都是片面的,我们要看到美国的强大(可预见的将来,在30年内还没有哪个经济体能够与之抗衡,不管是军事还是经济还是文化),同时也要看到这个帝国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要看清楚这些,就要了解这个帝国的结构,大英帝国是靠军事来支撑他的工业品输出和原材料和人力的获得,由此大英帝国是个贸易顺差国,贸易顺差型的帝国需要国外经济实力的增加来消化他的生产力,这样就会慢慢形成能够和他抗衡的其他的经济体,包括美国、德国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他的贸易顺差是靠其他国家的消费,同时贸易顺差的钱是通过向国外再投资来获得利润的,这个就决定了这个后果和结局。

然后我们来看看美国这个帝国,美国吸取了1929年这次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教训和大英帝国没落的教训,他从贸易顺差国变成贸易逆差国,通过资本性项目顺差来平衡贸易逆差,也就是说他站在了全球食物链的最顶层:人才控制。因为资本型社会,人才决定了一切,象苏联这样的国家,军事力量依然保留,但是经济被打崩掉了,这个就是后面全球的战争格局:经济战(一个没有硝烟没有客观战场的战争)。我们可以了解自从1990年后的经济危机,基本上和1990年前的不一样,1990年前是真正的经济原因,1990年后历次很多国家或者经济体的经济危机是美国诱导和攻击的结果(简单说就是吹泡泡然后炸泡泡行动,比如排头兵索罗斯的攻击)。

但是2008年的结果应该是美国经济状况也不好,是格林斯潘的放水政策的后果,美国确实碰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些困难,美国是强大的,但是并不是无敌的。当我们正确了解了这个帝国的现状后,就能够了解他的处事原则。

我们要站在资本社会这个高度去看待问题,但是我们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还是站在商品社会去看待问题,在研究供需问题和企业短期盈利表现等等,这些都是商品社会的研究对象,但是在资本社会,这个就是一个套,一个宏观的套,就是热兵器军队和冷兵器军队的对抗。

很多人认为美国经济现在已经复苏(2010年底),其实现在这种资本型社会,看经济复苏已经不能象原来一样看一些股市表现、企业短期报表表现就能看出来了,我们要看核心的内容,对于美国来说就是他的财政状况和债务状况(包含了货币状况),当我们了解了这些就不会说美国经济已经复苏,而是经济在进入快速下探阶段。

了解了美国这个帝国的模式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帝国的货币指数的历史(美元指数)。

2.2 美元指数的研究

美元指数涨是否就是美元涨?错了,美元指数涨实质只是体现了欧元的跌,假如美元也跌欧元也跌,只是欧元跌得更厉害,那美元指数还是在涨的。我们如何来判断这些事情呢?那就要拿出一些衡量的东西,那就是国家大宗物品期货市场得数据来衡量,假如美元指数和大宗一起涨,那就是实质上面美元和欧元都在跌都在贬值,只是欧元跌得更厉害。

 明白了这些道理,就明白了美元指数的工具的特性,就明白了热钱的流向对于美元指数的影响和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也就明白了美国主导热钱流动的战术目的和战略要求。引导热钱进入欧盟就是要压低美指,引导热钱进入中国就要美指维持弱势然后制造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国通胀预期。

(以下美指周期部分为转载)

2.2.1 美元宏观周期化分与特性

  当人们经历过在二十一世纪初始阶段,所爆发的这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后,我想任何人都不难感觉到,美国对于世界金融以及经济的影响性以及重要程度。各经济体与美国的关系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对于美元指数波动特征以及一些波动规律上的正确掌握与了解,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重中之重。

  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会逐步的对一定时期内,美元指数所呈现的波动特征加以总结,并将历史上美元指数的重要区间加以划分,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更多的人对美元指数以及与其相关的重要内容上,形成正确系统性的必要了解。


1

如图1所示,总体上在美国宣布退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美元指数所呈现的走势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的升值与贬值周期。其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为美指历史走势中持续最长的贬值周期(10年)。除了这个为期10年的周期外,其余贬值周期的持续性基本在4——6年中。

2.2.1.1 第一阶段

时间范围:19761980          所处状态:贬值周期

 重要数据与周期特征:

 1、在这个阶段,美元与其他主要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与1975年相比贬值10.4%,实际有效汇率贬值13.5%

 2、在此期间,美国所实行的较为宽松的货币制度是该贬值周期的主要成因。

 3、同时,此阶段也是美国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体,告别布雷顿森林体系束缚后,在货币供应量方面,开始进入急速增长的第一个历史周期。新货币大量进入流通领域与美元的贬值在时间上也是相互吻合的。

 4、商品市场中,例如;石油、黄金以及其他贵金属、基础原材料、的价格呈现着飞涨的状态。

 5、总的世界经济处于实际的“滞胀”阶段,与此同时“石油化美元”大量流入拉美国家以及其他原材料供给国。

 

2.2.1.2 第二阶段

时间范围:19811985        所处状态:升值周期

 重要数据与周期特征:

 1、在此期间,以1979年起点美联邦基金开始大幅提高基准利率,该货币政策执行两年后,于1981年居然达到惊人的、前所未有的16%。也正是于此为基础,美元才得以终结了近乎持续了十年的弱势状态,近而进入了美元强势周期。

 2、美元进入强势周期后,美元汇率于1981年的统计上显示,其与上一年度比较直接持续升值近10%,并以此为基础逐年上升,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985年。此期间内,美元名义汇率以及实际汇率分别比1980年升值44%36%

 3、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所倡导的减税政策,直接刺激美国经济强劲增长。同时,由于冷战以及美国海外战争的众多因素,致使政府集聚增加巨额开支,造成了美国在经常帐方面与政府预算方面的巨额赤字。伴随着巨额“双赤字”的美元升值是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

 4、此阶段在美元进入大幅度升值周期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美国对外形成了巨额债务,这也直接导致了,在进入现代金融史后拉美国家发生的那次“拉美债务危机”。拉美国家在美元利率的影响下,其各国债务负担直接性大副加重。

 5、拉美债务危机与美国那为期十年的加息周期(1977年—1987年)同时也是不期而遇,这直接性导致在整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利润和债务等形式而大批流出拉美国家的资金,比援助和投资形成的流入拉美国家的资金多出1860亿美元的巨大差额。

 61982年开始,拉美债务危机全面爆发,此后十年,拉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下降12%,这使得原本属于发达国家的阿根廷等国重新又成为了发展中国家甚至是落后国家。

 

2.2.1.3 第三阶段

时间范围:19861995        所处状态:贬值周期

 重要数据与周期特征:

 

1、经历了上一轮美元持续升值周期后,美国经常帐方面与政府财政方面的双赤字再次成为了美国强迫日元与欧系货币升值的借口。19859月签署的著名的五国集团《广场协议》,协议中要求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汇率相对美元要进一步有序升值。

 2、《广场协议》签署后,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多次的直接干预与操纵外汇市场。其在大量抛售美元的同时,主要针对日元与马克开始大量的买入。直接形成美元相对日元与马克的大幅贬值。这也是导致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经济从此陷入长期持续低迷的主要原因。

 31986年美元名义和实际汇率比1985年大幅度贬值175%173%。这也就标志着美元重新进入了一个贬值波动周期。直至1995年,美元名义利率比1985年贬值了36%,实际汇率的贬值幅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3%。此期间,日元相对美元而形成的大幅度升值直接导致了日本股市跌幅超过70%,地产跌幅超过50%

 4、在这个周期中,强势美元向弱势美元的转换,同时对美国金融市场也同时造成了巨大冲击,在转折过程中,美股市场在面对着美元利率下调与美元贬值的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为大量的资本从资本市场外逃,并最终导致了著名的19871019日的股市暴跌。

 5、除了,美国与日本其经济方面,在这个周期中体现的特征外,欧洲同样也面临同样严重的问题。最为突显的问题就是欧洲的汇率联动机制,这直接导致了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同时这也成就了是索罗斯打败英联邦央行的这一“壮举”,同时期以此为基础的货币投机性打击致使西班牙比塞塔贬值5%,爱尔兰镑贬值100%,葡萄牙埃斯库贬值65%,意大利比索贬值15%

 6、美国央行利率从19893月的99%开始出现一路下滑的特征,至199212月份其利率仅为29%,美元指数从高点103处一路下跌至80以下。

 

2.2.1.4 第四阶段

时间范围:19962002        所处状态:升值周期

 重要数据与周期特征:

1.    1996年是美元再次进入一个新的升值周期的临界点,美元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分别比1995年升值4%2%,并与此后进入到加速升值周期。时间到了2002年后,美元的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比1995年大幅升值达28%31.5%

 

2.    此阶段内,美国方面尽管其经常帐项目赤字仍然持续增加,但克林顿政府所致力于改善财政赤字的经济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与19982000年实现连续三年的财政盈余。同时此阶段也是美国信息科技革命阶段,这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流入美国,这也是支撑着此轮美元强势周期的主要条件。

 

3.    该周期内,所呈现的另一个特征就是,随着美元加息的过程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也一同与其经历了这个漫长的加息周期,美国本土投资吸引力的急剧升高吸引着全球资本涌入美国。

 

4.    此周期中,在弱势美元向强势美元转换的过程中,亚洲经济所呈现的状态成为了另一个特征。亚洲的整个金融体系遭遇强烈冲击,1996年以前由于弱势美元所引起投资热钱大量的流入亚洲,配合了日本大量套利资金推高东南亚的经济和房产市场,19971998年弱势美元政策向强势美元政策的过度中导致大量国际资金回流至美国本土市场,参与股市、房市与其他资产投机。国际热钱所呈现的特征是迅速离开亚洲各国,使得亚洲各国资产价格与泡末迅速破裂,这也就是该阶段著名的亚洲金融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

 

2.2.1.5 第五阶段

时间范围:20032007        所处状态:贬值周期

 重要数据与周期特征:

1.    2000年下半年后,随着经济泡末的破灭,美元的加息周期逆转为减息周期。以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后,美联储更是连续的进行了13次的减息,这使得联邦基金利率达到了46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也就成为了此周期中最为突出的,同时也是前所未有过的周期性特征。

 

2.    在此周期中,美联储为了避免美国经济陷入持续严重的衰退期,所做的应对就是不断的降低基准利率。2003年美联储基准利率达到1%的历史低位,而后期证明这也只是一个开始。2003年美元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分别大幅度贬值12%10%。并于此呈现出持续贬值的趋势。到2007年美元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对比2002年相对贬值257%253%

 

3.    该阶段中,所形成的特征为低利率似的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急剧增加,同时房地产市场的信贷迅速扩张,并由此触发了美国房地产的非正常性非合理性的迅速爆炸式发展,这对美国经济中的泡末程度起到了助长作用。

 

4.    2004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开始逐步进入加息周期,而此轮加息直接造成了资产泡沫的破灭。同时这个特征也为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埋下了伏笔。

 

2.2.1.6 特征汇总

 总体上看,美元的汇率走势有着以下的基本特征:

1.  美元贬值和升值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但这个特征并不是完全理论意义上有严格数字上的界定与区别的。

 

2.  无论美元汇率是处在贬值还是升值的周期,美国都存在持续的大量的经常项目上的赤字存在,甚至在升值过程中其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重会持续增加。

3.  美元汇率走势一定是受着美国货币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的“直接导向性影响”的。

 4、美元汇率的重大调整往往与金融危机(包括区域性以及全球性)相生相伴的。

 

2.2.1.7 总体逻辑特征

1.    美国的低利率时期一般那均出现在美元贬值周期或即将进入贬值周期的时期,美元一般在高利率时期后出现升值,利率的波动与汇率不同步,一般有12年的滞后期。

 

2.    美元周期的临界点一般出现在美国利率大幅度调整的一年以后,而在升值周期或贬值周期内,利率会可能出现双向波动。

 

3.    美国所一直宣扬的自由市场与不干预汇率波动的舆论口径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美联储对于美元这个世界本位币的利率政策的调整实际就是在有意图的根据本国利益所需的一种操纵行为。

 

4.    美联储利率最高时超过16%,最低时接近于零,这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美国的利率波动区间或是说其主动性调整空间是明显大出很多的。

5.    美国利率政策是影响美元汇率的重要因素,美国会根据自身形势的实际所需而不断的进行利率政策的调整,并最终通过利率而影响美元的汇率变化,而这种变化甚至可以精确到固定的目标之上。

6.    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是有严重缺陷的,第一;没有国际收支平衡的制约。第二;缺乏必要的货币发行约束。第三;作为世界本位币的美元汇率缺乏最基本的均衡价值基础与利益衡量基础。而这些直接导致形成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惟我独大的一边倒局势,任何与其有利益纠葛的经济体实际上对其都不能够形成有效的对抗。

 

  最后,我在这里要着重的提醒诸位,在我们对美元走势进行分析时,永远也不要忽略的一点,那就是“美国可以随时通过利率政策影响美元与其他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化,实现其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对手之间在经济发展目标与国家性利益上的实际需求”!


