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民歌
也许你没有到过弥渡,但你一定听过《小河淌水》、《绣荷包》、《十大姐》、《弥渡山歌》等具有乡土气息的经典民歌。
弥渡地处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拥有如画山水的田园风光,雨水充沛,河流众多,被誉为“水乡泽国”,同时也是“茶马古道”上的滇西重镇和南北文化的交融地。
您也许会惊奇:一个偏远的边疆小县,怎么能涌现出如此众多的民间歌曲?
弥渡县城过去曾是各省游民杂居之地,南来北往的马帮不仅给这里驮来了商业的繁荣,也给这里捎来了夜深人静时思亲的吟唱。于是这些歌声歌舞,不仅释放了赶马人的怀乡之情,驱散了飘流他乡的孤独,也引起了常常经受著生离死别的当地人的共鸣。
从那时起,人们慢慢养成的用歌声来倾诉喜怒哀乐。
弥渡山歌小调,口口相传。就像一部长诗,记录著弥渡的时代变迁,抒发著各个时代人们的内心情感。
民歌是民风,民魂,民髓,是最古朴最自然的民心的洞开与拓放。
从文化的意义上说,民歌应该是乳水,是精血,是一个民族的体温和气息。这就是民歌它原生态的价值。
哲人说:诗言志,歌咏言。民歌平实地说:饭养身,歌养心。两者相比,你很难掂量出,究竟其中哪一种说法会稍逊一筹。
民歌最本质的生命意义就是它的人民性,民歌最生动的文化意义就是它的活态性。
民歌是听的,是给心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