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二十多年前,新闻出版署就因为书号问题,牵出腐败大案。当然,事情远远不止于此,几乎中国各类出版物都存在类似问题。同时,几乎所有文化产品商品化过程中,在生产、流通、销售个个环节,都面临严酷的行政垄断和严重的行政腐败。很无奈,行政垄断问题一直无法妥善解决,资本垄断的状况已经提前出现了。文化商品领域,在生产、流通、零售各个环节,开始出现大资本整合的趋势。毫不夸张地说,一旦行政垄断松绑,中国将迅速出现默多克式的人物。而且,这个人可能真的不是中国人。
这的确是两难的选择。政府如果放弃行政垄断,大资本将迅速掌握中国文化产业。要知道,极有可能是境外资本直接控制中国的文化产业。事实上,在音像制品等领域这已经成为现实。这背后的含义,足以让人毛骨悚然,这意味着党的舆论阵地可能会丢失。这种状况,很像是金融产业大发展和大繁荣之后,中国丢失了货币主权。然而,继续坚持行政垄断,结果也不乐观。看看文汇、大公等在港的中资报业,那样优秀的报纸竟然被搞成了黑板报。行政垄断的结果,就是养一群废物,白吃纳税人血汗,结果一样是要丢掉舆论阵地。
笔者对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提法非常反感。关于这一点,一如笔者坚决反对所谓的“金融体制改革”。打烂体制,貌似改革,其实质往往是管理权转移。一言以蔽之,由行政主导,转向资本主导。所不同的,这一次风险更高了。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改丢了货币发行主权。文化产业不同于其它产业。这是所谓“两杆子”中的一杆子——笔杆子。笔杆子丢了,枪杆子很快就会成为摆设。前苏联,戈尔巴乔夫就是将笔杆子拱手奉送了。结果,枪杆子跟着笔杆子走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一个庞大帝国,瞬间土崩瓦解。
笔者认为,政府对文化行业的管理方式必须改革了。但是,改什么和怎样改却是一个大问题。中国文化产业面临双重垄断,反行政垄断,不反资本垄断,结果可想而知。请原谅我不厌其烦。以“金融体制改革”为例,你严格限制民间金融发展,却对外开放金融行业,必然成全境外金融资本的垄断和暴利。所以,笔者认为,文化行业反行政垄断的重点,是向民间开放,而不是对外开放。同时,必须以更坚决的姿态反对资本垄断,特别是严格限制境外资本垄断。笔者认为,处理谷歌事件,是一次重要尝试,仍需要进一步深刻总结。结论是,反行政垄断的同时,必须坚决反对资本垄断;废除行政垄断的同时,必须强化法律约束。总之,不能自废武功。
笔者希望,重提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姿态。如果不是一种姿态,就必须落实到法律中去。既然,政府试图放松文化产品的行政监管,就必须严格设置文化产品的道德底线和政治底线。政府关于文化市场的道德底线和政治底线必须通过立法完成。而且,这个底线必须变成高压线。否则,极有可能会出现城未破而旗先倒的局面。
中国的有些事情,中国人往往不太容易看懂。但是,老外们却都很明白。这不,境外金融机构已经蠢蠢欲动了。或许,文化企业的大规模并购重组就要开始了。可能,还没来得及完成立法,文化产业的控制权就提前易手了。
兔年多变。有些人和有些事,真的有些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