第三章         1929年经济危机和影响解析

    1929年的经济危机使美国实行了“新政” ,英国和法国的实力被削弱,日本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其实罗斯福新政从长远来看并不会给美国带来什么好处,这个很关键,但是我们的教科书却在为这个罗斯福新政歌功颂德。罗斯福新政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内需,就是前面日本走过的路,也是我们前面10年走过的路,这个是饮鸩止渴,后面问题会总爆发。但是二次世界大战救了美国也救了罗斯福的名声。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前是金本位模式,即每个货币都以固定的汇率绑定黄金,因而各国间的汇率是固定的,无论利率高低、贸易盈亏。这样就就会造成由于贸易不平衡,黄金单向流动,就像现在美元是全球结算货币,结果就会造成美元在一段时期内不停向美国的贸易逆差国流动(比如中国),现在可以通过资本项目的回流来平衡(比如中国买美国的国债,美国就是相当于使用美国国债代替了黄金的作用)。所以资金会毫无阻碍地向最高收益的货币流动,直到某国经济崩溃。而如今一旦出现大量资金流动,汇率会发生变化,缓冲流动。

1928年法国以极低的汇率进入金本位,预示着他们能够有大量的出口,并且能够获得大量贸易盈余,所以大量的资金从各国流入法国,法国以世界5%的经济规模,吸纳了30%的黄金,导致英国德国经济崩溃,美国经济衰退。英国不得不作出反应,于1929年大幅提高了利率,从而加剧了美国资金从资本市场的流出,股票市场开始下跌。

   美国不得不在1929年收紧银根,结果股市大跌,后面几年甚至跌去90%,1930年农产品价格暴跌,雪上加霜。1931年,由于德国经济崩溃,英国退出金本位,引发挤兑风潮,美国继续失血。1933年,罗斯福上台,人民猜测美国也会退出金本位,继续挤兑,继续失血。

   其实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当时的信贷和金融不受监控,在工业大发展的过程中,释放了很多农业生产力,造成农产品价格低迷,但是银行做出了错误的估计,认为工业的大发展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会大量增加,但是由于工业生产过剩,造成价格下跌然后生产收缩,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需求和价格,造成当时银行在农业这块的损失相当大,特别是当时投资在糖这一块的银行,基本技术破产。这个也是后来出台金融监管法案的基础,防止银行因为判断失误,造成巨大的损失后被迫由全民承担损失。

后来罗斯福上台当了总统,出台新政,其实基本就是现在中国基础建设拉动经济的模式,这个属于饮鸩止渴,会造成巨大的财政赤字,但是由于后面发生了二次世界大战,所有经济体都转到了战时经济状态,所以化解了这个定时炸弹,同时由于二战中美国不是战场,经济和工业得以保存,还发了一笔战争财,又消灭了平时的竞争对手,通过这些已经基本弥补了美国罗斯福新政带来的后果。

    二战后的19447月,协商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

    说白了就是用美元替代黄金作为结算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难题

   这个为后面的几次美元危机埋下了伏笔,同时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欧洲经济共同体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19732月美元进一步贬值,世界各主要货币由于受投机商冲击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   

   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但是,由布雷顿森林会议诞生的两个机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总结:1929年的经济危机给世界各国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对于1929年的危机大部分人都在为罗斯福新政歌功颂德,但是估计只有美国是真正理解的,有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得出了一个利率平价理论,成功的应用在了日本,同时让日本也用上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措施(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结果让日本残废了20年,所以我们要真正理解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才能理解整个经济,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际含义,才能理解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         30年国际地缘政治和经济形势变化分析

3.1 美国

美国现在是全球唯一的帝国,他是全球的布局者,同时也是全球资源的支配者,美国的全球产业布局就是:德国和日本作为高端制造业,韩国和其他一些类似国家作为中端制造业,中国作为低端制造业,中东、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提供初级能源等原材料,美国通过他们的金融和军事来控制、制衡和协调全球生产线。

在美国以前的帝国的运作模式基本就是贸易顺差和对外军事扩张,持续的贸易顺差结果就是本国积累了过量资本,然后奢靡堕落,看看曾经的帝国,研究过他们的就明白了,帝国不是死在军事上的,是长期的经济侵蚀。

但是自从美国成为帝国后,情况变了,对外以经济侵略为主军事侵略为辅,一改前几任帝国的贸易顺差为贸易逆差,但是通过资本性收支顺差来进行平衡修复。

看看美元指数从诞生以来的走势,就是通过赤字来消费全球(美指下跌)--结果一段时间后全球通胀--通过资本性收缩来消灭前面的赤字(美指上涨,结果资产重置和债务重置,资产重置就是前面别人投到美国的资产通过几次捣鼓变成他的了,债务通过几次捣鼓变成债权了),美国是深深得吸取了1929年的大萧条的教训。

那美国如何来维持他的提供的运作呢,除了以上经济的制衡外,军事和地缘政治也是他的一个核心。

我们来研究一下,能够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面对美国产生威胁的有哪几个经济体: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伊斯兰世界这5个为主体。然后我们再来看美国在这些地方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布局。(美国真正列为敌人的是3个:中国、俄罗斯和伊斯兰世界)。

在欧盟,199911日欧元正式启动,19993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发动科索沃战争,成功肢解了南斯拉夫联盟,在战争后期,美国挑动俄罗斯,在1999612日,俄罗斯200空降兵40辆装甲战斗车辆抢在北约军队之前占领了科索沃首府普利什基纳机场,有效控制了这一地区的军事要冲,大出北约意料之外。原因是什么?巴尔干半岛原来就是个火药桶,南斯拉夫联盟原来是俄罗斯传统势力,美国打南联盟就是打欧盟的欧元,美国这么轰炸就是不让他马上就死,造成欧元区军事动荡,然后在结尾的时候又让俄罗斯这个棋子重新进来,目的就是打残欧元后继续让欧盟和俄罗斯互相敌视,只要挑动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就能挑动欧盟和俄罗斯的关系,这个就是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在美国的这个战略下,欧元从诞生起汇率从1.17左右跌到2001年的0.82左右,直到2001年美国成功埋下了希腊这颗定时炸弹,欧元才重新开始走强,但是在2010年希腊这颗炸弹引爆后,欧元又重新被美元踩在了脚下。

对于日本,可以说美国控制得最成功,欧盟里面有个钉子叫巴尔干,亚洲里面有个钉子叫朝鲜,朝鲜问题让美国在韩国和日本得驻军合法化,同时让日本和韩国太监化得同时也让2个国家的经济殖民化,日本基本上是个财阀控制的国家,财阀决定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走向,所以美国只要控制了日本财阀就控制了日本经济走向,同时通过那个经济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指导日本经济,通过利率平价理论和罗斯福新政的翻版,让日本残废了20年,同时挑动日本右翼势力来离间和中国的关系,这样保证了亚元在后面50年基本没有成立的可能。

对于中国,可以看一下戴旭的视频(在我博客里面有戴旭视频的链接),美国现在对于中国基本已经快形成一个O型包围圈,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早就建成,陆地包围圈包括南亚的印度、越南、缅甸(中国传统盟友,但是最近基本被策反)、外蒙等,另外通过阿富汗战争基本对于上合组织形成了合围和分割,同时挑动新疆、西藏问题,朝鲜问题让中国致于道德的对立面,中国现在地缘政治上面能够打的牌越来越少了,俄罗斯牌、欧盟牌、朝鲜牌、缅甸牌、巴基斯坦牌、伊朗牌,大家看看现在还剩什么,我们还有朋友吗?南海和黄海都越来越不平稳,光靠金元外交,结果就是一败涂地。经济上面我们也基本被控制,国内的很多行业被外资控制,国内很多经济学家下面的基金会都是外资资助,国内的很多名人都成为利益团体的代言人。中华危机四伏。

俄罗斯这个国家基本被战略包围,边上前苏联国家有的加入了欧盟,有的被颜色革命,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越来越小,美国把俄罗斯定位成全球原材料和能源供应中心,就是不让他发展高科技和像样的工业,因为全球看下来从军事、战略纵深、人口和经济真正能够和美国抗衡的就欧盟、俄罗斯和中国,所以美国基本上对于俄罗斯的政策是胡萝卜加大棒,假如听话就让石油涨一下,不听话就让石油跌下来,这个决定了俄罗斯的政局也决定了俄罗斯的经济。
    
对于伊斯兰世界,美国的策略就是打一批,招一批,留一批的策略,打伊拉克、阿富汗,招沙特和埃及等大国,留伊朗这个革命输出国家让伊斯兰世界不团结。

3.2 欧盟

    1969年12月,欧共体海牙首脑会议制定了有关“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计划。

    1972年4月,欧共体六国决定建立欧洲货币“蛇形浮动体系”。

    1978年,欧共体9国同意建立旨在稳定汇率的“欧洲货币体系”。  

    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开始生效。欧洲货币单位“埃居”(ECU)成为欧洲记帐单位。

    1986年2月,欧共体12国签署一体化文件,该文件为建立统一大市场规定了期限。

    1989年4月,当时的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为首的工作小组提出经货联盟分三步走的计划。  

    1990年,经货联盟第一阶段开始实施,资本流动自由化。

    1991年12月,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条约计划从1999年起实行统一货币。从此,欧共体变成了欧盟,欧元取代了埃居。  

    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全面实施,12个成员国之间取消内部边界,实现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的全部或部分自由流通。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开始生效。

    1994年1月1日,经货联盟进入第二阶段。欧洲货币局正式成立并运作。

    1995年12月15日,欧洲理事会马德里会议确定单一货币名称为“欧元”(Euro)。

     1996年4月2日,欧洲货币局公布欧元的设计方案。

     1997年6月16日,欧盟阿姆斯特丹首脑会议正式批准了《稳定和增长公约》、《欧元的法律地位》和《新的货币汇率机制》3个文件。

     1998年5月1日,欧盟布鲁塞尔首脑特别会议确认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卢森堡、葡萄牙、奥地利、芬兰和爱尔兰共11国为欧元创始国。

     1998年7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取代原欧洲货币局。行址设在德国法兰克福。

     1999年1月1日,经货联盟进入第三阶段。欧元如期启动,进入帐面流通。欧洲中央银行接过确定货币政策的大权,各成员国货币的汇率最终锁定。

 2000年6月,希腊成为第十二个欧元区国家。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入欧元区12国流通市场。

   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流通经过了种种坎坷,美国的越南战争为欧盟的雏形(欧共体)的成立创建了条件,89年美国打击日本的意图和全球的经济危机和苏联解体为欧元的诞生创造了条件(当时提出提出经货联盟分三步走的计划),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目标其实是日元资本,因为这个时候日本意识到了美国对日本的意图,想成立亚元来抗衡美国,同时日本对于亚洲的资本输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慢慢开始有亚洲联盟的雏形,所以美国在这个时候迫切需要的是打击日元资本在亚洲的影响力,所以为19991月欧元的正式诞生创造了条件。同时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把欧元打残废了,在通过在希腊埋的定时炸弹又注定了欧元在2010年会被引爆,重新被打残废。

 这个就要从欧盟的结构性问题上来考虑,欧元从成立开始就存在一个硬伤,那就是欧盟的统一的货币政策和不统一的财政政策。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统一的货币政策很难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和文化的差异造成的结构性问题,国家和国家之间可以通过汇率来协调,比如中国经济状况比较差,可以降低汇率来增加对美国的出口来平衡,但是欧盟内部就不能这样操作。

2、欧洲央行继承了德国央行的风格,其主要目标是反通胀,不考虑就业,对低增长高失业国家是一个挑战。

3、在单一货币下,财政的不统一决定了各个国家之间的失衡会越来越大,比如中国东部城市和西部城市,假如没有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结果就会是东部赚了很多钱,但是西部越来越穷,但是又在一个货币体系下,结果就是西部不停靠东部的信誉来低价发债,结果东西最终承受债务问题爆发的恶果。

欧元的结构性问题体现在:首先,成员国财政预算没有监督机制。其次,没有转移支付机制,《经济增长与稳定公约》规定不能对成员国进行救助的条款就是防止财政转移支付。再次,没有退出机制。统一的货币联盟类似于19世纪的金本位和上世纪90年代初欧盟的固定汇率机制。但金本位可以退出,一次大战中各国为战争融资纷纷放弃了金本位。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大危机以后,1931年英国为扩张信贷也带头废弃了金本位。固定汇率机制也可以退出,1992年英镑退出欧洲汇率机制。但欧元没有退出机制。因为如果退出欧元,这些国家的债务仍是欧元,但资产是本币,本币必然贬值,利率大幅飙升,会造成银行崩溃和国家破产。如果把债务单方面变成本币,等于剥夺了债权人的权利,会导致国家信誉破产,引起政治纠纷。因此,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各国只能通过内部调整,但过程是漫长和痛苦的。最后,欧洲的南北、东西问题。东欧与西欧曾是一个政治问题,现在经济上的失衡也开始表现出来。匈牙利财政赤字问题已经暴露,保加利亚债务余额占GDP也已超过100%。南欧跟北欧的结构性问题更加严重,而且由来已久。在欧洲货币联盟成立之前,就有软货币集团与硬货币集团的区分,南欧国家以意大利、西班牙货币为代表是疲软的,北欧国家以德国马克为代表是坚挺的。货币反映了国家的竞争力、社会结构的差距。南欧主要是服务业,制造业没有竞争力,而北欧制造业竞争力很强;北欧人很勤奋,南欧人较懒散;北欧人储蓄相对较高,南欧人要靠借债;北欧在出口,南欧在进口。这种内部失衡对欧元区货币政策提出了挑战。

   另外欧盟本来还有个英国,因为1991年美国派索罗斯攻击了英国,在1992年英国被迫退出欧共体的欧洲货币体系,通过自动贬值达到平衡。过程如下:1990108日,英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这可能是对应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扩张,也可能是计划中的事情。不过这导致美国选择了主动出击。美元从19912月的80.34反弹到了19917月的97.27。从这一高地开始,以索罗斯为司令的部队开始向欧洲货币体系发动进攻。美元从19917月的97.27跌到了19921月的82.92.。为了应对索罗斯的强攻,1991129日—10日,欧共体第46届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美元随即从19921月的82.92处开始反弹。 19922月,欧洲共同体十二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和财政部长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23月,美元于91.53点结束反弹,新的一波冲击开始了。直到最后,英国政府虽然动用了价值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还是遭受惨败,被迫退出欧洲汇率体系。英国人把1992915日——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日子称做黑色星期三。战斗结束后,美元也没有再下跌的需要了。 美元于19929月的最低点78.33开始反弹。直到19941月的97.02

   从欧盟的地缘政治来看,欧洲是白人文化的发源地,东边是俄罗斯,南面是非洲,东南面是中东,欧盟的核心国家是德国和法国,巴尔干问题是美国插在欧盟心脏的一把利剑。欧盟手上有俄罗斯牌、中国牌、中东牌等可以打,但是欧盟的核心是欧元,假如欧元被打残,其他牌基本上就是辅助。

   从今年欧元被美国打击后的结果,基本可以看出来,欧盟里面只有德国的默克尔是真正懂经济的。欧盟也意识到了欧元只是一个二流货币,欧盟的结构性问题决定了他暂时没有很大的战略空间,欧元后面长期是一个贬值的货币,所以欧盟投降了,从201011月份欧盟不停唱衰自己也能够看出来,欧盟是不期望欧元再上去,因为欧元继续升值,后面会引起更加剧烈的贬值。

下面是欧洲地图:

