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谁来养
(2011-05-09 21:01:01)
下一个
你的孩子谁来养
这个看上去简单的问题,答案却有很多。有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养,有人把孩子交给保姆养,有人把孩子送到国内让父母养,有人把父母搬来帮自己养,还有人自己的孩子自己养。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不同的选择:
选择一:送幼儿园
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抚养的人常常有这样的想法:孩子送去幼儿园跟小朋友玩,培养社交能力,自己上班赚钱养家,两不耽误。还有人觉得幼儿园的老师都经过专门训练,他们的育儿知识要比自己强得多。把孩子送 给育儿知识和经验都很丰富的幼儿园老师抚养不比自己在家摸着石头过河强吗?自己则可以省下时间去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不是两全其美吗?
可是有一位年轻妈妈却说,她绝对不会把孩子送给幼儿园去抚养。问到为什么,这位妈妈说,她自己曾在一家幼儿园工作,那是一家在全美都有分店的 有名的幼儿机 构。可是令人吃惊的是,老板却吩咐下属尽可能去寻找廉价的人力资源来看顾小孩。八,九块钱一小时?这样廉价雇来的幼儿老师有什么知识和经验可言?这位妈妈还说她发现幼儿老师们常常在一起聊天。
或者上文这位妈妈遇到的只是极特别的情况,你给孩子找的幼儿园绝对是精挑细选,质量有保证并且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的。可是你想过没有,你一个人带一个孩子尚且觉得辛苦,幼儿园的老师怎么可能一个人照顾三五个孩子?老师们再有爱心,再有经验,精力和体力是有限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把时间和精力平分在几个孩子身上。很多时候还做不到平分,常常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知道你的孩子爱不爱哭,分到的关爱有多少?一位美国老太太这样说,幼儿园是一个“managed chaos-有掌控的混乱”。
细想一下,婴幼儿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二战之后的欧洲,留下了很多的孤儿。孤儿院的护理人员极尽所能地抚育这些婴幼儿。可是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些孩子却在大批地死去。他们营养充足,也没有疾病,为什么会死去呢?后来了解到因为人手不够,孤儿们没有得到所需的关爱。这一发现很让人吃惊,婴幼儿得不到关爱竟然会死掉,通常以为给他们吃足睡饱就可以了—原来婴幼儿也是懂感情的: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需要的是爱。
选择二:雇保姆
上文提到的绝不想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的妈妈,决定给一岁大的儿子请个保姆照顾,因为她想出去工作。
曾读过国内保姆趁雇主上班将孩子抱走以及保姆给孩子奶粉里放安眠药之类的报道。有爱心的保姆当然也有,只是不好找就是了。以前认识一个朋友,生下孩子之后想去读书,就给孩子断了奶,找保姆带。几个月里保姆换了五六个,最终折腾不起了,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许教授家的十二个保姆》这个电视剧让人们看到了找一个好保姆的困难。找保姆辛苦,作保姆也辛苦,白天黑夜操劳,还要看主人家的脸色。每一个妈妈都希望雇来的保姆能像母亲一样疼爱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要求是不是合理呢?保姆不是母亲,能代替母亲的职责吗?如果身为母亲的你都不想带孩子的话,又如何期望保姆做的比自己更好呢?研究发现,一个人75%的性格是在零到五岁之间形成的。你希望你的保姆如何塑造你的孩子呢?常常看到有保姆带大的孩子,四岁了还不会穿鞋子,不会自己吃饭。当妈妈的心疼孩子,什么事都要保姆帮孩子去做,那孩子的独立能力怎么培养呢?孩子的性格塑造,这样的重任,真的应该交给一个陌生人去做吗?
选择三:请父母代劳
雇佣保姆花费大且不放心,许多家庭决定请国内的父母来美国帮忙。父母退休后无事可做,正好可以发挥余热,替下年轻人去搞事业;含饴弄孙,三代同堂,也可以共享天伦之乐,这似乎是个完美的选择。只要条件允许,海外的中国人都会这么做。其实这种做法也有欠缺:首先,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传统,他们年轻时忙于工作,不曾自己带过多少孩子,有限的育儿经还是从上一辈学来的。对孩子,他们或者过于严厉,或者过于纵容,对孩子讲的话常常比较负面,当前倡导的positive discipline "正面管教“,对他们来说是很陌生的东西。其次,父母年迈,体力有限。抚养孩子是个耗时耗力的活儿,对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是一种挑战。朋友曾劝妈妈注意一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妈妈说:给你把孩子喂饱就不错了,没法管那么多。第三,两代人的相处问题。由于长时间不生活在一起加上代沟,年轻夫妇与老一辈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很不一样,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常有不同,在一个屋檐下相处久了,难免会出现矛盾。第四,老年人在美国语言不通,又不会开车,没有朋友,生活会比较寂寞。为了帮助儿女,他们只有牺牲自己的晚年。
选择四:送回国内养
很多年轻夫妇认为,在自己经济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把孩子送给国内的祖父母抚养,自己在美国打拚,等过两三年条件好了—书读完了,工作稳定了,房子买了,再把孩子接回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安排,反正孩子三岁前不记事儿,谁养都一样。孰不知这种打算是很自我中心的,不过是做父母的一厢情愿,推卸责任的一种借口而已。因为对孩子来说,他要的不是大房子,好玩具,他要的是父母自己。研究表明,孩子在7个月到两岁之间即在寻找能够给她安全感的对象作为感情寄托,而很多孩子恰恰是在这个时候被送到国内的—新生儿跟母亲刚建立起来的感情纽带突然被剪断,他可依赖的妈妈突然消失了,这种被遗弃的孤独感常常会伴随孩子的一生:父母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自己对父母是无足轻重的,不过像东西一样随他们的方便给丢来丢去。很多人成年之后跟父母都有一种无法弥补的隔阂。
选择五:自己的孩子自己养
有些妈妈因为国内的亲人无法来美,或者自己一时找不到工作,百般无奈之下呆在家里抚养孩子。她们常常满腹牢骚,巴不得孩子快点长大。与此相反,另外有一些妈妈则觉得孩子是上帝赐给的礼物,跟孩子在一起是一种享受。抚养孩子虽然辛苦,却责无旁贷--自己选择了生孩子,就应该抚养他;并且抚养孩子也是对自己品德的一种操练,帮助自己学会耐心和爱心。孩子请人代养的母亲,表面上看好像又省心又省力,实际上却得不偿失:失去了看孩子一点点长大的乐趣,失去了跟孩子在一起培养感情的时间,甚至会失去孩子自己。
综上所述,你的孩子谁来养呢?--当然是你自己。在中国,条件不允许作全职妈妈/全职爸爸,那么就尽量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吧。没有一心爱家的父亲和甘心奉献的母亲,只靠祖父母来抚养下一代的社会是不健全的。而在北美,一人养家是完全可以的。很多人不愿意花时间抚养孩子,是因为太贪心--孩子,金钱,事业什么都想要。或许在别的事上可以兼得,讲究效率,可是在孩子的抚养上要求的却是时间--抚养孩子是功夫活儿,感情的培养需要的是时间。如果一个母亲无法把抚养孩子看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那她最好不要孩子。这个世界缺少的不是孩子,而是尽职尽责的父母。
结语:孩子的心声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个话题的主角--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呢?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爱我你就陪陪我”的童声合唱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对孩子们来说,父母自己便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奉劝天下做父母的人,如果决定要孩子,就要好好抚养。而最好的抚养方法,就是父母亲自己用爱心抚养。