3.3 日本和中国

   1)中日的历史

日本的大和民族和中国的汉民族,从历史上来说源于汉朝的文化,从唐朝时期因为地域的差别开始分化,一个在中国大陆繁衍生息成为了现在的大汉民族,一个在日本的这个岛国繁衍生息成为了现在的大和民族,现在日本还有很多汉字被保留,同时唐朝的文化还保留了很多,包括书法服装等。

从近代史来说,日本和中国有点类似欧洲的德国和法国的关系,那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何德国和法国能够共同支撑起欧盟,而中国和日本确现在相互仇视。

近代史中,日本从甲午战争到二战,对于亚洲人民包括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从文化层面这个源于他们的整个民族的岛国心态,和源于他们继承了盛唐时期的帝国情怀。二战后,德国的纳粹基本上被消灭,剩下的都被犹太人到处追杀,基本没有留在政坛的,美国也迫于欧洲老牌帝国的压力不会去扶持纳粹(当时迫于苏联的压力,其实美国本来是想启用一些纳粹人员来统治西德,对抗东德,包括纳粹的情报部门、一些军事机构)。这个心愿在德国没有实现,在亚洲却实现了,美国为了防止日本共产党的威胁,同时由于亚洲当时没有强国,中国自顾不暇,为了抗衡苏联,保留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一些核心人物,因此,日本军国主义后面就会不断壮大。成为亚元成立的一个最大的阻力。

我们再来看1980年-1990年这段时间,中国和日本属于蜜月期,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中国也成为日本最大的援助国。中国改革开放的思路基本是学习日本经济的发展模式,因为在当时看来,日本经济的发展模式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亚洲4小龙也是学习日本经济模式发展起来的。但是这个为今天的中国的现状埋下了伏笔。

另外从1970年后,因为日本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因此日本国内争取成为真正强国的思潮开始抬头,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也开始抬头。日本二战后基本属于一个被阉割的太监,一个没有军事威慑力的国家,但是岛国心态又让这个民族很有危机感。为了操纵日本的民意和走向,美国大力扶持日本的财阀(日本的大部分财阀其实就是日本二战时的军工企业和金融单位,属于应该被判刑的纳粹行列,但是美国保留了他们,比如三菱、三井等等),通过日本财阀控制日本的经济和政治走向,通过财阀控制日本的右翼势力。因此日本其实是假民主(从国家选举层面),后面我会讲述为何那个红卫兵小子会上台的(他就是上来背黑锅的,为自民党后面30年的执政铺路)。

2)日本的现状

我们先来看看日本现任政党和首相为何会上台的。美国通过胡萝卜和大棒基本控制了日本的大型财团(比如三菱、三井、住友、芙蓉、第一劝业银行、三和等六大垄断财团),大型财团又基本上控制了日本的经济和政治,说白了也就是他们想让哪个政党上台就哪个政党上台,他们控制了媒体,他们控制了很多政治人物(手上有他们的丑闻等等就可以作为把柄)。

那为何这个亲中国的政党去年会上台呢?经过89年的定向爆破,和97年的绞杀(对于日本来说损失最大的其实不是89年的定向爆破,是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于日本资本的全面绞杀,这次才真正决定了后面30年日本经济的走向,原因就是9397年日本财团内部开始反思89年美国对于日本的攻击,日本想联合亚洲国家组成亚元,当时中国还很虚弱,日本肯定是老大。美国的策略就是打击日本扶持中国来抗衡日本在亚洲的影响力,所以在9397年之间美国同意人民币贬值,这个就是地缘政治对于经济的影响,美国同意人民币贬值的直接结果就是中国抢了东南亚的订单。美国通过资本和炒作当地房产让东南亚虚胖,然后通过中国的抢订单让东南亚经济空心化,最后达到了打击日元资本的长期目的,打击日元资本也就是打击日本财阀,中国在这个之后10年也碰到了很好的战略机遇期,96中国人均产值是572美元,日本是40737美元。但是因为缺少有骨气有能力的经济人才,才走到今天这步。)。

经过97金融危机打击后,日本财阀表面上潜伏下来了,暗地里还是有复国雄心,毕竟他们大部分都是二战时的军国主义者的后代。他们也看到了美国用中国来制衡日本的用心,所以他们会推出郎咸平来让中国人了解美国的良苦用心和最后可能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其实目的就是让中国开始警惕美国,让日本的利益最大化)。当他们在2008年看到美国的经济危机,以为真的美国会被削弱,所以日本期望联合中国来抗衡美国,所以推出亲中的政党执政。其实美国的经济和政治研究中心都明白日本财阀的用意,他们一方面通过冲绳问题给日本政府施压(冲绳从法理上来说并没有给日本,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想给蒋介石的,代价就是蒋介石派10万部队去做日本的占领军,蒋介石没同意),一方面调动日本右翼势力出来闹事,一方面挑动中国的民族情绪,一方面通过丰田事件来打击日本财阀(潜伏丰田好多年的一个人这个时候起了很大作用)。经过这几下,日本财阀明白了谁才是世界真正的主宰。那为何美国明知道日本财阀的意思,还要让那个亲中的政党上台呢?因为后面日本还有个债务核弹要引爆(前面有篇文章写了日本债务核弹的分析和数据),假如这个债务核弹引爆在自民党执政期间,自民党可能后面10年就没有继续执政的可能了,也就是说现在这个政党上台就是为了后面30年自民党继续执政做铺垫。而这个债务核弹也是自民党前面几十年执政埋下的恶果,结果现在这个政党上台来背黑锅。

同时我们另外来看一下,日本的债务问题的主体(日本国债93%是销给国内的金融机构和个人的,截止今年1月份,日本国民的个人资产总值为1065万亿日元,而其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为825万亿日元,20世纪80年代日本储蓄率曾高达18%,直到90年代末还维持在两位数。但2007年已锐降至1.7%的新低。据美国中央情报局2008年对全世界124个国家的统计,政府债务占GDP比重最高的是津巴布韦,高达265.6%。接下来就是日本,高达172.1%,估计今年将上升至181%。日本很不幸地又与津巴布韦紧紧地粘在一起,想甩也甩不掉。而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日本的政府债务在2007年已是其GDP187.7%,2014年将攀升至245.6%!),日本的债务基本上是本国持有,持有主体以老年群体为主(退休基金等),日本这个社会是等级很严的一个群体,年纪越大越有钱,这个结果就是国家会失去创新能力。而日本的债务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假如不爆破的话,日本经济就面临崩盘的危险,所以要进行一次可控的重新洗牌。洗牌后的日本将用来制衡中国。

提到中国、日本和美国,有个不得不提的就是朝鲜问题,美国后面把朝鲜打死的概率很小,为何?因为朝鲜死了后,就少了一张隔阂中日的牌,朝鲜是中国的盟友(一个不听话的小孩),而朝鲜曾经绑架日本人,这个事情在日本民众心中影响相当大。要敲打日本和韩国,就搞些朝鲜事情出来,日本和韩国是在美国军事保护下生存的,而朝鲜只有军事厉害点,导弹能够打日本,大炮可以炸韩国,这个就是朝鲜这颗棋子在里面起的作用,这个也是美国驻军日本和韩国的合法性的体现(这点很重要,因为假如没有朝鲜,美国只能提中国威胁论,但是中国相对来说不会这么惹事,所以他驻军的事情很容易引起民愤)。现在明白了为何朝鲜老是向美国示好但是美国不理他的原因了吧(朝鲜曾经派代表跟美国谈,只要美国承认朝鲜的政治形态,朝鲜愿意和美国合作)。也许有人说美国只和民主国家合作,那我们来举几个例子:沙特(美国的铁杆盟友,独裁宗教国家)等一些中东国家、缅甸(独裁国家,美国为了打击中国照样暗地里跟他们合作)、泰国的民选政府被他们财团经济搞下台还要修改民主宪法(结果美国屁都没放一个)。所以要相信一点,美国的民主是双重的,对美国国内是民主的,对外就是期望一个可控的政府让他们经济殖民(这个是唯一目的,其他都是手段)。所以我一直认为我们国家短期最大的关键点是二次分配问题,要打击权贵资本,要把二次分配向底层群众倾斜(这个问题我前面有一篇文章专门描述过二次分配问题)。

   3)中日的将来

过去15年是美国用中国来压制日本在亚洲的势力扩张,后面15年将是美国用日本来压制中国在全球的势力扩张。

这个就是美、日、中三方的长期地缘政治和经济概括。

美国的全球产业布局就是:德国和日本作为高端制造业,韩国和其他一些类似国家作为中端制造业,中国作为低端制造业,美国通过他们的金融和军事来控制、制衡和协调全球生产线。

(4)中日美三国关系中的变量

     三国关系中还有一个变量就是俄罗斯,就像当年数量强大的时候美国就需要中国来制衡苏联,但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威胁暂时解除,这个就是中国就是美国在亚洲最大的敌人。但是暂时看来美国把俄罗斯定位成原材料和能源供应国的现状不会有太大改观,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也是脆弱的,都不及中国和美国、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单独关系密切,而且里面还有一个负相关的就是石油问题,俄罗斯期望石油价格高,我们期望石油价格低。

3.4 俄罗斯

俄罗斯自从苏联解体以来,从1990年到2000年经济越来越差。

1990111日卢布官方汇率在30年后第一次大幅度贬值,由1美元兑0.6卢布贬到1美元兑1.80卢布。19911225日苏联解体,卢布成为俄罗斯的本位货币单位。前苏联的其他加盟共和国在独立后,有的发行了本国货币,有的仍采用卢布。19937月,俄罗斯政府宣布,19611992年发行的卢布纸币停止流通,同时发行新版卢布。19941125日,卢布的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3235卢布。

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牵连,俄罗斯的法定货币,卢布,贬值了70%。俄罗斯因此欠外债400亿美元,俄罗斯人存款损失近一半,俄罗斯的金融体系近乎瘫痪。只不过后来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持续飙升,使得这个石油出口大国的经济持续好转。

1998年的金融危机里面,很多俄罗斯人民开始怀念前苏联的日子,要求俄共上台,这个思潮开始泛滥,美国在2害取其轻的比较下,让普京上台了,同时通过石油这个杠杆来扶持俄罗斯经济。

但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里面,石油价格从140多美元跌到33美元左右一桶,让俄罗斯的很多命脉行业又被美国财团控制(具体下面会描述)。石油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一个命脉行业,因为俄罗斯没有像样的工业和科技竞争力,美国把俄罗斯定位成一个资源和原材料的供应商(和澳大利亚的角色一样),石油价格涨让俄罗斯外汇增加,经济增长,石油价格跌让俄罗斯陷入经济危机,所以通过石油杠杆可以完全离间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

另外从地图上面来看,俄罗斯基本上处于被包围状态,美国通过颜色革命,把原来俄罗斯的小朋友变成了俄罗斯的敌人,消耗了他很多战略资源,前几年格鲁吉亚问题,俄罗斯展示了一下肌肉,结果就是通过石油的暴跌让俄罗斯知道了谁是老大,对于民主社会来说,经济决定一切。

中国原来是俄罗斯的一个盟友,双方想互相依靠互相取暖,但是这种关系是脆弱的,通过石油通过其他地缘战略基本可以化解中俄之间的联盟,同时美国也控制了俄罗斯国内和中国国内的一些政治势力,可以通过制造相互间的摩擦来疏远双方,就像鼓动日本的右翼势力来离间中日关系一样。

俄罗斯经过被美国的几次大规模经济打击,基本上也知道了这个世界上面谁是老大了。

3.5 伊斯兰世界

   下图是伊斯兰国家的地图和宗教分布(其中深绿色是什叶派穆斯林,浅绿色是逊尼派穆斯林)。

   什叶派占穆斯林总人数的四分之一,是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和巴林等国最大的穆斯林宗教派别。黎巴嫩、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也门、沙特阿拉伯和其他海湾国家也有很大数量的什叶派穆斯林。

中东几个比较大的穆斯林国家是:伊朗、伊拉克和沙特,其中伊朗是什叶派穆斯林为主,伊拉克其中什叶派穆斯林占54.5%,长期以来,人口占多数的什叶派穆斯林一直处于被统治的低层,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而只占穆斯林人口40.5%的逊尼派却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由于人口结构与权力分配的失衡,伊拉克逊尼派与什叶派长期不和。沙特基本上以逊尼派穆斯林为主,现在沙特和伊拉克都有美国驻军,伊朗是一个革命输出国家。另外中东还有一个狠角色就是以色列,他是美国在中东的一个钉子。

以上是现状,通过前面历史事件里面的几次中东战争就明白了他们的历史。穆斯林曾经比较团结,但是后来被美国分化了,美国把沙特和埃及争取了过来,打败了伊拉克,但是为何一直不拿下伊朗呢?因为伊朗的特殊地位,伊朗的什叶派是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少数派,另外他也是中东军事实力比较强的国家,假如美国完全退出中东,结果就是伊朗会输出革命,危及其他伊斯兰国家的逊尼派的利益,所以伊朗留着的作用就是让穆斯林国家不团结,这个也是为何美国打伊拉克的时候伊拉克给以色列发射导弹,但是以色列这种烈性子的国家居然能够忍住的原因,因为一旦以色列参加进来,结果就是穆斯林国家就会一致反对,美国在沙特的军用基地就不能使用,就是这个原因。

伊斯兰宗教分布图(深绿色为什叶派,浅绿色为逊尼派)


第五章         中美的文化和历史渊源

   我为什么要写这一章节,原因就是国外势力对于我们国家的渗透已经相当严重(文化、媒体、经济、政治等等),我们这个国家已经慢慢变成没有自己的文化的国家,我们的名人基本都代表着各个利益集团,大部分名人只有2种情况:一种是利益集团推举出来的,一种是出名后被收买的。现在媒体到处是假大空,用虚假的歌舞升平来掩盖社会的巨大矛盾,我们这个民族变得没有信仰没有目标,一切向钱看。

   全球有3大文明,一个是以美国为代表发源地在欧洲的白人文明(以民主制度为代表),一个是以亚洲国家为代表发源地在中国的中华文明,一个是以中东国家为代表的伊斯兰文明。

   文化或者文明或者制度没有好坏之分,民主制度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也会全民公选出希特勒这样的人物,中央集权制度很容易走向腐败的深渊。文化或者文明只有适合,没有绝对。  

   很多人说,美国还需要打击中国吗?中国都腐败成这样了,美国是来救我们的,看了下面的从文化和历史角度的分析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世界上面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没有道义,美国是要在任何一个有可能成为他帝国竞争对手的国家的苗的时候就掐尖,这个就是50年甚至100年的战略。世界上面任何一次大的战争都是在帝国和想做帝国的强国(或者区域性强国)之间发生的,

   我就拿我自己说起,每当我接触到政府官员,就感觉到他们的贪婪,每当我看到网络新闻里面的穷苦老百姓被欺压就感觉到愤怒(曾经也有吃惊,看多了就不吃惊了),但是这些磨灭不了我的强国梦想,历史从50100年来看是公平的,因为当统治者失去了方向的时候,要么自己改革自己,要么就是被改革,研究了中国5000年的历史就知道了。

   正因为中国还有许许多多有我这种强国梦想的人,中国的战略纵深,中国的很多条件,决定了我们这个国家在被打死后依然能够站起来(前提是我们不能失去新疆和西藏等资源和战略纵深)。

   为什么毛泽东在以前这么受欢迎(写这段不代表我赞同极左的路线),虽然他犯了很多错误,因为他给了中国人一个强国的梦想,并且通过几次对外战争实现了老百姓这种梦想,所以朝鲜战争后我们人民币被作废一次,没有发生内乱,大饥荒死这么多人也没有发生内乱。我并不是说要回到过去,我只是为了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这个国家只要有一个强硬的人物出来,就能够呼唤出我们的梦想,以前是专制,但是假如后面有民主的制度作为保障的话,这个力量是惊天动地的。

   很多人说我们清朝的百日维新失败了,但是大家能否看看秦国,秦国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商鞅变法让秦国走上了富强。又有人在我博客后面提到商鞅不是秦国人,但是要告诉你,商鞅是全心全意为秦国的,不受其他国家势力操纵,所以不要拿我们现在已经被国外势力操控的某些人或者某人跟他去比,特别是说9句真话,然后最关键一句说假话的人(这种人最具有欺骗性,以一个正确的事实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

   中华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我们现在缺少信仰,因为缺少信仰,所以大家就一切向钱看,就像我研究宏观经济,我老婆刚开始不太理解,第一个问题就是赚多少钱?我很无奈,无言以对,这个是花了时间不赚钱的事情(还要垫钱进去)。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这个国家永久就是这样,美国怕的就是这个,怕我们的真正的崛起。

   中华从历史上来说成就了好几个帝国,疆域曾经也很大。中华的文化有一种坚韧,从统治这个角度来看,属于比较好统治,因为老百姓比较安分守己吃苦耐劳,但是同时这种坚韧也意味着水能够载舟也能够覆舟,淮海战役的时候几十万民工拿出全部家当来支持前线,这个是没有一个民族能够做到的(主要指内战),这个就是民心所向,这个就是坚韧。

   另外从社会形态来说,白人社会是一个信用社会体系,中国(亚洲)基本是一个关系型社会体系,这个里面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并不是说关系型社会就没有信用,信用社会体系就没有关系在里面。

   对于信用社会体系是以法制和信用作为社会的基本结构,关系型社会体系是以社会关系作为社会的基本结构。

   信用社会的优势是比较透明,整个社会走向腐败的概率小,可以释放每个人的活力和创造性。他的弱势是社会之间缺少关系,比如上次飓风把一个城市淹了,结果国民警卫队都要带枪维持治安,因为这种形态是以个人利益最大化来考量的。但是白人社会通过宗教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联系。

   关系型社会的优势是社会凝聚力强,抗风险能力强。所以汶川地震过去的部队都是带着铁锹和压缩饼干过去的,没有带枪,国外媒体还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不带枪过去。另外很多部队官兵宁可自己饿肚子,也会把压缩饼干和吃的分给老百姓。但是关系型社会的一个最大弊端就是容易走向腐败,腐败问题在亚洲社会属于特别严重,尤其在中国,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我们国家的命运。

中国现在最缺少的就是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和国家将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国家。我们为什么要抛弃我们流传了上千年的佛教文化呢?信仰不是坏事,香港不是也是信仰佛教吗,好像没有因为佛教出什么大事吗。但是我们要警惕西方宗教和臧传佛教对于我们的侵蚀,因为这些宗教是有侵略性的,西方国家对于其他国家的侵略基本都是通过传教士作为先锋的,带有间谍性质和煽动性质。其实宗教也没有好坏之分,就是看如何去约束,给宗教一个平台,但是限制向邪教发展就可以了。现在我们很多官员就是缺少制度的约束和信仰的约束。

我们这个国家现在的现状并不代表着很多人就认为的要用外来势力来拯救我们,这个的危害更大,美国给伊拉克带来了民主和富强吗?美国给阿富汗带来了民主和富强吗?美国给俄罗斯带来了富强和民主吗?地缘政治决定了这个结果。

一旦我们国家走向颜色革命,结果就是美国通过他们控制的媒体可以操纵我们的国家,通过他们控制的我们的命脉行业就可以压榨我们的民生。转基因粮食大部分是美国出口给我们的(包括大豆、玉米和转基因大米),他们是来救我们的吗?


第六章         美国的战略

6.1  20年前开始的战略预备期

    美国从战略上来说是为了维持帝国的持续性,我们要了解美国这个帝国的运作模式,在美国以前的帝国的运作模式基本就是贸易顺差和对外军事扩张,持续的贸易顺差结果就是本国积累了过量资本,然后奢靡堕落,看看曾经的帝国,研究过他们的就明白了,帝国不是死在军事上的,是长期的经济侵蚀。但是自从美国成为帝国后,情况变了,对外以经济侵略为主军事侵略为辅,一改前几任帝国的贸易顺差为贸易逆差,但是通过资本性收支顺差来进行平衡修复。

看看美元指数从诞生以来的走势,就是通过赤字来消费全球(美指下跌)--结果一段时间后全球通胀--通过资本性收缩来消灭前面的赤字(美指上涨,结果资产重置和债务重置,资产重置就是前面别人投到美国的资产通过几次捣鼓变成他的了,债务通过几次捣鼓变成债权了)。美国是深深得吸取了1929年的大萧条的教训,刘军洛对此有深刻的研究,从他的思路给我们指明了研究方向。研究对手,知道对手的昨天和今天,才能知道对手的明天。美国有4大法宝:农业和科技是盾牌,军事和金融是矛,航空母舰和战斗机是他们军事中的矛中之矛,对冲基金是他们金融里面的矛中之矛。

   美国的3大敌人:中国、俄罗斯和伊斯兰世界。

   美国这20年的一个很大的目标就是获得人民币的定价权和获得做空人民币的机制,为了配合这个目标,需要完成潜伏、引导、人民币商品化、人民币币值泡沫化等等战术目标。然后我把这20年分成战略预备期、战略包围期、战略合围期和战略决战期,这个几个阶段分别完成:

1、战略预备期(19901999):完成潜伏和引导工作

2、战略包围期(20002009):完成人民币商品化、人民币币值泡沫化、获得人民币定价权

3、战略合围期(2010):获得安全的可控的做空人民币的机制

4、战略决战期(2011):通过各种手段做空人民币和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

   现代的大国之间(特别是有核国家之间)发生大规模大战争的概率越来越小,要向对另外一个国家之间发动攻击,基本上是通过经济来完成目标,看前苏联,军事实力依旧强大,但是国家被分裂了,对于一个主权国家来说,现在的疆域不仅仅是从地域上面来衡量,我们要从经济上面来衡量,而经济上面根本的就是货币,而货币根本的东西就是货币的定价权,所有的活动都围绕这个目标展开。

   为了达到这个战略目标,需要很多手段,比如让我们不能农产品自给自足,因为假如我们能够做到自给自足的话我们就可以和国际市场脱钩,美国的通胀输入就会失败,

  我们再来回忆一下19892000年的一些大事:

 19894月,当时的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为首的工作小组提出经货联盟分三步走的计划。  

  1989:苏联巨变

  1989:中国学生运动

  1990年,经货联盟第一阶段开始实施,资本流动自由化。

  1990.8.7 美国沙漠盾牌行动部队前往沙特阿拉伯,声称保护该国不受伊拉克于82日入侵科威特后对该国的可能进攻。 

   19911-2月爆发海湾战争,美国及其盟国打败伊拉克,解放科威特。

   1991年12月,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条约计划从1999年起实行统一货币。从此,欧共体变成了欧盟,欧元取代了埃居。

  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全面实施,12个成员国之间取消内部边界,实现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的全部或部分自由流通。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开始生效。

   1994年1月1日,经货联盟进入第二阶段。欧洲货币局正式成立并运作。

   1994.7.30 美国入侵海地,扶持亲美政府。 

   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5年12月15日,欧洲理事会马德里会议确定单一货币名称为“欧元”(Euro)。

    1996年4月2日,欧洲货币局公布欧元的设计方案。

    1996年台海危机,40多艘美国军舰开进台湾海域,差点开火。

    1997年邓小平病逝 香港回归
    1997
年6月16日,欧盟阿姆斯特丹首脑会议正式批准了《稳定和增长公约》、《欧元的法律地位》和《新的货币汇率机制》3个文件。

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美国打击日元资本为目的的行动)

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

1998年初的巴西金融动荡,巴西从此从发达国家进入发展中国家行列

    1998年5月1日,欧盟布鲁塞尔首脑特别会议确认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卢森堡、葡萄牙、奥地利、芬兰和爱尔兰共11国为欧元创始国。

    1998年7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取代原欧洲货币局。行址设在德国法兰克福。

    1999年1月1日,经货联盟进入第三阶段。欧元如期启动,进入帐面流通。欧洲中央银行接过确定货币政策的大权,各成员国货币的汇率最终锁定。

    1999年欧元诞生,同时美国挑起了科索沃战争,使欧元诞生起就一直暴跌。

    19995月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2国关系恶化

    1999年澳门回归

1999年阿根廷金融危机

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

    2000年6月,希腊成为第十二个欧元区国家。

    我们了解了这些大事件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我们国家从1990年到2000年的情况。随着苏联的巨变,中国在全球的位置从美国的盟友(前期因为需要联合中国抗衡苏联),开始转变成美国的竞争对手,战略上面美国需要象瓦解苏联一样瓦解中国。什么样的中国最符合美国的利益?那就是失去新疆、西藏、内蒙、台湾等地,并且经济被殖民的中国最符合美国的利益,因为这样中国的2大河流的水源地就被控制,中国的很多资源就被控制,中国的战略纵深基本就完全失去,中国的海上出路基本被封堵,中国的金融、粮食、运输等命脉行业被美国控制,中国成为美国真正竞争对手的潜在因素经济被消灭。我们中华民族假如走到这一步,后面要崛起就必须通过武力夺取新疆西藏等地,这个就不是20年或者30年能够完成的了。

   从这个时候开始,美国应该就会有一个长期的战略,那就是尽快对中国进行渗透,包括文化、金融、教育、医疗、经济、军事、政治等等,在中国大力宣传他们的普世价值观,让韩国和日本的这种阳痿文化大量在中国传播(为何这种文化就不会去美国,而在中国泛滥,大街上面看到很多中性的男人,一眼看上去不知道是男是女,这样的男人有战斗力吗?有宏伟的抱负和责任感吗?有吃苦耐劳的坚毅的精神吗?),让游戏在中国到处泛滥(造成很多学生和成年人沉迷游戏,整个社会会因此失去方向),让色情行业在中国泛滥,让赌博行业在中国泛滥,这些东西我们咋一看上去好像都是我们政府做得不好,没有监管,但是假如我们了解了里面深层次的原因就明白了什么叫渗透,当我们的官员都变成裸官的时候,我们的官员的思维模式就会受到他们控制,我们的政策就会向他们倾斜,他们的渗透就会达到效果。

   也许有人会说我是阴谋论,我举几个例子,就拿日本和韩国来说,为何全球看来这种阳痿文化发源地就在这2个国家,因为这2个国家是美国的军事殖民地,美国需要这2个国家的男人没有战斗力,需要这2个国家的男人变成中性,需要色情文化在这2个国家泛滥。然后我们来看看日本和韩国民主吗?日本基本上是财阀控制,他们控制了名人、控制了经济命脉、控制了媒体,大部分国家宏观决策的研究机构都是丰田等财团出资的,你说谁说了算?韩国一样,几大财团控制了国家大部分产业。美国又通过控制这2个国家的右翼势力来挑动他们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这样日本经济实力再强,都捏在美国人手里,他随时可以通过敲打丰田等财团来敲打日本的政治。这个就叫渗透,所以我们要研究帝国的模式就是这个道理,大英帝国是通过军队去殖民的,美国是通过文化和渗透去殖民的,结果都一样,只是文明一点而已。我们看问题要看问题的本质。下面我来分析一下这10年间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预备工作。

因为1989年的事情,造成了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政府迫切需要国际上面的政治支持,为了突围政治包围,我们牺牲了很多东西,其实那个时候就开始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渗透。

由于中国超发货币(19901993),造成严重通胀,然后中国被迫加息经济停滞(19941996)。

9298年我国cpi(当时的统计数据相对来说比较可信)

1992cpi6.4%,

1993cpi14.7%,

1994cpi24.1%,

1995cpi17.1%,

1996cpi8.3%,

1997cpi2.8%,

1998cpi-0.8%  

下面来看相应的存款利率调整情况:

调整时间    活期  3个月 6个月 1  2   3   5 

1991.04.21  1.80  3.24  5.40  7.56  7.92  8.28  9.00 

1993.05.15  2.16  4.86  7.20  9.18  9.90 10.80 12.06 

1993.07.11  3.15  6.66  9.00 10.98 11.70 12.24 13.86 

1996.05.01  2.97  4.86  7.20  9.18  9.90 10.80 12.06 

1996.08.23  1.98  3.33  5.40  7.47  7.92  8.28  9.00 

1997.10.23  1.71  2.88  4.14  5.67  5.94  6.21  6.66 

1998.03.25  1.71  2.88  4.14  5.22  5.58  6.21  6.66 

1998.07.01  1.44  2.79  3.96  4.77  4.86  4.95  5.22 

1998.12.07  1.44  2.79  3.33  3.78  3.96  4.14  4.50

由于当时的经济政策的问题,我们通胀相当厉害,经济受到比较大的打击,后面由于加息幅度比较大,对于整体经济的制约也比较大,中国急需人民币贬值来加大出口,改善国内的经济环境,美国当时同意人民币贬值,下面为人民币汇率90年代情况:

    1. 19901月~19941月人民币持续大幅度贬值。19901月以后,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持续贬值,从19901月的4.724元人民币持续上升到199312月的5.8元人民币,人民币贬值22.8%1994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并轨,当月人民币一次性贬值50%,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大幅度上升到8.7元人民币。
  2. 19941月~19956月人民币持续升值。19941月以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小幅度升值,到19956月名义汇率降为8.3元人民币,比19941月升值4.6%
  3. 19956月~20056月人民币盯住美元。19956月份以后,人民币汇率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在8.25元人民币~8.33元人民币之间波动,平均为8.27元人民币。
1  不同时期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名义汇率涨幅变化情况(个百分点)

区间

名义有效汇率

对美元名义汇率

对欧元名义汇率

对日元名义汇率

1990.1 1995.4

113.57

75.07

88.62

137.30

1995.4 2002.2

-22.76

-1.97

-36.48

-38.70

2002.2 2004.12

19.59

0.14

54.24

28.83

2004.12 2008.11

-16.54

-17.10

-21.22

-11.17

2008.11 2009.11

5.76

-0.68

16.46

8.02

2009.11 2010.2

-2.46

0.03

-8.14

-1.23

2005.7 2010.2

-10.68

-17.57

-7.28

-0.76


   
正因为美国对于中国的政策倾斜,所以我们获得了大量订单,同时让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基础生产空心化(快速得向中国转移),为打击东南亚国家打下了伏笔。这个也是为何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是受益者的原因。也正因为有这个作为支撑,所以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能够进入体制改革-国企体制改革(19972001),造成大量下岗,下岗工人让社会的劳动力成本快速下降,以承接东南亚遭受打击后的制造业转移。

同时1998年开始住房改革,从此房市一发不可收拾。

同时1998年医疗改革,医疗走向市场化。

1995年开始教育慢慢进入市场化。

我不是否定改革,按照原来的情况我们一定要改革,不改革就要倒下了,但是改革不是甩包袱,我们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得财政投入占GDP比例逐年下降,最终造成现在的老百姓得三座大山:住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这3点严重制约了现在的内需,没有内需我们的产业就只能靠外需,靠外需的结果就是只能接受美国的渗透,接受他们开出来的条件,我们就没法进行产业升级(因为对方就是把我们定位成初级制造的,我们要升级他们就制裁,包括对我们进行高科技产品的禁运)。

90年代我们的很多改革都是对的,但是这三样改革将使我们这个国家承受2030年的损失(包括时间机会成本和财富)。

但是在90年代属于战略预备期,大部分渗透还是处于初期,所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总体来说还是向上的,只有因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在上升,所以我们的改革能够比较顺利,只有改革比较顺利,住房、医疗和教育这3个定时炸弹才能越来越壮大。

从这10年开始我们这个民族也开始慢慢失去信仰,几千年来我们信仰佛教,后来我们信仰共产主义,到90年代我们什么信仰都没有了,一个失去信仰的民族就失去了道德约束,就失去了方向。信仰不等于迷信,所以我一直建议我们要恢复我们的佛教信仰,我们不能把佛教当老虎,宗教是具有煽动性,但是看如何引导,香港人信仰佛教不是满和谐的吗,没有因为佛教出什么大事情,一般比较成熟的宗教都是劝人为善的,属于一种道德约束,一旦一个人没有信仰了,他就一切向钱看,结果将是这个民族的悲哀。但是我们要密切注意臧传佛教和基督教等的入侵,从欧美的几百年来的外侵历史来看,他们都是先期派传教士作为间谍进行刺探和前期准备的,这种宗教的传入目的不单纯,所以需要密切注意。

90年代最流行的文化就是日本文化和美国文化,美国的文化以民主和英雄主义为主流,日本的文化当时以爱为主流(比如阿信和一些爱情剧)。

90年代中国的人均GDP300多涨到800多美元。

90年代国际动荡,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机遇期,但是因为美国对我们的经济渗透,学习日本模式,但是又没有学习日本的民富政策,结果为后来的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和教育问题埋下了祸根,也为后面从2005年-2010年的内需失速,被迫依靠外需奠定了基础。

其实我们研究一下日本就明白了,美国自己不用那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的理论,但是拿这个利率平价理论给日本用,还让日本学罗斯福新政的这种饮鸩止渴的策略(这个政策的危害性我前面说过),让日本衰退了20年,彻底失去了和美国对抗的能力。美国也让中国学了罗斯福新政,体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就是基础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就是骗人的GDP,为何?因为地方领导为了这个GDP考核,天天想着如何拆掉重建,因为拆一次一次GDP,建一次一次GDP,这个来的快,比你搞实业快,而且这样搞还有油水。

我觉得我们90年代应该做的是保证老百姓的住房、医疗和教育权力,在这个上面加大投入,这个将为我们后来的内需启动建立强大的支撑,同时基层开始民主选举(比如县或者镇一级的选举),这个为后面的腐败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我们现在很大的问题就是基层腐败,已经从根上面烂掉了,公检法基本上成为地方一把手消灭异己的工具(因为大家屁股都不干净),公权力没有约束。


6.2 10年的战略包围期

   10年基本是具体实施战略部署和战略包围的10年,不管从行业收购、经济渗透、文化渗透还是军事包围,都比较顺利。基本达到了他们的人民币商品化、人民币币值泡沫化、获得人民币定价权的战术目标。

   首先我们来看看人民币币值的泡沫化:

    货币供应量增速保持在年平均17%,是美国的2倍多(靠近3倍),到2000年底我们的m271万亿人民币,是美国的1.2倍,我们的经济总量是美国的1/3,而且我们在这10年中人民币相对美元还不停升值,这个就是我们货币的泡沫化。

    然后我们来看人民币商品化:人民币现在的国际信用支撑是什么?2.8万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其中大部分已经失去流动性,中国的低端制造业,现在这个优势基本已经慢慢消失(人工成本的增加、资源和环境负担的不可持续性、制度的缺失造成的隐形成本越来越高、因为没有资源定价权和最终产品的定价权造成的中间成本的无限压缩等等)。我们再来看看人民币币值和哪些东西挂钩:中国的房价、国际原材料等大宗价格、中国对于美国的贸易顺差等等。了解了这样就知道了我们的人民币是否已经商品化?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美国是否已经拿到人民币定价权:美国可以通过控制热钱和国内安插的内线调整宏观政策来控制房价(这个是真的控制,不是空调),美国可以控制原材料价格(包括石油、铁矿石、粮食等等中国急需的资源品种价格),美国可以控制中国的贸易顺差情况(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美国对中国进行大规模贸易制裁的话中国基本就要变成逆差国了),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美国已经基本掌握了人民币的定价权。

    下面我们重点来研究几个行业:金融、食用油、猪肉、石油、电信、房地产、教育、医疗等等行业。

    中国金融行业其实在2000年的时候已经技术破产,但是后来的银行改制让银行活了,其实就是拿纳税人的钱填窟窿,然后其中还有一个很大的获利者就是高盛,在2004年中国国有银行改制的时候,高盛相继发表报告,诋毁中国的国有银行,称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比率接近40%。但结果是高盛以极其便宜的价格收购了中国银行上市的股权,仅在工商银行上市,高盛就通过入股该行四年获利近120亿美元。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高盛是如何来帮助我们剥离坏帐的(类似高盛帮希腊掩盖债务问题,把希腊这个定时炸弹送到了欧元区,这次他把银行这个炸弹捣鼓好了):

   5年前的股改开始讲,当年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股改,除了剥离以上银行的不良资产外,最重要的一个方案就是通过汇金公司向以上银行注资外汇储备,解决以上几家银行的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按照中国的法律,外汇储备是不可以在国内使用的,因为他已经印过一遍基础货币了(外贸强制结汇的结果就是所有外汇占款都已经印过一遍钱在国内流通了),但是高盛帮我们想了一个最终会搞死我们的办法(就像当初帮助希腊掩盖债务问题让这个定时炸弹进欧元区)。
  既然已经印发了人民币作为对应,那么这些外汇储备就不能继续使用或者继续印刷人民币。然而为什么又要将外汇储备注资给这几家银行呢,这在货币的管理上是行不通的,在法律上也行不通的,大家再认真看看这几家银行IPO时的招股意向书就明白,这些注资的外汇储备不能结算成人民币,不能在中国境内使用,只能在境外进行投资,并购等,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规避所谓的外汇储备不能在境内使用,不能继续印刷人民币的法律。股改上市方案主要是高盛的一些外资银行设计的,这个方案虽然表面上规避了中国的有关外汇储备管制的法律,但是实际上违法了中国的法律,这一点高盛等投行很明白。同时在中国埋下了一个可以崩掉我们整个经济体系的炸弹。看了后面高盛的操作就明白了,他既赚了钱,又帮他的主子(美国)提供了搞定我们的武器。
  通过这种手段,其实是表面上修复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使得表面上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得到了提升,这样一来,使得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极其强大,这也是这几年中国的信贷疯狂的自杀式增长的原因,通过外汇储备注资所带来的人民币衍生的危害,远远比外汇储备直接再次结汇严重得多,因为外汇储备再次结汇也不过最多印刷一次货币,但是通过外汇储备注资能带来核心资本的提高,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最低百分之四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要求的话,这些注资的外汇储备理论上可以使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最大扩张为资本规模的二十五倍,当然这仅仅是理论上的,这也是导致这几年人民币不断疯狂贬值,国内泡沫不断,高通胀不断的根源。高盛等不但获得了巨额的承销费用,还作为战略投资者获得了大量的银行股权收益。如果这些银行的人民币信贷发生坏账损失的话,并不能用这些外汇储备的资本进行核销,而恰恰中国的银行主要是以人民币资产为主,所以对于以人民币为主要经营资产的中国银行来说,起不到任何的实质作用,也就是说这次外汇储备注资修复的中国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行为,没有任何的作用,只能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
  高盛除了获得大量的承销费用和战略投资者股权收益,另外我们再来考虑这些注资的外汇储备的流向,因为这些注资的外汇储备不能在中国境内使用,也不能结汇,只能在境外进行投资,而这些资金又归高盛来管理,大部分投资在了美国的有毒资产和流动性不强的领域,就连中,建,工等银行的客户存在银行的外汇也涌向了高盛等承销,设计,或者推销的美国投资品。大家知道,2007年次债危机爆发后,这些投资亏损累累,很多外汇投资资产实际上亏损已经高达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多,但是由于采用了不透明,不合理的会计原则(我们的会计原则是只要没有最后交易,就按照原来的价格核算,也就是在资产负债表中看不出损失,只有到交易的时候才会把损失体现在表上,这就叫定时炸弹)。很多损失没有计提,或者计提不全,而是更多的在会计科目上体现为持有到期的外汇投资或者可供出售的外汇投资,而不是体现在可供交易的投资上,使得损益表上没有体现出这些外汇的投资损失,这样一来,所注资的外汇储备不但没有修复中国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反而在美国的次债危机中亏损累累。
  既然高盛这么有实力,但是知道他底细的人估计不多,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世界历史最悠久及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在23个国家拥有41个办事处。高盛集团是在J.Aron公司和住友银行(现三井住友银行)加盟之后,得以快速发展的,成为美国华尔街最著名的投资银行。给中航油放债进行豪赌的三井住友银行与高盛和三井物产的关系如同手足兄弟。高盛1994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代表处,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高盛将大量的时间、精力、资金用于在华公关,像在本土一样娴熟玩弄起金钱与权力的“旋转门”,主攻目标就是政府高官与国企高管。为达到破解中国许多行业和企业的股权最高的转让权限,高盛集团与北京高华证券有限公司合资组建高盛高华证券公司,高盛拥有33%的股份,而高华证券则拥有其余的67%。实际上,高华证券6个自然人出资804亿元形成的34的公司股份均来源于高盛公司的商业贷款。通过如此巧妙的财务安排,高盛绕过“在中外合资金融机构中,外方持股比例上限为33%”。在资源期货市场精心设局与中国企业对赌,在中国远洋、深南电、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中国国航等海外期货交易所发生的损失中,均离不开高盛这只“黑手”。通过各种灰暗的渠道入股中国企业或者利用上市增发的时机低成本获得投资标的,然后在二级市场寻求最佳时机大量套现。20067月,高盛以每股3元的价格从西部矿业前股东东风实业公司受让3205万股,经过了次年的转增和送红股后,高盛持有西部矿业的股权猛增至1923亿股。200935日,高盛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出售所持西部矿业公司5%的股份,取得了投资回报高达974.3%的惊人暴利。“巧合”的是,高盛大规模减持之时,恰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和A股市场雪崩的紧要关头。

   高盛走的就是权贵路线,拉人下水,大家一起游泳,所以我说有些人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不一致的就是这个原因。

   另外我们来研究一下这10年间国际资本如何把俄罗斯打趴下的(转自网络):

  俄罗斯从戈尔巴乔夫时代就开始慢慢进行改革,但几次改革都不太成功。普京上任后,为了重塑自己的形象跟权威,为了带领俄罗斯走出低谷,普京所需要的是一个切实而高效的经济发展计划。
 
 那么,俄罗斯政府最终采用了怎样的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又隐含了怎样的致命风险呢?
 
 俄罗斯的发改委,叫经济发展局,他们当时做了一个这样的规划:利用高的能源价格以及低廉的国际资金成本进行俄罗斯的发展。这个听起来很有吸引力。因为这几年能源比如铁矿砂、石油、农产品价格不断上升,那么俄罗斯出口的大宗商品是什么?石油、天然气、化工产品、钢材等等。这个价格大幅上升的结果,使得俄罗斯全国误判这是由于供需的原理而造成价格上升。但实际上这些价格基本上都是违反供需原则,而是由国际金融炒家所取得的定价权,只是泡沫。
 
 这个误判结果非常严重。国际金融炒家刚好逮着这个空子,准备算计俄罗斯一把。由于俄罗斯政府、企业都误判是由需求过大所造成的价格上升,因此他们继续多生产石油、天然气,继续出口,钱越赚越多。到了2008年底,俄罗斯所积累的美元外汇高达6000亿美金。
 
 但是由于政府、企业也同时误判这个价格会永恒上升,他们对未来寄予无限好的憧憬,认为按照这种局势走下去的话,俄罗斯会越来越强。所以他们开始向国际银行团借钱。借什么钱?低廉的资金。
 
 为什么向国际银行团借钱?因为俄罗斯本国的资金成本非常高。200812月,美国的基准利率接近于零,而俄罗斯是13%!俄罗斯人如果12月份买车子的话,汽车贷款16%。所以俄罗斯这些企业根本就没有兴趣向本国的银行借钱。而国际银行团给他们的利息只有2%、3%。
 
 但是,当银行团借钱给俄罗斯的时候,他要求抵押。他们要求什么做抵押呢?就用这一种有泡沫的股票做抵押,甚至俄罗斯这些企业当时还认为,这些傻冒,怎么用这么高市盈率的股票做抵押,你们难道不怕有风险吗?他们哪里知道全部上套了。
 
 他们总共借了5000亿美金,低息贷款,而且基本上都是用资产或者是股票做抵押。而俄罗斯的外汇存底不过6000亿美金。因为他们认为股价升值了,用这个做抵押,他们占了便宜了。
 
 结果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原油价格会从147美元一桶跌到35美元。俄罗斯这些大型企业,包括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做钢材的欧亚集团等等,全部亏损。而股指由2000多点跌到500点。而就在这个时刻,欧美银行团竟然同时要求俄罗斯企业还钱。
 
 怎么还?原来这些企业就是靠着能源出口赚了大钱,现在能源价格一跌,大家都亏损了,还不起了。你甚至都不能够卖股票去还款,跌了这么多,股票根本不值钱了。还不了什么结果呢?抵押品全部没收。也就是说俄罗斯的三大银行,加上俄罗斯大型企业,它们的抵押品也就是股票、股权,几乎被这些外资银行全部席卷。
 
 普京开始救助这些企业,希望把股权赎回来。那么我就顺着国际金融炒家的思路来算一笔账,看你普京能够拿多少钱出来赎。
 
 俄罗斯政府手中有两个储备基金,一个叫俄罗斯的储备基金,总共有5万亿多一点。另外一个叫俄罗斯的福利基金,大概有3万多亿,加在一起有8万多亿卢布,等于2万多亿人民币。这些储备基金和福利基金有它的特定用途,比如说教育、退休、国防等等。所以我判定俄罗斯会用最大努力把这8万多亿基金拿出一部分来买回这些股权。最多拿出一半,4万亿卢布,1万亿人民币,大概等于1400亿美金。而俄罗斯这些银行跟大型企业所借的外债是5000亿美金,所以只能赎回25%以上的股权跟资产,剩下75%赎不回来了,因为钱不够了。
 
 2008年,俄罗斯的财政总收入是9万亿卢布,总支出好像是9.5万亿卢布,还有点小赤字。可是这个9万亿卢布是怎么赚回来的?一定是每桶石油95美元以上才能赚回9万亿。所以2009年如果俄罗斯想通过压缩支出、透过财政盈余来做补贴赎回这些债券的话,他必须得有充足的财源。但油价如果在50美元以下的话,俄罗斯的财政保证是赤字,那么俄罗斯连后续资金都没有了,一刀给你全部斩断。而斩断的结果是俄罗斯永远赎不回75%的股权。也就是说俄罗斯这几年等于白忙了,忙到最后发现是替欧美各国而忙,忙到最后把一切拱手让人。
   
这个就叫战略,这个是阴谋吗?不是,这个是阳谋,就是看中人的贪婪,美国针对我们的是阴谋吗?也不是,是阳谋。

紧接着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其他命脉行业,这10年的成果就是:凡是有钱赚的行业都被政府涉足(通过行政手段或者其他手段垄断),然后抬高价格获取超额利润,但是这些利润并没有上缴国家和体现在老百姓的福利里面,而是体现在这些体系内部的福利里面,从行业工资收入的差距就能够看出来了,看看我们银行、中石油中石化、铁道系统等等里面的工资和隐形福利就明白了。

然后关于垄断我举个例子,2010年通过节能减排,把大部分水泥厂合并在了几个大的水泥集团里面,造成水泥价格从200多涨到500多,这个价格不是因为供需问题造成的(正常供需平衡问题),是因为垄断造成的。

包括我们的汽油、柴油、电信费用支出等等都是高于国外。

这个就是二次分配的问题,这10年,我们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从2003年开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为何?因为我们的二次分配方案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财富向国家和权力阶层集中,私营企业基本上只能做鸡肋行业。只要某个行业有利润,国家就会找个借口进去,比如网吧,因为网吧盈利情况比较好,国家就开始弄牌照,其实什么管理什么的都是借口,比如KTV歌著作权费用,这些费用收上去后给谁了?有帐目吗?还是进了小金库?

然后我们来看看为何1980年-2000年其实二次分配方案也是倾向于国家和权力阶层的,为何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在升高,但是2003年后幸福指数却在下降。而1980年前大家没有说提到二次分配方案的问题。这个涉及到蛋糕的问题,就是说1980年前,蛋糕是一样大小的,没有增长,假如把老百姓的蛋糕多切一点出来给政府,老百姓马上感觉到了,就会有意见。1980年后,因为劳动力释放,生产力快速增加,造成蛋糕迅速做大,所以是在切分增加部分的蛋糕,只是老百姓少分一点,但是老百姓的这块还是在增加,所以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在增加。但是2003年后,不仅仅在分配增加部分的蛋糕了,连老百姓已有的蛋糕也在分配了,大量向政府和权贵集中,比如:通过房产、医疗和教育这个三座大山消耗了老百姓大部分存量资金,通过金融、石油、电信、铁道等等垄断行业进行盘剥,最要命的是货币政策出了问题,我们的货币发行机制从进入WTO后基本就失去了自主权,我们靠外汇占款的增加来发行货币,结果就是只要我们外贸增加幅度越大,我们的外汇占款越多,另外通过上面说的那种外汇储备注资银行,造成货币供应量几何级数的增加,这个是最大的二次分配问题,通过通货膨胀来消灭老百姓的资金。
  
假如我们在2001年听了刘军洛说的,在中国推广——建立石油、农产品、黄金、稀缺矿藏、水资源和森林的人民币货币体系,因为未来石油、农产品、黄金、稀缺矿藏、水资源和森林会上升10倍。这样我们还能延续至少30年的快速发展。

   10年的一切,都像是一个套,让我们欲罢不能,因为里面拉进去了过多的利益,这个就是战略包围期,这个也就是我们的对手期望我们的结果,一个失去民众支持的和信任的社会,就像清朝外国人打进来老百姓是一种旁观心态,这个最要命。

   同时经过这10年,美国也基本拿到了人民币这个货币的定价权,通过房价、教育和医疗消耗了民间大量存量资金,基本上就消灭了我们后面的内需,内需不起来,我们自己就没有人民币货币定价权,这个定价权就在美国。同时通过这10年人民币以年平均17%的增发速度,让人民币快速泡沫化,通过控制原材料价格让人民币商品化,后面就差一个做空的工具了。

   下面我们来做个假设,因为这10年对于中国很关键,我们从人均GDP1000美元左右到了靠近4000美元。首先,一个国家什么时候适合集权政治,什么时候适合民主政治,然后什么时候做政改合适,什么时候做政改不合适。

一个国家在人均GDP2000美元之前比较适合集权政治,因为在这个之前国家需要的是快速发展,假如象印度这样就没法弄了,在这个之前老百姓最关心的不是选举权,是有吃有穿有住所,看得起病上得起学。在2000美元向3000美元进军的时候适合做政治体制改革,一个是经济是上升期,而且这个时候一般是大部分人都是经济发展的既得利益者,改革难度会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改革动力不强,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进行这项改革。假如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还是集权政治的话,基本已经形成强势的权贵资本,这个时候社会的二次分配基本上向权贵资本倾斜,会出现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最危险的就是在经济危机期间进行政改,很容易成为第二个苏联。但是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政府压力会相当大,会被迫政改,其实这个时候最合适的倒是经济改革,进行二次分配改革,同时配合底层的一些技术性政改(比如县级地区进行选举,能够有效制止基层腐败,后面我们该怎么办里面会具体论述)。

那我们来看中国,中国20042005年度跨入人均GDP2000美元的行列,2007年底达到人均3000美元行列,所以我前面一直再讲的,我们比较合适的是2001年开始政改,2003年开始进行产业升级,这样做我们就能赢得后面30年的快速发展。

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残酷的,我们到了2007年基本就注定了现在的结果(其实2001年开始我们的货币发行被贸易顺差绑架就注定了这个结果)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错过了这个时间节点,大家从这几年的形势来看已经能够体会到权贵资本的实力了,通过股市进行疯狂掠夺,通过房市绑架中产阶级等等,结果是富者更富贫者更贫。

在这个危机时刻,政府现在要做得就是把被逼政改变成经济结构改革,深层次的结构性经济改革,打掉现有的权贵资本,为后面的政改铺平道路。同时在基层进行一些体制改革试点。

首先要做的就是改革二次分配方案,但是有个误区,不是说去宰杀中产阶级和富人(此类富人不是权贵资本,属于有钱但是没有权的那种),然后来补贴穷人,假如按照这种模式,就是宰杀了中国的私营企业和创造力。要做的二次分配方案改革,应该是对于私营企业减税,让他们有足够的盈利来增加员工工资,同时开放一些垄断行业,让民营企业能够有更大的空间,央企的盈利补贴社保、医保等资金,停止教育和医疗市场化(事实证明医疗和教育市场化是一个贻害千年的错误决定),房产市场进行整治,大力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这样可以应对后面房价暴跌产生的对国民经济的大的影响),把保障性住房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每年的供应量占比)。大力缩减公务员编制,开始调研司法独立的可行性研究(这个研究是研究怎么做的问题,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要象我们的涨价听证会一样,只研究涨多少怎么涨,从来不听证涨不涨)。

但是我们现在在做得正是上面提到的误区,电费累进制、提高汽油价格、汽车车船税累进制等等,但是就是不尽快连续大幅度加息,不去触动金融集团、房产集团等这些权贵资本的利益。

另外卢麒元提到的税改的问题,他最大的难度就在前提是收入与财产的公开与透明,这个全部食利阶层都会抵制。现在先大幅度连续加息保障小老百姓的钱不被剪羊毛还是能够做到的。

   下面是一个专门研究人均GDP不同阶段的状况的论文: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2006年国民经济统计数字,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26847.05亿美元,人均GDP首次超过了2000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中国经济发展正式进入了人均GDP20003000美元的关键时期。那么,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从起飞阶段到加速发展阶段

  中国2005年的人均GDP1703美元,2006年达到了2042美元,增长了将近20%。在“金砖四国”中,俄罗斯去年的人均GDP5129美元,比上年增长了8%;印度为723美元,增长11%;巴西为3300美元,比上年减少了0.3%。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仍然是卢森堡,超过了7万美元。

  如果说GDP反映的是国家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那么人均GDP反映的就是国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当一个社会的人均GDP处于10003000美元的时候,正是这个社会的经济变化最剧烈的时期。

  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后,人们对经济前景将普遍看好,对经济发展的信心增加,投资将会保持良好的态势。经济将从人均GDP2000美元以下的经济起飞阶段迈入2000-10000美元的加速发展阶段。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后,其经济往往都能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例如韩国在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后,其经济保持了11年的高增长,平均增长率高达8.8%。

  此外,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2000美元,再从2000美元到3000美元,所用的时间在逐渐缩短。例如,实现前一个阶段德国用了9年,而后一个阶段只用了6年,日本则分别用了6年和3年。而中国人均GDP1000美元增长到2000美元仅仅用了3年时间。

  对代表资产和财富的商品需求快速增长

  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呢?Shopping Mall(大型购物中心)这种商业形式就是在美国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后才出现的。因为这种大型购物中心的背后,必须有庞大的资金流、物流、人流和巨大的能耗,投资额是惊人的,动辄数亿数十亿,而支撑它的正是人们的消费能力。因此可以说,这一阶段意味着居民的消费能力大大提高,消费结构也会变化。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康平认为,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居民对汽车和住宅这类代表着资产和财富的商品需求快速增长。从国际上看,人均GDP3000-5000美元水平时,轿车的千人拥有量达到100辆左右,并一直呈上升趋势。人均GDP800-8000美元时期,也是房地产起飞和快速发展时期,并将延续到人均GDP13000美元的水平才会出现下降。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毛蕴诗认为,居民对服务业的需求将大幅增加,例如,舒适型旅游经济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富裕起来的居民投资需求也会加大,金融资产迅速膨胀,带动银行投资业的快速发展。

  发展中积累的问题容易爆发

  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在以前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所暂时掩盖的一些问题也会爆发出来。例如,泰国在1985年—1995年保持了近10年的快速增长,年均增长水平高达8%,并在1993年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但此后,泰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特点:工资增长,消费增加,基础设施投入过大,股市、房地产市场迅速加温,银行降低了信用卡申办门槛,发卡量成倍增长等等。金融市场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体制、监管的完善速度,一些行业泡沫化严重。到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泰国的人均GDP迅速倒退,直到2001年才勉强接近2000美元,去年刚刚超过3000美元。也就是说,泰国从人均GDP2000美元增长到3000美元,足足用了14年的时间。

  专家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在这一阶段可能还会出现特殊的矛盾和问题,例如贫富差距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有可能扼杀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能力。武康平认为,由于人均GDP2000美元属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社会的收入差距变大也是这一阶段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只有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才可以说是大面积实现小康,到人均8000美元的时候,贫富差距问题才会有所缓解。

  给方方面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武康平认为,这一发展阶段里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给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企业和个人对经济环境的要求更高,社会将进入信用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需要更加讲究市场规则,讲究信用。在社会经济刚刚开始发展的时期,会出现贪污腐败等现象。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靠建立规则,依靠法制来维持经济的良好运转。

  经济发展到人均GDP2000美元这一阶段,如果想要继续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还需要政府转变角色,成为服务型政府。武康平说,目前,政府的管理主要是设置各种各样的门槛,而不是管理企业进入市场后应该怎么做,管理重点不太合适。政府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的角色随着经济发展进入这一阶段要变成充分发挥市场,放宽准入制度,加强市场管理的方式。

  此外,在这个发展阶段,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的含量也是个重要课题。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靠的是外国资本的投入,大量产品都以创汇为目的而出口。用产品换来的外汇只是一张纸,它的价值到底是多少很不确定。外国人有可能通过对自己的货币进行贬值,将中国人辛苦赚来的外汇变得一文不值。所以,增加政府和居民实际的可支配收入是关键。

  人均GDP的含义有很多种,应客观看待

  人均GDP2000美元的含义对于各国来说差异也非常大,即要看人均GDP2000美元是“污染的2000美元”,还是“清洁的2000美元”。从中国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人均GDP2000美元中所含能源和环境成本太高。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企业,多发展环保和低能耗的第三产业是这一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如果人均GDP2000美元包含更多服务业的产出,对能源的消耗是节约型的、环保型的,那么即使人均GDP只有2000美元,无形中等于将人均GDP提高了。

  毛蕴诗同时强调,人均GDP2000美元只是一个平均数字,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它。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只有大多数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这个程度,才能说中国经济进入了全面小康的阶段。

6.3 2010年的战略合围期

  

   2010年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发展的一年,也是美国获得低风险做空人民币机制的一年。这个就是战略的胜利。

   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是战略思维之间的对抗,不是战术思维之间的对抗,假如我们用战术思维去和别人的战略思维去对抗,很有可能你短期的对冲思维是正确的,但是长期宏观来说被做成了超级对手盘。

我们来分析一下美国这20年对中国经济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他的战略目标就是获得人民币最终定价权,因为一旦他获得了人民币定价权,另外他再通过这20年把人民币商品化,然后象炒高房地产一样把这个商品炒高,造成人民币币值的泡沫,一旦他获得人民币定价权后就是在泡沫高峰期快速做空,让人民币出现对内对外的剧烈贬值。前车之鉴就是苏联的卢布,1990年到19944年时间从苏联到俄罗斯卢布贬值了5千多倍,不就等于成了废纸了吗。当时苏联在军事实力依旧保存的情况下被挖空和分裂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我们人民币币值的情况,我们经济总量是美国的1/3,我们的m2(货币供应量)是美国的1.2倍,我们的货币发行增量速度是美国的2倍多,美国是全球货币,我们是国内货币,这个是现状,证明美国已经达到了让人民币币值泡沫化的战略目的。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人民币是否已经被商品化,人民币现在的国际信用支撑是什么?2.8万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其中大部分已经失去流动性,中国的低端制造业,现在这个优势基本已经慢慢消失(人工成本的增加、资源和环境负担的不可持续性、制度的缺失造成的隐形成本越来越高、因为没有资源定价权和最终产品的定价权造成的中间成本的无限压缩等等)。我们再来看看人民币币值和哪些东西挂钩:中国的房价、国际原材料等大宗价格、中国对于美国的贸易顺差等等。了解了这样就知道了我们的人民币是否已经商品化?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人民币的定价权美国是否已经基本拿到,美国可以通过控制热钱和国内安插的内线调整宏观政策来控制房价(这个是真的控制,不是空调),美国可以控制原材料价格(包括石油、铁矿石、粮食等等中国急需的资源品种价格),美国可以控制中国的贸易顺差情况(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美国对中国进行大规模贸易制裁的话中国基本就要变成逆差国了),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美国已经基本掌握了人民币的定价权。

现在还差一个什么?就是安全的绝对的做空人民币的机制,而我们的人民币国际化正好提供了这个机制,对方在国际上面有了人民币现货和做空机制,可以在国际上面直接做空人民币汇率(在中国国内做空的话只要我们宣布强制结汇和外汇绝对管制就可以化解)。

这个才是战略,国家和国家之间最核心的就是货币,我们在人民币还没有足够的准备和人才的情况下就进入国际化,就等于我们还不懂股市就进入股市的结果一样,大家都明白的,散户被庄家吃掉。想想欧盟的欧元奋斗了靠近20年,依然不是美国的对手,再来看看欧盟宏观经济方面的人才比我们多多了。

我看了看我们国家的经济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就知道这些人的水平了,要么是真傻要么是假傻,还都站在对冲基金的角度去操作主权资本,站在对冲基金的角度去思考主权货币问题。

我们现在很多思路都按照美国的经济学说去操作,大家看到美国让其他国家去学习他们的核弹技术、隐形飞机技术和航天航空技术了吗?但是美国可以让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去他们那边跟他们选出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习他们最核心的经济理论,但是奇怪的是他们基本不用这个理论,这些获奖者也从来进不了美国的核心经济决策层,基本都是在大学做学问。美国的根基是科技和农业,美国的矛是军事和金融,他唯独金融这块是大家都可以去学习的,是否很奇怪。

然后我们来看看美国对于俄罗斯输出的休克疗法,卢布4年内贬值5000多倍,来看看美国教日本的利率平价理论和罗斯福新政的基础建设拉动内需,让日本衰退了20年,另外现在债务核弹随时要爆炸,美国教给中国的也是这些:什么基础建设拉动内需、什么GDP优先、房产拉动经济等等,这些都是从西方学成回国后在中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人的杰作。

所以我们国家层面要从战略上思考问题,考虑的是后面30年的事情,不要看着眼前,鼠目寸光。

不过我有点怀疑是什么,不知道他们是真傻还是假傻。

我们有可能故意在被做成一个超级对手盘,因为有些人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矛盾的,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了国家利益。

这个就是美国2010年的战略要求,他们已经达到了:获得做空人民币机制。

我们来看看人民币国际化事件:

18000多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

2、跨境贸易结算

3、国际贷款市场

4、国外债券的发行

5、外汇境外留存(和人民币国际化稍微有点关联)

等等这些都会倒逼中国开放资本项目的管制,把我们的软肋完全无保留的暴露在对手面前。

2010是人民币国际化元年,也是对手获得做空人民币机制的元年。看看阿根廷吧,看看巴西吧,然后看看泰国吧,这么多前车之鉴,货币定价权被掠夺后,本币汇率上升后接着暴跌,经济失血,一片哀鸿。

波罗的海数据(BDI,可以反应全球原材料需求,或者全球整体的工业需求)

人民币兑美元数据

NDF(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数据)

美元指数日线:

港币汇率日线:

原油期货日线:

黄金期货日线:

2010年完成的针对中国设计的大宗和流动性陷阱:

1、美国国债:美国可以通过控制国债价格来调解我们手上美国长期国债的变现收益。

2、两房债券:通过两房退市(股市)来达到了让我们的4000多亿美元债券失去流动性。

3、黄金现货和期货和对赌:通过各种方法忽悠我们的个人、老板、企业、政府和主权基金配置黄金实物和期货,并且参与对赌,另外我们的金融机构也有很多表外衍生品投资的是黄金盘,后果是可怕的,影响是巨大的。

4、粮食期货和供应:通过控制供应来达到控制价格,影响我们的粮食安全,输出转基因粮食,这样我们世世代代就要受控于美国,因为转基因粮食我们没有种子技术,而且种植了转基因粮食的土地几年内无法改种原来的非转基因作物,他会改变土壤结构。

5、原油期货和供应:虽然中东原油成本只有10美元一桶左右,并且实际是供大于求,但是美国通过资本控制,让中国在成长中付出惨痛代价。

6、NDF:通过NDF引导热钱的进出,进而影响中国的实际汇率。

7、欧元的债券:通过引导中国配置后面要暴跌的欧元区债券和资产来达到消灭我们流动性的目的。

8、日元的债券:和第7条情况一样。

9、人民币和其他国家的货币互换:通过8000多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可以在海外做一个很强大的人民币汇率的控制盘。

10、中国房市的最后一波成交量和价格的推高:通过2010年整体的成交量和价格的上升,达到风险转嫁银行的目的,最后房价崩盘的结果就是银行崩盘。

11、中国股市对于民间资本的消耗:通过和权贵资本勾结,在股市里面洗劫民间资本,消灭我们的内需和内生再生实力。

2010年完成的针对中国国内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的陷阱:

1、政府的信用问题:以CPI数据的造假为典型代表,让政府的公信力基本丧失,现在是只要政府辟谣的都认为是真的,只要政府否认的都认为是真的。

2、拆迁问题:拆迁问题不在于拆迁本身对于个别老百姓的伤害,在于他把政府放到了人民的对立面,这个将是致命的。

3、控制大部分名人和媒体:国外势力通过控制国内名人和媒体,对国内的主流民意和思想进行引导,引导向拜金主义、色情主义等等,压制我们民族原有的文化和价值观。

4、对于利益集团的渗透:我们国内的利益集团已经不仅仅是国内的了,他们和外资已经联合,外资通过在国外的力量帮助他们个人洗钱和身份的转移,同时通过贿赂手段来要挟这些权贵,他们已经达到利益的共同体,他们的利益来源就是老百姓。

5、通过操纵国外的舆论和国内的舆论达到影响国内政局的目的。

6、通过拉高通胀来逼迫增加工资,达到削弱我们低端制造业的竞争力。而增加工资对于通胀又是一个正反馈。

7、误导、压制和阻止我们通过货币手段来压制通胀,大力支持权贵资本阻止大幅度连续加息,将会造成后面的通胀失控。

8、通过3个航母编队来压制我们的军事战略空间。

9、通过挑动黄海、南海、日本海、缅甸、印度、阿富汗、朝鲜等周边国家和海域的不稳定因素,制约我们的战略空间。

10、通过资助疆独和臧独来分裂我们的领土。

11、通过输入韩国和日本的阳痿文化来消灭我们民族的战斗力。

12、通过输入美国的价值观来压制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其实诺贝尔最不靠谱的奖就是和平奖和经济学奖)。

   他们在2010年完成了他们另外一个使命:通过合伙的利益集团来恶化民生来达到政府和老百姓的对立,通过合伙的利益集团制造虚假的数据来恶化政府的信用,通过控制舆论来引导老百姓的价值观。

   所以我们20112012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击利益集团以及背后的国外势力,打击他们对于国内的控制和渗透,阻止他们把我们引导向另外一个深渊,一个前苏联走过的10年深渊,一个被分裂被经济殖民的现在俄罗斯的无奈。

6.4 2011年的战略决战期

   2011的结果将是,一个地方货币和一个全球货币的决斗,一个高速通胀的国家和一个低速通胀国家之间的决斗,是一个战胜国对于战败国的仪式,我们能够决定的是我们波动的烈度,因为任何事情都是内因决定结果,外因决定烈度,我们要认识我们的现状,我们政府要认识到他们所处的现状,我们不是完全没有空间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烈度,为3年后能够重新起航远洋打下基础。

   为何我说我们面临的形势严峻,因为从全球的产业布局全球的各自定位和现状来看基本可以做出以上推断。我们研究宏观经济,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局限在当前,对于短期的趋势的判断要有足够的平层数据和用博弈的心态抓住主要矛盾。

   从长期宏观来看,就是从货币角度考虑问题,包括货币的供应量、货币的供应量增速,货币和资产的匹配,货币的估值。

   人民币的M2(货币供应量)是美国的1.2倍多,经济总量是人家的1/3,另外我们的货币供应量增速是人家的2倍多(就是印钱速度),这个是根本。

1、为何美国要在2011动手

   另外有人问我为何美国必须在2011年开始有动作,首先我要说一点就是美国经济并没有复苏,后面全球会经历一次大萧条,美国是萧条中的稍微好点的,所以假如有人说美国经济复苏了,那是不懂宏观经济。其实我前面文章里面都讲过的,建议多看前面的文章,这边再描述一下。

1)美国的08年经济危机产生的次级按揭制造的有毒资产到哪里去了?一部分,可能是很小的一部分,被当作投资者的亏损冲销掉了。但是,仍然有天量的有毒资产没有冲销。美国的政策并没有填上有毒资产和资产负债表的窟窿,美国政府一方面通过修改会计方法对商业银行中存在的“有毒资产”进行了暂时延后处理,一方面开动印钞机,动用万亿美元买入了大量银行中遗留的“有毒”贷款和证券。而按照当时的很多有毒资产延后2年(修改的会计方法)的方法,算下来2011年基本就要到帐面上来了。

2)看美国各州的财政状况(我在1211号和1212号的两篇博文里面讲到美国很多州的财政状况,其实是很糟的),这个是前几天的新闻:http://news.hexun.com/2010-12-27/126427594.html

3)看美国的一些财政数据:这些数据看出来美国的财政状况和还债压力。

美国国债未来3年到期还款的金额:
2010
1082亿美元
2011
8250亿美元
2012
1.21万亿美元
 

2011财年美国政府预算概况如下:
单位:10亿美元
                    2009     2010      2011
岁入             2,105     2,165      2,567

岁出             3,518     3,721      3,834
短绌            -1,413    -1,556      -1,267
GDP%           9.9%    10.6%      8.3%
需借金额          1,742     1,753      1,201
--------------------------------------------------------------------
国债累计金额     11,876    13,787     15,144
GDP%                  83.4%    94.3%      99%
-
各国政府账户    4,331     4,489      4,646
-
公开市场            7,545     9,298     10,498
利息支出                  187        188          251
GDP%                  1.3%     1.3%      1.6%
-------------------------------------------------------------------
部会预算
国防部            650.1     683.7      719.2
其它部会           354.1     392.1      386.4
从白宫预算委员会网站上下载的这份2011财年预算来看,11年美国岁入大幅成长18.6%,岁出成长3%,岁入主要成长来源是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财政赤字从10年的1.556万亿元降低至1.267万亿元,从这张预算表的确看不出来20118250亿美元的到期还本的资金来源;值得注意的是,因为08~09年趁低利率大发债,让国债结构优化,09~11年净利息支出占GDP比重降至1.3~1.6%,然而到2020年利息支出将大幅攀升,到2020年将增加至8400亿美元,占年度预算将从10年的5.1%大幅提高至14.7% 

2、美国将如何达到他们的2011的决战战略目标。

2011年美国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们来看美国的财政状况,其实是在迅速恶化,但是恶化会催生改革,也就是减赤计划,毕竟他是全球唯一的帝国,外来因素他是可控的,所以美国的问题主要是内因,就是财政状况和债务状况,这些问题不是说1个月前暴露出来,美指暴跌一下,现在唱多几次问题就解决了,也不是说现在削减一点军事开支就解决了,那个4万亿美元的减赤计划才是根本,我们研究90年代的克林顿时代的政策,然后和现在对比,就明白了。其他都是浮云,只有这个4万亿美元的减赤计划才是根本,这个是美国后面的发动机。然后看美国的债务还本付息压力,这个是美国的肿瘤,是肿瘤就要切除,这个没有切除之前经济是无法全面复苏的,一个背着沉重债务负担和还本付息压力的企业或者国家是没法全面复苏的,所以这个肿瘤切除了才能说他开始全面复苏,我们要了解帝国的运作模式和后面的根本。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另外几个经济体的情况。

欧盟的问题就是内因和外因结合的结果,内因就是货币的统一和财政的不统一(前面有一章节已经写了)。外因就是美国对于欧元的打击,包括在希腊埋的定时炸弹等等。欧盟的内因决定这个货币后面5年是一个跌的趋势,外因只是一个助推过程。

中国也是内因和外因结合的结果,内因就是制度问题和二次分配问题,体现出来的就是权贵资本的肆无忌惮。外因就是国外资本对于国内的大量渗透,包括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等等大部分领域。内因决定了后面的形势,我们比欧盟严重的在于我们内因和外因勾结情况比较严重,他们的勾结严重恶化了民生,通过各种手段把政府和老百姓分化,变成了对立体系,成功消灭了我们的内需。

日本、俄罗斯、阿根廷和巴西的情况前面已经描述过了。

这个是在2011年初的时候全球主要经济体面临的问题。美国为了达到他们解决财政问题和债务重置的问题,在2011必须走的一条路就是收缩财政和压低中长期债券逼迫持有国在二级市场低价卖出。

2011年我们将面临的问题将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打击,我们的抗打击能力如何?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来描述一下:

1、我们自己是否已经丧失人民币这个货币定价权。

2、我们老百姓和政府是否一条心。

3、我们的粮库存量如何。

4、我们是否还有信仰。

5、我们房价泡沫破裂后银行是否会技术破产。

6、我们国际上是否还有朋友能够雪中送炭,还是大家落井下石。

   通过这些问题的简单回答我们就知道我们的抗打击能力。

   假如我们丧失抗打击能力,我们将面临以下境况:

   1、人民币继续被迫升值

   2、热钱进来拉高通胀

   3、通胀失控被迫大幅度连续加息

   4、美国公布减赤计划,美指进入全面拉升阶段,全球进入大通缩,类似克林顿执政时代,通缩缩死了东南亚、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经济体。

   5、热钱大量逃离大中华经济体

   6、中国的货币发行机制碰到前所未有的问题,进入结构性滞胀,原来被低估的维持高位甚至继续暴涨,原来高估的品种暴跌,经济停滞,老百姓收入先增高后下跌,货币政策无从下手。

   7、在大量的兑现美元下,同时需要外汇买粮食和石油等高价物资,中国的外汇头寸紧缺,低价卖流动性不强的外汇资产(包括美元国债等)。

   8、美国完成债务重置,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中国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低价卖国债,高价买粮食和石油)。

   9、其他经济体境况也很差,美国稍微好点,在债务重置结束后美国经济开始慢慢进入真正复苏。

 

 



第七章         我们该怎么办

    中国的大部分研究机构都陷在局部的视野里面,没有全局观和宏观长远的战略分析,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很容易被对手做成宏观战略对手盘,损失惨重。  

    我们国家的政策制订者缺少宏观长期的规划,都是在看眼前,这个是最要命的,很多东西还站在商品经济的角度考虑,我们还没有站在资本社会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做很容易上当成为对手盘,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后面中国是一个大问题再加上结构性问题,就是结构性通胀和结构性通缩,问题会比较复杂,不是说一个货币政策就能解决,必须针对不同结构问题进行结构性操作,后面假如出现大宗暴跌,但是粮食和食用油和猪肉和石油暴涨,怎么办?这个不是说收紧银根和放松银根能够解决的,现在是一个资本型社会,所以不能简单用单一的某种手段来解决,必须有一个全局观和历史观,有了历史观能够理解宏观长远的战略,有了全局观能够知道我们准确的位置和面临的问题。后面我们必须从货币政策上面向基础底层老百姓倾斜,向农业倾斜向农民倾斜。

   关于日本的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和日本当初的情况差异很大不管内因还是外因,都有很大差异,日本当初已经实现全民富裕,我们贫富差距很大,他们在完成国强之后完成了民富,我们国强之后是民穷,另外日本是美国的盟友,我们是美国的潜在敌人,日本当初已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有很好的中高端制造业,我们还处于低端制造业。这些差异决定了整体的环境不一样,所以货币政策和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另外当初日本中了美国的计,用了利率评价理论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结果饮鸩止渴,衰退了20年。

   另外提到的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个陷阱,我们现在连国际上面能够真正去运作的人都没有,怎么去打仗,国际化就是打仗,欧盟有这么多人才,都被美国打趴下了。

   其实我们的问题说到根上面就是制度问题和二次分配严重出现向权贵资本和政府倾斜的问题。

   中国怎么办:在这中华民族危机的时刻,我们要:首先就是尽快打掉权贵资本集团,普京上台后逮捕能源老大就是给俄罗斯国内的权贵资本一下重击;其次是赶紧做二次分配方案改革,向农民向底层百姓倾斜,这样我们的内需才能起来;其他就是:赶紧做的是第一产业(特别是粮食)流通和销售环节国有化,国家直接接管4大国有银行和外管局,严查地下钱庄(抓一个枪毙一个),尽快刺破房地产泡沫,紧缩经济,更改我们的货币发行机制,抓贪官(需要尽快枪毙一批,以安抚民心),建立垂直的监管体系(类似香港的廉政公署),缩减公务员编制等等措施,要强而有力。同时尽快开始做底层的政治体制改革,千万不能象苏联一样从上往下,这样国家会被分裂的。

   现在腐败问题是一个直接影响稳定的问题,已经不是经济问题,是政治问题了,我们现有的反腐败体系已经基本失效,这套体系已经成为地方一把手打击异己的工具,因为公检法和纪委的一把手是地方一把手直接或者间接任命或者提供经费的,而大部分有权的地方官员基本屁股都不干净,那抓谁不抓谁,就是谁说了算?结果就明白了。所以要根治地方的腐败问题,要从体制上面来约束,一个是建立垂直的类似香港廉政公署的机构,人员直接中央任命,经费中央拨款。同时地方(可以先从县一级开始)一把手可以开始民选的试点,一把手的位置谁给他,他向谁负责,这个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了。

   我们现在所有的改革,都要注意一点,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能让国外势力插手,他们插手的结果就是我们不仅仅被经济殖民,还会被政治殖民,这样的后果就是我们这个民族万劫不复的境地。

   我们要走属于我们自己的路,宏观上面一步一步来,战术上面可以下猛药,极左极右都会削弱我们国家的实力和老百姓的利益。


第八章         我的宏观经济学习历程和心得

   我把自己学习宏观经济的历程分成几个阶段:

1、从开始喜欢军事、天文地理和科技杂志开始到2004年(我从初中开始喜欢看这些杂志),这段时间属于前期的积累期,使得自己的知识面比较宽阔。

2、2004年到2008年,从销售、销售管理这块,由于接触的人很多,管理比较规范化,学到了如何看人、如何看待事物,另外对于这个社会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在此非常感谢我原来的老板(Adam),他给我的指导将是我终生的财富。

3、2008年到20106月份,从炒股开始发觉需要研究宏观经济,从研究宏观经济开始了解到刘军洛的知识,然后通过真看不懂的解释理解了刘军洛的宏观思维。这个阶段以看别人的博客和书为主。

4、20106月到现在,自从开始写心得,到后面开始写博客后发觉自己的水平突飞猛进,原因是什么?我打个比方,高中时我数学、物理和化学比较好,数学拿过全国数学联赛2等奖,但是仅仅局限在学得不错,后来因为帮助一位同学,所以开始帮他写学习提纲,花了1个月写好的3门功课的提纲后,发觉自己的水平已经站在老师的立场上面考虑问题了,考虑如何出题目了。这个道理说明一点,光看是不能让自己的思维有深刻的认识的,要把自己的高度放高,要学着去教别人,你的水平就会突飞猛进。我现在再回头看我68月份写的东西,发觉比较幼稚,因为我已经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考虑问题了。这个阶段基本上慢慢开始不看别人的博客,而更多关注数据和信息来源。

   以上是我学习的历程,下面是我的学习心得:

   我们很多人喜欢看博客,看文章,往往只看观点不看思路和对方的数据,这个是个错误的方法。

会带来几个问题:

  1、容易被洗脑

  2、容易漏掉重要的内容

  3、自己永远没有思路和观点

      为何说容易漏掉重要的内容,比如说我原来看海宁的博客,看到他写的猪肉的分析文章,我看了他里面图片,通过图片里面的网址找到了他的数据来源,根据这些数据来源和我其他的信息支撑能够进行更深入的分析,所以写了后面的一篇关于国内猪肉问题的分析(应该还算比较专业)。

      为何我一直说要多看思路少看结论,看结论是不用动脑子的,但是结论永远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


第九章         网友问题的解答

9.1 房价问题

为何说房价肯定要跌(从货币角度深层次分析):

   从分配的角度分析,股市和房市都是属于二次分配问题,就是中产阶级和普通老百姓的钱向有资源的群体集中。从货币的角度分析,其实不管房价涨跌不管股市涨跌,M2并没有变,变的只是社会资产估值,这个会影响到M2和社会总资产估值的比例,因为按照现在这种估值模式,感觉m2的比例并不高,所以货币贬值不厉害,假如这会总资产估值突然暴跌,然后对应的还是原来的天量的M2,就会形成货币的疯狂贬值。就是我博文中描述的那个村庄的故事一样的道理

货币的发行多少其实是和社会的总资产相对应,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就是泡沫和通胀问题,泡沫的本质是社会商品总资产的过度评估。这个就是从基础原理性上面来解释什么是泡沫以及泡沫对应的关系

但是很多人会说既然这样是否房价也会因为通胀因素而不跌甚至上涨,以上是一个平均模型(包含了所有东西的价格),但是被高估的都要下跌,被低估的都要上涨,这个就是物价平价理论,下面这个小村庄的模型比较容易解释(前面博文中写的):

下面打比方的村子是一个缩小模型,把很多其他因素忽略了,只是为了说明货币发行速度和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

我们如何去理解货币,打个比方,一个村庄,里面所有的资产正好配合原来发行的1000圆现金(这个作为初始值,流动性需求暂且不考虑),假如一年后资产增加了500圆(按照初始的购买力计算),但是这1年增发了2000圆货币,结果是什么?就是现在有了3000圆货币,但是购买力只有原来的1500圆的资产存在,也就是说所有的物价涨了一倍才能平衡。这个是平均水平,但是有时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大米和菜没有怎么涨,但是这1年里面村子里的房子涨到5倍,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房子原来在1500圆购买力的情况下占比是20%(价值300圆),房子一年涨到5倍,也就是占用了现在1500×20%×51500圆的现在货币购买力,剩下的80%的资产是从1200圆涨到1500圆(通货膨胀率是25%)。

然后我们来看,房子通货膨胀率是400%,经济占比从20%上升到50%,其他物资通货膨胀率是25%(经济占比从80%下降到50%),做个就是结构性失衡,然后看通胀率,假如房子在CPI中只占比10%不到,其他的占比90%,也就是他的涨价因素被人为缩小了,这个时候因为他对于经济总量占比已经到50%了,所以他在CPI中的权重应该相应增加(实际没有增加权重,是在掩盖货币问题),这个就是一个数字游戏,嘻嘻。

所以很多人认为结构性失衡会继续下去,那我们再来看看一个问题,再下一年,房子要保持同样的涨幅的话货币投放量是多少?假如到再下一年房子要保持5倍的涨幅,按照其他物资通货膨胀率不变的话,需要继续投放:1500×51500×1.25-3000=6357,也就是说货币投放量需要上一年的3倍多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不知道大家高中时是否学过抛物线或者渐近线,用高中的渐近线最容易理解,这个就叫边际效应,越向后需要几何级数增加的货币才能同样拉动我们的房价,09年我们花4万亿就能把经济搞热,但是到2011年我们可能花10万亿都拉不起来了。很多人说我们的房价不会跌,我们的房价能够涨到天上去?

没有人能够改变经济规律,也没有任何政府能够改变经济规律,只能延后,延后的结果就是爆发得更厉害。

然后再深入一点理解,就是资产价格结构性失衡,归根结底就是我们的货币出了问题,就像上面那个村庄的情况就是一个缩影,当我们的资产价格出现结构性失衡,一部分资产被高估,一部分资产被低估(涨价幅度低于货币发行增幅),整体货币发行速度太快,为了防止出现整体通货膨胀失控,就把货币引导向CPI权重小并且蓄水量大的一块(比如房价),但是这个是有边际效应的,当货币发行速度达到极致(比如09年的货币和贷款增幅吓死人),然后原来低通胀物品开始进入快速上涨阶段,基本也就意味着资产价格结构性失衡到头了,资产价格重置一般会滞后12年。

就像上面的小村庄一样,里面的房子不会一直保持这种涨幅,其他物品也不能一直处于低通货膨胀水平(相对货币发行速度),最终的结果就是被高估的资产会超跌(最终价格会低于货币增发速度带来的最终平均价格),被低估的资产会超涨(最终价格会高于货币增发速度带来的最终平均价格)。

我们还是来看上面那个小村庄的故事,假如到第四年,村子里面的房价撑不住了,我们来看看,货币发行量是9357,按照初始购买力来算资产是1500圆人民币(包含500圆的劳动创造的资产增加),这样算一下平均应该涨到了6.2倍左右,但是房价涨到了25倍,权重从20%变到80%,按照价格平价理论,房价应该跌到总量为300×6.21860以下,也就是要跌75%以上,这些货币会释放到其他资产,其他资产要涨4倍以上。

以上为一个简化模型的简单计算,只是为了说明问题,放到一个国家的话,会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二次分配问题、财富集中的问题、财富外流的问题、劳动创造的物资增长的因素、进出口的因素等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山水安妮 回复 悄悄话 很多东西我都不懂, 但是您的文章可读性很强,拜读了。 多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